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一座“理想城”

2019-09-10 07:22郭探微
時代郵刊·上半月 2019年7期

郭探微

這是一個很大的地方,它聚集了很多人口,很多工作機會,它像一塊磁石,吸引著人們前來闖一闖。這又是一個很小的地方,因為在這里,真正屬于你的地方很少,一間小小的房子,一個漂亮的街心花園,一份讓你有存在感和價值感的工作,只有這些,才是讓你心底獲得安全感的小小一角。

這里生活節奏很快,生活選擇很豐富,你每天可以遇到許多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新鮮見聞,見證不同的故事。這里有時候讓你覺得疲憊,厭倦,想逃離,但若真去了想象中的“田園”,你卻忍不住開始懷念這里每晚熱熱鬧鬧的夜宵攤、熙熙攘攘的地鐵站或者安安靜靜的咖啡館……這個地方,叫做城市。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300多年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登高俯瞰長安城。那是一個清晨,整座城市將醒未醒,只有官員上朝時照明用的燈火明明暗暗,燃燒成了一條星河。

那時的長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米,全城周長36. 7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比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大1.4倍,是古代羅馬城的7倍。從無數描繪長安城的文學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華美恢宏的盛唐氣象:整座“大長安”分為三個建筑群,位于北部正中的是皇帝和皇族居住的宮城;宮城南面是中央政府機構所在地的皇城;兩者之外是外郭城,主要是居民區和商業區。

高聳的外城墻上,四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12座城門的6條大街則是全城的交通干道。朱雀大街是中軸線,把長安城分為東西對稱的兩部分,東西各有一個商業區,被稱為“東市”和“西市”。城內南北共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把居民住宅區劃分成了整整齊齊的110坊,其形狀就像是白居易詩中所言,是一個規整的大棋盤。這座城市規劃合理、分區明確,居住人口最多時達到百萬,每一個來唐的外國人,都曾驚訝于它的宏偉和秩序井然,日本的奈良、京都,皆仿造唐長安城而建成。

時間的針腳前行1200多年,改革開放初期,作家高曉聲筆下,記錄了一個農民進城的“奇遇記”?!奥┒窇簟标悐J生一大早進城賣油繩,想給自己買一頂帽子,他先去百貨商店轉悠了一大圈,又去了火車站附近擺攤,晚上10點以后,所有的油繩都買完了。勞累了一天的他突然生了病,偶遇縣委書記吳書記,吳書記把他送到賓館休息。

在陳奐生眼里,城里的高級賓館是這樣的:“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平頂白得耀眼,四周的墻,用青漆漆了一人高,再往上就刷刷白,地板暗紅閃光,照出人影子來;紫檀色五斗櫥,嫩黃色寫字臺,更有兩張出奇的矮凳,比太師椅還大,里外包著皮,也叫不出它的名字來……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著腳跑出去;又眷顧著那兩張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輕輕捺了捺,知道里邊有彈簧,卻不敢坐,怕壓癟了彈不飽。然后才真的悄悄開門,走出去了?!备母镩_放初期,我國城鄉差距比現在要大得多,那時候的鄉下人進城,看到的一切都覺得新奇。

再往后40年,在北京打拼的“跑腿小哥”孔祥達,他一天的工作時間是由顧客的下單時間決定的。凌晨2點,他騎著小摩托,飛馳在依然燈火通明的大馬路上,去長途汽車站替顧客取一只寵物狗。凌晨6點,太陽剛剛升起,他又騎著共享單車,去花市替客人尋找花種。下午3點,他又來到機場,一名女顧客要從國內帶一本英文書去倫敦,在國際航班候機廳,他幾乎問遍了所有去倫敦的乘客。

孔祥達的工作讓他見識到北京這座城市的不同面貌:有高端精致的生活,他曾替女顧客挑選購買3000元一件的內衣,然后送到指定的高星級酒店;有溫情流露的瞬間,他曾連續一周,每天去同一個地方給一名孩子送早餐;也有各種光怪陸離、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喜歡這份能夠幫助到他人的工作,也喜歡這個給了他無數工作機會的城市,雖然每個月掙錢不多,但他真真切切體驗到在這座城市生活的美好:逛不完的免費博物館和公園、聽不完的公益講座、看不完的展覽,移動支付和網購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因為每年都有很多國際盛會在這里舉辦,他還會接一下國際友人的訂單,和他們打交道多了,他的英語也逐漸好了起來……孔祥達覺得,北京就像一個萬花筒,裝滿了他想象和想象不到的一切,從偏遠家鄉來到這里“見世面”,雖然辛苦,但很值得。

在美國加州的薩克拉門托,一名17歲的女高中生克里斯汀給自己取了一個聽上去很“洋氣”的名字“lady bird”。薩克拉門托是一個小地方,小到根本不夠一個叛逆期的女高中生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她一成年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紐約,在那座大城市里,她覺得自己終于成為了一只展翅高飛的小鳥……這部叫做《伯德小姐》的電影,講述了一個中外共同的主題,到城市去。

千百年來,城市一直是人們尤其是“小地方”人們向往的地方。大家為什么向往城市?可能根本原因在于,作為人類文明社會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城市發展始終和社會發展共振,呈現出一種不斷變化的態勢。

城市面貌在與時俱進。

綠色的田野、裊裊的炊煙、在土地里辛勤勞作的農人、散養的家禽……這樣一幅鄉村風景圖,不論是放在千年前的古代,還是2019年,都是可能存在的。但將《清明上河圖》中的北宋都城東京與21世紀的中國首都北京相比,我們會發覺,兩者很少有相同的地方。建筑的形態變了、交通工具變了、商業業態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變了,兩座繁華的首都,顯示出完全不一樣的面貌。

生于北京、長于北京的詩人北島,在闊別13年后再次回到故鄉,在飛機快降落時,俯瞰整座北京城,他“大吃一驚”,覺得自己的記憶被城市的建設發展速度覆蓋了。變,是城市不竭的生命源泉之一。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最豐富絢爛的文化藝術品都會首先在城市落地,7年前,你可能還不知二維碼為何物,現在,城市街頭已經流行起了“刷臉”支付。博物館的展覽每個月都不同,那家開了很多年的小書店,每天都有新書上架。

城市的功能在不斷完善。

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俺恰敝饕菫榱朔佬l,指用城墻等圍起來的地域?!豆茏??度地》中就提到了“內為之城,外為之廓”這種說法?!笆小眲t是指進行交易的場所。從這個角度而言,城市最早的功能無非是兩個:第一,防御,第二,交易。

發展至今,城市的功能在不斷完善。一座城市往往承載了商貿、醫療、教育、休閑、國際交流等多重的功能,具體細化到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中,表現為我們的工作機會和選擇更多、生活更有品質、學習知識的途徑更加多元化。

城市精神越來越鮮明。

因為在不斷變化,所以城市具有開放、包容、進取的精神共性,這一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越來越鮮明。

過去,城市的“準入門檻”更高,在鄉下人眼里,城市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它高冷地屹立在那里,以一種“傲慢”的姿態打量著每一個想要來城里“討生活”的人,在古代,很多城市甚至要專門征收“進城稅”?,F在,因為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它的開放程度更高,它的面目變得更加可親,它慷慨為大家敞開大門,歡迎更多人在城里安居樂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各區域之間的流動性顯著增強,城市的包容度也隨之提升,各種觀念、各種產業、各類人群,都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之中找到立足之地。

當然會有人懷念鄉村的“慢生活”,向往“從前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浪漫,但我們知道,在飛速向前發展的新時代,我們都需要保持隨時應對變化的能力和進取的心態,在哪里能夠迅速鍛煉出這個本領?城市無疑是首選。

“變奏”中的城市在不斷進步,但也有一些“城市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種情況目前在我國較為突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據統計,我國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8%上升到2014年的55%。城市的基數大了,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在很多城市,出現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城市關系的“失調”的問題,這些“城市病”給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降低了人們的幸福感。

我們當然希望,如今的城市能夠更加符合我們的居住需求,更加滿足我們安居樂業的夢想。如何在城市建設中譜寫出更加動聽的“變奏曲”?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靠不斷發展去解決——

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讓城市與鄉村不再“二元對立”,解決好人與人“失調”的問題。

城鄉一體化,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新階段,也是破解城鄉二元對立問題的良方。它將農業與工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鄉村居民看做一個整體,綜合去做統籌規劃、產業布局、推動各項政策落地,這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它不僅是發展方式的變化,更是思想觀念上的革新。

正在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就是城鄉一體化的示范區。一座北京城,除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還是一座欣欣向榮的特大型城市,它身上承擔了太多“責任”,對于北京本身而言,已經有些不堪重負,進而引發了一系列交通擁堵、人口膨脹、空氣污染等問題。而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將有效疏解北京一些非首都的功能,用給北京“減負”的方式,幫助它治療“大城市病”。

同時,起點高、站位高的雄安新區,也成為拉動河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雄安新區產業發展方向是高端高新產業,將會大規模引入優質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資源,與北京在公共服務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這對于提升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蓬勃發展的雄安新區告訴我們,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能夠產生“1+1>2”的雙贏局面。

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讓城市更“藍”一點、“綠”一點,解決好人與環境“失調”的問題。

如果要用一種顏色代表“科技”,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靈動的藍色。藍色,是大海的顏色,是天空的顏色,是一種可以孕育一切又包容一切的色彩。從這個角度而言,正在進行的智慧城市建設,能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藍”。

相信在很多影視劇里,大家都看到了未來智慧城市的模樣:萬物互聯、大數據讓城市的供水、供電系統變得更加精準;智能控制中心甚至能根據車輛多少調整紅綠燈切換的時間;出門開車,可以啟動無人駕駛系統,走得太匆忙忘記關電視了,沒關系,通過遠程遙控系統就能輕松搞定。

這些場景,很多已經成為現實,到2025年,智能移動應用的城市有可能將平均通勤時間減少15%到20%;建筑物自動化系統、動態電價以及一些移動應用能將碳排放量減少10%至15%;結合了高級計量和數字反饋信息的用水跟蹤機制可以在用水量較多的城市促使人們減少15%的用水;像垃圾按量收費這樣的數字化跟蹤應用則可以將人均固體垃圾減少10%至20%……總之,插上了科技翅膀、有思考能力的城市,能夠根據具體情況調節自身狀況,能夠推動大家樹立更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從而讓我們的城市更“綠”一點,解決好人與自然“失調”的問題。

守住城市文脈,告訴每一個人“從哪里來,向何處去”,解決好人與城市本身“失調”的問題。

如果說,智能城市是從硬件上給“城市病”開出了藥方,那么守住城市的文脈,則是從情感上讓人和城市的關系更為密切。城市在飛速前進,但無論怎么變,應該始終重視文化傳承,延續歷史文脈,讓城市“把根留住”,因為有歷史,才有未來。

城市文脈為何如此重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指出的,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歷史發其源,文化鑄其魂,文化遺產中蘊含著城市的精神基因,隱藏著“從哪里來,向何處去”的發展密碼。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園。

上海提籃橋地區,有一片猶太建筑保護區,它承載著一段特殊的歷史: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了逃避納粹的瘋狂清洗,成千上萬的德國猶太人流亡海外,中國上海對這幫“無家可歸”的人敞開了大門,很多猶太人在提籃橋地區聚集,這里逐漸發展成頗有特色的猶太聚居區。如今,每年都會有猶太人來這里“尋根”,他們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們,看一看小時候生活過的里弄,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回憶那段時光……這就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城市的獨特之處。

我們熱愛城市,熱愛這個承載著我們生活記憶、定格了我們拼搏瞬間、實現了我們奮斗夢想的地方,我們迫切希望著,在波瀾壯闊的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的“變奏曲”能夠越奏越優美。曾看過一個有趣的說法,看一座城市是否和諧、宜居,應該看街頭上的“嬰兒車”數量。小小一輛嬰兒車,背后能反映一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便利程度、空氣清潔程度,更能反映出人們休閑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希望未來,在中國的每一座城市,都能看到這樣大大小小的“嬰兒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