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方濟眾花鳥畫作品鐘的美學特征

2019-09-10 12:55鐘貽琳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關鍵詞:美學特征花鳥畫

鐘貽琳

摘要:方濟眾秉承著“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創作主張進行藝術創作。這其中就包括繼承性與創新性,民族性與時代性,共性和個性,生活和創作繪畫本體的內核,這些恰恰也是中國畫所面臨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他既要保持具有民族性的藝術特色,并且具有時代特征,單純的將這些生硬的進行組合畢竟是不可取的,唯有將具有時代性的生活用傳統的方法相融合,同時,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筆墨表達方式,才能達到和諧的結果。在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歷程中,在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矛盾中堅持以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征為內涵,才能開創自己的藝術新世紀。

關鍵詞:方濟眾;花鳥畫;美學特征

“藝術源于生活”,如果從哲學角度分析,一個藝術作品本身就是在人意識指導下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每一件藝術作品都不應該成為脫離生活的空中樓閣。這樣一來就需要“高于生活”的再創造。大寫意花鳥畫的特點就是以抽象筆墨對生活的物象進行提煉,這種獨特的美感是在生活原型的構架上附之以畫家的精神情感。方濟眾的畫正符合這一點,他所畫的動物都似乎有情感,充滿快樂。而他畫面中的大自然也永遠有一種欣欣向榮的生命力,這本是他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也是自然本身具有的生命意義。這種高度默契的靈魂交融都在方濟眾的花鳥畫中體現出來。

于方濟眾而言,將生活題材表達的生動、典雅,緣于他一開始的藝術道路。他在學習中國畫之初就是本著“在生活中尋找藝術”的主張,上山下鄉四處寫生,深入生活。所以在作品中表現生活已經成為他的一種藝術本能,因此才能說他的畫面是自然的呈現生活美感,將自然的遙不可及與生活的親切拉近?!爱嬍庆o默的詩,詩是語言的畫”中國畫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題畫詩,在畫面的空白處往往能夠看到作者或者別人題上一首詩,也有用一兩句詩文作為畫名。這樣就把兩種分類的藝術形式融為一體,即造型藝術和音律藝術的融合。有時即便再有意境的畫面,也未必能讓觀者完全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思想,詩詞的補充,恰恰就彌補了這一缺憾。二者在藝術的范疇上具有一定相似的屬性,必然是有相通的地方。古希臘的西蒙尼蒂斯就提出過這樣的看法——“畫是靜默的詩,詩是語言的畫”。這種比喻在西方美術觀里,是將繪畫和詩歌具有相通的情感層面進行相互比喻,與中國畫這樣將詩放在畫面中,成為統一體的情況不完全一樣,后者更是一種對畫面不能完全表達的意思的延伸、補充。

很多人對方濟眾的繪畫風格評價會提出“田園詩”這樣的觀點,以詩歌而論“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田園,“竹喧歸綜女,蓮動下漁舟”是田園,“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也是田園,這樣的評論只能反映出他平淡歸真,向往自然,熱愛生活的精神訴求,對于方濟眾這樣溫文爾雅的人,謹言慎行,不懂得如何用藝術嘩眾取寵,但是懂得如何用樸實的繪畫從生活的平淡中見微妙,于平凡中揭示自然真諫,在平和中意深遠。并且方濟眾本人于詩詞上的造詣也很高,也常于在自己的畫面中題詩落詞,根據自己畫面的意境,加以詩文潤色更讓觀者明確的感受到表現的內容。曾在他的一幅蘭花上看到他的題畫詩,“攀藤扶葛不計程,絕處登臨汗雨身。重林深深群蘭翠,一路幽香欲醉人?!边@首詩不但體現了他的傳統文化修養,畫面更是將觀者引入幽蘭芬芳之境,生長在林深,陸坡這種難以達到的地方若不經歷艱辛如何能見到,這首詩不但書寫了蘭花的精神象征,更是以花比人,比喻的正是他在藝術道路的探索中歷經艱難所達到的藝術收貨。像這類文人畫題材的作品有很多,另一類自然是他獨有的,具有強烈個人風格以生活為原題的繪畫作品,在他的意識中生活本就是一首詩歌,可以描繪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這是造物主的佳作。

中國畫藝術本身不似西方美術偏重追求“客觀實在”,總是帶著“有色眼鏡”進行觀察和創作,寫胸中逸氣,這需要有效的將主客觀相結合。一幅優秀的畫作,所表現的并非單純的外物,而是透過這個物象所延伸出的人的精神內涵。方濟眾的畫正是有著一種獨特的意象,稀疏平常的生活景物在他的筆下,往往勾起的是一股濃濃的鄉愁,畫面中達到的意境已經超出他筆墨技法、構圖經營、賦色規律。在嘆服他藝術造詣的同時被強有力的牽引進他的精神世界。藝術語言是傳達畫面精神的媒介和手段,它以表現內容為目的,因此隨著繪畫題材和形式的變化,畫家的藝術語言也會不斷更新。作為藝術欣賞者,了解、研究畫家的藝術語言尤為重要。分析方濟眾的藝術語言,就要從他花鳥畫的筆墨語言和精神語言兩方面入手。

筆墨語言主要是體現在他對筆墨駕駁的能力上,善于寫生,使筆墨服從于自然。將書法用筆提煉用于繪畫,中鋒剛勁方遒,筆力入木三分,在他花鳥畫中常見處理老干、枯藤用筆八面出鋒,既有渾厚濕辣之感,又能拙中見巧,這樣的用筆方式使其在作畫過程中對墨法產生豐富的變化。長期對篆隸的研習也讓他畫面線條凝重,充滿質感,書寫出畫面的骨豁,加之水和色的補充,畫面立刻呈現出一種飽滿豐潤的效果。而精神語言的體現則表現在他繪畫以外的文化修養,代表的是不同層面對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不能達到一個藝術家的高度,恰是方濟眾這樣“看山不似山,水亦不似水”才真正將內心的精神世界于筆墨媒介表達出來。筆墨語言的成熟是畫家技藝的程度,精神語言的傳達是畫家藝術高度的表現。要達到繪畫的一定境界,兩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 陳超男. ?承前啟后的海上畫派. ?社會科學,2000,(2):64~65

[2] 何楚雄著. ?中國畫論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76

猜你喜歡
美學特征花鳥畫
國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工筆花鳥畫
簡析宋代花鳥畫對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論微電影的美學和傳播價值
閬中手工打結絲毯技藝的傳承人保護探議
第六代導演的美學追求
攝影藝術的美學特征與現代審美變遷淺論
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美學規劃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