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書法

2019-08-14 03:06吳學全
中國篆刻 2019年8期
關鍵詞:線條書法藝術

我出生于淵明故里一秀美山村,幼時正值文革初期,解放前畢業于南昌劍聲高中的父親因家庭出身問題被迫回家務農,經常挨批受斗,祖上財產歸公,一家七口人擠在一間不足20平米的土坯雜屋房內,家境異常貧困。我性格好靜,遂移情于田園山水,沉穩的大山、挺拔的楓樹、清澈的小溪,陶冶、滋潤了我幼小的心靈。記得在我六歲那年,一位畫家背著畫夾走進了我的村莊,小橋、流水、石板路神奇般地出現在紙上,那古拙、沉澀的線條至今仍時時刺激著我。隨后十幾年的學生生涯,雖學業繁重,我亦不忘忙里偷閑,找點雜活——自學素描、書法,以此寄托自己對線條藝術的特殊情感。

17歲那年我糊里糊涂考上了大學物理系,學習不太緊張的校園生活,使我不再滿足于單純地學好純理性的物理專業了,充沛的精力,除了運動,便要靠神秘的藝術來宣泄了。1987年受崔廷瑤老師影響,我迷上了以形象的線條來造型的抽象藝術——書法,集諸名家習書經驗,師法古人,五體皆習,軟硬兼施,在宣紙、毛筆不就手的情況下,“紙短情長”的硬筆書法用以表情達意、記錄靈感來得就更為方便及時,記得那時根據自己喜好,我用硬筆不同程度地臨習了姿放寬博的《散氏盤銘》、方正古峻的《漢張遷碑》、樸拙自然的諸漢簡帛書、雄強樸茂的顏書大楷、沉澀遒勁的《顏祭侄稿》和開張勁險的米黃行書,博采眾長,力求筆下吐出有意味的線條。我深知功力不足,猶如夕陽西下時孤獨的趕路人,只好緊趕幾程,然而又恐食而不化、欲速不達,為此我常常困惑。思索之后,我開始看書,清徐三庚的一方印“日有一錢惟買書”成了我那時的癖好,從書上我認識了一生痛苦卻始終在渴望生活的梵高、八方之中唯有我大的孤寂簡淡的朱耷等,他們一生苦難的歷程使我感受到了藝術的分量,藝術是寂寞之道,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執著與瘋狂……這種狀態我持續了七年。

因生存壓力,我于1994年初只身南下廣州,應聘在一家音像出版社從事音像制品封面設計等工作,常常將書法及相關元素應用到設計作品中,娛人也自娛,業余時間常逛新華書店、畫廊和美術展館,以滿足心底里的那份渴求。

直到2006年妻子喜懷雙胎后我開始在九江安定下來,重拾筆墨,重建朋友圈,一上手便直奔書壇主流,以賽代練,直接與國內一流高手同場競技,所接受的刺激與信息絕非是苦坐十年書齋可以得到的。見賢思齊、轉益多師,少走了不少彎路,眼界與書藝同步快速提高。

開始時以曾經浸淫多年的隸書面世,將禮器之瘦勁、曹全之縱逸以近帖的用筆參以清人與今人結字法,強調其書寫性,喜作小字鴻篇。結字上注重長扁、收放錯落變化而又盡可能渾然一體,不見斧鑿之痕。隨后由隸書而轉攻章草,創作時以《平復帖》為主調,參以《出師頌》《月儀帖》以及帶有現代人情感的今草筆意,追求古雅、簡靜之美,在全國書法展賽中有幸被專家認可,入展、獲獎多次。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必須通過技法的錘煉、學問的融合、素養的提煉、人格的升華,最終把書法內化成一種生命的體驗,藝無止境,我永遠在路上。

回頭看看自己的學書之路,偶然中似有必然,中間十多年的斷似也未斷,我所從事的設計、攝影乃至文字等工作,一切都好像是要我為書法而儲備點什么,每每伏案提筆,心中無限溫暖,我感謝書法!

陶淵明《桃花源記》

猜你喜歡
線條書法藝術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線條之美
紙的藝術
書法欣賞
精致線條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大可:把線條玩到極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