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王煥青《廣場》

2019-09-10 12:55姚玉倩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觀者抗爭雕塑

姚玉倩

今年7月份有幸參加第二屆平遙國際雕塑節做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能與藝術家的作品長時間的接觸,近距離觀察與揣摩可以說是一名學雕塑的學生夢寐以求想的事情,所以今年參加了平遙的國際雕塑節做一名為講解員,來帶領觀者走進雕塑家的創作理念。

雕塑藝術一直深受當代藝術家的青睞,雕塑藝術能更加直觀的表達作者的思想與信仰,尤其是當代藝術的發展與繁盛。讓更多的藝術家大膽的想法能表達出來,發泄出來,當然也能給觀者某種暗示與啟迪。

這屆的雕塑作品可以說是琳瑯滿目,在現場能深刻的去與作者在空間中交換交流,是一種享受,今天我想講的是王煥青老師在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廣場》。

王煥青老師,1958年生于內蒙古莫力達瓦旗,現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授,擅長油畫。

1982年,王煥青老師大學畢業后分配至衡水地區群藝館工作,開始接觸和考察具有原始鄉土氣息的民間美術。受中國傳統年畫中那種豐滿構圖、粗獷線刻、設色鮮亮和裝飾夸張的表現樣式的感染,讓王煥青老師感受到了民間美術潛存著某種與西方現代主義不謀而合的美學特質,由此潛心研究其緣起、內在精神、造型特征,而又試圖立于現代意識,對其作清晰的分析,把目標定在創立現代藝術之上。王煥青以民間美術與西方現代主義有機融合的創作實踐,打破了“文革美術”遺留下來的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樣式,讓王煥青和友人創建的藝術社團“米羊畫室”引起了全國性關注,確立了他在“85新潮美術運動”中重要藝術家的地位和聲譽。

(85美術新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出現的一種以現代主義為特征的美術運動。當時的年輕藝術家不滿于當時美術界的左傾路線,不滿于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美術窠臼和傳統文化里的一些價值觀,試圖從西方現代藝術中尋找新的血液,從而引發的全國范圍內的藝術新潮。)

王煥青老師對于時代的變遷有著他獨特的預見性,他凝視、關注、思考,他對事物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身處這個他和我們都無法逃離的“焦慮的時代”他的創作理念繼承了存在主義的信條,自由、孤獨、焦慮、存在的價值,自始至終成為他各個時期作品的核心脈絡。其作品《廣場》就是他對于一種焦慮情緒的一種體現,他并未逃離現實的殘酷,而是坦然的去面對重重的焦慮癥結,從而讓他的作品迸發出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形而上意,具有很強的當代性。

這個作品,是燈光,聲音,與生活組成的一個藝術展品,體現了營造了一種很焦慮的氣氛,在中間由兩個桌子組建成的“廣場”中許多人偶他們被圍欄圍在一起,被鏈條束縛著,他們抖動身體,吶喊反抗,伴隨一陣陣的吶喊,一陣陣的類似槍聲的掃射,他們變得沉靜,周邊四把椅子上的刀開始上下移動,隨之安靜……

我在旁邊觀看這個作品一遍又一遍,我試想著我是廣場中的一份子是多么的無助,他們想反抗,他們中部分人反抗了運動了,最后卻又沉靜了,他們是怎樣一種無助,無奈,不甘心。對于生活中的我們比較消極的情緒,我們也要去努力的去抗爭去征服,面對不正確的勢力也要努力的去做抗爭,這樣才是一個人生該有的狀態。

當然,在觀看作品時,我也感受到了濃濃的壓抑感,可能周邊四個七八十年代的理發店的椅子,讓我想到,在那個時候中國在工業上,經濟上,甚至農業上,科技上都在努力的研究創造,每一個中國人都在與封建習性,與停滯不前的經濟做抗爭,每個人都用盡自己渾身的力氣去為祖國去抗爭,困難壓力是一時的,總歸是戰勝了,而現在越來越好。

《廣場》這個作品有著他的獨特的藝術氣息,看似粗糙卻含有深刻的意義,卻能看出在王煥青老師身上有著激情,理性,和永無止境的探索實踐精神。

在我看來一個作品他可能存在著多種的意思,可能很簡單,很直觀,也可能只有和作者有著親身經歷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對于這件作品,當然一個作品,能更多的引發觀者的思考與共鳴,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因人而不同,而發現藝術的眼也不同,理解也不同。

在藝術的觀覽中若能馬上引領你的思想朝作者奔去,是好的:若能引發你自己對生活的新理解亦是好的。

對于藝術,我們批判、推翻、重復、塑造。玩起來亦是好的。

猜你喜歡
觀者抗爭雕塑
巨型雕塑
名師新題:抗爭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我的破爛雕塑
端午節觀龍舟賽
寫實雕塑
LOVEIN AN OLDCLIMATE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