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越王的廚房里有什么

2019-07-31 02:58卜松竹
暢談 2019年13期
關鍵詞:貝類遺骸水產

卜松竹

你知道南越王愛吃什么魚嗎?你知道南越王愛吃什么貝類嗎?

通過考古學者的不懈努力,2000多年前南越君王的口味呈現在世人眼前:他愛吃大黃魚,也愛吃筍光螺。

廣東魴、大黃魚是王室佳肴

我們來看看專家們通過考古發掘,發現了什么。先說魚。

在南越王趙昧墓中,考古學者們發現了幾種魚類的遺骸,均出土在存放食品珍饈的后藏室,主要包括廣東魴、大黃魚和鯉魚。廣東魴的遺骸出土在南越王墓后藏室的一個越式銅鼎和一個銅鑒內。其中,這件越式銅鼎內不僅有廣東魴,還有大黃魚、豬、雞,顯然是一鍋大雜燴。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們說:“銅鑒本為水器,南越國卻似乎把部分水器改造成炊具,因此銅鑒里有魚也不足為奇了?!?/p>

廣東魴分布于珠江水系,大黃魚則分布于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中國東海已有捕撈大黃魚的活動。南越王墓出土的大黃魚不僅有比較完整的頭骨,還有16個脊椎骨,因此推測這條魚的總長超過50厘米,是一條大魚。這些魚,今天的廣東人也都愛吃。

另一種更常見的魚是鯉魚。南越王墓出土的鯉魚殘骸見于后藏室的一件越式小銅鼎內,通過殘留的咽骨、鰓蓋骨等部位,考古學家判斷鼎內至少有2個個體。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分布最廣、養殖歷史最悠久、產量最高者之一,它們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耐寒、耐堿、耐缺氧,在流水或靜水中均能產卵……總之適應性極強。鯉魚類大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很豐富,一部分品種還被改良成為觀賞魚,比如金魚和錦鯉。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說,南越國的墓葬中,也常常出土盛有龜足、笠藤壺、楔形斧蛤、魚骨的陶罐,但魚類并沒有發現過?!斑@不由得讓人猜想,曾經本地越人習以為常的魚食,在南越國時期,經過御廚的精心烹飪瞬間搖身一變,成為專供南越王食用的上等佳肴?!蹦显酵跄刮鱾仁覟槠鸵垩吃嶂?,其中一位殉人身上隨葬了2件鐵制魚鉤以及殘存的漁線,專家推測他可能是專職負責漁獵的仆人。

南越王愛吃龜足

再來看看貝類。

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貝類品種可不少,至少包括青蚶、耳狀耳螺、溝紋筍光螺、楔形斧蛤、笠藤壺、龜足、河蜆等。這些貝類,都出土于后藏室和東耳室,大多裝在各種各樣的容器內,也有不少散落在地上,據推測應該是器物翻倒所致。

大家都知道,烹海鮮是粵菜的一大特長,吃海鮮的歷史也悠久。晉代張華的《博物志》就說“東南之人食水產”“食水產者,龜、蚌、蛤、螺以為珍味,不畏其腥臊也”?;笇挼摹尔}鐵論》也提到“蓋越人美贏蚌而簡大牢”。這些記載都說明了古越人喜食蛤、蛇、蚌等水產。

早在新石器時代,嶺南的先民就選擇在江河沖積的臺地、湖泊或海灣附近的山崗、沙丘,以捕撈魚類、貝類為生,他們吃剩廢棄的貝殼、魚骨連同采集工具,堆積成丘,被稱為“沙丘遺址”或“貝丘遺址”。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們推測,青蚶“應是南越王最鐘愛的水產食物之一”,因為后藏室的銅鼎、提筒、銅鍪、銅鑒、銅壺、陶罐等容器內裝了很多青蚶。楔形斧蛤由于環境變遷等因素,現在沿海地區已經所見不多,但南越王墓出土的楔形斧蛤不少,大約200個,儲放在東耳室的銅提筒內。

還有一種美味佳肴是龜足。龜足又稱“雞冠貝”“佛手貝”“狗爪螺”等,屬于藤壺類,一般牢牢長在礁石上,抵御風浪等沖擊,因此肌肉發達,味道很鮮美。在今天來說是高檔海鮮。它一受觸碰就縮進殼內,采掘不易,但南越王墓出土的龜足多達1558個個體,是墓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水產品,大部分保存在后藏室的銅、鐵、陶容器中,東耳室也有少量標本??梢娔显酵踮w昧有多愛它。此外也說明當時人的漁獵技術水平不錯。

北方人到南方也愛海鮮

南越國的第一代君主趙佗是今天河北人士。但南越王墓中,出土有14種水產品,除了以上羅列,還包括龜、鱉,以及一種無法確定屬種的真骨魚類遺骸。出土動物遺骸的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在漢代前中期墓葬中非常罕見。四個墓室中都有大量動物遺骸,在后藏室中的30多件器物中均有發現。墓中出土水產動物占70%以上,另外20%為禽類,10%為其他野生動物。水產動物中最豐富的為貝類,說明越人喜食的貝類水產品已被南來的北方人及其后裔所接受,南越王對海鮮也是情有獨鐘。

為了提高捕撈效率,南越王的王家美食采辦隊伍也用上了網。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了620件陶網墜,分為大小兩種,大的有244件,小的有376件,由于漁網全朽無法復原,無法確定這里包含多少套漁網。但從數量上來看,這些漁網張網的面積不小。

學者王將克等指出,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我國漢墓中常有動物遺骸的發現,尤以西漢早、中期較為突出。東漢以后,用動物隨葬的現象明顯減少。全國各地區漢墓所出的動物,一般都帶有各地區動物區系的特色。從南越王墓出土動物,可推測西漢時期廣州番禺附近的自然環境,是河流交錯、水網發達的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出土動物中,除了適應三角洲淡水——半咸水性生態環境的動物以外,也有許多棲息于熱帶海洋的動物,如龜足、青蚶、楔形斧蛤等。結合當時分布在今廣州及珠三角一帶,但現代不見的象、馬來鱷等,可以推測2000多年前廣州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可能比現在還要高些。

根據南越王墓出土動物,專家們甚至還大膽推測了墓主入葬時間。因為禾花雀每年十月中旬從北方飛到南方越冬,這時是廣東、福建沿海居民的捕捉季。青蚶等貝類動物有冬眠習性,在秋末冬初時最為肥美,正是采集季。故而,南越王趙昧入葬時間很可能在秋冬相交之際。(資料來源:《廣州日報》)

猜你喜歡
貝類遺骸水產
《金瓶梅》里的水產:餐桌上的游龍戲鳳(下)
“長”出來的珍寶
鮮美貝類可能暗藏毒素
水產養殖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認識麻痹性貝類毒素
36具志愿軍遺骸在韓入殮 31日歸國
韓將歸還68具志愿軍遺骸
吃扇貝要去腸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