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歷史課程發展趨勢

2019-08-07 10:02袁涵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關鍵詞:歷史教育中學歷史

摘 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課程改革,使得中學課程不斷完善,更加符合現代教育理念,體現鮮明的時代精神。具體到中學歷史課程,給教學帶來了新變化,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表現在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角色、教學環境等方面的轉變。本文結合世界中學歷史課程發展的趨勢,從歷史課程的理念、內容、設置等方面分析歷史課程未來的發展走向。

關鍵詞:歷史教育 中學歷史 課程發展趨勢

當今社會已進入知識信息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要適應“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終生學習是21世紀人類的生存之道。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迅速,科技成果會大量涌現,給人類社會帶來更多、更大的變化,人民生活質量將會有巨大的改善。與此同時,人們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會有很大改變。隨著科學知識的大量涌現和更新,學校課程必然會進行調整,科學類課程在新世紀的學校中會占據重要位置和較多課時,以便學生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

一、歷史課程將更加重視教育功能

21世紀的歷史課程將會更加重視課程的教育功能,尤其在課程目標上應加強對培養對象的人格、品質、思想境界的教育,使新世紀的高中學生具有較高素質和思想修養,以便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如美國歷史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是“歷史思考”和“歷史了解”兩部分,鼓勵將它們融會貫通,以此來促進學生對歷史敘述清晰條理,提高歷史比較、分析的能力,進而學會論證歷史問題。另外,還指出學好歷史知識能夠培養學生思維意識,從而提高政治智慧和參政意識,成為具有責任感的優秀公民。這體現了歷史教育的思想性,促進個體在社會中的發展。

二、歷史課程的人文性

社會現代化在教育中表現為尊重學生個性、潛力和創造力,歷史課程人文性要求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對我國基礎教育而言,這些衡量標志顯得更為重要,因為世界各國近年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就是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而我國的基礎教育卻長期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的關注?,F今,我國中小學新課程己在刻意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更多地關注和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是重視課程人文色彩的具體表現。

歷史課程中占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的分別是學生和老師,歸根到底課程的中心在于人,教學是人與人互動的活動,體現了我國歷史教學的人文目標。因此未來中學歷史課必須關注學生,要求課程內容具有更多的人文關懷。具體說來是讓學生全面參與、主動探究,依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程序,使學生掌握有效信息。師生雙向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轉變方式為參與性、探究式、教學。

三、歷史課程內容的生活化

目前,世界各國都重視為中學生從人類文明的角度組織,選擇課程內容,以求從文化的視角增進學生對其他民族,國家的尊重,理解和包容,使課程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如美國的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就有明顯的文明史框架傾向,并指出“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現在的學生更需要對世界和創造了不同于美國的眾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學生通過學習一部中外聯系的全球史知識結構,了解世界文化多樣性,發現世界文化中人類共同情感和規律性問題?!庇纱丝闯雒绹J為世界史同美國史同樣重要。英國歷史課程標準也十分重視世界史教育,強調學校歷史課程的一個目的是為了有助于學生認識和理解現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與其他文化。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歷史課程不僅構建文明史內容,更注重在未來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以便適應和參與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這種歷史課程培養意識值得借鑒。

因此,中學歷史課程會大量增加社會史、文化史等與現實發展聯系的內容,拉近學生與歷史、歷史與生活的聯系、歷史與實踐的聯系,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對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產生的巨大影響。

四、課程形式的多樣化

課程形式呈現出多樣化趨勢,今后,中學課程體系中可以有全國統一設置的歷史課程,也可以有各校根據當地實際需要設置的歷史課程。如17年高中課標規定課程內容分為必修課(中外歷史綱要)+選修課(政治、經濟和文化)+選修n課(史學入門、史料研讀)。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學習計劃,符合學生發展水平,完善每一位學生的知識結構。

21世紀的歷史課程實施,隨歷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專業素質的提高和師生平等理念的深化,日常歷史教學中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及學習效率就會成為歷史教師關注的焦點??傊?,今后學??梢愿鶕煌瑢W生的興趣與需要、不同教學條件與教師水平、不同學習環境等具體情況來自主設置形式多樣的方便學生學習的歷史課程,以保證學生在滿足興趣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歷史教育。

五、歷史課程設置的綜合化

歷史課程的綜合化,可以使歷史課堂提供給學生更多角度的信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認知結構的完善。隨著經濟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聯系、整合的趨勢亦愈來愈突出。這就要求各學科知識體系的互相補充,突破自身知識范圍,與其他學科相連接,由此決定了中學課程內容從原來單一制轉變為整體化,加強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融合,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提高他們在信息化競爭趨勢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中學歷史課程設置由原來的分科課程到新課程改革后出現綜合化傾向。歷史學科知識與地理、生物等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如初中階段浙江省開設綜合性的社會課《歷史與社會》。這也使得中學歷史教師面臨教學更新的挑戰,即教師不僅要掌握歷史專業學科知識,更要橫向拓展知識面,更好的解決歷史教學問題,以適應自身專業發展、實現教學追求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鐘啟泉,張華.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劉志軍.課程價值取向的時代走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0).

作者簡介:袁涵,山東菏澤,聊城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歷史)。

猜你喜歡
歷史教育中學歷史
五四新潮下的歷史教育
關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幾點思考
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與探索
中學歷史教學芻議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淺談在中學歷史課程教學中慕課的應用
中韓歷史教育目標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