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學習載體 完善課堂導學

2019-09-10 07:22曾小舞
家長 2019年12期
關鍵詞:探究能力

曾小舞

摘要:本文闡述了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運用學習材料建構學習載體,引導學生利用學習載體積極參與數學知識探究活動,從而幫助學生建構數學知識模型,提升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與學實效。

關鍵詞:學習載體;課堂導學;探究;能力

數學的學習載體就是學習材料,而數學思維過程是在利用學習材料探究與感悟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各種學習材料,讓這些材料能夠準確地反映數學概念的本質,有效地利用學習材料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學習活動中進行思考、探究、體驗、感悟,懂得如何運用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初步模型,并掌握怎樣解釋與運用,從而掌握了所學的數學新知,培養了怎樣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觀念與情感觀念獲得升華,最終形成數學核心素養。

一、利用學習載體,引發探索數學

教師要深入研究與解讀透教材,把教材內容中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能力的學材加以整合,結合學生的學情,營造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的學習場景,調動學生認真探究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內化數學知識和活動經驗,鞏固已學的數學新知,激活學生新知與舊知的聯系,激發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整個過程,促進數學活動有效開展。

例如,“加法運算定律”課堂導學時,教師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制作課件播放,學生觀察課件后,教師要求學生說一說從課件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紛紛表達各自對課件中各種數學信息。也有的學生認為課件中還有一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李叔叔上下午騎車的路程是多少千米?教師及時肯定學生體驗與感受,對學生的質疑加以贊賞,并由此引出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接著,教師讓學生獨自解答后在小組里相互交流,學生分別列出40+56和56+40這兩個算式,教師緊接著提出:“大家列出的兩個算式得數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呢?”學生在教師有意創設問題情境里積極探究、討論、交流、體驗、感悟,通過自主探索和教師適時點撥之后,學生掌握了加法交換律這一知識點。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利用教材中激發學生積極探究,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場景,引發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體驗,從而獲取數學知識,培養學習數學能力。

二、善用學習載體,體驗感悟新知

學生的數學知識探究學習活動過程,就是學生通過自身積極學習、思考,最終實現個體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從數學的內在本質出發,善于精心設計各種有利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學習材料,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讓學生自主以學習活動材料為探究載體,經過積極和個性化地探究,深入進行數學的思考與探究,全身心參與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有效地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操作、歸納和概括能力以及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建構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積的變化規律”例4課堂導學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兩組乘法訓練題型:①6×2=?6×20=?6×200=?②8×125=?24×125=?72×125=?教師先讓學生計算以上兩組題目,在計算的過程中想一想發現了什么?并把自己發現到的規律下來。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里相互交流,把自己發現到的規律說給大家聽,相互評價,有的學生說:“計算了左邊的一組后,我發現2的10倍是20,12的10倍也是120?!庇械膶W生說:“我從右邊的一組算式中發現,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苯處焺t適時點撥,學生通過交流互動,從算式中積隨因數的變化情況體驗和感悟出積的變化規律的知識要點。教師繼續設計兩組題目讓學生計算,同樣要求思考能發現什么規律?①80×4=?40×4=?20×4=?②25×160=?25×40=?25×10=?學生通過計算、思考與交流后,發現和小結出積的變化規律的知識。教師把學生發現到兩條積的變化規律運用課件展示在屏幕上,提出:“大家認真讀一讀,想一想,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兩條規律概括成一句話?”學生在小組里反復思考、探究、討論,最后一致認為可以這樣概括和提煉出積的變化規律的概念。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化對這一規律的理解,又出示兩組題目:①13×24=312,13×12=?13×6 =?②15×6=90,15×12=?15×24=?教師先要求學生運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然后讓學生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體驗與感悟中掌握和鞏固這一知識點的內容,培養了推理、歸納、概括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三、巧用學習載體,引導多樣探究

教師要精心選擇學習材料,巧妙地利用材料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滿足學生多樣化探究的需求,讓學生在體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采用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實現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使學生數學思維開放性獲得發展,以自己的數學視角進行思考、探究、體驗、感悟數學新知,既使學習材料富有探究價值,又讓學生品嘗獲取成功的情緒體驗,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欲望,促進創造能力的發展。例如,“小數乘整數”例1課堂導學時,教師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主題圖后,引導學生抓住圖中的數學信息,列出算式:3.5×3=?后,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已掌握的小數加法、整數的乘法或其他的方法這些知識經驗,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決計算題,經過學生獨立探究,各種解法呈現出來:①4元×3=12元,5角×3=15角,12元-15角=10.5元;② 3.5元=3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③3.5元=35角,35角×3=105角=10.5元;⑤4元×3=12元,5角×3=15角=1.5元,12元-1.5元=10.5元……教師贊賞學生多樣解法,并列舉在黑板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尋找較為簡單的解法,學生在交流中進行對比、分析、說理,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總結出解法④的算法最簡單,并且體驗出這種計算方法要將小數換成整數后再相乘。教師引發學生思維火花,激起學生多樣化的探索數學知識,營造創造性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個性化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數學綜合素養。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鄧方倫.小學數學新課標與卓越課堂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6(42).

猜你喜歡
探究能力
設問引導探究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你處理困難的能力如何?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不會飛的鳥
一道圓錐曲線試題的探究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