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弊互見議歸化

2019-08-07 17:35張子淵
新體育 2019年8期
關鍵詞:青訓外援歸化

張子淵

最近,“歸化”成為中國足壇的熱詞。同菲律賓的友誼賽,中國隊輕松取勝,比賽的另一重意義在于中國足球首位歸化球員李可出場。盡管他的表現不算搶眼,仍表現出強于本土球員的防守能力、英冠級別的對抗和清晰的傳接球思路。

對中國足球來說,歸化到底意味著什么?

從華裔到非華裔

至少20年前,在北京國安效力的西班牙高中鋒安德雷斯就曾被外界提到歸化名單中,甚至有媒體就此事問過國家隊主教練戚務生,但因為諸多法律問題而無法實現。后來,又有人提出對四川全興隊巴西外援馬麥羅的歸化,也不了了之。今年年初,北京中赫國安最早完成歸化,簽下尼克·延納里斯和賽特·侯兩名華裔球員,分別是現在隊中的李可和侯永永。

李可出自英超阿森納青訓營,長期在英冠強隊擔任隊長,是一名水平相當高的中場球員,1993年出生,正值當打之年。侯永永曾經被認為是挪威足球“天才三少”之一,出生于1998年,雖然后來發展不順利,但仍是可造之材。

李可、侯永永屬于華裔二代,母親都是中國人。李可的父親是塞浦路斯人,侯永永的父親是挪威人。而錢杰給雖然在血緣上與李可、侯永永相似,都是華裔二代,但他的歸化身份卻不同。上海綠地申花的錢杰給曾擁有中國國籍,后來舉家遠赴非洲加蓬,放棄了中國國籍,如今是恢復中國國籍。由于錢杰給代表加蓬國家隊參加過正式國際比賽,因此無法代表中國隊參賽。爭議最大的球員是山東魯能的德爾加多,這位葡萄牙籍的佛得角后裔身上沒有一點中國血統,還曾代表葡萄牙出戰歐青賽和世青賽,按照規則,也不能代表中國隊比賽。

德爾加多入籍成功讓輿論開始討論歸化球員的目的。如果說提高國家隊的水平和戰績,那德爾加多的歸化就沒有意義。

更大的歸化潮似乎就要來臨,廣州恒大是領軍者。今年冬天,恒大先后簽約了有華裔三代背景的布朗寧和羅伯特·蕭,夏季轉會窗口還沒開啟,有關恒大歸化外援的消息便不脛而走。在中國效力已達四五年的高拉特、埃爾克森、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都被扯進來。

恒大引領歸化潮,一是要能代表中國隊比賽,二是為完成老板許家印提出的2020年“全華班”目標。這些歸化目標除了正在認祖歸宗的布朗寧和蕭之外,其余都是毫無華裔血統的巴西人。于是,網絡上有人戲言,未來中國隊可能由歸化球員代替。

爭議中的一種聲音認為,中國足球成績不理想,各方面都有問題,循環不良。通過歸化高水平的球員,可以提高成績,再通過成績利好刺激基層青訓,吸引更多孩子踢球。中國是開放的世界大國,應該有胸懷接納所有為中國做出成績的人,哪怕他們并不是中國人的血脈。

另一種聲音認為,歸化外援即便短期內能提高成績,也僅是表面文章,這會讓國家隊及俱樂部都獲得一種廉價、便捷的提升成績方式,更不重視青訓。而且,中國并非移民國家,對血緣的認可度非常高,過多歸化外援,整個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都會受到打擊。

爭論的問題可歸為三個方面:第一,中國足球要不要歸化球員?第二,歸化球員對中國隊成績有沒有幫助?第三,歸化對中國足球改革,尤其是青訓有沒有推動作用?

看似歸化 不是歸化

很多人再次提出日本歸化外援的先例。1990年,日本隊完成了對巴西球員拉莫斯的歸化,取名瑠瑋。盡管他不是日本足壇第一位歸化球員,卻是水平最高的,后來成為日本隊參加亞運會、亞洲杯和和世界杯預選賽的中場核心。此后,日本足球又歸化了巴西人呂比須和三都主,都是國家隊的絕對主力。

世紀之交那段時間是日本足球突飛猛進的10年,在很多人看來,歸化外援是日本足球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背后有很多東西耐人尋味。

首先,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田英壽、川口能活等人組成的日本國奧隊就創造了“邁阿密奇跡”,這些年輕人也是后來日本隊在世界杯取得突破的代表。日本足球的青訓在歸化巴西外援之前已經起步。

其次,歸化球員在入籍前都經歷了日本足球體系長期培養,才從默默無聞的巴西球員成為出色的職業球員。拉莫斯出生在里約一個窮人家庭,中學畢業后一邊踢球一邊打工,混跡在圣保羅州的低級別聯賽。1977年,一個日裔朋友介紹他去讀賣新聞隊踢球,為了掙錢養家,拉莫斯從球隊的替補中衛踢起,慢慢適應日本足球的風格和當地生活,最后成為J聯賽的最佳射手。接受入籍邀請時,他已經在日本生活了12年,娶日本女子為妻,定居于此。

李可出自英超阿森納青訓營,長期在英冠強隊擔任隊長,是一名水平相當高的中場球員。

呂比須18歲到日本闖蕩,三都主16歲來日本上高中,都是年紀輕輕便融入日本文化中,在日本的足球體系下成長,組建家庭。這幾名巴西外援歸化時,已經是半個“日本人”。

在此之后,日本足球鮮有歸化球員。后來的田中斗笠王、酒井高德等雖是混血,但在日本出生長大,是名副其實的日本人。就像上海申花的黑人中衛艾迪,在中國出生長大,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有中國血統,不算歸化。實際上,日本足球歸化的球員并不多,但混血球員不少,與法國、德國類似。

一些觀點認為法國就是靠歸化捧得世界杯的,其實,法國隊首發陣容里,只有烏姆蒂蒂父母并非法國人,他也不是在法國出生,勉強算得上歸化。但他3歲就來到法國,是法國足球培養的球員。

法國隊的幾名黑人球員中,坎特父母都是馬里人,博格巴父母是幾內亞人,但這兩人都生在巴黎。馬圖伊迪父母是安哥拉人,他出生在圖盧茲。瓦拉內的父親是法國馬提尼克島人,他出生于里爾;姆巴佩的父親是喀麥隆和尼日利亞混血,母親是阿爾及利亞人,他出生在圣丹尼。這些法國黑人球員都生長在法國。至于洛里斯、赫爾南德斯、格列茲曼和吉魯,雖然有加泰羅尼亞、日耳曼和意大利等血統,但屬于法國的少數民族,也算不得歸化。

無論法國、德國還是近鄰日本,混血球員都是在當地足球和社會文化中生活、成長起來的。中國足球目前的歸化球員無論個人成長,還是職業生涯,跟中國足球沒有直接關系。

歸化的反作用

歸化,尤其是無血緣歸化,是否對中國足球有幫助?埃爾克森、高拉特等人能力不錯,曾被巴西國家隊看中。但加入中國隊后能否和中國球員融為一體,是另一回事。

首先,這幾名球員的狀態和效率比剛來中國時下降了不少,對中國隊能有多大幫助,是個未知數。其次,這些人全是前場進攻球員,一支球隊很少會同時使用4名前鋒,歸化后,如何安排出場發揮最大效果,也是個未知數。

如果大量巴西球員進入國家隊,歸化球員與本土球員之間必然會出現新的劃分。

俱樂部對于歸化也存在著不同的態度。上港一直拒絕歸化,國安強調歸化必須是華裔,恒大則開始運作能夠為國家隊效力的任何球員,在歸化球員的理念上已經出現了分歧。

歸化球員代表中國隊出場的責任心也值得擔心。他們對中國的感情顯然不會強于本土球員,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引發隊內更多矛盾。而且,歸化球員在聯賽中如果按照本土球員來對待,他們能夠接受中國足協的限薪令嗎?如果不受限制,那又憑什么享有超標待遇?

歸化球員的管理曾讓卡塔爾吃過大虧。1997年十強賽上,卡塔爾歸化的幾名非洲球員因為獎金問題跟足協鬧翻,后來卡塔爾足協干脆將他們清除。

歸化與青訓

歸化真能對中國足球青訓有推動作用嗎?現在還無法得到肯定的答案。

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并不缺少“利好”,1994年職業化和2001年沖入世界杯,都是契機,但是卻很少因此而推動青訓,反而連續走下坡路。顯然,利好帶來的利益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而青訓和足球人口存在的根本問題卻沒有人去解決。

中國足球的青訓和足球人口問題不是國家隊成績不佳造成的,歸根結底與教育理念和青訓體系有直接關系。不解決踢球孩子的未來道路和家長的后顧之憂,肯讓孩子去擠獨木橋的家長畢竟是少數。

反過來,歸化所帶來的利益卻可能無限膨脹。歸化外籍球員的成本比培養本土球員的成本要低很多。外界報道德爾加多加盟魯能的費用只有80萬歐元,大約是500萬元人民幣,只夠一支梯隊半年的開銷。換個算法,一支職業隊10年耗費青訓費用上億元,也未必能夠培養出德爾加多這個水平的球員。從投資回報比的角度來說,歸化年輕的外籍球員顯然更合算。連魯能這樣重視青訓的俱樂部都在歸化外援,以后還有什么俱樂部會腳踏實地搞青訓呢?

歸化外援的另一個弊端是擠壓本土青少年球員的空間。德爾加多已經坐穩了魯能U23首發位置,U23規定本來是為增加年輕球員鍛煉機會而出臺,但最終被德爾加多享受到,恐怕不是制定政策的初衷。

有益補充 規則先行

中國足球人才斷檔,青訓系統也面臨嚴重困境。歸化是對人才斷檔的一種補充。不過,補充終究是補充,正所謂“藥不能當飯吃”。

中國體育這些年已經開始有混血球員嶄露頭角,他們的發展并不如想象中好,問題還是在體系本身。像李可這樣的球員,如果在國內成長,很難有今天的能力和成就。歸根結底,中國體育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

像李可、侯永永這樣的華裔歸化,操作起來順理成章,球迷和球員都不會產生反感。歸化沒有中國血統的球員則需要慎重,除了要考慮是否能夠代表中國隊出場,球員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生活的融入,以及對中國社會的法律法規、中國足球的有關章程能否遵守,都需要考量。

在這方面,韓國足協曾經考核過提出歸化的巴西人艾尼尼奧和黑山球員拉德西奇,他們要經過語言和文化考試才有入籍資格。這種方式是值得學習的,例如曾在天津泰達和北京國安效力的外援馬季奇,如果他年輕幾歲,歸化到國家隊中,相信民間不會有太多爭議。而像魯能的德爾加多,入籍后也是天天與格德斯等外援混在一起,這種球員的歸化其實并無意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歸化球員本身是雙刃劍,尤其對非華裔球員的歸化,更需要有合理的規劃。

猜你喜歡
青訓外援歸化
測大角歸化法歸化值的兩種計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大牌外援難混CBA
歸化(雙語加油站)
歸化已成國際籃壇普遍現象
歸化,切勿只盯著一時之需
外援政策考驗各國聯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