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介入失智老人精神慰藉服務的實務探究

2019-09-10 23:22許麗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

許麗

摘要:近年來,失智癥已經成為危害老人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失智老人走失,導致家庭問題頻發,社會負面新聞很多,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本文主要介紹了失智老人精神需求現狀以及社會工作介入的有關分析,為社會工作介入以提高失智老人生活質量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社會工作;失智老人;精神需求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養老問題一直是我國關注的重點。經濟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更多壓力,過度體力腦力勞動導致許多人提前進入衰老時期,伴隨而來的是心腦疾病,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老年失智癥,然而失智老人這一群體的贍養問題一直得不到相應的重視,能夠為其服務的機構少之又少。失智癥已成為當代老年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嚴重危害了人類晚年的健康,這意味著我國需要更多專業的養老服務來幫助失智老人。

一、失智癥相關概念

醫學界通過研究,把失智癥定義為病因未明的原發性腦變性退行性疾病。失智癥是不特定的概括名詞,也稱老年癡呆癥、阿茲海默氏癥。多病于老年期,潛隱起病,病程緩慢不可逆,臨床上主要以智能損害為主,目前尚未發現治愈性。失智癥患者最明顯的癥狀是:記憶力喪失;語言、判斷能力下降;方向感等認知功能降低;出現幻想、妄想、抑郁等行為。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藥物、手術,感染,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脫水,換住處或是個人危機而有智能改變之癥狀。也有研究顯示,失智癥發病率與年齡存在一定關聯性,如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失智癥發病率為10%,8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失智癥發病率則高達47%。

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許多失智老人的專業養護工作處于缺失狀態。目前學術界對失智癥的研究還很有限,很多失智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照看,在長期照顧失智老人中,由于各種壓力,失智老人的癥狀不僅沒有減輕,反而加速了老化的進度。例如在福利院,經常有家屬對照顧老人不周到而表示不滿,但是失智老人時常會有過激反應,甚至會毆打護工等工作人員,所以院方會在此期間加強安全措施,但在家屬看來,這些措施對老人會有傷害,導致了雙方的矛盾,醫患雙方都處于倫理困境,矛盾反而會加深失智老人的病情。

二、社會工作介入失智老人現狀

社會工作在國外發展的較早,但針對失智老人的服務問題研究卻停滯不前。針對失智老人的研究不完善,在我國也是處于初步階段,這給社會工作人員帶來許多難題。

(一)政策服務跟不上社會需求

一些國家的優質社會服務離不開社會政策,然而國內相關經驗不足,社會政策跟不上理念的轉變,使得許多優質服務難以啟動,影響了對失智老人社會服務的發展。政府雖然已盡力給機構發揮的平臺,但是行政體系沒有改變,許多服務仍然受政府干預影響而難以執行。比如,在傳統城鎮醫療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模式基礎上,尚未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平臺的失智老人醫療保健服務體系,難以滿足失智老人基本醫療需求。

(二)社會工作者人才的缺乏

社會工作者人才缺乏也制約著社會服務的進展,優質的服務需要優秀的人才,然而我國現有的專業社會服務隊伍很少,且經驗較少。社工職業發展前景不夠明確,導致許多人才都不愿意進入該行業。對于失智老人的研究服務需要更多的社工,需要長期堅持。

三、對社會工作介入失智老人的實務建議

(一)加強對介入服務的重視

要加強社會工作介入失智老人的日常照料中,首先我們要從思想上轉變對介入服務的偏見,真正認識到介入服務的優越性。不少老人還存在著“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認為養老是家庭的事情,是家人的工作。其實,養老問題原本就是社會現象,由社會工作介入老人的照料工作中來是形勢所趨。社會層面應廣泛呼吁加強對失智老人的社會服務,強化社區力度,在社會上宣傳關愛失智老人,舉辦關于失智老人的講座,并且普及對失智癥預防和治療的相關知識。社工自身也要充分認識在該項工作的重要性,主動擔起責任,完善社會工作。比如全國首檔關注認知障礙的紀錄觀察類公益節目《忘不了餐廳》,這在全社會都引起一定的反響,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也為社會養老問題做出一定共享。

(二)協調好人際關系

老人、護理者、機構和家屬等都是失智老人服務氛圍和諧的重要組成成員,只有互相協調和睦,才能對老人的病情有幫助,營造和諧友愛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社會工作者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主,當護理人或機構與老人或家屬間發生矛盾時,要盡快采取協商措施,尋找最利于失智老人的解決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開展一些老人、家屬和機構及護理員之間的聯營活動,加強之間的交流。同時,社會工作者還要深刻認識到失智老人在性格、脾氣和為人處世上,可能與其他老人有所不同,所以要更加耐心、細心、貼心,在遇到委屈時要學會自我排解,處理好自身情緒,把更大的溫暖帶給老人們。

(三)對社會工作者的教育培訓

對于社會工作者也需要加強教育和培訓,對社工的教育并不是注重于服務工作如何更好進行,而是引導他們注重與老人的精神心靈交流。社會工作服務是人道主義的服務,強調以人為本,對人尊重。失智老人的照顧和康復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作為社會工作者要及時了解失智癥的相關服務知識,面對消極的失智老人,要有耐心引導他們走出消極情緒,積極面對生活。照料失智老人也需要一定的專業性與技巧性,必須具備一定的護理常識和心理知識,能夠正確地了解老人的心理狀態和需求,進而解決老人的心理問題,為老人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四)營造良好的敬老社會氛圍

采取多種形式,增進全社會的“孝文化”意識,把弘揚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利用道德習俗力量進行約束的同時,采取社會制度、法律等強制手段為失智老人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正確對待失智老人,向老人展示關懷愛護,全心全意的照顧老人,給老人一份舒適、平和及安全的關懷,建立一個從容及舒緩的環境。社會工作介入失智老人的理論和實踐目前都還處于起步階段,有效介入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將實踐轉化為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因地制宜,照顧好社區失智老人,為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云.上海市失智老人社會支持體系研究[J].復旦大學.2010.

[2]迪特里克.老年社會工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108-114.

[3]上海福苑養老發展中心.生活護理模式在老年癡呆癥的應用[J].2010(6).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
以系統觀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
青少年犯罪預防的社會工作服務系統構建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京津冀社會工作協同背景下再就業策略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人力資源視角下武漢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