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向春天

2019-09-10 07:22宋石男
睿士 2019年3期
關鍵詞:吳氏細節孩子

宋石男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段描摹春日氣象的名句,出自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但寫信者的目的,卻非敘舊,而是招降。當時,梁武帝北伐,丘遲在南朝,陳伯之在北朝,二者雖為老友,卻系敵國,故而丘遲寫信與伯之,以暮春麗景勸降。

伯之收信后也一拍即合,果然來降?!澳吧匣ㄩ_,可緩緩歸矣”。這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镠寫給夫人吳氏的信。當時,吳氏每歲寒食節必歸臨安,去得久了,錢镠相思難耐,卻又不好直接催夫人回來,于是以春日陌上花為藥引子,委婉表達盼歸之意,“緩緩”二字,真是情深意濃,風度翩翩。至于吳氏見信后,是緩緩歸來,還是疾馳而回,就不得而知了。

春天是最令人著迷的季節,盡可以用來招降,還可以用來呼喚愛人歸來。若用夏天招降,用冬天喚歸人,就不那么容易傳為佳話了。

為何我們會如此喜歡春天?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是:逃避。在春日,我們可以逃離冬日的冷寂、秋日的凋殘、夏日的酷暑,并且擁有最理直氣壯的借口,去山川湖海中冶游一番。逃向春日,便是逃離社會,逃進自然。

中國古人多崇尚自然,常把社會與自然二元對立起來,將社會視作束縛人性的樊籠,將自然視為天人合一的歸宿。宋人王禹偁《黃岡竹樓記》特別能反映這種態度:“公退之暇......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惫酥?,人不再是社會人,于是才能與自然神會于心。

不過,在移動網絡時代,當我們逃向春日時,或許只是逃向一個春日的概念,并不能真正身處其中。即便在春游中,我們仍是社會人,總要用手機將春日肢解。我們很難在春日中行走數公里而不去手機上看看自己走了多少步,至于所去的地方,我們在網上瀏覽的,以及自己拍的照片,要遠多過親眼看到的。

李太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描述的俊游場面,令人神往。當時,“群季俊秀......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比欢汲诫y再得。倘若太白與他的朋友們也一人一部手機,想來也只會各自低頭,刷微博,翻朋友圈,斗地主,還有吃雞。

是時候讓我們以正確的方式逃向春天了。我們必須向孩子學習,才能回到正確的路上去。孩子與成人最大的不同,是孩子會好奇地觀察每一個事物,從而發現它們各自具有的天賦與意義,而成年人卻辦不到。恰如段義孚所言,孩子的世界是生動而美麗的,擁有無數引人入勝的細節,而每一個細節,都來自他本人的直接經驗。孩子的春天真正具有現實的色彩,不是虛擬的,不是功利的,不是由手段和目的構建的——而這些目的也會很快變成手段,從而將人的靈性貶低為一串串字節與數據。

猜你喜歡
吳氏細節孩子
王安石:古代的最佳老公
王安石用善良贏得真愛
北宋宰相王安石:用善良贏得真愛
關注48個生活細節
細節取勝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時尚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