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劇論視角下《金鎖記》中曹七巧形象淺析

2019-09-10 12:55姜初陽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曹七巧金鎖記前臺

姜初陽

一、導言

越是畸形的、有缺陷的事物越有分析價值;越是悲劇,所展現的東西越豐富——在文學作品中,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文學作品來源于社會生活高于社會生活,透過作品本身去了解社會背景,挖掘其中社會意義更是其根本價值所在。

不得不說,《金鎖記》圍繞曹七巧這一主人公講述了舊時代中一個家庭的悲劇。把這一悲劇放在戈夫曼的“擬劇論”中,模擬運用劇場語言來描述某一特定的社會行動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將社會中的行動者類比為舞臺上的演員的分析是再也合適不過。使用戲劇和舞臺的比喻來描述分析曹七巧這一典型形象,能夠更加深入地探討她的情感與行為,從最通俗易懂的角度了解時代背景下曹七巧的代表群體所展現的時代悲劇。

二、擬劇論中的《金鎖記》

(一)舞臺

舞臺便是《金鎖記》的發生時代與家庭。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至其后三十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的老上海,正值改革者們尋找救亡圖存之道,革舊布新之際。但從文章來看,卻完完全全表現了尚未得以清除甚至依舊留有大量殘余的一面:從貫徹文章主題無形間影響人物命運的根源“父權制度”,到實實在在摧毀人物生活的“纏足”、“吸大麻”、“納妾”等行為,無不展露了封建社會下丑陋而黑暗的一面,而本書的人物,無不是這些封建殘余的犧牲品。 他們自始至終沒有離開過。

(二)前臺

前臺即是個體在特定時間內的表演,為觀眾展現一定的情境,須協助標準的、有規則的設置和道具,戈夫曼將表演的這種區域叫做“前臺”。它的突出內容在于個人門面。包括個人外表和舉止,個人外表透露了人們表演者的社會地位。在文章中有多處刻畫了曹七巧的形象:“一只手撐著門,一只手撐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香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理論上來看,前臺趨于被建構,被制度化和對不同的環境進行模式鑄造、前臺傾向于被選擇,而不是被鑄造的。我們本書的主人公曹七巧就是在“前臺”被建構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公平的命、旁人的冷眼,將她一步步逼向絕望的深淵,最終喪失了人性,扭曲了性格,成為了一個變態狂。

(三)后臺

與前臺相對的就是后臺,后臺是不讓觀眾看到的、同時限制觀眾與局外人進入的舞臺部分。它與前臺為鄰,但彼此涇渭分明,表現的是“本質的自我”。七巧無論前臺還是后臺同樣都不討喜,在姜家這個社會關系網絡里,她孑然于一身,所謂的社會期望她早已看破——不過是在別人眼光下小心翼翼地活著,“落不著半點好處”。明顯的,七巧已然甘心做一個絮絮叨叨的“刀子嘴、怨婦心”的人。她的每一次出場都以負面情緒示人,內心的獨白扭曲到令人膽寒;與人交談時言語刻薄尖酸,總之從未給別人過舒服的時候。有時偶爾流露出那么一瞬生命的生氣與少女懷春般的情感:“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澤相愛” ,卻又在下一秒拉回自己的理智:“他想她的錢,明知是騙人的,他太會演戲了”??梢哉f,多年來處處遭冷眼的生活使七巧為了自保,本能地將前臺與后臺混淆,因為害怕暴露,所以后臺沒有什么可以守護的秘密;明明地位不高,卻在后臺沒有一個同伴——她的瘋源于她的怕、扭曲源于不平、強勢源于自卑——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處,這放在曹七巧身上一點也沒錯。

(四)劇組

戈夫曼把在“表演某種劇情時進行合作的一些人”,稱之為劇組。處理好劇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是重要的。當劇組正在表演時,每個成員的演出都依賴于同伴的合適行為,反之亦然;同時,劇組成員都了解他們正在上演同一幕劇,了解舞臺演出技巧中的秘密,都是“知情人”,他們彼此熟悉,共同保守劇組的秘密。我冒昧的把《金鎖記》這出戲作為曹七巧的獨角戲——她得罪了所有人,顯而易見已不能融入任何一個劇組,“永遠不給別人臺階下”的行為已將她清出任何一段可靠的社會關系,毫不顧忌他人感受,一昧揭穿、挖苦注定了她無法參與任何“演出”,只能活在獨角戲中。

(五)劇本期望。

劇本期望指社會規范對各種社會角色的限定。如果社會是一個戲劇舞臺,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生活舞臺上的演員。那么,在個人行動的后面隱藏著強有力的“劇作家”,這個“劇作家”就是社會體系,它不允許個人離開劇本。人們的行動受社會體系預先寫好的“劇本”的限定。當然,人們的行動也會受其他人,包括其他演員和觀眾的影響。劇本期望從屬于舞臺,卻又塑造了舞臺,是舞臺的精魂??梢哉f,《金鎖記》中的所有出場人物都活在了劇本期望下,結局中沒有勝利者,所有人的悲劇都來自于此。

三、印象管理

擬劇互動理論實質是“印象管理”,也就是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個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過程?;蛘哒f當人們觀察他們時,他們該如何表現自己。

曹七巧從未試圖把自己塑造成社會期望的樣子,她只是把自己塑造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一出場便說了令人生厭的話,做盡了令人不齒的事。在別人眼里她是個瘋子,在她自己眼里她只不過在試圖掙扎著過自己想要的。封建制度、金錢和情欲的三重壓迫讓她無法支配自己的人生,得到自己想要的、在常人看來唾手可得的任何東西。需求無法滿足,使七巧的心理、性格發生了裂變。在愛情無望,情欲不能滿足的絕望中,她從理想走向現實,將后半生的主要精力轉向了對金錢的攫取與守護上。小說的后半段,她越來越癲狂,人性崩裂解析,成為了所有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瘋子。如果說她進行了理想化表演,將自己塑造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樣子,那么就是她終其一生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百毒不侵、不可侵犯的形象。

總的來說,在大背景之下,在父權制度、倫理綱常束縛著的舞臺上,冷眼中七巧的獨角戲散發著濃濃的悲劇意味,這種悲劇不止是她的,更是那個社會的,是那個時代的。

猜你喜歡
曹七巧金鎖記前臺
一場丑態百出的“變臉”
半輩子抱金如命,空蕩蕩飲恨而終
中式琴房設計方案
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走向前臺
論張愛玲《金鎖記》的思想藝術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折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