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型旅游城鎮土地利用變化特征及其驅動機制

2019-09-10 07:22杜麗王寧吳承照
中國城市林業 2019年2期
關鍵詞:土地利用

杜麗 王寧 吳承照

摘要:文章基于多期遙感影像,研究了井岡山市2007-2013年的土地利用變化情況,結果發現:1)建設用地是相對變化較大的土地利用類型,呈現出沿交通線向外圍不斷拓展的空間分布趨勢;2)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用地不斷增加,使林地、耕地等向旅游用地不斷轉化;3)自然地理環境、交通可達性等因素顯著影響了相關城鎮土地利用變化,并由此形成了綜合發展型、景區主導型、交通主導型和傳統村鎮型4種旅游用地模式。這說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井岡山市城鎮土地利用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并給其生態環境帶來較大壓力,相關政府部門應加以合理管控。

關鍵詞:旅游城鎮,土地利用,旅游用地,旅游驅動,井岡山市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9.02.007

隨著國內外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用地需求已成為影響旅游目的地土地供需關系的重要因素[1-3]?;趯β糜斡玫胤秶凸δ艿牟煌斫?,國內研究者圍繞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產業等旅游用地需求,對旅游城鎮的土地利用變化展開了一系列研究[4-6]。事實上,旅游業作為一種重要的土地利用驅動力,一方面可顯著提高旅游城鎮的經濟水平,另一方面也會加劇當地土地資源的稀缺性[7]。在旅游業的影響下,中國許多旅游城鎮正發生快速的土地利用變化,其各種土地利用類型常會相互流轉,從而顯著影響其綜合收益[8-10]。

中國的許多旅游資源分布在山地型城鎮,這些城鎮常受地形限制而缺乏足夠的土地利用面積及優質交通網絡,提高其城鎮化水平面臨諸多困難[11-12]。因此,加強旅游驅動下山地型城鎮用地變化研究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對山地型旅游城鎮土地利用變化特征及其機理仍缺乏深入研究。近幾十年來,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土地利用研究已經逐漸從大尺度向微小尺度進一步延伸,從而能夠更好地審視山地型旅游城鎮土地利用格局的演變過程。因此,本研究以井岡山市為研究對象,基于其旅游發展現狀并結合“3S”技術分析方法,分析其城鎮土地利用格局變化特征及模式,揭示其相應的驅動機制,以便為類似地區的土地利用規劃提供理論指導。

1 研究區域

井岡山市位于北緯26.34°,東經114.10°,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江西省西南部。井岡山市屬于典型的東南丘陵盆地的南北向中山地貌,為典型的二元山體結構,中部多為崇山峻嶺,周邊為低山和丘陵,地勢高差懸殊[13]。截至2013年,井岡山市轄21個鄉鎮場、街道辦事處,總計人口16.3萬人。其中,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井岡山市內最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劃分有11大景區,涵蓋了井岡山市諸多鄉鎮。

2 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與處理

2007年井岡山市在土地出讓收支方面徹底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體制,對井岡山市土地利用格局起到了重要的調控作用。因此,選取2007年為基準年,參照《全國土地分類(試行)》和吉安市《井岡山市土地利用規劃(2006—2020年)》,根據縣域尺度研究需求及現有數據源的詳細程度,將井岡山市內的土地利用劃分為林地、耕地、建設用地、草地和水體5種類型。利用分辨率為30m的井岡山市(2007—2013年)TM數字圖像,借助研究地內的植物生長物候歷分析,以及影像的解譯難易程度[11].選擇2007年11月份、2010年11月份和2013年12月份的井岡山市衛星遙感數據作為本底資料,并結合野外實地調查數據對影像進行解譯。由于部分國有林場的邊界無法準確定位,故將其歸并到相鄰的茨坪鎮行政邊界范圍內。使用Erdas Imagine 9.2軟件對遙感影像進行分類統計,利用Arc/INFOGIS 10.1軟件處理完成相對變化率、空間疊置與轉置。

2.2采用的計算模型

隨著土地用途的改變,區域范圍內的土地利用表現出一定的動態變化。為了準確衡量井岡山市土地利用動態變化,分別采用土地利用相對變化率、綜合土地利用動態度和空間疊置與轉置分析3種計算模型加以計算[11,14-15]。

3 井岡山市土地利用動態變化

3.1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圖1顯示,林地是井岡山市面積最大的土地類型,其次為耕地和建設用地,草地和水體相對較少??傮w來看,2007—2013年,井岡山市內的建設用地面積持續增加,林地面積逐漸減少,耕地面積則是先增加后減少,草地面積是先減少后上升,水體面積總體變化較小。其中,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廈坪鎮、拿山鄉、新城鎮、古城鎮、龍市鎮和茨坪鎮等鄉鎮,耕地主要分布在古城鎮、新城區、葛田鄉和鵝嶺鄉等鄉鎮,林地主要分布在古城鎮、新城區、大隴鎮、拿山鄉、黃坳鄉、下七鄉和東上鄉等鄉鎮。景區內土地利用格局發生明顯變化的區域主要分布在茅坪鄉、茨坪鎮和長坪鄉,這可能與這些鄉鎮長期積極發展旅游密切相關。例如,茅坪鄉主要圍繞“一帶一區一園”進行布局,建立了生態旅游景觀帶、紅色培訓體驗區和休閑度假園等。茨坪鎮對其轄區的旅游交通、酒店住宿等進行了改建和擴建。長坪鄉圍繞仙口景區開發了溫泉度假區,建立了生態農業科技觀光園等。

3.2相對變化率分析

井岡山市建設用地變化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表1)。在2007—2010年,長坪鄉、睦村鄉、柏露鄉和鵝嶺鄉4個鄉鎮的建設用地變化幅度要大于井岡山市平均變化幅度,葛田鄉、新城鎮、黃坳鄉、茅坪鄉、拿山鄉、廈坪鎮和茨坪鎮等鄉鎮小于平均增長幅度,而龍市鎮和坳里鄉則表現出一定的負增長。從建設用地的擴展速率來看,柏露鄉、長坪鄉、鵝嶺鄉、睦村鄉、葛田鄉和新城鎮建設用地為快速增長,黃坳鄉次之,茅坪鄉、拿山鄉和廈坪鎮為中速增長,而茨坪鎮、下七鄉、荷花鄉和大隴鎮為慢速增長。

在2010—2013年,荷花鄉、東上鄉、坳里鄉、龍市鎮、大隴鎮、茅坪鄉、葛田鄉和柏露鄉8個鄉鎮的建設用地變化幅度要大于井岡山市平均變化幅度。從建設用地的擴展速率來看,荷花鄉、東上鄉、坳里鄉、龍市鎮、大隴鎮、茅坪鄉和葛田鄉建設用地為快速增長,柏露鄉次之,睦村鄉、茨坪鎮和鵝嶺鄉為中速增長,古城鎮、新城鎮和長坪鄉為慢速增長,下七鄉、黃坳鄉、廈坪鎮和拿山鄉為緩慢增長。

在2007—2013年,柏露鄉、長坪鄉、鵝嶺鄉、睦村鄉和葛田鄉5個鄉鎮的建設用地變化幅度要大于井岡山市平均變化幅度。從建設用地的擴展速率來看,柏露鄉、長坪鄉、鵝嶺鄉、睦村鄉、葛田鄉、荷花鄉、新城鎮、茅坪鄉、大隴鎮、東上鄉和黃坳鄉建設用地為快速增長,茨坪鎮為較快增長,廈坪鎮、拿山鄉、下七鄉和龍市鎮為中速增長,古城鎮和坳里鄉為緩慢增長。

3.3綜合土地利用動態度分析

2007—2013年井岡山市綜合土地利用達6.94%,土地利用變化總量達270.16 km,年均變化量90.05 km,其中2007—2010年綜合土地利用達5.78%,土地利用變化總量達227.34 km,年均變化量75.78 km。此后速度有所減慢,2010—2013年綜合土地利用達5.51%,土地利用變化總量達到214.47 km,年均變化量71.49 km??傮w來看,井岡山市2007—2010年土地變化總量大于2010—2013年。這可能是因為井岡山市在2010年前大力發展旅游業基礎建設,從而促使其耕地、林地在此階段向建設用地大量轉化。

3.4空間疊置與轉置分析

通過對井岡山市土地利用數據的空間疊置分析,獲得其土地利用變化轉移矩陣(表2)??傮w來看,2007—2013年建設用地是井岡山市內增加比較明顯的土地利用類型,其增加主要是從林地和耕地轉化而來,而水體和草地對其增加貢獻相對較少。這些新增的建設用地主要呈斑塊狀或條狀分布在山地坡腳和河谷平原地帶。已有研究表明,井岡山市許多新增的旅游基礎設施、旅游服務設施、交通線路改造、新城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均占用了大量林地[16]。近年來,井岡山市為加快城鄉建設步伐,逐步實施了城鄉一體化政策,許多貧困偏遠山區的農村宅基地被廢棄或退耕,這促使原有部分建設用地轉化為了林地、草地和耕地等其他土地利用類型。原有部分耕地除了轉化為建設用地外,還有的轉化為林地,這和當地政府長期實施的退耕還林政策密切相關。原有部分林地轉化為耕地,這可能和某些地區發生的毀林造田現象有關。

4 旅游用地模式的形成

在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受自然地理環境、政府政策和交通可達性等因素的影響,鄉鎮村落的土地利用變化既表現出一定的共性,也表現出鮮明的差異性[17]。在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發展的影響下,相關城鎮主要形成了4種旅游用地模式(圖2)。

1)綜合發展型。這類鄉鎮既擁有較好的自然地理發展空間,又靠近井岡山市新城區,也位于通往核心景區的主要交通干線上,其為核心景區提供游客接待空間的同時,也提供一定的休閑娛樂空間,并衍生出豐富多元化的業態。當地居民多數放棄了傳統農業活動,轉而進入旅游相關行業,其土地利用多圍繞政府機關、旅游集散地或科技產業園的建設而改變。

2)景區主導型。這類鄉鎮主要位于或鄰近井岡山市核心景區(如,茨坪鎮)。其自然或歷史旅游資源豐富,土地利用類型以旅游用地為主。該類鄉鎮在一定范圍內聚集了大量的住宿、餐飲和購物等旅游產業,旅游功能較為完善,當地居民收入以旅游收入為主,但受地理環境條件限制或政府管理政策的制約,其土地利用集約程度較高,整體面積變化有限。

3)交通主導型。這類鄉鎮雖然距離井岡山市核心景區有一定距離,但卻具備很好的交通可達性,區位條件占優(如,新城鎮、古城鎮、睦村鄉等)。隨著核心景區旅游的快速發展,該類鄉鎮的居民點、商業和工業等沿交通干線密集分布,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4)傳統村鎮型。這類鄉鎮內的多數村落,既遠離核心景區,又不具備較好的交通可達性,其受旅游發展影響較小。當地居民多從事傳統的農林業活動,收入水平低下,土地利用類型較為單一,利用程度較為松散。

5 結論與討論

旅游業是井岡山市的支柱產業,對該地區各行業具有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井岡山市土地利用格局變化。對于井岡山市土地利用驅動機制來說,可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解析。內因主要受自然地理環境條件的制約,井岡山市的土地利用以農林用地為主,這是整個區域土地利用風貌的基礎。外因主要表現為交通可達性、政府管理和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和社會生產方式轉變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井岡山市政府為了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不斷開發建設新興旅游項目,加快原有城鎮居民的聚集和遷移力度,進一步提升和促進了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和重組,逐步將一些耕地、林地等土地類型轉化為旅游用地和工業用地;同時,當地政府深入發掘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生態產業鏈,促進旅游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不斷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模式。在上述旅游發展思路帶動下,井岡山市的旅游用地逐漸從茨坪、龍市等核心景區城鎮向黃坳鄉、廈坪鎮等鄉鎮轉移,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井岡山市原有城鎮用地結構。在認識到發展旅游能帶來可觀經濟收益后,相關城鎮居民更傾向于參與各項旅游開發項目,這極大改變了當地社會原有的生產方式。此外,隨著旅游商鋪和外來從業人員的不斷增加,茨坪等核心景區城鎮的商業用地面積日益增多,原有居民在變得富有后開始在景區周邊城鎮購置住房,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廈坪鎮、拿山鄉等城鎮建設用地的緊張程度和環境壓力。

總體來說,井岡山市旅游產業發展受其土地利用結構現狀所約束,但旅游業發展依然對該地區的城鎮土地利用變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旅游相關建設用地規模增長較快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當地生態環境形成了較大壓力[18],當地政府應就此加以合理調控。

參考文獻

[1]BURAK S, DOG E,GAZIOG C,et al.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tourism on coastal environment [J]. Ocean & CoastalManagement, 2004, 47(9-10): 515-527.

[2]梁金蘭.基于鄉村旅游開發的農村土地利用變化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1):8-10.

[3]BUDIASA I W, SETIAWAN B I,KATO H, et al.The Role of theSubak System and Tourism on Land Use Changes within the SabaWatershed, Northem Bali, Indonesia[J].Joumal of ISSAAS,2015,21(2):31-47.

[4]吳承照,過寶興.名山風景區旅游開發用地研究[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1,7(4):48-53.

[5]蘇平,黨寧,吳必虎.北京環城游憩帶旅游地類型與空間結構特征[J].地理研究,2004,23(3):403-409.

[6]張娟.旅游用地分類的探討[Jl.資源與產業,2008,10(1):63-68.

[7]MARKS,R.Conservation and community: the contradictions andambiguities of tourism in the stone town of Zamzibar[J].HahitalIntemational.1996,20(2):265-272.

[8]劉俊,袁紅.1998-2009年重慶市磁器口古鎮旅游用地空間結構演變[J].地理科學進展,2010,29(6):657-662.

[9]陳志鋼,保繼剛.典型風景名勝城市土地利用動態變化及其影響機制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為例[J].地理科學,2010, 32(10):1980-1986.

[10]林辰輝,孫曉敏,劉昆軼.旅游型小城鎮特色建構的路徑探討:以天臺縣白鶴鎮規劃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2(7):223-227.

[11]潘雨紅,孫起,孟衛軍,等.中國西南山區旅游村鎮就地城鎮化路徑[J].規劃師,2014,30(4):101-107.

[12]彭愷.我國山地城鎮化困境及旅游城鎮化實施路徑[J].規劃師,2018,34(3):97-102.

[13]葉張煌,劉嘉麒,尹國勝,等.江西井岡山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機制[J].山地學報,2010,31(2):250-256.

[14]王秀蘭,包玉海.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研究方法探討[J].地理科學進展,1999,18(1):81-87.

[15]朱會義,李秀彬.關于區域土地利用變化指數模型方法的討論[J].地理學報,2003,58(5):643-650.

[16]夏斌,劉潔,李軍,等.區域土地利用變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井岡山市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2):223-228.

[17]席建超,王新歌,孔欽欽,等.旅游地鄉村聚落演變與土地利用模式:野三坡旅游區三個旅游村落案例研究[J].地理學報,2014,69(4):531-540.

[18]杜麗,吳承照.旅游干擾下風景區生態系統作用機制分析[J].中國城市林業,2013,11(1):8-11.

收稿日期:2019-01-0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重點基金項目(14AZD1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8347);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開放課題(201830305)

第一作者:杜麗(198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區域景觀規劃。E-mail.duliuu@126.com

通信作者:王寧(1979-),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城市景觀生態學。E-mail:wangning13@126.com

猜你喜歡
土地利用
共享社會經濟路徑在土地利用、能源與碳排放研究的應用
初探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制度對策
西安市主城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地表徑流的影響
新型城鎮化視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西咸新區國土資源“一張圖”平臺建設初探
北京市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景頗族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征探析
臨汾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研究
河北省城鎮化過程中土地集約利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