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農業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啟示

2019-09-10 07:22楊尚釗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9年12期
關鍵詞:農業發展啟示

[摘要]現代農業的弊端已嚴重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已到不得不進行改革、創新的地步。永續農業作為國外農業發展的新思潮,其理念和實踐與我國推行的農業綠色發展存有共同之處。本文擬從梳清我國農情,理解永續農業概念與設計原理著手,探討永續農業對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永續農業;農業發展;啟示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12

永續農業是對現代農業進行的一場革命。運用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人類進行大規模單一種植、無節制地使用無機化學農業制品,長期透支與過度開發農業資源,農業生態系統嚴重退化,造成地力疲乏、水源枯竭,引發生態、能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危機[1]?,F代農業發展方式愈來愈受到社會的質疑和批判,農業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人類生產生活被嚴重影響。

1 我國農業發展現狀

70年來我國用世界10%的耕地養活全球20%的人口,農業生產條件大幅改觀、農民增收、農村人居環境大有改善,農業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從供給維度來看,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是1132億kg,2018年糧食產量增長到6 579億kg,比1949年增長4.8倍,年均增長2.6%,農業已完成人民吃得飽的問題。2018年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約0.43億hm2,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49年的44元增長到2018年的14 617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實際增長5.5%。我國農業取得良好進展,但也要清晰地認識到我國農業在環境可持續方面的問題,其簡述如下。

1.1 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

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愈加離不開化石能源,以2015年為例,全國化肥使用量6 022.60萬t,單位耕地使用量為446kg/hm2,嚴重超過國際化肥安全施用上限(國際上限是225kg/hm2),生產與使用化肥數量居全世界首位。另外,2010—2015年我國農藥使用量基本保持在180萬t左右,是全球的農藥使用大國。但我國對化肥與農藥的利用率都不高,大量消耗了煤、石油以及電力等能源,同時未被吸收的農藥與化肥滯留在土壤與空氣中,直接污染土壤,受污染的空氣與雨水反應,間接污染水資源,致使土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耕地狀況越發糟糕,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板結酸化嚴重。由此可見,以化石能源為驅動力的現代農業已開始威脅人類的生產生活空間,必須尋找一種新的農業經驗方式。

1.2 糧食數量階段性過剩、質量下降

由于大規模投入化肥、農藥以及運用現代管理方式與科學技術,我國現代農業迅速發展,糧食生產力顯著增強,糧食庫存穩定。2013—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超過6.3億t,而我國全社會糧食消費總量約為6.25億t[2],糧食總產量超出市場需求,部分糧食品種出現階段性過剩。同時,化肥、農藥的濫用,使有害、有毒物質在農業環境和農產品中殘留,造成農產品質量嚴重下降,生態環境嚴重污染,已影響或危害到人類的健康。為此,我國大力推動質量興農,農業的任務已從增加產量轉變為提高質量。這正是我國農業向有機、綠色、生態、永續農業轉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城鎮化進程加劇,耕地資源不斷減少

中國經過70年的城鎮化建設,城市數量逐漸增多,面積不斷擴大。全國城市數量從1949年的132個增加到2018年的672個,建成的城市面積從1981年的7 438km2增長到2017年的56 225km2[3]。在此過程中,一部分耕地資源不可避免地被占用,資源約束、人地矛盾等問題不斷凸顯,對農業的永續發展造成威脅。

1.4 農業轉型困難重重

現代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其所帶來的問題同樣不可避免,為此尋求耗能低、污染小又能提高農產品質量以及保護資源的農業生產方式,需要全球人類共同探索。全世界先后提出了精致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腐殖質農業、無為農業、永續農業等多種農業模式,其目標都是降低能源消耗、保護環境、穩定農產品數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其中永續農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自20世紀澳大利亞、美國、日本、西歐各國開始研究推行永續農業,永續農業長期處于推而不廣、困難重重的狀態,主要原因是永續農業實踐者推崇依靠自然生態系統完成能量循環,從而實現增產增收,但植物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若不適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生長養分不足,病蟲害防治難度增高,作物產量必然會下降,這對于人口基數大的國家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永續農業強調自然系統、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不否認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同時也接受現代的科學技術與管理手段。為此,永續農業對解決我國當前所面臨的農業問題具有啟示意義。

2 永續農業的概念

永續農業源自澳洲,1978年由Bill Mollison等人發表,倡導以共生的生態原理為基礎設計農業生態系統,將動植物、水、能源等各類生活元素以合乎生態學的原理妥善配置,使系統內各元素按照自然規律相互協作、相互促進,以期實現將世界轉化為食物森林,環境、社會以及經濟效益整體提升的目標。

2.1 三大原則

永續農業作為一種農業生產方式,以“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公平分享”為三大基本原則。三大原則具體來講就是因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人類實踐過程中要對各種生物、水、土、空氣等各種維系生命的資源多加考量,以維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同時要認識到人類活動對地球存在影響,地球上各種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需求是無限的,確保各種資源以公平的方式被使用,首要的是個人不得獨占資源,將多余部分分享給他人,以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為資源利用方式。只有人類與地球相互幫助與扶持,才能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和保護地球環境之間找到平衡。

2.2 行動方針

觀察自然界運作規律、活用自古流傳并適合當地的耕種農法、導入有效的科學技術是永續農業的三大行動方針,該方針既強調保護環境資源和遵守自然規律的重要性,又在傳統農法中提煉了永續農業的方法與經驗,不偏激看待現代科學技術,允許其合理規范的使用[4]。

2.3 設計原理

永續農業的核心在于設計,設計關鍵點具體來說包含保持生物多樣性、發揮邊緣效應、發揮各元素多功能性、儲備重要資源、形成小規模集約系統、做有效率的能源規劃、活用生物資源等。

2.3.1 保持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的基礎,生物種類的減少會導致生態失衡,危及人類。永續農業提倡多種作物栽培,相對于單一種植,多種作物栽培更能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但其首要條件是植物之間不會彼此干擾生長,還應有互惠的效果。比如在一塊農地中,可以主要的植物為中心,周圍種植其他植物,如種植紫草,它能吸收磷等地下深處的養分、豐富土壤,而種植萬壽菊可為蔬菜防治蟲害,形成互利的效果。

2.3.2 發揮邊緣效應

邊緣效應指在不同生態系統交接處,會形成更為豐富的生態系統。邊緣效應地帶物種活躍,不同物種之間往往從激烈競爭到和諧共生,各生物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優勝劣汰,形成一個多層次、高效率的物質、能量共生網絡,產生極高的生產力。永續農業主張發揮邊緣效應,提高生產力,比如規劃一塊農地時,可以在農地中設置池塘,增加水與土的邊界區,其次設置高低錯落的假山、作物籬笆隔離樹林與農地,增加農地生態交接處,提高產量。

2.3.3 發揮各元素多功能性

永續農業認為大自然中每個元素都表達了很多含義,在設計農業系統時中要盡可能發揮各元素的多功能性。例如一只鴨就有多種功能:鴨蛋與鴨肉可食用,羽毛可制作成衣服,鴨糞可作為肥料,鴨在稻田中覓食可為稻田除草和松土。永續農業就是通過觀察自然,不斷熟悉、發揮各元素具有的功能,將其有效地應用于永續農業的設計中。

2.3.4 儲備重要資源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儲備重要資源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資源耗盡、資源利用中斷[5]。以種植作物為例,永續農業主張除種植適合當地生長的作物以外,還需種植耐寒、耐旱等品種,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之一。

2.3.5 形成小規模集約系統

通過人工設計模仿生態系統,將水土、動植物等元素納入系統,形成自主運轉的體系,達到時間、空間、資源的有效集約,提升土地整體效益。以設計一個集約式農地為例,主要是利用不同種植物高度、需光量、生育期等特性的差異,對植物高低、需光差異合理配置,將平面農業轉換為立體農業,同時利用不同植物生育期差異進行套種,變單一種植為多種作物種植,如此便可增加收獲。

2.3.6 制定有效率的能源規劃

有效率的能源規劃將極大地提高能源效率。永續農業以空間距離作為能源規劃依據,安排動植物、建筑等元素位置,以家為起點,設定為0區,將家庭菜園定為第1區,家禽圈舍稍遠的區域設為第2區,果林與谷物區設在第3區,可管理的臨近山地是第4區,沒有人類介入的自然森林為第5區。再考量各區的日照、受風強度、水資源等進行農事活動。

2.3.7 活用生物資源

所謂活用生物資源,就是利用動植物與微生物來完成肥料供給、害蟲防治、除草、防止土壤流失等各項工作。比如肥料來源,永續農業根據豆科植物埋在地底根瘤存儲氮的特性收集氮源;再如防治害蟲,利用蔥科或菊科等植物分泌害蟲討厭的物質,達到防治效果。

3 啟示

3.1 傳承傳統文化,重視傳統農業技術

20世紀,西方國家興起的永續農業理念與實踐模式影響著世界農業的發展,雖然我國對永續農業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我國古代是典型的農業社會,先民在永續農業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經驗。

3.1.1 傳統文化中的永續理念

我國傳統農業之所以永續發展,是因為先民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一直秉承著“天人合一”的自然觀[6],清楚地明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強調天、地、人“三才”的協調和諧,遵循因時、因地、因物制宜的“三宜”原則,真正做到“順天時,量地利,用力少而成功多”。

所謂“三才”,天道不以人之意志而轉移,比如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復始?!疤斓馈睕Q定著世界萬物的生長規律,古代先民根據其影響農事的規律劃分農時。而“地道”是農業的基礎,大地孕育萬物生長,先民充分發掘土地潛力提高產量?!叭说馈币笕说男袨閼裱疤斓?、地道”,精耕細作,保持地力?!叭拧崩碚搶⑥r業生產中的人與自然看成一個整體,人非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系統演變的參與者,人與自然是合作協調關系,而非征服與對抗的關系,農事只有遵循“天、地、人”三者的和諧,農業才會五谷豐登,長盛不衰。

3.1.2 傳統農業蘊含的永續經驗

先民們受“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三才”“三宜”等理論的指導,耕種了幾千年的土地不僅沒有退化、反而越種越肥沃,其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在種植制度方面:為保證農作物產量和土地的永續利用,全國采用多熟制種植、間套作、輪作、休耕等耕種制度。在物質利用與能量循環方面:先民創造了?;~塘、農牧蠶魚系統、稻魚鴨等土地利用形式,據《高明縣志》載:“將洼地挖深,泥復四周為基,中凹下為塘,基六塘四,基種桑,塘畜魚,桑葉飼蠶,蠶屎飼魚,兩利俱全,十倍禾稼”[7]。適當的資源配置,加速自然演變,使物質能量得到充分利用。在肥田措施方面:先民們栽培綠肥改良土壤,據《齊民要術》記載,“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概種,七八月犁掩殺之,為春谷田,則畝收十石,其美與蠶矢熟糞同”,此法肥效很高。因種植業的飛速發展,肥料需求量逐漸增加,先民不斷擴寬肥源,開發應用了糞肥、餅肥、渣肥、骨肥、土肥、灰肥、稿秸肥等肥料種類,這些耕種措施有效地維護了地力與生態的平衡。

永續農業與傳統農業在原理和方法上有很多共同之處,如二者都追求人與自然協調共處,在實踐中充分利用資源,提高能源循環,增加物種多樣性與邊界效應。為此,研究永續農業需將我國傳統農業中蘊含的永續智慧發掘出來,這既是對傳統農業的傳承,又是對永續農業的創新。

3.2 轉變農業掠奪式經營,增強現代農業的生態功能

工廠式的現代農業,以資源環境破壞為代價追求農產品數量,掠奪式的開發注定了它生命周期的短暫[8]。種植業過度施用農藥化肥、濫牧偷牧,造成土地板結、地力下降,草原超載導致草原退化沙化,嚴重透支了屬于后代的耕地資源。永續農業的理念和實踐改變現代農業追加資本投入,追用化肥農藥增加農產品數量的做法,致力于改善生物多樣性,促進能量循環,追求動植物、土壤以及其他生物和諧發展,既有效緩解了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同時又保證了土地生產力,解決糧食壓力,最終實現地球永續發展。

3.3 擴寬農業提質增效路徑

20世紀,我國人口壓力大,農產品長期短缺,有一段時間我國農業以單純的提高農產品產量為目標,忽視質量問題,導致我國農產品出現了階段性過剩。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提高,人們解決了農產品數量不足的問題,對農產品口感、營養、安全性品質都有了更高的要求[9],采用現代農業的經營方式難以解決農產品質量問題。而永續農業推崇通過使用有機肥改善地力,運用食物鏈相生相克的原理防治病蟲害,同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動植物生長規律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利用時間和空間,有效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

3.4 擴寬休閑農業、體驗農業等的設計思路

休閑農業、體驗農業等農業開發模式,有效整合一二三產業,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而永續農業在設計時,強調觀察和體驗自然,讓人與自然充分接觸,使人們充分了解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動植物功能等發展條件,遵循相關設計原理,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利用植物的規模、色調、高低、季節變化等設計元素,追求元素的個性特征和美學價值的協調,打造螺旋型、正方型、鑰匙孔型、籬笆型、塔型等各式農業景觀,其獨特的操作方式和田園美景,吸引著更多的公眾參與到整個實踐過程。為此永續農業有極高的觀賞性和參與性。

3.5 不盲目模仿任何思潮,始終如一地走綠色發展道路

我國農業主要以現代農業為主,不斷摸索和發展大數據農業、機械化農業、腐殖質農業、生態農業、精致農業、永續農業等農業模式,大數據農業、機械化農業等主要是通過技術革新推動農業的發展,但因成本高、目標大,難以在全國推廣,而生態農業、精致農業、腐殖質農業等著眼于現行農業形式存在的某一弊端,不能完全解決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所有問題,而永續農業發展過程時刻要求適量、自然、可接受的實踐操作,理論過于理想,實踐過于困難。但不管哪一種農業形式,都有其可取之處,也存在一定的糟粕。為此,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厘清農業存在的矛盾,找準影響因素,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會不盲從任何思潮,才能夠推進我國農業綠色化穩步向前發展。

4 總 結

農業是國家穩定的基石產業,現代農業因其弊端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而永續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對解決當前我國農業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對推進農業綠色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偠灾?,研究和推行永續農業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尚釗.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農業工程,2019,9(7):122-125.

[2]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馬曉河說:中國糧食結構性供給過剩造成“新”的不安全,我國糧食供求市場存在“三多一低”現象[J].糧食加工,2018,43(1):25.

[3]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 城市發展闊步前進——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七[EB/OL].[2019-08-15].http://www.gov.cn/shuju/2019-08/15/content_5421382.htm.

[4] 王宏廣.國外持續農業思潮及其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啟示[J].農業技術經濟,1992(2):9-12.

[5] 劉婧,秦華.基于樸門永續理念下社區農園的生態設計解析 ——以陽曲農場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9 (9):167-172.

[6] 熊月,劉自強,趙飛,等.樸門永續設計對中國城市生態農業的啟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 (7):37-45.

[7] 張家盛,王東亞.農業外部性問題及對策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塘生產方式為例[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8 (2):35-36.

[8] 余永躍.永續農業發展模式述評[J].經濟問題,2008(12):82-84.

[9] 王小虎,程廣燕,周琳,等.未來農產品供求調控重點與思路途徑[J].農業經濟問題,2018(8):107-115.

收稿日期:2019-10-29

作者簡介:楊尚釗,男,碩士,研究方向為農村發展,農業經濟。

猜你喜歡
農業發展啟示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汝南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淺議水利現代化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