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來的鄉情

2019-08-29 09:16
閩都文化 2019年5期
關鍵詞:大義宗祠陳氏

賴 華

迎來送往的渡口對我來說有莫大的魔力,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在此無聲演繹。在歷史長河里,有的渡口消失,有的渡口留存。閩侯縣青口鎮大義渡口早已消失,而隨渡口衍生的十八姓氏宗祠敦親睦族的故事卻歷久彌新。

18個姓氏共同建造一座供奉祖先的宗祠,這在全國也極罕見?!对鰪V賢文》曾言:“百世修來同船渡?!彪m然描述的是夫妻情義,但我想,18個姓氏同修一座宗祠,那也要幾世修來的情分。這不禁引起我探訪的興趣。

早年,閩侯青口鎮大義村由長樓、船尾等7個自然村組成,十八姓氏宗祠位于長樓自然村。站在宗祠前,一座土木結構的建筑映入眼簾。宗祠為三進,前廳為戲臺子,中間為天井,后進為主廳。主廳分為樓上樓下兩層,主廳正面青石為欄,鏤刻人物形象逼真,似乎在敘述著十八姓宗祠先人守家創業的故事。主廳上方木質斗拱雕梁畫棟、精美異常,這是2004年十八姓氏子孫共同出錢出力,重修新祠后留下的痕跡。堂首懸掛著十八姓氏祠匾:南陽陳氏、漳邑姚氏、江口宋氏、溪西陳氏、玉浦吳氏、金斗黃氏、江良陳氏、南街林氏、溪東陳氏、清水艾氏、晉江朱氏、東漈鄭氏、劉莊陳氏、六桂翁氏、滎陽鄭氏、義溪陳氏、順昌鄭氏。因譜牒失傳,十八姓氏遷居大義村的始祖已無處稽考。

青口鎮義溪十八姓氏宗祠

始建于明朝中葉、距今400多年的十八姓氏宗祠因何而來?我把探尋的目光投向大義村。村以“大義”命名,始于唐開元年間(713-742),距今有千年歷史?!读x溪鄉土志》稱:“唐開元間,衛元帥過此,見賓主相與有序,故名?!?/p>

大義村是古時福州城南大門的水上交通要道——義溪的源頭。無數小溪從福清、永泰與閩侯分界的山上奔涌而下,經岱頂山麓合入釣月磯匯成義溪,溪流隨后在大義村田陌間蜿蜒前行,至長樓自然村與海潮相遇,人們在此建立渡口。船只潮來潮往,進出福州城。從唐朝開始,就有3條古驛道經過大義村,“南出莆田、北抵永嘉(浙江溫州)、西達延平”。而在驛道上設有驛站、公館,最有名的為大田驛、相思鋪。驛道上人來人往,村里商鋪、客棧逐漸增多。各色商賈、官員、公差、趕考的書生、旅人從古驛道匆匆而來,稍作盤桓,經大義渡口轉向省城福州或省外,或進京。海上商船隨海潮而來。潮退,亦有官船商舶揚帆隨潮而去。順流而去的渡船一定特別輕快,送別的人還在渡口碼頭戀戀不舍地張望,這廂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了吧。古時在臺江第一碼頭上特設一個大義渡專用碼頭,供官賈行人往返于大義村與省城福州之間,可見大義渡口的繁榮景象。

宗祠堂首懸掛的十八姓氏祠匾

人們從四面八方而來,擇大義村而居。我想,這里不乏十八姓氏的先人吧。他們棲居于此,因為大義村不僅是繁華的渡口,還是個風景秀麗、崇文重教的地方。

大義村如它的名字一樣大氣,極具包容性。一邊是榮繡陳氏一門四世九進士,均官居四品以上,世稱“榮繡陳氏九金帶”的輝煌家族;一邊是農夫腳夫,生存雖卑微,卻亦耕亦讀。這邊是榮繡陳氏有萬卷樓、水明樓藏書萬卷,供文人學者聚會研習;那邊是長樓村鄭、葉諸姓建有文昌宮,為鄰近村童提供教育場所。而其中的十八姓氏宗祠就坐落在長樓自然村大義渡旁,背靠石鼓山、面朝吉山,左有三瑯、文峰拱衛,右有岱頂、金雞羅列。村里流傳這樣一個美麗傳說:石鼓響、金雞鳴,應是鄉中科第興盛時,十八姓氏子孫或商或宦、人才輩出。

十八姓氏宗祠廳堂

與十八姓氏宗祠相對而立的是另一景點:潮音閣?!读x溪鄉土志》這樣記載潮音閣:“閣俯溪上,層檐杰棟,高揭云漢,曲欄橫檻,低瞰波中……”潮音閣上玉樹臨風的陳公子倚欄聽潮、凝眸潮起潮落的姿勢,是否也是大義渡口一道美麗風景線呢?你在閣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渡口看你。海潮裝飾了你的雙眸,你裝飾了誰的夢境?望著潮音閣,我突然想起現代詩人卞之琳的《斷章》,稍改,古今神思如此契合。大義美景令文人墨客蜂擁而至,游山戲水,留下諸多佳話。一代理學宗師朱熹曾來此游玩,竟流連忘返、忍不住贊嘆:“溪山第一?!?/p>

乾隆年間,有著敏銳政治嗅覺的鄰村東臺村陳氏陳永皇在村里建一官廳,用來接待過往朝廷官員?!洞罅x族譜》這樣記述大義渡口:“官船商舶參差鱗集?!倍煽谏夏蟻肀蓖目腿硕嗔?,聚集渡口邊討生計的各色商販應運而生:打鐵補馬掌的、賣小吃的、經營手工藝品的、補鞋做衣服的。在以“仕途經濟”為主流的社會里,生活在底層的小商小販或是勢單力薄、家境低微的氏族要想在如此繁華之地立足,唯有抱團取暖、互助互幫,才能求生存求發展。我想,正是基于此,十八姓氏宗祠才應運而生,在大義村占有一席之地。

祠堂外,鑼鼓聲喧天、爆竹聲震天,舞龍舞獅盡情歡鬧,多年來郁結于胸的氣息豁然而散。有了安放祖先牌位的宗祠,十八姓氏不同族不同宗、天南地北、相聚于此討生活的外來客自此算是扎下了根、揚起了眉、吐出了氣。每個姓氏中最有威信的長者站成一排,雙手捧著青紅酒,對著祖先牌位一酹天地、二酹先祖、最后一飲而盡。此后,十八姓氏視同一族人,和睦友愛、互相扶持、有福同享有難同擔,這份情誼由眾先祖見證。此情此景,令一位秀才感慨萬千,毛筆一揮而就,寫下了堂首楹聯:“難兄兼難弟百世本支,睦族并睦鄰一團和氣”?;蛟S,這祖訓早已在十八姓氏歷代子孫生命里,血脈相連。

十八姓氏宗祠廳堂正中的供桌與神主龕

現在管理著十八姓氏宗祠的楊姓老人指著修葺一新的宗祠告訴我:“每年正月十八這一天,是十八姓氏宗祠最為熱鬧的日子——十八姓氏的子孫回來走親祭祖?!?/p>

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個紀錄片,生長在北太平洋的成年大馬哈魚歷經千辛萬苦,溯洄到江河中上游出生地,產卵孵化小魚,小魚再順流而下,到達海洋覓食成長。大馬哈魚用這樣的一種方式為后代根植戀鄉情愫,代代相傳。從大義村十八姓氏宗祠走出去的子孫如同大馬哈魚一樣,每年正月十八都要“溯洄”到大義村共同的宗祠歸宗認親,宗祠是他們的根,從未迷失。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溯洄”的結局與大馬哈魚有著天壤之別。

十八姓氏子孫在宗祠眾祖先牌位前敬上一炷香,點上一支紅蠟燭,點燃的紅蠟燭逐年增多,表示十八姓氏子孫子嗣延綿,人丁日漸興旺。依舊居住在大義村的十八姓氏子孫祭拜過先祖后,將點燃的紅蠟燭端回家,安放在自家廳堂的神龕上,同時擺上神龕的還有一碗鼎邊糊。鼎邊糊是青口鎮排瞑節主角。節日當天,家家戶戶都要煮鼎邊糊招待左鄰右舍,以示全村老小團結和睦。長樓村的排瞑節是正月十八,與十八個姓氏相契合。這一天,長樓村家家戶戶做鼎邊糊招待遠方歸來的族人。薪火相傳、睦族睦鄰、一團和氣的含義如此具象莫過于此。

吃過鼎邊糊,認親歸宗的儀式才算圓滿結束。旅居在外的人們帶著族人的祝福踏上歸程,期待來年正月十八再“溯洄”。

時光荏苒,幾百年過去了。十八姓氏子孫原來乘渡船“溯洄”,現在是開著私家車回十八姓氏宗祠拜祖祭宗。十八姓氏后代能人志士也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

我站在大義古渡口前,面對干涸的義溪、無處追覓的海潮、黯然而立的潮音閣,心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傷。然而,當我順著觀音橋,目光落在對岸東南汽車城,回望修葺一新的十八姓氏宗祠,我似乎聽到了另一種潮音。

猜你喜歡
大義宗祠陳氏
新加坡的廟宇宗祠會館建筑
“能見大義”的楊明義
義寧陳氏家風
陳遠
林挺
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與不可預知的祭祀效果*——論《紅樓夢》的除夕宗祠祭祀與《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陳氏兄弟
左宗棠棋前明“大義”
左宗棠棋前明“大義”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遺產調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