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椎旁神經阻滯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的術后鎮痛效果分析

2019-08-21 13:25張劍
中國社區醫師 2019年17期
關鍵詞:胸椎自控胸腔鏡

張劍

摘要目的:將胸椎旁神經阻滯用于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中,分析其對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方法:收治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60例,分為兩組。均行靜吸復合單肺通氣全身麻醉,A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胸椎旁神經阻滯,對兩組鎮痛效果進行分析。結果:A組術后2h、24h、48h各時段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24h、48h鎮痛泵輸注總量、自動自控按鈕次數與B組比較明顯更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胸椎旁神經阻滯用于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價值較高,術后鎮痛效果更理想,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胸椎旁神經阻滯;胸腔鏡肺癌根治術;靜吸復合單肺通氣全身麻醉

肺癌為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手術為其主要治療方式之一。近年來我國胸腔鏡技術不斷發展,行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患者數量持續增加,但術后疼痛仍無法避免。為減輕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本研究將胸椎旁神經阻滯用于本院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中,旨在觀察其對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肺癌患者60例,以麻醉意愿不同分為兩組,各30例。A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7~73歲,平均(59.76±5.29)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I~II級。B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8~72歲,平均(59.74±5.26)歲;ASA分級:I~II級。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排除標準:①納人標準:均符合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手術指征;近期未使用麻醉藥物;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等器官疾病者,近期接受過化療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惡性腫瘤者,合并肺部嚴重感染者,對麻醉藥物過敏者。

方法:①術前對兩組患者進行自控靜脈鎮痛泵講解。麻醉前都行右頸內靜脈穿刺置管及橈動脈有創動脈血壓監測,兩組均行靜吸復合單肺通氣全身麻醉,麻醉誘導給予舒芬太尼0.3~0.4μg/kg,依托咪酯0.3~0.4mg/kg,苯磺順阿曲庫銨0.2mgkg,地塞米松5mg,靜脈注射。在可視喉鏡下行雙腔氣管插管,手術開始單肺通氣,術中給予丙泊酚、七氟烷(1.0~1.3MAC)及瑞芬太尼維持靜吸復合麻醉,根據患者生命體征調整用量,必要時追加舒芬太尼及苯磺順阿曲庫銨,且術中舒芬太尼總量控制≤50μg。②A組在以上基礎上給予胸椎旁神經阻滯,取側臥位,于T.椎旁間隙進行穿刺,使用外周神經叢刺激針,于超聲引導下行胸椎旁神經阻滯。試推生理鹽水,確定穿刺成功,將穿刺針回抽,發現無血液、氣體或腦脊液后,給予0.375%羅哌卡因10mL注人。20min后對患者阻滯平面情況進行詳細檢查,保證阻滯成功。兩組術后均給予自控靜脈鎮痛泵,配方為舒芬太尼100μg,地佐辛20mg,加生理鹽水稀釋至100mL,調整參數:維持量1.0mL/h,患者自控量1.0mL,鎖定時間20min。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術后2h、24h、48h的VAS評分,觀察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輸注總量、自動自控按鈕次數、不良反應。以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患者術后2h、24h、48h疼痛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明鎮痛效果越差"。

統計學方法: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12.0,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1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VAS評分比較:A組術后2h、24h、48hVAS評分與B組相比,均明顯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輸注總量、自動自控按鈕次數比較:A組術后24h、48h輸注總量、自動自控按鈕次數與B組相比,均明顯更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比較:A組術后出現惡心嘔吐、嗜睡等不良反應共2例,不良反應率為6.67%;B組術后出現惡心嘔吐、嗜睡、呼吸抑制共6例,不良反應率為20.0%,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明顯A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688,P<0.05)。

討論

肺癌為臨床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惡性腫瘤,位居腫瘤死因榜首吧。目前臨床對肺癌發病病因不明確,但認為與吸煙、環境污染、職業暴露等因素相關。有相關研究顯示,長時間吸煙人群肺癌發病率為不吸煙的10~20倍凹。手術為治療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來胸腔鏡技術不斷發展,其因微創、恢復快、疼痛小等優勢,逐漸用于肺癌治療中。而術前選擇有效的麻醉方式為提升手術療效與術后鎮痛效果的關鍵。

目前肺癌手術中通常選擇單肺通氣全身麻醉,給予阿片類藥物進行鎮痛,但阿片類藥物在患者術后動態鎮痛中效果不理想,容易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若患者出現遠處轉移,病情較重,大部分存在免疫功能受損情況,此時大量使用阿片類藥物進行鎮痛,加上圍手術期牽拉操作引發疼痛,會使患者免疫功能損害程度進一步加重,促使病灶出現復發與遠處轉移現象,影響患者預后。目前臨床上胸外科手術中,多使用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但會對其血流動力學指標造成嚴重影響,還會增加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胸椎旁神經阻滯通過注射麻醉藥物于脊神經旁,進而阻滯運動、感覺等神經,具有較理想的鎮痛效果。通過超聲引導及神經刺激儀,定位精準,在觀察到肋間出現收縮運動后,注入適量局部麻醉藥物,可提升麻醉成功率,減少對機體神經的損傷。本次研究中,對患者實施全麻聯合胸椎旁神經阻滯,實行多模式鎮痛后,患者術后鎮痛效果理想,輸注藥物、不良反應明顯減少。

綜上所述,胸椎旁神經阻滯用于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應用價值較高,可減少對患者神經的損傷,減少術后阿片類鎮痛藥輸注量與不良反應,提升鎮痛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冀衡,張云宵,李萍,等.胸椎旁神經阻滯或肋間神經阻滯復合全麻對胸腔鏡手術患者術后鎮痛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5):444-447.

[2]葛繼濤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在電視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后鎮痛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1069-1069.

[3]李穎,陳建慶.超聲引導下胸椎旁神經阻滯用于胸腔鏡手術后鎮痛效果的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7);:9279-9280.

猜你喜歡
胸椎自控胸腔鏡
次氯酸鈉消毒系統及其自控改造與應用
胸椎脊索瘤1例
俯臥位手法整復結合電針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
成功來自于自控
胸椎真菌感染誤診結核一例
胸腔鏡胸腺切除術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轉開胸的臨床研究
固體清潔劑自控裝置
胸椎三維定點整復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癥臨床觀察
胸腔鏡下T4交感神經干切斷術治療手汗癥80例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