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濃度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對比研究

2019-08-14 03:10鐘遠鳴李嘉瑯李智斐張翼升陳震廖俊城
中國全科醫學 2019年24期
關鍵詞:消融術臭氧射頻

鐘遠鳴,李嘉瑯,李智斐*,張翼升,陳震,廖俊城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長時間使用及其他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導致頸椎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發病人群也趨于年輕化,神經根型頸椎?。–SR)是臨床中最常見的一類頸椎病,占60%~70%[1]。CSR主要癥狀是頸部疼痛以及上肢的神經根性疼痛,是由椎間孔處有致壓物壓迫神經根所致[2]。大量文獻表明,CSR通過保守治療也能獲得顯著的臨床療效[3],但CSR易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行微創介入治療。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是CSR常用的介入治療方法,療效確切。近年來,醫用臭氧在神經根性疼痛的治療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之后[4],但是目前關于臭氧注射的濃度,國內外尚無統一的標準。本研究通過比較不同濃度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治療CSR的早期療效,以期為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在脊柱外科的規范化使用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CSR的相關診斷標準[5];(2)年齡20~65歲;(3)經過至少3個月的保守治療無效后選擇介入治療;(4)患者知情同意,聯系方式正確,并愿意接受隨訪、定期復診。排除標準:(1)無法對療效做出確切評價;(2)有頸椎內固定手術史;(3)合并焦慮、抑郁等精神疾??;(4)其他類型頸椎??;(5)脫出或游離型頸椎間盤突出或突出物鈣化或骨化;(6)年老體弱或存在嚴重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病變;(7)既往存在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1.2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脊柱外科)就診的符合納入標準的CSR患者45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低濃度組(A組,20 mg/L)、中濃度組(B組,40 mg/L)、高濃度組(C組,60 mg/L),各15例。本研究經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治療方法

1.3.1 臭氧注射聯合射頻消融術 患者取仰臥位,C臂機透視定位病變椎間隙,體表劃線做好標記。術野常規消毒,鋪治療巾,貼皮膚保護膜,鋪中單及小孔巾。在前正中線旁開4 cm,胸鎖乳突肌內側,病變椎間隙行皮膚局麻,在C臂機透視下,射頻針以與軀體矢狀面呈30°夾角進針,行相應病變頸椎間盤穿刺,留針備用。接射頻儀、測電阻抗(150~210 Ω),感覺、運動刺激無異常后開始射頻熱凝,分別在65 ℃、75 ℃、85 ℃行射頻熱凝,時間分別為1、1、3 min,至頸部發脹為止,停止熱凝,按分組取醫用臭氧,A組取20 mg/L臭氧、B組取40 mg/L臭氧、C組取60 mg/L臭氧,均為3 ml注入病變椎間盤內。拔出射頻針,按壓片刻,無菌敷貼貼于穿刺點,觀察15 min,患者無特殊不適后安返病房。

1.3.2 術后處理 術后靜脈滴注甘露醇125 ml,2次/d;丹紅注射液40 mg溶于250 ml 0.9%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1次/d,連用3 d。術后應避免頸部劇烈活動,佩戴頸托1周。

1.4 觀察指標

1.4.1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0分:無痛;1~3分:輕微疼痛,對日常生活無明顯影響;4~6分:疼痛并影響睡眠、工作及日常生活,但尚能忍受;7~10分:有明顯的疼痛不適,且難以忍受。

1.4.2 頸椎功能障礙指數量表(NDI) NDI是目前評估患者頸部疼痛傷殘程度最廣、效果最好的指標[6],包括疼痛強度、自理、直立、閱讀、頭痛、集中注意力、工作、駕駛、睡眠和娛樂10個項目,每項1個問題,分值為0~5分,總分0~50分,分值越高表明頸部功能障礙越嚴重。

比較各組術前,術后1 d,術后1、3、6個月VAS評分及NDI評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重復測量資料比較采用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3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受累椎間盤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3組患者術前,術后1 d,術后1、3、6個月VAS評分比較 治療方法與時間對VAS評分存在交互作用(P<0.001);治療方法、時間對VAS評分的影響主效應顯著(P<0.05)。3組術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術后1 d、1個月、3個月、6個月V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術后1 d,術后1、3、6個月VAS評分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術后1 d、術后1個月VAS評分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術后3、6個月VAS評分與A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術后1 d,術后1、6個月VAS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術后3個月VAS評分與A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術后1 d,術后1、3、6個月VAS評分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3組患者術前,術后1 d,術后1、3、6個月NDI評分比較 治療方法與時間對NDI評分存在交互作用(P<0.001);治療方法、時間對NDI評分的影響主效應顯著(P<0.05)。3組術前、術后6個月N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術后1 d、1個月、3個月ND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術后1 d,術后1、3、6個月NDI評分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術后1 d、術后1個月NDI評分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術后3、6個月NDI評分與A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術后1 d、術后1個月NDI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術后1 d,術后1、3個月NDI評分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疼痛是CSR的主要癥狀,其特點為受累神經支配區域的神經根性疼痛,針對該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存在不同的看法,大部分文獻的觀點比較傾向于CSR是由機械壓迫即頸椎的退變或外力作用而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由于椎間孔、關節突關節、鉤椎關節周圍韌帶肥厚增生導致神經根受壓,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7],也有可能是椎間盤內髓核流出等因素誘發白介素(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介導的炎性反應導致神經根炎[8]。有部分學者認為免疫應答反應與CSR存在一定關系[9]。所以解除神經根壓迫和消除神經根炎癥是CSR的主要治療原則。目前非手術療法是治療CSR的主要措施,大多數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復,但是少部分患者癥狀易反復發作。對于長時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其需行開放性手術治療,雖然該方法療效確切,但存在住院費用高、術后康復時間長、并發癥較多等缺點。隨著影像學的發展,射頻等微創介入技術已逐漸成熟,其療效顯著且創傷小,費用較為低廉,臨床上廣受患者歡迎。

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疼痛介入治療手段之一。射頻消融術主要是通過電流直接作用于突出的椎間盤,使局部溫度迅速升高,對突出的髓核組織消融使其變性攣縮,減輕椎間盤內的壓力,達到緩解或消除神經壓迫的目的;同時其產生的熱凝效果還有利于減輕周圍組織水腫,使竇椎神經痛覺感受器滅活等[10]。臭氧是一種不穩定的氣體,有強氧化能力,可以誘導抗氧化酶表達,同時刺激成纖維生長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IL-10的釋放,抑制免疫應答反應,從而減輕炎性反應,緩解疼痛[11]。臭氧可以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NO及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等物質,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周圍組織水腫[12]。除此之外,臭氧可使髓核組織內的蛋白多糖氧化,使髓核脫水、體積減小,降低椎間盤內壓力。臭氧不僅能通過減輕炎性反應止痛,還能直接作用于神經末梢,刺激神經末梢釋放內啡肽等物質,阻斷疼痛信號向大腦傳遞,從而達到鎮痛作用[13]。張忠貴等[14]采用射頻熱凝聯合臭氧治療120例CSR患者,末次隨訪時有效率為87.5%,得出臭氧聯合射頻消融治療CSR較非手術治療療效迅速,可以快速緩解患者神經根性疼痛,降低復發率。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可互相發揮優勢,從而提高治療效果。臭氧的氧化作用可預防射頻消融后的炎性反應,射頻消融術使突出物回縮,有利于臭氧充分彌散并增加與髓核組織的接觸面積,更利于臭氧存留發揮作用。臭氧自身具有細胞毒性,如果人體內臭氧濃度過高,則會導致機體碳水化合物、生化酶、DNA、RNA氧化分解,因此不同濃度的臭氧治療效果不一樣,目前國內外關于臭氧注射的濃度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不同濃度的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治療CSR的療效,以探討臭氧治療CSR的最佳濃度。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statistics in three groups

表2 3組患者不同時間點VAS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ree groups

表2 3組患者不同時間點VAS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ree group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與B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 d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A 組 15 7.80±0.68 4.20±0.86a 2.33±0.98a 1.93±0.70a 1.67±0.48a B 組 15 7.73±0.46 2.80±0.68ab 1.73±0.59ab 1.67±0.49a 1.60±0.50a C 組 15 7.66±0.58 5.67±0.90abc 3.26±0.96abc 2.26±0.59ac 2.06±0.45abc F值 F組間=904.416,F時間=21.590,F交互=6.450 P 值 P組間<0.001,P時間<0.001,P交互<0.001

表3 3組患者不同時間點NDI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DI sco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ree groups

表3 3組患者不同時間點NDI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DI sco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ree group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與B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 d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A組 15 27.60±2.09 14.53±0.74a 7.87±0.74a 6.27±0.79a 6.60±0.80a B 組 15 28.06±1.43 12.40±1.45ab 6.73±1.62ab 6.06±1.16a 5.93±1.22a C 組 15 28.30±1.59 15.93±2.34abc10.73±1.90abc7.33±1.83ac 6.13±1.45a F值 F組間=1 060.807,F時間=16.794,F交互=7.232 P 值 P組間<0.001,P時間<0.001,P交互<0.001

師存偉等[15]學者通過研究不同濃度臭氧對于大鼠離體神經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發現40 mg/L臭氧對神經元具有保護作用。NIU等[16]將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低等濃度臭氧組(20 mg/L)、中等濃度臭氧組(40 mg/L)和高等濃度臭氧組(60 mg/L),隨訪觀察半年至1年,發現濃度為20 mg/L及40 mg/L的臭氧可以降低血清IL-6、IgG、IgM的表達,呈現出鎮痛、抗炎作用,而濃度為60 mg/L的臭氧反而增加了血清IL-6、IgG、IgM的表達,臨床表現為疼痛和促炎效應,進一步比較得出濃度為40 mg/L的臭氧臨床治療效果最佳。BOCCI等[17]稱在每1 ml血液中,注射臭氧濃度范圍在10~80 mg/L,其療效呈倒U型,濃度范圍在40 mg/L左右的臭氧治療效果最佳。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術后VAS、NDI評分均較術前降低;B組術后1 d、術后1個月的VAS、NDI評分均明顯低于A組與C組,而A組術后1 d、術后1個月VAS、NDI評分低于C組;術后6個月時,3組NDI評分無明顯差異,而術后6個月時,B組VAS評分低于C組。以上結果表明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治療CSR是有效的,而且中等濃度(40 mg/L)的臭氧可更快地消除炎癥、鎮痛。

綜上所述,中等濃度(40 mg/L)的臭氧聯合射頻消融術治療CSR可以獲得最佳療效,其能呈現出更加迅速的鎮痛和抗炎作用,但本研究存在隨訪時間較短、納入樣本量較少,使用的VAS、NDI均為主觀性較強的觀察指標等缺點,需要后續大樣本、長時間隨訪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的支持。

作者貢獻:鐘遠鳴進行文章的構思和可行性分析;李智斐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李嘉瑯負責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論文的撰寫;張翼升、陳震、廖俊城負責資料的收集和文章的修訂。

本文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消融術臭氧射頻
近地層臭氧劑量減半 可使小麥增產兩成
心臟磁共振對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后早期復發的預測價值
脊柱內鏡下脊神經背內側支射頻消融術治療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的效果
5G OTA射頻測試系統
文印室內臭氧散發實測分析及模擬
關于射頻前端芯片研發與管理模式的思考
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會厭囊腫的效果
雙面臭氧
超聲引導微波消融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ALLESS轉動天線射頻旋轉維護與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