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裸條借貸”中的法律責任與風險防范

2019-09-10 23:22李云婷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問題原因法律責任防范措施

李云婷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式各樣的借款平臺開始借助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走進校園,迅速發展。女大學生“裸條借貸”的新聞再次將這些形形色色的網絡借款平臺推上了風口浪尖。本文主要以實證研究方法,通過對當下“裸條借貸”事件的法律分析,探討關于網絡隱私權保護的若干問題。具體而言,本文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裸條借貸”事件中各方當事人有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借貸人作為受害者可能會承擔侵權行為帶來的侵害,惡意的放貸人首先應當承擔侵權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行為更嚴重的則可能會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而借貸平臺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責任也是不可推卸的。第二部分針對我國畸形的“校園裸貸”產生原因及保護大學生遠離這一泥淖應當進行的風險防范措施提出了相關建議,既需要專門立法加強校園網貸平臺的監管機制,督促校園重視相關不法借貸行為,更需要增強大學生網絡隱私的自我保護意識。

關鍵詞:裸條借貸;法律責任;問題原因;防范措施

一、校園“裸條借貸”中當事人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

與校園“裸條借貸”存在的多方面的法律風險相對應,校園“裸條借貸”涉及的各方可能出現多種民事違法行為甚至刑事犯罪行為,從而需要各方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民事責任

1.合同違約責任

“裸條借貸”可以說是從校園網貸發展而來的不良借貸方式,所以“裸條借貸”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雙方當事人合意思的意識自治合同行為,也就是借貸平臺通過連接放貸人,然后提供貸款給在校的大學生群體,平臺從中收取利息或者手續費,然后大學生群體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利息或手續費,最終獲得貸款并滿足資金需求,因而提前享受消費。其中一方如果沒有履行合同義務或者違反合同義務,即構成違約,那么就需要承擔違約的責任。然而最常見的都是大學生沒有還款能力,出現逾期還款因此構成違約的情形,也就是借款人承擔違約責任。目前的大部分平臺多以繳納違約金、罰息或者服務費的方式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2.民事侵權責任

民事侵權的責任主體一般是借貸平臺。因為借貸平臺很可能在具體操作中為了搶占更多市場,獲得更高受眾群體而忽視了風險防控。并且在防止出現壞賬時,借貸平臺不但不以大學生的實際還款能力為出發點,也不在借款信息審核上加強監管,因此容易出現極端情況。放款人在催收貸款時經常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比如聯系欠款人的老師、同學、父母或舍友,或者通過廣泛的社交軟件群發欠款學生的逾期不還款的信息、在欠款學生的學校里張貼大字報等,不僅從外界輿論對大學生借款人造成極大的精神上壓力,而且更有甚者還會構成侵犯隱私權,所造成的精神損害就需要借貸平臺承擔民事侵權責任。還有通過電話威脅恐嚇欠款學生,或者雇傭專業的討債人員上門催討欠款,即使沒有構成犯罪也均屬民事侵權行為。

(二)刑事責任

(1)侵犯隱私權

如果放貸者在網絡平臺或者其他公共場合,向不特定人公開借款人及其家屬的信息,或者出售傳播不雅照片視頻涉嫌侵犯他們隱私權,放貸者的此行為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2)敲詐勒索罪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敲詐勒索罪的犯罪目的在于獲取非法收入,如果放貸者僅僅要求歸還法律規定額度內的本金及利息,并不能認定為敲詐勒索罪。但是,如果放貸者以公布借款者的不雅照片相威脅,要求高額利息,那么便構成敲詐勒索罪。

(3)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是指以牟利為目的,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行為。在“裸貸”事件中,放貸者在借款人不能按時歸還借款或者利息時,公開販賣借款人的“裸照”及視頻的行為達到法定數額時即觸犯本罪。

(4)強奸罪

強奸罪是指違背婦女意志,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婦女發生性交的行為?!奥阗J”的女大學生不能及時歸還借款時,若放貸者以公布裸照相要挾,脅迫女大學生提供性服務,致使借款人“肉償”,則侵犯了女大學生的性的自主決定權,涉嫌構成強奸罪。

二、“裸條借貸”的產生原因及風險防范

(一)校園“裸條借貸”的產生原因

“裸貸借款”之所以披著合法的外衣走進大學,并且在大學中大有市場,其背后的原因發人深省。一方面,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人格尚在形成階段,價值觀不成熟,極易上當受騙;此外,大部分大學生面臨著經濟拮據的現實困境,有貸款的潛在需求。另一方面,校園網貸款由逼迫學生跳樓發展到“裸貸借款”,也反映了學校和社會對于金融安全問題的預防存在漏洞和隱患。具體來講,“裸貸借款”問題產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價值觀念不成熟

隨著消費改善、信用觀念深入人心,大學生群體對小額金融貸款的需求不容忽視,但如何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合理消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陷入“裸貸”風波的女大學生,大部分人貸款是為了滿足對ipad、化妝品、奢侈品等物品的消費,融入朋友圈。這種消費理念充分暴露了大學生價值觀念的不成熟,而這種不成熟的價值理念也成為引起“裸貸”問題的根本原因。正是在攀比、炫耀、虛榮等不成熟價值觀念的引導下,很多學生才選擇了這種愚昧的金融貸款方式。

(2)學校金融教育缺失

學校金融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這種問題存在的間接因素之一。在當今時代,消費方式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變得越來越豐富,然而金融知識在整個社會并沒有相應普及。即在現實的社會消費中,金融知識與消費方式的發展是極不對稱的,消費的理論呈現滯后性。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上的活躍群體,針對他們的金融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裸貸”事件的發生,突出反映了學校在對學生金融知識普及方面的責任不到位。

(3)環境相關法律不健全

管理個人的道德水準較難,因為作為社會的個人,他們的行為大多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國的金融環境中,法律法規不健全也是造成“校園網貸”和“裸貸借款”問題的原因。貸款者作為一群缺少信用能力的女大學生,她們通過“抵押”自己的裸照來獲得非法貸款,由于到期沒有償還能力導致裸照和視頻流出,又得不到相應的法律幫助。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金融環境中,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另一方面反映了在整個社會中,金融法律法規普及的社會空白。

對一個社會而言,個體膨脹的物質欲望很難精準控制,陷入“裸貸門”的大學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借貸平臺的生態,受制于一種風氣。針對“裸貸借款”,不僅要剖析個體層面的原因,還要重視社會層面的原因。

(二)校園“裸條借貸”風險的防范措施

在大學校園中建立一個收放自如的借貸平臺,建立一個透明、公平的借貸市場,及時出臺規范校園網貸平臺的相關法律法規,解決監管真空,明確校園網貸平臺設立的行業標準及各方權利義務,推動行業有章可循已經成為勢在必行的趨勢了。

(1)規范學校借貸環境,鼓勵“放出去”

類似于借貸寶這樣的融資方式,初衷是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大學校園正是有著大量消費的需求市場,才讓“校園裸貸”行為有了滋生的土壤,因此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不可否認,在大學校園也存在著潛在的消費能量,對于這樣的消費需要,一味地抑制并不是最適當的方式。對正當的借貸途徑進行宣傳,放寬銀行對大學生貸款的需求,也未嘗不是一個有效途徑,對于比較小額的貸款,簡化貸款程序,放寬貸款條件。

(2)加大校園網貸款的規范立法和監管力度

“裸條”確實在借貸寶平臺出現之前就存在,后來在網絡借貸平臺興起后,從線下操作轉移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運作。在出借人與借款人的交易中,網絡服務平臺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資金周轉的便利,并且在借款人不及時還款時,平臺還會進行催收,相當于這種平臺提供了一種中介服務,所以他們理所應當履行法律法規對其要求的合理審核義務。在“裸條”事件中,客觀上,借貸平臺對“裸貸”是一種默許或者縱容的態度。加大對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力度,讓民間借貸中的陋習在網絡中無藏身之處才是最佳解決途徑。網絡借貸平臺更應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對風控、催收、客服、投訴熱線等方面進行更全面專業的服務,對于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制止。本身網絡服務平臺作為民間借貸的一種線上服務,兼具了網絡和民間借貸的雙重特點。面對新政策法規的不斷更新,網絡服務平臺應迅速應對,探索技術創新,積極做出應對。挑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卻無人被問責,是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思考的問題。

(3)樹立正確的借貸觀念

大學生應當以自身經濟負擔能力出發,在走出大學校園,進入社會之前,大學生仍然沒有那些在社會中久經世事的商場老狐貍精明,要學會保護自我,尤其是在當今互聯網普及化相當廣泛的網絡平臺上,更應該保護自的個人隱私不泄露。不要為了自己不切實際的消費而盲目借款,借款時更不能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和盤托出。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切勿將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借給他人借款或購物,當自己的信息被不法之徒利用時,高校學生應該及時地向學校反映,如果發生暴力催款的威脅時,及時報警,學會用正當手段或者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裸貸”是一種畸形的社會現象,治理這種現象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除了切實加強家庭教育以外,公共管理部門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及時對該現象予以制止打擊;學??梢苑艑挻髮W生的借貸條件,給更多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大學生能夠合法借貸的途徑,遠離危險的“裸條借貸”也是學校應有的責任;同時學校也要加強教育管理,讓學生們有畏于自己不道德的行為所帶來的學業代價,時刻提醒大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警惕不法借貸的趁虛而入,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大學應有的學術性氛圍,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加強對在校大學生金融知識和信用意識的教育。一方面,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理性的消費觀。另一方面,普及與投資消費相關的金融知識,幫助大學生樹立風險意識和識別各種非法借貸的能力。

校園網貸屬于互聯網消費金融,我國對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監管還是空白,應當發揮相關部門協同監管的作用,通過公安、工商、工信以及金融辦等多部門聯合執法來保證監管的效果。此外還要盡快建立網上投訴處理機制,快速有效處理消費金融投訴案件,給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規范校園網貸平臺發展立法,轉變其盈利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借貸平臺應當主動樹立風險控制意識,在借貸的同時,應主動告知借貸者借款的真實風險,使各種名目繁多的費用透明化,將平臺貸款利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免學生陷入高利貸的困境中。其次,不得引誘、欺詐貸款者訂立貸款合同,加強校園網貸平臺對線下供貨商的準入審核,保證商品及售后服務的質量,明確平臺對產品質量的擔保責任。最后,轉變校園網貸公司的盈利模式,從收取高額利息轉變為提供就業指導、購買產品指導等增值服務,來收取費用,這樣既可以實現借款人與平臺的雙贏,又能夠加深借款人的粘性,在大學生步入社會前培養中使用戶。

參考文獻

吳臻穎. 《議析校園網貸法律風險防范》. 載《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第11期

程建平. 《淺析大學生裸貸問題的原因及對策》.載《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安靜, 王宗琦. 《民間借貸合同的法律規制——以裸條借貸為視角》.載《法制與經濟》,2017年第3期

馮文中. 《試論“校園網貸”法律風險防范》. 載《法制與社會》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歡
問題原因法律責任防范措施
夏季開空調,怎樣才能不生???做好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腦血管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國有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改進對策
從“成路15輪”看保險經紀人的法律地位和義務
關于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問題探究
淺析鄉鎮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現存在問題的原因
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討
教子/防范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