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業“職人”:被時代拋棄,留下一身很酷的本事

2019-09-10 07:22蘇祈
時代郵刊·下半月 2019年6期
關鍵詞:皮影戲電報刺繡

蘇祈

“十七八歲的時候,我把2000個民用電碼背得滾瓜爛熟。但剛一畢業,還沒踏上工作崗位,民用電報這個行業就消失了?!边@是作家蔡駿在某知乎話題下的回答。電報時代結束,電報人也隨之消失了。但它只是一個縮影,是眾多逐漸消失的職業里的一種。

即使你曾經有一身本事,能把2000個電碼倒背如流,如今和自己的孩子提起這事兒,孩子可能也不屑一顧:“不就和五筆輸入法差不多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啊?!?/p>

絕大部分的職業都是在技術的更新中被取代的。

在民用電報業務還正風生水起的時候,一份重要的信息,要經過電報員的編碼,再傳送到對方手里。電報人腕上通常都有一塊手表,他們走起路來健步如飛。電報大樓里,24小時運轉的傳送帶就像工廠車間里的流水線,上面的電報單根據緊急程度被貼上不同顏色的小條,對應著不同的操作時限。紅色是加急單,藍色是政務單,黃色的則最為緊急。有時候他們需要徹夜加班,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電報單多到需要用麻袋來裝,所有人都想知道遠在他鄉的親朋好友是否平安。

和諜戰電影里那些坐在神秘的小房間里敲著摩爾斯電碼,且聽力過人的電報員不同,實際上,由于工作環境嘈雜和長期頭戴耳機,電報員們不得不扯著嗓子說話。因此,“嗓門比較大,甚至有點耳背”成為電報人自我調侃的標志性特征之一。2017年6月15日,北京電報大樓營業廳正式宣布停業,意味著電報被這個時代拋棄了。

除了電報,BP尋呼機也是20世紀后期常見的通信工具。BP機的流行,催生了一批和其業務相關的職業,比如BP機接線員。因為接線員一般都是女性,所以那時候又叫“尋呼小姐”。這是當時的熱門職業,一個月的工資可達800元?!拔?,你好,麻煩幫我呼一下×××?!惫戮V有一段相聲,調侃于謙是學BP機修理專業的:“于謙還沒畢業呢,BP機先畢業了?!盉P機消失了,但許多人至今仍在好奇,那個時候聲音甜美的尋呼小姐,到底長什么樣子呢?

在電視還沒有普及的時候,看報紙是人們最好的消遣。提到報紙,就不得不提那個時候的揀字工。每天,編輯部的稿子一運過來,揀字工的工作就開始了。他們站在四面鉛字架圍成的逼仄空間內,左手夾著文稿,右手熟練地從不同的字架上取出對應的字符放進盤里排好?!拔业淖鎳边@四個字,他們或許得先到東邊取一個“我”,再到西邊取一個“的”。每個字架里放著許多不同字號的漢字,遇到像“的”“了”這樣重復使用頻率很大的字,字架上放的字符數量還要多許多。揀字不僅要快,還要準確,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錯。如果編輯和校對校稿時發現了錯別字,揀字工還得用小鉗子夾出來,再重新插入正確的字。有時候還要如此反復好幾次。

長期盯著這些如麻的小鉛字,許多揀字工都患上了近視。如今,連看報紙的人都已經屈指可數,曾經日夜辛勞的揀字工現在都怎么樣了?沒有人知道。

工種是時代的產物,一個時代結束了,屬于那個時代的工種也就隨之消失。有人坦言,有些職業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失了,而是轉型了。畢竟,一種職業滿足的是一種需求,職業會死,但是人們的需求不會。比如古代有專門運輸和護送長途貿易中的商品和財物的鏢局,如果這些鏢師能活到現在,或許也改行成了一名快遞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和1999年版的對比中,數量變化最顯著的是農業類的職業,其職業細類從135種直線下降到52種。大部分傳統農民因為城市的吸引離開農田,選擇進城打工,還有一部分,脫離了傳統的農民身份,但并沒有離開農業行當。辛建英就從傳統的下田干農活的農民,轉型成為一名“無人機飛手”,她掌握專業的操控植保無人機的技能,并用此進行噴灑作業。在這背后,是新的技術對舊的職業進行的升級改造。

另一種轉型的方向是職業的細類化。在“精致”成為消費時代主流價值的今天,曾經粗略劃分的職業分類顯然已經滿足不了大多數人的需求。比如,在30年前,你只要會炒菜就能當一個廚師,但今天人們吃飯,或許還要找專門的烹調師、甜品師、糕點烘焙師、營養配餐師,等等。職業的分類越來越細,舊有的“全而不?!钡穆殬I漸漸朝著新的精細化分工轉向,似乎也不可避免。

在人類歷史上,舊職業消失,新職業產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消失的職業人,要么迎接新的挑戰,賦予舊職業適應現代社會的新內涵;要么干脆就改行做別的了,就像作家蔡駿,電報行業消失之后,他一轉頭寫懸疑小說去了。

然而,對某些職業來說,時代并沒有給它們轉身或改變的余地,它們被工業化的浪潮無情地吞噬了。這些職業大多數是更為傳統的手工業或是民間藝術行業,比如刺繡工的職業。

據《正在消失的職業》一書記載:“繡花女一般為客人刺繡枕頭套,鋪蓋緞面、絲巾、披風、蚊帳、桌布、衣服上的圖案等,以山水、花鳥、龍鳳居多??腿丝梢愿鶕C花女提供的畫稿,選擇圖案和顏色?!比斯ご汤C,不僅費時,而且費力。完成一幅刺繡作品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要花好幾個月,而且工價不菲。到了20世紀80年代,電腦刺繡機出現。當時的濰坊刺繡發展報告中提到:“4臺大型瑞士機器晝夜運行,每臺機器每天的工作量相當于5000人一天的工作量?!贝汤C工,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的刺繡藝人,他們工作的藝術價值已經遠遠大于商業價值。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刺繡再次從商業中抽離出來,回到藝術品的領域。

還有一些職業,他們已經不再被人們需要,但就連作為一門藝術存在,也面臨諸多困境。

皮影戲,這個始于西漢時期的古老劇種,如今已經有9個流派瀕臨失傳。電影《一個人的皮影戲》,就展現了一名皮影藝人適應現代社會的艱難和困惑。李軍飾演的老人馬千里是泰城皮影戲第五代傳人。在家家有電視、人人看電影的時代,擺弄了一輩子皮影的他,只能退隱家中。某天,村里的領導來找他,帶來了對皮影戲頗感興趣的法國留學生索菲亞,并說服他將自己的皮影戲拿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申請非遺需要有能夠繼承自己衣缽的人,馬千里沒有。他的兒子不愿意干,村里人也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學,覺得“沒前途”。他挨家挨戶地宣傳,最后都被人趕出門外。

后來,在索菲亞的幫助下,馬千里在一次表演中“大放異彩”。他在臺上唱著石敢當的故事,臺下的人聽得昏昏欲睡,但表演結束后,人們卻紛紛拿起手機對著舞臺拍照。馬千里紅了,找他表演的人也多了起來。有一次,導演要求馬千里把皮影戲和“變形金剛”結合一下。馬千里不懂,他不知道什么是變形金剛,也不知道石敢當跟變形金剛有什么關系。

這個時代,讓他困惑的東西太多了。所幸,還有索菲亞這樣的年輕人。但正如所有在時代縫隙里掙扎的民間藝人一樣,馬千里的無奈,或許在于皮影戲只有通過他完全弄不懂的電影,才能被記錄下來。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村里突然停電了,沒電視看的孩子們紛紛跑到廣場上。馬千里點了幾盞油燈,給人們表演皮影戲,大人和小孩都看得拍手稱贊,興奮不已。演到高潮的時候,突然來電了,孩子們紛紛喊著“燈亮了”跑回家中,廣場上只剩下馬千里一個人。他嘶啞著嗓子說道:“有那么難嗎,就不能讓我演完嗎?”

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逼著人們去看皮影戲。但不可否認的是,所有正在消失的職業,都曾經彌補了一個時代的缺憾?;蛟S,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好好地把一出戲演完。

猜你喜歡
皮影戲電報刺繡
有趣的皮影戲
湯姆的電報
有趣的皮影戲
刺繡織成的日本傳統美食
電報
傳“電報”
皮影戲的超級“迷妹”
美國女孩安妮:中國皮影戲的超級“迷妹”
刺繡風尚
【花樣盛年·欲望清單】華美刺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