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潮》《珍珠鳥》文本細讀

2019-09-10 07:22姜樹華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19年9期
關鍵詞:觀潮大潮珍珠鳥

姜樹華

《觀潮》:“天下奇觀”如何“觀”

詞典中,“觀”有幾種解釋: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則是景象的意思。筆者的標題“‘天下奇觀’如何‘觀’”,這里則是怎么從文本中讀出天下奇觀的意思。文本語言是文字的組合與排序,看似已成固定,但本文作者卻在努力地不斷“切換”視角,讓我們身臨其境,全方位地感受天下奇觀帶給我們的震撼與難忘。

在人與潮的切換中觀“奇觀”,課文當然會將錢塘江大潮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但作者也寫了很多處觀潮人們的表現。且讓我們看看作者如何“切換”。潮來前表現出觀潮人數量之多與心情之切,“這一天早上”,我們早早過來,只為搶到“觀潮最好的地方”,第2自然段結尾處“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币痪渲械摹霸缫选迸c先前的“早上”相呼應,也暗合人多,大家來得早?!按蠹野菏讝|望,等著,盼著”一句話流溢出滿滿的急切?!暗戎迸c“盼著”,固然有一定的意義重合,但亦有企盼程度上的逐漸遞進,顯然“盼著”是在加大內心的焦急心情。作者描寫觀潮人們的四句話中間插入了描寫靜靜江面的四句話,感覺不是大潮盛景,省去這四句話,只剩下描寫觀潮人們的語句似乎也能讀通,但這樣描寫只會感覺到人們的視線都停留在江岸,與文本的主要觀察事物似乎不切題。原來作者先是關注到早早來到的觀潮人們,接著看看江面水面開闊,平靜如鏡,于是再把目光回到岸上。

在靜與動的切換中觀“奇觀”,作者用一“臥”一“移”來表明潮涌的靜與動。細品這兩個尋常字,頓感意義的豐富。先看這個“臥”字,只有心情平和、體量較大、一片恬靜才能用得上“橫臥”;再看那個“移”字,似乎還不及“流”“奔”“沖”“涌”等字,但這些字更多表達出了流速,缺少點兒整體畫面和由遠及近的過程感。當然,潮水的靜與動還遠不止這些,“越來越近”“戰馬奔騰”“浩浩蕩蕩”“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這些都是潮頭出場的震撼場面。文本的倒數第二句,“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潮漲潮落會有時,潮水過后,歸于平靜也是自然之本態。課文最后一句很平常,但很值得品咂?!翱纯吹滔?,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漲潮的過程,作者全然不知,恰恰是潮頭奔涌的盛況吸走太多的眼球,作者當然在內。因為前文中的人景相宜,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觀潮人們”缺席了,略有遺憾。筆者以為,作者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向我們表明,他已進入忘我狀態,眼里、心里、腦里只有大潮,還沒來得及關注江岸上的人們,他仍在回味之中呢。

在音與畫的切換中觀“奇觀”,為了突顯大潮的壯觀,作者用上了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呈現得有聲有色,使讀者像置身5D影院中一樣,啟動了身體所有器官。大潮越來越近,浪潮越來越猛,聲響越來越大,潮頭越來越高?!奥÷〉捻懧?,好像悶雷滾動”,不是“響雷”,而是“悶雷”,表明大潮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而來的;不是“震動”,而是“滾動”,表明大潮是層層疊起的,恰似崇山峻嶺一般迭次而來,讓我們從聲音里感受出大潮涌動的形態?!澳锹曇羧缤奖赖亓选?,不是“震耳欲聾”,不是“山呼海嘯”,而是“山崩地裂”,表明大潮臨近時天地喧騰,震天動地,沒有比這更大的聲響與震顫了。聲響中伴隨著大潮景象,“一條白線”“白浪翻滾”“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這些都是大潮的模樣。把大潮說成“白線”,尚能理解,說成“水墻”,墻是固態的,液態成了固態,這般形象,這般力量,不言而喻。進而又說成“戰馬”,何止是固態,又有了動態,飛奔而來的姿態,勇猛,颯爽!

當然,本文“切換”手法的運用不僅以上三點,作者還采取了遠與近的切換,讓我們感受到大潮來去的過程,或安靜,或震顫,或狂野,或曼妙;還采取了快與慢的切換,潮來時“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這似乎是一種喧騰之前的“克制”,是一場盛宴之前的“序曲”,“很快地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連續動作的堆積,就好像魔術大師的杰作,讓我們來不及眨眼,容不得喘氣,大潮就這樣來了,無需裝飾,原生態的,呈現出天地間本色的大美。

“切換”,讓讀者在“觀”奇觀時獲得獨特的文本體驗。

《珍珠鳥》:

用繪畫的風格來作文

當代作家馮驥才,哦,不對,首先是著名畫家,他的散文《珍珠鳥》廣受贊譽,不僅有很多大作家對其褒獎有嘉,更是入選多個版本教材中。作者在一叢綠意盎然、充滿生機的吊籃叢里,掛起了一只鳥籠,一對珍珠鳥產了雛兒,可愛的小精靈漸漸與“我”親近,唱起了人與動物間的一曲愛的頌歌。于是作者頓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印跡深刻的工筆畫風。這篇課文的文字清新婉約,節奏舒緩恬

靜,用筆節儉蓄力,作者將自己的繪畫感受融入了字里行間,珍珠鳥雛兒親近“我”的過程用一個個很強的畫面感予以展現:

成了家園?!捌鹣?,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打開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會兒,決不飛出去”。馮驥才用他的眼睛一絲不茍地捕捉著“小家伙”的畫面,無論是它開始謹小慎微地在周圍活動,還是后來自由地飛來飛去,一直到站在窗口決不飛出去,都在表明著它已經把這間屋子當成了它的家園。

成了樂園?!跋仁请x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蠟似的、角質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小家伙的一系列行為,與“我”歷經了試探—放膽—投入的過程,它在尋找玩耍的伙伴,它發現“我”具備這樣的素質,于是在心里與“我”靠近,靠近,再靠近,直到對“我”毫無顧忌,毫不設防?!靶〖一铩钡囊幌盗挟嬅?,猶如剪影一般出現在馮驥才的筆下,應該是在同一張畫紙上,工筆素描一般地呈現出一幅幅過程性的畫面,很有次序的,惟妙惟肖的……

成了夢園。別忘了人鳥的美好境地:“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讀到這兒,誰都會會心一笑。鳥靠著“我”的肩,“我”的臉龐靠著鳥,分明感受到彼此的體溫,暖暖的、軟軟的、柔柔的、輕輕的、香香的……鳥兒進入了夢鄉,“我”成了它的溫柔鄉。作者用細膩充分的描繪,把對人生的感悟也傾注其中,汩汩流淌。

不經意間的意味之筆。曲有曲調,文有文眼,畫有畫風。馮驥才的文章中總有情不自禁流露出的意味之筆,一時半會兒,很難品透。品讀一:面對“小家伙”由初生牛犢到日漸調皮,“我”的行為很有意味兒:“我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傷害它……”;“我不動聲色地寫……”。這一個個“不”,飽含的是作者的刻意控制,一切皆在眼底而不動聲色,這才換來了“小家伙”的自由自在,進而肆無忌憚。一個個“不”字,足以讀出“我”的良苦用心。品讀二:“小家伙”常常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才飛向籠子。文章的這一處可以反復來讀,常常讓人浮想聯翩:飛出籠子的是珍珠鳥雛兒,父母親還在籠子里呢,依然是失去自由的。作為父母,又何嘗不希望給孩子廣闊的天空,任其飛翔,但又時刻擔心著它的生活,又不得不喚它回去。再看,眼前的小鳥似乎是自由的,但也只不過在房間活動,它壓根兒就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有多么寬廣多么美妙。越想越多,感覺有些不好起來……

唉,也許,作者這樣做,是最好的做法了吧!課文的開頭便已確信:“真好!”率性的表達,真是別出心裁,滿意之感,喜愛之情,溢于言表。人鳥依處是心安!

讀課文當然不只收獲這些內心的震顫,更多的還是誠誠懇懇地向作者偷師學藝:學習他如何用寫意方式營造美好情境,如何圍繞主題用工筆畫風來展現場面,如何不露痕跡地留下令人凝思的“神韻之筆”。繪畫真是給了作者寫文的神助。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中創區第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楊 偉

猜你喜歡
觀潮大潮珍珠鳥
珍珠鳥
抓“變化”,品味錢塘江大潮之奇
習主席視察黃河
問潮
男子觀潮被卷走后又被拍回岸
說謊的珍珠鳥
趙學敏書法作品《七絕·觀潮》
全家都來學中文
視覺
一地雞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