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都的秋》景語和情語探微

2019-08-27 03:59梁麗娜
文學教育 2019年8期
關鍵詞:故都的秋

梁麗娜

內容摘要:郁達夫的散文具有詩一般的氣息,清新雋永的語言,不滯膩,不濃麗,給人帶來一種美的享受?!豆识嫉那铩窞槲覀兠枥L了一幅神韻清新,典雅質樸的北國秋景圖。作者通過獨特的表現手法,用飽蘸濃情的筆調,呈現了“色彩濃,回味永”的獨特的故都韻味,表達了對故都之秋的深深地眷戀和贊美之情,同時折射出“清、靜、悲涼”的心境,豐富而又含蓄地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悲涼。

關鍵詞:故都的秋 景語 情語

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趕到青島,再從青島趕到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寫下這篇抒情美文。美在郁達夫從對景物的細微之處入手,選取故都之秋獨特的景物,又似乎是在不輕易間描摹眼中之景,底蘊之深厚,令人折服;美在詞語的運用,恰似沒有經過“爐火”卻達到了“純青”的地步,辭藻清新,意味雋永;美在把"秋色、秋聲、秋姿、秋味"寫得精彩細膩,活靈活現,給讀者構建一個美的意境。在那個時代,個人際遇、個性、思想感情和社會風云給作者帶來深遠的影響,全文內容的抒寫隨著心走,將生活中的平凡之物躍然紙上,在不經意間恰到好處地流露出深沉、孤獨和落寞的情愫。

? 一.景語——獨特的故都秋味

文章開頭和結尾以南國之秋的色淡、味淺和北國之秋的色濃、味深進行比較,南國之秋不如北國之秋,作者毫無保留地流露出主觀感受,選取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景物,從多個角度對故都秋景進行了精彩細膩地描寫,這是客觀色彩,將獨特的故都秋味躍然紙上,字里行間洋溢著對故都之秋的熱愛。"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文章結尾沒有過多的語言雕琢,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故都秋的情真意切。

情深境美是本文的最大的魅力。郁達夫去尋找獨特的故都秋味,沒有寫火一般的香山紅葉,明鏡似的昆明湖,也沒有寫西山、玉泉、潭柘寺等這些極具北京特色的景點,而是選擇"租一椽破屋",悠閑地當院一坐,時間是清晨,愜意地"泡一碗濃茶",欣賞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作者調動了視覺和聽覺來感受秋“來得清,來得靜”,自然而然的讓讀者感受到濃濃的秋味。主體是"破壁腰中",大環境是落寞的,屋的背景是“皇城人?!?,畫面的主體是"細數"靜對的牽?;?,作者喜歡幽深的藍色或者淡然的白色,喜歡"冷清"的色調,與作者的悠閑自在相吻合。在牽?;ǖ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秋草,乃是枯黃衰敗之物,用它來陪襯牽?;?,自然是恰到好處這樣的畫面不必渲染,不必刻意,便使人們沉浸在這獨特的秋味之中了。也就是說,郁達夫沒有對景物作濃墨重彩的描繪,只是幾筆勾勒,信手拈來,秋景便躍然紙上,重點凸顯在作者對色彩的選配上頗具匠心,這樣的一幅晨院秋景圖大多選用的是融灰、白、青、藍、黑等多種冷色調于一體,處處表現秋的悲涼。故都的秋天無處不在,尋常地方也能欣賞到,都能讓人感覺到獨特的秋意和秋韻。

寫北國的槐樹,郁達夫的趣味足夠讓人吃驚,畫面竟是"像花又不像花的落蕊",有種"秋槐滿地花"的聯想。腳踏花蕊,"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觸覺"。從觸覺感受槐樹的落蕊,細微柔軟而又悄無聲息,表現"秋槐滿地花"的詩意美,作者將觸覺描寫繼續伸展,給讀者以逼真的感受,"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生活的常見的落蕊,被作者形象化,仿佛“自我”與“自然”融為一體無形中,沉浸在悄然無聲的意境中。這些細微之處傳神地描繪出景物的清幽和寂寥,感受到濃濃的秋意和傷感,也許是欣喜,也許是寂寞的。不由感慨李清照《聲聲慢》中"這次第,怎一個"靜"字了得!一句一景,這些都寄寓了作者對故都秋的情愫和美的追求。

故都的自然風物,作者沒有刻意雕琢,也沒有濃妝艷抹的裝飾,只是在尋常的事物中稍加點染,卻恰到好處地把故都之秋的種種獨特的秋韻和盤托出。的確,息列索落的秋風,忽來忽去的清秋之雨,伴著衰弱的秋蟬殘鳴聲,寥寥數語,信手拈來。就連最細微的掃帚聲,也描繪地真真切切。在郁達夫看來,這是對"自古逢秋悲寂寥"最美的詮釋。

? 二.情語:細膩深沉,情思綿邈

著意繪秋景,閑筆訴真情。從郁達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感傷極重的作者。梁啟超說過:"境者,心造也。"可以說,一景一物就是抒內心之情,是真實的主觀世界感受。故都的秋,是郁達夫眼中的秋天,更是郁達夫心中的秋天?;驖饣虻膫?,沉浸寡淡的心境,深遠的憂愁和孤獨感。他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會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承載。

"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作者毫無保留、開門見山道出自己對北國之秋的獨特感悟。"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們可以細細品味,"清"、"靜"既是對客觀景物特點的描寫,是客觀色彩,又是作者內心的感受。"悲涼"更多的傳達了作者的主觀色彩,感情內斂而又傷感。作者將客觀色彩和主觀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這兩種色彩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神韻,在郁達夫的筆下相得益彰。把心底的濃情寄托在幾幅清凈淡雅的畫面里,以景顯情。

晨院秋景圖,"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凸顯境的寧靜,細數日光、靜對藍朵的牽?;w現作者心的寧靜,特別是牽?;ǖ幕ㄉ?,稀稀落落的幾根秋草,清凈閑暇中隱隱透露出作者內心的清冷和寂寞,一椽破屋、破壁腰抒寫了境的悲涼。一庭院落、一椽破屋、一碗濃茶,點畫出故都市井的情韻,幾聲鴿鳴,幾朵牽?;ǖ乃{朵,幾顆秋草,這樣冷清的氛圍自然而然的傳遞出幾許悲涼,幾許落寞,不必渲染,不必刻意,這些情感都隱藏在這個小院里,人們也便浸在這故都的秋味中了。

秋槐落蕊圖,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體現了秋的"清"。"落蕊輕掃",細膩而又獨特的景物描寫,突出了秋的“靜”,"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這句描寫達到出神入化的效果,除了體現環境之靜,更體現了心境之"靜";"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作者用了“落寞”一詞,從槐樹的落蕊和掃帚的絲紋中,在客觀事物的描繪中平添了作者內心悲秋之情愫,感悟到“深沉”的人生感悟,自然覺得落寞和悲涼,緊扣了"悲涼"的心境。詩人尋尋覓覓也掩飾不了內心的感傷與孤獨。

秋蟬殘鳴圖,把秋的悲涼渲染得淋漓盡致,連用“啼唱”、“嘶叫”、"衰弱"、"殘聲"四個詞語,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情景。

秋雨話涼圖,"息列索落"、風涼雨歇,"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突出沉重、凄涼。"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淡綠微黃棗子顆兒”,顏色上的冷暗、單純、清淡都能表現秋的"清",與作者低沉、落寞的感受有關。"息列索落"的下雨聲,都市閑人慨嘆著天涼了的話雨聲,都能體現秋的"靜"??陀^景物里閃爍著作者濃郁的淡泊、憂思、悲涼的主觀意味,主觀之情駕馭著客觀之景,客觀之景凝滯著主觀之情,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這篇散文寫于1934年,這個時期,是郁達夫思想的苦悶期和低潮期,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他憎惡現實,不愿意同流合污,致使他走上了消極避世的道路。在抗戰中的中國,他的生活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他妻離子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飽受人生的悲苦與憂愁。落寞的人生,孤寂的郁達夫將情感融入到故都的秋景中,孤獨的秋是他心中是最溫柔、最美好的秋天, 可見愛故都之秋愛得如此深切。

一切景語皆情語?!豆识嫉那铩肥怯暨_夫用他的憂郁而優美的情懷勾勒出獨特的悲涼之美,繪出了一幅細膩深沉的主觀意境圖,情感細膩深沉,情思綿邈,使人心生凄涼??吹降氖抢淝宓那锷?,聽到的是寂寞的秋聲,而這冷清的秋色和寂寞的秋聲,流露出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這是作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也正是因為郁達夫用整個身心去擁抱秋,用自己的靈魂去品嘗秋,用整個生命去愛秋,飽蘸著自己的情和憂去書寫秋,只有細細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細膩而又深沉的情感。

參考文獻

[1]王立憲.《故都的秋》,令人回味的"悲涼"[J].名作欣賞,2009

[2]張海燕;情感與文化的完美結合—體察郁達夫《故都的秋》的思想感情[J];科教導刊);2010年04期

[3]徐西前,趙文峰.悲涼之美生命之愛——再讀《故都的秋》[J].語文建設,2009(12).

(作者單位:常州鐵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猜你喜歡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郁達夫《故都的秋》中的悲情解讀
讓人癡迷的瑰麗世界
由《故都的秋》談高中散文教學思路
以《故都的秋》為例談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
“導讀思練寫”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從《故都的秋》教學中看六步點撥教學法
用“還原法”解讀《故都的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