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無直接利益沖突”政府治理的方向定位

2019-09-10 23:22倪佳瑜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政府治理公信力

倪佳瑜

摘要:“無直接利益沖突”作為一種突發型群體性事件,因其較為明顯的暴力化特征,不僅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沖擊了法律的權威地位,而且還會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政府在治理事件的過程中,應堅持事件的人民內部矛盾屬性原則,正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找準方向定位,以多元化的方式標本兼治,從而有效化解此類矛盾和沖突。

關鍵詞:“無直接利益沖突”;政府治理;公信力;方向定位

一、堅持事件的人民內部矛盾屬性

“無直接利益沖突”事件的參與主體具有人民性、內容具有非政治性、解決方式具有可調和性,決定了其人民內部矛盾的屬性。堅持“無直接利益沖突”的人民內部矛盾屬性原則,是我們研究此類沖突事件的前提,更是地方政府在危機管控中必須堅守的底線。雖然事件以公權機關為沖突對象,充斥著大量暴力違法行為,甚至于出現對地方政府機關進行圍攻和打砸的情況。但是形式上的對抗性并不意味著性質上也具有對抗性?!盁o直接利益沖突”的參與主體雖然來源多元,但是主要是普通群眾。這些人多數是受現場情緒感染,從而被裹挾進沖突。他們并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更不以動搖黨的執政地位、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為目的。因此,我們又要把“無直接利益沖突”作為人民內部矛盾激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來看待,在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指導下,積極預防和消解這種矛盾,從而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

一方面,堅持事件的人民內部矛盾屬性有助于“無直接利益沖突”的化解和平息。把此類事件定性為人民內部矛盾,有助于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縮小打擊面,盡可能地分化圍觀人群,把事件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從而防止事件向“敵我矛盾”方向惡性發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杜絕其被西方敵對勢力利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堅持事件的人民內部矛盾屬性有助于給基層政府提供規范性指導。第一,有助于干部群體科學地認知“無直接利益沖突”。當前部分基層干部對群體性事件的認識仍然存在著偏差,動輒給普通群眾扣上“鬧事分子”的“帽子”,甚至給事件貼上刑事化、政治化的標簽,“主動”去給西方敵對勢力提供污蔑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口實。又或者把沖突事件片面地認定為“由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挑唆煽動”而引起,對生成“民怨”的各種體制弊病視而不見,以“得過且過”的心態尸位素餐,漠視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從而為新一輪沖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第二,有助于讓干部群體牢記涉事群眾的人民屬性,在思想上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崇高價值理念。對沖突事件完全以專政的手段進行暴力壓制,必然導致事態激化,甚至轉化成為敵我矛盾。要以“宜疏不宜堵、宜文不宜武”的觀念,采用民主的、法治的手段化解矛盾。抓住“無直接利益沖突”的根源——經濟利益的矛盾,重視經濟手段的運用,滿足群眾的合理利益訴求,紓解民眾的不滿情緒,最大程度的保障社會和諧。

二、正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的歷史方位做出了一個科學的判斷,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已經初步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基本實現了小康社會。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已不再僅限于“吃飽肚子”,對民主、科學、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長。但是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仍呈現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狀態。特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部分地區社會建設滯后,以及由收入差距導致的階層分化的問題,是滋生“相對剝奪感”和“不公平感”社會心態的重要土壤。因此,我們要在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基礎之上,加快經濟發展,增加對民生領域的投入,重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并加強對弱勢群體權益的保護,盡可能鏟除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需要抓住“變”與“不變”的問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但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決定了社會形態,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發生變化,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不能躺在現有的功勞簿里沾沾自喜,也不能遇到挫折就捶胸頓足。而是要立足于我國的具體國情,以改革為手段,積極進取、銳意創新,不斷激發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活力,形成高效的社會主義利益協調機制,將“無直接利益沖突”解決在人民內部,化解在萌芽狀態。

三、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實現共同富裕

無直接利益沖突型群體性事件的生成根源在于經濟利益的矛盾,因此消除由貧困和兩級分化帶來的問題,是化解“無直接利益沖突”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國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接近于民族的偉大復興。從化解社會矛盾的角度出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又為“無直接利益沖突”的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機。

第一,要維持經濟平穩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我們能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進而邁開“新兩步走”的偉大征程,關鍵在于能否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逐步從高速發展轉變為中高速發展。同時,國際局勢錯綜復雜,某些西方大國仍未摒棄冷戰思維,貿易戰乃至局部沖突的陰云籠罩在東亞上空。因此,黨和政府應高度重視國內社會生產力的建設,加快經濟體制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型,不斷提升技術水平,變中國“制造”為中國“智造”。

第二,要縮小群體間收入差距?!盁o直接利益沖突”中的“相對剝奪感”和“不公平感”社會心態,主要來自于社會體制的不公,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分配機制的相對不公平。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能夠客觀反映出我國社會財富集中程度的基尼系數長期位于國際警戒線之上。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黨和政府應該積極調整我國現有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使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共享改革的紅利。

參考文獻:

[1]謝海軍.我國“無直接利益沖突”矛盾性質的定位依據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4(12):148-152.

猜你喜歡
政府治理公信力
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機構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顯仲裁公信力
大數據提升政府精準扶貧治理能力探究
山東《支部生活》:黨刊如何提升“四力”
提升政府公信力 打造誠信政府
提升政府公信力 打造誠信政府
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建設路徑淺析
淺析創新社會治理
運動式治理常規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智慧城市與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