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城鎮化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新型城鎮化

2019-09-10 23:22趙祖湧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工業化城市化城鄉

趙祖湧

摘要:自建國以來,我國所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就是趕超型和不均衡增長的發展道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則需要努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城鄉二元結構基尼系數勞動力轉移流動化可持續發展

一、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及其特點

城鎮化是指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所謂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新型城鎮化具有這樣幾個特點和要求:(1)規劃起點高。城鎮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從而解決城市建設混亂、小城鎮建設散亂差、城市化落后于工業化等問題。(2)途徑多元化。中國城鎮化實現的途徑應當是多元的。與工業化的關系處理也應該有多種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3)聚集效益佳。城鎮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聚集功能和規模效益。(4)輻射能力強。利用自身的優勢向周邊地區和廣大的農村地區進行輻射,帶動郊區、農村一起發展。(5)個性特征明。中國的城鎮要有自己的個性,要突出多樣性。(6)人本氣氛濃。發展城鎮的目的是為人服務,所以,城鎮的一切應當圍繞人來展開,能夠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二、中國城鎮化發展中的問題

自建國以來,我國所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就是趕超型和不均衡增長的發展道路,在此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利益體之間的剝奪與被剝奪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一是工商業對農業的剝奪。通過工業品與農業品價格之間的剪刀差來促進工業化發展。二是城市對農村的剝奪。城市無序蔓延,造成大量土地流失,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我國城鎮用地擴張約一倍,大量農民土地被剝奪。三是政府對市場的剝奪。雖然我國已經實施投資體制改革,但政府依然通過各種方式干預市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干預,加大政府放權力度。四是大城市對中小城市的剝奪。我國大城市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醫療以及教育資源,且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重合,因此,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政策傾斜,而中小城鎮發展處于不利位置。

(一)中國城市化的問題

中國城市化的問題包括城市化明顯滯后于工業化;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不公平的城鄉二元結構(即以社會化生產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經濟和以小生產為主要特點的農村經濟并存,然而,城市的道路、通信、衛生和教育等基礎設施發達,而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費水平遠遠高于農村;相對于城市,農村人口眾多等);偏重城市發展的數量和規模,忽略資源和環境的代價;現代管理制度不健全、城市病高發。

新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離不開人類社會城鄉二元結構發展普遍規律(伴隨人類社會分工的形成和發展,逐步形成鄉村與城市的分工及其二元結構)的支配,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表現出其特殊性來。其中,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形成于建國初期,固化于“單一所有制結構”與計劃經濟時期,緩解于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城鄉二元結構的對立愈加突出。城市和鄉村各項資源和機會的不平等,以及長期的制度偏向性,使得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一點從較大的基尼系數中可以看出。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843.85元,人均消費支出為19968.0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488.88元,人均消費支出為8382.57元,從中可以看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依然有上萬元,而近幾年超過4.0的較高的基尼系數說明居民收入分配很不均衡,也說明了城鎮化速度過快的不合理性,也說明當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極不均衡狀態。

(二)發展質量問題

目前,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領域內的發展質量問題主要包括:環境困境問題。舊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了極端的環境問題,如霧霾天氣、土壤污染、水污染等,至今不有得到徹底解決.;資源瓶頸問題。粗放型的工業增長模式與資源、能源自給能力之間的不適應性,在一定范圍和一些領依然明顯;效益下滑問題。這都是極速的工業化發展遺留下的問題。

在工業化領域,工業增值能力的下降,以及單位投資所能制造的GDP下降,都是過去靠成本優勢堆積起來的工業產業增值方式造成的。在城鎮化領域,不完全的城鎮化帶來了諸多社會矛盾,鄉村空心化,以及游離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雙面人”的大量存在。

三、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促進可持續發展

發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城鎮化是工業化的載體;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工業化與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二者互為因果、相互耦合。工業化與城鎮化的互動機制表現為:工業化催生生產組織形式變革促使生產要素集聚進而推動城鎮化進程;反過來,城鎮化通過刺激需求和社會文明進步為產業多元化、高端化創造空間來推動工業化進程。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新型城鎮化關注城市與鄉村的發展公平,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發展公平,以及城鎮化中土地等要素資源分配的公平。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才能打破不公平的城鄉二元結構,才能在不犧牲環境的情況下發展,才能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協調發展,能夠高效配置生產要素、合理利用國土空間、協調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城市化是傳統與現代的紐帶,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用科學管理模式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的城鄉二元沖突。城市化是逐步從傳統向現代的轉換,城市事務中大量的問題是與農業社會共生的問題,對此,政府管理存在著"控制盲區"。因此,有必要用非科學的倫理管理模式協調和處理"非正式組織"中的矛盾,理順轉型期城市內部的利益結構和關系。

參考文獻

1.孫虎,喬標:《我國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第33卷第4期,2014年8月

2.喬耀章,鞏建青:《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生成、固化與緩解———以城市、鄉村、市場與政府互動為視角》,《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第15卷第4期,2014年7月

3.郝華勇:《我國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空間分異與對策》,《廣東行政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12年4月

4.郭麗娟:《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評價》,《統計與決策》,2013年第11期

5.李沐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狀況及對策》

猜你喜歡
工業化城市化城鄉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教學設計
城鄉一體化需要公平正義的制度變革
國家十項舉措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城鄉一體化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雕塑的城市化
為實現祖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的青年工人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