?

揚州象棋名人軼事(二)

2019-07-30 05:43崔文燦
棋藝 2019年3期
關鍵詞:棋友棋藝鎮江

崔文燦

竇國柱幾回首揚州情結

竇國柱(1901-1978),揚州三劍客之一,少年時,師從周煥文習藝,與周煥文之子周德裕切磋棋藝,因周德裕長竇一歲,竇稱周德裕為大師兄。1920年前,一次各路高手來張毓英家比賽,竇對南京萬啟有的棋藝和幽默特別有好感,遂邀萬啟有到家中住了一段時間。萬啟有年長竇國柱六歲,水平高出竇一、二先。萬在竇家住了一年多時間,兩人的關系亦師亦友,萬幫竇料理店務,閑時對弈,竇的棋藝水平提高很快,到萬啟有離開揚州時,兩人的水平已在伯仲之間。竇不僅棋藝水平長進,棋藝風格受萬的影響也有了改變,由擅長攻殺到兼有善用馬兵的細密。上世紀30年代竇國柱離開揚州到蘇南一帶闖蕩,勝多負少,因棋風綿密,被稱為“絲棉老虎”,由此也奠定了竇國柱“揚州三劍客”的地位。

竇國柱的父親經營一間“九如齋”茶食店,坐落在左衛街(今廣陵路),前店后作,老揚州幾乎都知道。后其父年老,1920年前后交由竇國柱經營。竇國柱因沉湎下棋,疏于店務,入不敷出,最后轉讓于人,這是導致竇國柱后來成為職業棋手的一個經濟因素。關于這一情節,有一個故事。棋友王正海早年做木工,1974年王與另一位工友在蔣家橋一戶人家打家具,中午休息時下棋。七十多歲的女主人對他們說,下棋玩玩可以,沉溺其中就要誤事,我家兄弟就是因下棋把店下關了的。王因好奇,探問她兄弟是誰,女主人說出了竇國柱的名字。王一聽如雷貫耳,忙問端詳,女主人遂細述了當年竇國柱因棋賣店的過程。我小時候上學每天都從“九如齋”門前經過,其實店已經換了主人,直到1964年揚州副食品商店建成開業前,“九如齋”仍在原址。竇國柱因在揚州有親人,曾多次回到揚州。

竇國柱不但象棋達到國手水平,圍棋亦有相當造詣,被稱為棋壇“雙槍將”。朱劍秋回揚時與揚州最高水平的姚偉鼎下圍棋,互有勝負。提到竇國柱時,朱說,竇的圍棋水平在自己之上。

竇國柱每次回揚時,楊兆宏總要約一班棋友為竇接風,在富春茶社吃早茶,竇與揚州棋友都很熟識,關系也很好。

1959年,竇在揚州時,接到鎮江棋界的邀請,訪問過一次鎮江。竇為提攜后進,點名攜我同行。當時揚州還有其他人一同去的,具體有哪幾位,今天已記不清了。鎮江的組織者大概是棋協,我認識的有王迪文,王是王浩然的嫡孫,那天竇國柱與鎮江名手周順發作表演賽,室內小房間下棋,外面有人掛大盤講解,我則在室內一旁觀摩學習。

雙方坐定后,竇提出猜先。鎮江的主人很客氣,要竇國柱讓先,竇先是不肯,禁不住主人堅持,勉強同意了。中局時局面膠著,變化很復雜,最后周順發獲勝。因為是表演賽,掛大盤,雖然不用計時鐘,雙方下得都不慢,一局棋用了不到兩小時,應觀眾要求,雙方再下一局。第二局主人仍要求執先,竇站起身說,這位周先生水平很高,我實在不能讓先。于是第二局竇國柱執先,最后弈成和局。后來,周順發于1960年省賽獲第五名,當年進入省專業隊,多次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賽,是江蘇省隊的主力隊員。竇當年已年近六旬,能堅持對弈4小時,已勉為其難了。

竇先生給我的印象是位忠厚長者,為人隨和,對晚輩和藹可親,與我單獨相處時,問長問短,就像長輩一樣,全無高手的作派。

竇國柱到揚州就像回到了家,遇有棋友求對局,從不推辭。竇性格中還有風趣幽默的一面。1965年竇在揚州時,楊兆宏在棋類俱樂部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賽,由竇國柱一對二,竇對前面一人下明棋,對后面一人下盲棋,俗稱“腹背受敵”。當天下明棋的是揚州老棋手陸榮海,下盲棋的是16歲的少年棋手朱文浩。明棋的一盤,竇已捉死陸的一只馬,但遲遲不吃。朱文浩走完一步棋繞到前面,悄悄地對竇說,死馬為什么不吃?竇也悄悄地說,不忙,養肥了才吃呢。

竇國柱于1978年在上海逝世,離開我們已有四十年了。

朱劍秋故鄉情提攜后進

朱劍秋( 1909-1994),是“揚州三劍客”中出道最遲、年歲最輕的一位。青少年時期,朱在揚州讀過初級師范,當過小學教師。

關于這段經歷,我在七十年代曾當面問過劍秋先生:教的什么功課?先生回答:教過幾何??芍壬苍诔踔腥芜^教,而且他的知識文理兼收。

民國初期,揚州棋風極盛。受此熏陶,朱劍秋年幼時就酷愛象棋,在讀書和任教之余,刻苦鉆研棋藝,閱讀棋譜,注重實戰,棋藝水平不知不覺間提高很快,到19歲時就已顯露鋒芒。由于坊間弈棋,宜速戰速決,故形成了敢于搏殺的硬朗棋風。

上世紀20年代初,“淮揚三杰”中的王浩然息影棋壇,周煥文去了上海。到20年代中后期,周德裕和竇國柱先后離開了揚州去蘇南闖蕩,特別是1930年前,“棋孟嘗”張毓英一度離開揚州,張氏門庭冷落。這一時期,朱對朱錦堂和楊萬源等人對弈勝多負少,被“淮揚三杰”之一的張錦榮視為勁敵,20歲的朱劍秋成為揚州棋壇的后起之秀。

朱劍秋于1930年進軍上海,在多年的征戰中,棋風轉向深沉含蓄,水平日趨成熟。朱1932年獲南京、鎮江埠際賽冠軍,抗日戰爭勝利后定居上海。50年代初與董文淵、何順安合稱“華東三虎”,1960年獲全國第4名,1963年獲上海市冠軍。1970年退休后,在上海市少年象棋訓練班擔任教練,一生著有多部象棋專著,于1985年獲象棋大師稱號。

朱劍秋離開揚州后,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建國后,朱多次回到揚州,或參加比賽,或參與象棋活動,到晚年更多的是探親訪友(主要是棋友)。朱關心揚州象棋的發展,指導和提攜后進,貢獻良多。我的回顧僅限于親歷親聞,自然會掛一漏萬。

朱退休前回揚州次數較少,主要是參加比賽,與棋友較少交流。1970年退休后,回揚州的次數多了起來,無論是受邀還是探親來揚,都與棋友有了更多的互動。朱為人謙和,從不擺名手架子,既下象棋,也下圍棋,有時也應邀到棋友家中弈棋。一次與俞壽康對弈,俞主動請朱讓先。俞1956年曾獲市賽亞軍,是揚州一流水平。中局時俞局面占優,開始左顧右盼,面露喜色。朱有覺察,但并不計較,只是認真思考。最后朱贏下了這一盤,并在復盤時加以評述,指出關鍵著法的得失。俞輸得心悅誠服,事后盛贊朱的中局功力和棋品。

朱與楊兆宏有私誼,但并不下棋。一次朱應邀來揚,楊兆宏安排了一場與朱劍秋的表演賽,是在體育館下的,掛了大盤,結果是和棋。據我所知,除了正式比賽,楊從不與朱對局,這場活動有違楊的一貫做法。當然,站在朱的角度,在家鄉下棋,肯定不能不給楊的面子。

朱關心揚州青年棋手的進步,70年代樊文光等一批青年棋手成長起來,在省級比賽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朱在揚州時與他們也有過多次對局。

1979年,朱應邀來揚,住九巷招待所(今珍園),朱與我下讓先指導棋。有一盤下到接近殘局時,我僅少一兵,但大子占位較差。我奮力防守,最后還是輸了。朱鼓勵我說,這盤棋你是前面下壞了,后面下得很頑強,雖然輸棋,已經盡力了。還有一盤棋,中局時朱已反先,我苦思對策,忽然發現有一路變化,接下來雙方都是必然著法。演變的結果,雖然仍是黑優,但紅方有一個依棋例不變作和的機會。后來下到了紅方一捉一閑,朱沉思良久,選擇了變著。變著后,紅由劣變優,最后紅勝了。局后我請教朱,為什么不選擇不變作和呢?朱笑笑說,要是比賽,自然就和了,我選擇變著是想考考你的棋力。

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曾幾次去上海,拜訪過劍秋先生。劍秋先生家在黃浦區山東中路,住在三樓緊靠樓梯的一間,不足20平米,陳設簡單但很整潔。前幾次去,劍秋先生都和我下指導棋,告訴我他在少年宮教棋,也會詢問揚州象棋的狀況。1981年最后一次拜訪時,先生年事已高,不與我下棋了。他說有一個學生,住在樓下,曾得過區賽冠軍。朱下樓找來這位棋手(我忘記名字了),與我分先下了兩局,劍秋先生在一旁觀戰。

1980年以后,朱劍秋先生很少再回揚州,但他的聲容笑貌仍長久留在我的記憶里。

猜你喜歡
棋友棋藝鎮江
我和爸爸拼棋藝
鎮江香醋
鎮江閣
獅子山
下棋
每天都要殺一盤
永恒的師生情誼
一份答卷
2008年《棋藝》主要文章索引
冬日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