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由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邁進

2019-08-04 09:36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19年4期
關鍵詞:茶農茶業綠茶

2018年,貴州茶業又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全省茶園面積752萬畝(其中投產面積561萬畝),產量36.2萬噸,總產值394億元。茶產業帶動貧困戶人口45.2萬人,脫貧人數13.7萬人;涉茶人員年人均收入達到9287.5元;其中涉茶貧困戶的人均年收入達到4381.2元,較非涉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高2109元。

通過標準園建設、茶園投入品管控、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加工機械化清潔化標準化、市場拓展和宣傳推介等關鍵環節的推動,貴州茶產業已經進入全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新的一年,貴州投產茶園面積將穩定在600萬畝,形成茶葉企業5000家以上,茶葉年產量38萬噸,茶產業產值420億元,貴州作為中國優質茶原料基地、最大的茶產品加工基地、最大的茶產品出口基地將加快形成。

理順利益聯結機制茶農增收奔小康

1月26日,正值數九寒天。

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入股分紅暨運營匯報大會現場人頭攢動,公司負責人羅紹江向普安縣江西坡鎮四村兩社區48位貧困戶茶農代表匯報2018年運營情況。

2017年3月成立,2018年正式營運的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吸納江西坡鎮四個村兩個社區共500戶貧困戶作為第三方股東,由江西坡鎮政府平臺公司茶旅公司代表500戶貧困戶,共計投入1000萬元扶貧資金入股正山堂普安紅公司,使精準貧困戶完成了從農民到股東的轉變。公司采用“公司+貧困戶+合作社+基地”的產業扶貧模式,工人加股東的身份,幫助貧困戶實現了既領工資又分紅。僅2018年,正山堂普安紅公司便拿出96萬元用于茶青讓利和年終分紅。

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貴州強力推進茶園種植面積上規模上集中度,全省茶園總面積已達752萬畝,連續六年居全國第一,以銅仁、遵義為核心的武陵山區成為中國綠茶新的金三角,在全省形成黔東北、黔西北、黔東南、黔中、黔西南五大產業帶?,F有茶園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4個、20~30萬畝縣8個、10~20萬畝縣19個、萬畝以上的鄉鎮230個、萬畝以上的村86個,全省注冊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達到4990家,茶產業已成為43個縣的農業主導產業。

作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茶產業在促進山區脫貧攻堅、帶動茶農增收方面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迄今為止,茶產業已成為惠及貴州480萬茶農的民生產業、生態產業和致富產業。

在整個產業鏈條中,茶農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企業、基地、合作社、茶農之間如何厘清利益關系,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決定著貴州茶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在全省近5000家茶葉企業(合作社)中,企業與合作社及農戶、合作社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占總數的70%。各個茶區按照市場機制組織企業生產、加工和銷售,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總結,形成了輻射帶動型、吸納就業型、入股分紅型、合作發展型四種利益聯結機制。

全產業鏈轉型升級茶葉大省欲變強

1月14日,甕安縣建中鎮鑫產園茶業第12期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班開班,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胡繼承親自上陣,現場為建中鎮300多位茶農講政策、講產業、講技術,鼓勵茶農利用“冬季充電”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會的機會,轉型成為有文化、有知識、懂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農村產業革命的主力軍。

自2018年底冬季封園后,一場場“脫貧攻堅 冬季充電”技能培訓會在全省各茶區輪番開展。余慶縣5個茶葉重鎮組織70余戶種植大戶集中充電,重點學習質量安全和病蟲害防治;納雍縣百興鎮請來專家現場指導百余茶農栽種茶苗;在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專家詳細講解了茶園禁用水溶性農藥和草甘膦的原因,并幫助茶農現場解決茶園受凍害后的修復難題;在安順市的培訓會上,專家分別就綠色防控、茶園栽培管理、市場培育等領域進行專業授課,參加培訓的茶農、技術員受益匪淺……

從“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到“冬季充電”,從標準茶園建設、茶園投入品管控、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加工機械化清潔化標準化到市場拓展,貴州正緊抓關鍵環節,全力實現茶業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2018年8月印發的《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茶產業強省的意見》(黔黨發〔2018〕 22號)文件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優質茶園面積穩定在700萬畝,茶葉產量達到50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00億元。重點發展“貴州綠茶”“遵義紅”“貴州抹茶”“貴州黑茶”等四個茶葉公共品牌。這意味著貴州茶產業將加快跑進千億產業的步伐,由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邁進。

堅守質量安全底線。貴州參照歐盟及日本標準,在國家茶園禁用農藥55種的基礎上,提高到了120種,在全國率先禁用水溶性農藥及草甘膦。依托貴州大學宋寶安院士團隊、省茶葉研究所植保團隊、省植保植檢站等專家技術力量,研究集成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320.5萬畝,占茶園總面積的42.6%;以茶葉加工企業在制品不落地為前提,以機械化生產為基礎,推行茶葉清潔化生產,全省通過SC認證企業672家,通過ISO9001、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164家,獲對外貿易經營資格106家。2018年省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抽檢茶樣660個,農藥殘留及重金屬合格率100%。湄潭、鳳岡、正安、松桃、雷山、思南、普安、余慶、甕安等9個縣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占全國示范區總數的1/4。60家企業上線的省茶葉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運行正常,121家企業錄入貴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最新數據顯示,貴州2018年新建茶園37萬畝,全年推廣茶葉專用肥施用面積89.3萬畝。鼓勵支持茶區開展雨林聯盟等國際認證,遵義市開展雨林聯盟認證培訓12場次,認定茶園面積3萬畝。目前,全省在有效期范圍內的“三品一標”茶園認定面積630萬畝,其中無公害587萬畝、綠色11萬畝、有機32萬畝。

加工又上新臺階。2018年貴州全省注冊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達到499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占全國總數37家的近五分之一,省級龍頭企業228家,市級龍頭企業397家。在貴陽保稅區、清鎮、湄潭、鳳岡、正安、西秀、江口、都勻、黎平等主要產區建立精制拼配中心36個,推動了貴州茶葉跨區域、跨季節、跨品種拼配的數據化、智能化。茶產品結構不斷優化,2018年,全省各類茶葉總產量36.2萬噸,其中綠茶、紅茶、黑茶和其他茶類產量分別為27.9萬噸、5.8萬噸、2.1萬噸和0.4萬噸。尤其是依托貴州貴茶公司在全省建成碾茶生產線26條,生產抹茶300噸,銅仁作為中國抹茶之都正在加快形成。隨著茶葉產業鏈條的延伸,紫日科技、南方嘉木、陸圣康源等一批茶葉精深加工企業脫穎而出,開發出車用茶枕、茶籽油、茶酒等茶葉精深加工產品。全省現有精加工企業318家、深加工企業28家。

補短板步入快車道三大基地現雛形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評估,到2027年,全球綠茶的產量和消費量將由現在的550萬噸增加到800萬噸以上,紅茶和綠茶的消費占比將由目前的70%和20%逐漸調整為50%和40%。這意味著,未來十年,綠茶的銷量將會有巨大提升,對堅持綠茶主戰略的貴州來說,無疑是一個歷史機遇。

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貴州始終堅持綠茶主戰略,致力于夯實原料中心的地位,強力推進茶園種植面積上規模上集中度,全省茶園總面積已達752萬畝,連續六年居全國第一,以銅仁、遵義為核心的武陵山區成為中國綠茶新的金三角;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9個,占全國總數的1/4,樹立了全國茶葉質量安全標桿;全省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近5000家,形成了大中小并舉的茶葉加工企業集群;“貴州綠茶”成為農業農村部認定的全國唯一一個以省為單位的地理標志保護登記產品;英國太古、聯合利華等大量的國際資本以及貴州貴民投資、浙茶集團等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不斷涌入貴州茶產業,不斷為貴州茶產業注入新鮮血液……

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的貴州茶產業,正致力于中國優質茶原料基地、中國最大的茶產品加工基地、中國最大的茶產品出口基地建設。貴州茶產業將從粗放型轉為高質量發展。

未來一年,貴州將從生態系統、產品結構、標準化生產及市場拓展等方面繼續發力,以“春風行動”?!跋那锕荨焙汀岸境潆姟睘樽ナ?,進一步在強化茶葉質量安全、擴規模、提品質、闖市場上下功夫,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全省投產茶園面積穩定在600萬畝,形成茶葉企業5000家以上,茶葉年產量38萬噸,茶產業產值420億元,從茶產業大省向茶業強省邁進。

(供稿單位: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猜你喜歡
茶農茶業綠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綠茶或能預防和延緩阿爾茨海默病
為茶農送上“及時油”
茶農創業培訓現狀及創新發展對策分析
返鄉,闖出茶業一片天
林秀娟 茶業“雙師”
貴州茶業大事記
快樂的小茶農
基于茶農需求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