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教師教學個性的湮沒與重塑

2019-09-10 17:27陸耀娟
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新時期

陸耀娟

摘? ?要:“個性即魅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層深迭進,各種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涌現,為教學個性的塑造提供了更為寬厚的土壤,但是許多教師的教學個性在改革的浪潮中非但沒有脫穎而出,反被逐漸淹沒。因此,如何在自身的實踐中重塑教學個性,打造特色課堂,是新時期教師不容忽視的學習問題。

關鍵詞:新時期;教師教學個性;湮沒與重塑

中圖分類號:G63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03-0042-03

一、教師教學個性湮沒的原因

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的獨特、鮮明而良好的個性,既是其教學魅力所在,也是其教學成熟的標志。獨特、鮮明而良好的教學個性,不僅影響著學生的智力發展、能力提高,還影響著他們非智力品質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乃至影響著他們的一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層深迭進,各種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涌現,但是許多教師的教學個性在改革的浪潮中非但沒有脫穎而出,反被逐漸淹沒,究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幾方面。

(一)對名家技巧的機械模仿

經過長期的打磨,不少優秀教師尤其是特級教師在教學上形成了鮮明的個性與“絕技”。如魏書生老師的“六步課堂教學法”;錢夢龍老師的“‘三主導讀法”;劉朏朏老師的“作文三級訓練體系”;洪鎮濤老師的“四步四法七課型”等。許多老師心向往之,于是模仿教學模式,但在借鑒的過程中常常生搬硬套。其實,“順著別人腳印走,踩出來的是坑,而不是路!”甚至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二)對集體備課的異化解讀

網上有則報道讓人忍俊不禁:有所學校三位教師對外公開了三堂同題課,結果三節課幾乎是一個模子:一樣的導入,一樣的討論,一樣的過程。聽課老師滿腹疑團,為何三節課如出一轍?經了解才知曉,事前這三位老師會同其他同事進行了集體備課,而后他們將集體智慧的“結晶”依葫蘆畫瓢搬進了自己的教室。如此的集體備課,豈有個性呈現,怎能彰顯特色?

(三)對個性發展的無度遷就

為了體現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張揚與尊重,有的教師把“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理解為“無需教師的分析、點撥”,也有的教師把“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理解為“隨學生怎么說”。一味的“順其自然”,對個性發展的盲目推崇,對教師引導的刻意弱化,限制了教師的教學創造,也遮蔽了教師的教學個性。

(四)對自身要求的持續低迷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改的深化,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也讓教師產生了空前的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有些教師篤信“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等陳腐觀念,加上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大一統”的課程、教材制度,全國(或全?。┑慕滩慕y一、課標統一、計劃統一,當下的許多學校甚至連教案也統一,因而不少教師逐漸形成了隨波逐流、順風扯帆的惰性心理,以致教無個性、教無特色。

二、教師教學個性的重塑

個性即魅力??梢哉f,越是獨特、鮮明而良好的個性,對學生的熏染與教化越深切,越彌遠。那么,如何將教學個性的塑造與彰顯回歸到應有的位置。一方面,我們十分期待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切實重視并創造相應的條件,積極引導教師教學個性的有效生成;另一方面,因為教學個性的塑造并不決定于外部的打造、勸戒或規約,而是具有鮮明的自為品質,所以我們更寄希望于教師的自我加壓、自我追求、自我鞭策,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涵養“五氣”,不忘初心、不斷探索。

(一)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的昂揚銳氣

銳,芒者,鋒利也。銳氣是一股勇往直前的昂揚之氣!教師的教學個性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其作用毋庸置疑。那么,如何將愿景變成現實。一要以使命意識提振“個性塑造”的內驅力。有了使命意識,才會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執著的事業追求、不竭的進取動力,才會有系統謀劃“個性塑造”的目標思路和具體舉措。二要以責任意識提引“個性塑造”的持久力。肩扛千鈞之擔,謂之為“責”;背負萬石之重,謂之為“任”。有了“責任意識”,才會始終銘記“家長與學生的利益永遠是至高無上的”,才會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學個性,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使教學工作能在更高質量、更高水平上發展和推進。三要以擔當意識提升“個性發展”的專注力。只要是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就要艱難風險不阻行,勇擔當;只要是有利于提升質量的,就要雜聲噪音不惑志,恒擔當;只要是有利于優化效能的,就要躬身踐行不停步,善擔當。只有真正擁有使命、責任、擔當意識,才能引燃燃點、點亮亮點,才能與個性牽手,向平庸告別。

(二)求真向善、博雅致美的純良正氣

正氣就是要充滿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陽剛之氣。生活中,有的教師個性柔弱、怯懦,有的教師個性狹隘、偏執,有的教師個性粗暴、沖動等。這樣的性格如果反映到課堂中,只會給學生帶來負能量、產生負效應,因此,在塑造教學個性時,應特別注意堅持:

1.獨特性

教師的教學個性是一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區別于他人的獨特風致與品格,是教師“自我”在教學中的顯現與展示。作為教育理想的追尋者,要敢于獨出機杼、別開生面。

2.創造性

只有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并根據班級、學生、學科、教材等實際情況形成迥乎他人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才能稱之為“個性”。創造性是教學個性的靈魂與魅力所在。

3.啟發性

教師的教學個性應成為激發學生信心的催化劑、自我探求的興奮劑、走向成功的助推劑,使學生興趣不斷點燃、思維更趨活躍、情緒倍加高漲。

4.人文性

教師的教學個性應有助于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學氛圍與師生關系,使課堂真正由“知識傳授之地”向“共同發展之體”“翻轉”與提升,既彌漫了相互溝通的快樂,又充溢著會心共鳴的歡欣。

5.藝術性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富有藝術性的教學個性,不僅要給學生以知識的啟迪、能力的開拓,還應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三)博學精技、知行合一的厚重底氣

底氣是發自內心的一股豪氣、才氣和靈氣。教師的教學個性外顯在教學方法、言行舉止、氣質風度等諸多方面,但內源于教學思想、專業素養、審美追求等各個領域。一個人有沒有底氣,取決于有沒有下苦功夫、實功夫、真功夫,尤其取決于有沒有博覽群書、博采眾長。離開了閱讀,視野必會狹隘,思想必會貧瘠,見解必會淺薄,語言必會乏味,悟性必會退化。在塑造教學個性的過程中,教師應秉持“眼界決定境界”的理念,好閱讀、會閱讀、勤閱讀。一要做到讀有廣度。古往今來,多少思想者為我們留下了一部又一部充滿了靈氣、閃耀著智慧與光芒的煌煌大著。讀文學,讓我們的內心更充實;讀哲學,讓我們的人生更厚重;讀歷史,讓我們的目光更深遠;讀科技,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二要做到讀有深度。沒有思想,就沒有個性。那些卓有成就的名師正是以其獨立的批判精神和強烈的創新意向獨樹一幟的。敢于標新立異,善于別辟蹊徑,才造就出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閱讀過程是思想催生創造、認識反哺實踐的過程。只有深讀、深思,才會形成新思維、提出新理念、找到新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是教師形成教學個性最重要的來源。三要做到讀有厚度。瞬間的靈感可能稍縱即逝,耀眼的火花難免轉瞬即散,因此對那些能讓自己心靈震動的文字、對那些能讓教學工作升華的的感悟還當及時記載下來。日積月累,厚積薄發,既能讓教師的工作更出彩、更能讓教師的人生更精彩。四要做到讀有亮度。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探尋思路、學會方法的同時,更應有其自身對教材個性化的品味、體悟、解析。教師只有用充滿個性的眼光去把握、梳理、解讀文本中的個性,努力拓展自身的心智空間,才能使課堂更具靈性與活力,使個性更加鮮明與突出,給學生帶來更新穎、更強烈、更深刻的感受。

(四)淡泊浮名、持之以恒的平和靜氣

靜氣不是安于現狀,不是無能為力,更不是一籌莫展?!靶膶帤忪o”的表象下,是凝審思想、凝合思索、凝煉思路的過程。在養成與塑造教學個性的過程中,一要眼界寬,做到通盤考慮定方向。思想認識、知識結構、文化底蘊、審美修養、生活閱歷、興趣愛好、性格氣質、體質狀況、教學能力的不同,會在教學中表現出個體對教材內容領會、處理的不同,對教學方法取舍、運用的不同,對教學方案謀劃、設計的不同,對教學過程組織、安排的不同,因此,既要統籌兼顧又要因人制宜,既要總體把握又要循情抉擇,既要補齊短板更要放大優勢,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招牌”個性。二要眼神準,做到權衡優弱選亮點。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用心找尋、細心發掘自己的優勢,并力求將這些閃光點與相關的教學環節有機契合,一展自我風采,盡顯個人魅力。如擅長朗讀者,可?!奥暻椴⒚币换?善于表演者,可?!笆治枳愕浮币环?鐘愛書畫者,可?!肮P走龍蛇”一幅;醉心寫作者,可?!懊罟P下水”一段……找準自己的優勢、強項、亮點,進而想方設法把它發揚光大、臻于圓熟、推向極致,方會個性飛揚、勝人一籌。三要眼光遠,做到持之以恒不懈怠。教學個性的確立與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常為者常成,常行者常至。只有持續發力,不觀望、不遲疑、不動搖,才會實現由“個性不明”向“個性鮮明”的華麗轉身。

(五)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沉穩大氣

大氣,就是要有海納百川的氣概,要有虛懷若谷的風度。個性,有好差之分、優劣之別、高下之異,但是良好的教學個性應是積極的、鮮活的、向上的,因此,在塑造教學個性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四種意識。一是學習意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既要向名家看齊,也要向同事學習。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個體性、封閉性勞動已很難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與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打破學科、年級界限,實現思考、觀點、資源的共享與借鑒,從而獲得更為廣泛、更加有力的教學支撐。二是悅納意識。要始終保持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的態度。對不同看法,不固執己見;對他人意見,不剛愎自用。對上級或學校推介的某種模式、某樣教法、某些名家也要一分為二,既不能使自己的個性迷失在別人的教法模式里,也不能深閉固拒、刻意排斥。要有“拿來主義”的眼光,善于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三是反思意識。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钡拇_,若能長期堅持撰寫教學反思,以寫促思,以思促教,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教師的教學個性和教學藝術,必能跨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四是效益意識。歸根結底,塑造教學個性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益,效益可謂是檢驗教學個性品質的唯一標準。只有拿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方可獲得學校認可、取得學生信賴、贏得家長“點贊”;才能真正走出平庸,走向卓越!

猜你喜歡
新時期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新時期高職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討
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新時期國產武俠傳記片的發展之惑
1980—1983年電影中的審美體驗
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新思路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