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三首》(統編本四上)教學設計

2019-09-10 07:22亢麗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19年9期
關鍵詞:龍城陰山邊塞

亢麗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的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體悟詩人的家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認讀詞語,感“邊塞”意象

1.出示詞語,課前檢測。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想考考大家,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嗎?試著讀一讀。(出示)

琵琶 ?胡馬 ?陰山 ?沙場 ?征戰 ?龍城 ?飛將 ?夜光杯

2.指名朗讀,相機糾正詞語的讀音。

在檢測讀音的過程中聽“琵琶之音”,解釋琵琶曲在唐朝時的重要地位,同時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詞語大意。

陰山:回顧一年級學習的《敕勒歌》感知陰山,地圖上認識陰山的位置。

3.再讀詞語,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

師:讀了這些詞,你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是啊,在同學們朗讀這些詞語的時候,我們的眼前不由自主地就會出現邊塞的情景。

4.學習“塞”字,體會邊塞的含義。

(出示“塞”字)指導學生書寫,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簡單談談對邊塞的理解。

師:邊塞就是指邊關地區的要塞,通常遠離中原地區,景色風俗也和中原地區迥異。在中國唐代涌現出了大批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首邊塞詩。(板書詩題)

(設計理念:中國漢字“以象見意”,這個象可以是圖像,如理解胡馬、沙場、夜光杯;也可以是音像,如聽琵琶之音;還可以是學生的想象,如讀到詞語時學生想到的事物或場景。此環節的設計將離學生較遠的邊塞拉至眼前,讓邊塞可感可知。)

二、整體通讀,把握“邊塞”

詩境

1.學生自由朗讀《出塞》和

《涼州詞》,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試著讀出節奏。

2.指名學生分別朗讀兩首詩。

師:在《出塞》中,邊塞指的是陰山,這是中國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而在《涼州詞》中的邊塞則是指甘肅武威,是我國西北地區的關隘。

3.引導學生發現兩首詩的相

同之處。

師:讀了這兩首詩,你們發現這兩首邊塞詩有什么相同之處

嗎?

學生借助資料,自主閱讀古詩匯報。

師:正如同學們所發現的,這兩首詩均是唐朝詩人所作的邊塞詩,而且詩中都寫到了“征戰與征人”。(板書:征)在這邊塞之爭、邊關之征中,征人們都在干什么呢?

(設計理念:抓住兩首詩的關鍵意象“未還的征人”,激活還原想象,將兩首詩巧妙聯結。)

三、分步解讀,品悟“邊塞”

詩情

學習古詩《出塞》

1.請一名同學范讀古詩,其

余同學認真聆聽。

師:在王昌齡的筆下,出塞的征人們在干什么?

2.反復誦讀“但使龍城飛將

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體會詩句蘊含的憂國情懷。

師:(引讀)他們在慨嘆——

他們在懷念——

他們更在——

師:如果國家有像李廣將軍這樣的良將,那些經常侵擾中原大地的外族騎兵們還怎么能隨隨便便就越過陰山呢?(生讀詩句)

師:正因為邊關要塞缺少良將,所以處在唐朝的王昌齡才會將自己的思緒穿越到秦漢之時——(出示“衛青奇襲龍城,李廣鎮守邊關”的視頻)

3.融情體會征人未還之痛。

師:夜晚,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自秦漢以來有多少士卒為了保家衛國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留在這里——(引讀:秦時明月漢

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月照關塞,人念家鄉,然而戰事未平,又有何顏面回家?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將士們,不用幽怨,不用擔心,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聽,琵琶聲聲,讓我們縱情在沙場,“不教胡馬度陰山”。

學習古詩《涼州詞》

1.伴著琵琶樂自由朗讀古詩

《涼州詞》,圈出這首詩中“征人”在干什么。

2.生匯報。

3.一封家書寄深情。

師:耳邊是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后,便醉意微醺,蒙眬中,眼前似乎又浮現出了家

鄉那人,那景,那美好時光。王翰,請你拿起筆,給你最想念的人寫一封家書。

4.生在練習紙上練習寫“信”。

5.生朗讀自己的信,師相機引讀古詩。

師:楊柳青青杏發花,年光誤客轉思家。遠在異鄉的王翰也想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然而,他知道“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不是他不想回家,而是他深深地知道,沒有國哪有家。他和這些萬千將士一樣,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設計理念:兩首詩互文參讀,幫助學生理解了“征人未還”的原因,不論是醉臥沙場,還是感念龍城飛將,都是來自將士們對祖國無限的深情,立志報效祖國寧可馬革裹尸的決心。在學習《涼州詞》一詩時,以寫家書的形式,讓學生走進詩人王翰的內心,在感受凡人這份兒女情長的同時,與詩人的報國心形成強烈反差,更為單元習作做了鋪墊——初識了書信的寫法。)

四、整體參讀,體察“邊塞”

詩蘊

1.學生再讀兩首古詩,品味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

師:同學們,同樣是邊塞詩,同樣寫到了征人未還,但是這兩首詩卻截然不同,仔細再讀讀這兩首詩,你有什么發現?

2.生匯報,師點撥。

《出塞》描寫了邊塞的自然景物,明月和邊關,追古思今。

《涼州詞》描寫的是邊塞生

活的場景,美酒和琵琶聲,以疑

作答。

3.師小結,點明邊塞詩的主

旨——家國情懷。

師:同學們,不論是王昌齡還是王翰,不論是飛將軍李廣還是駐守邊關無數默默無聞的將士們,自踏上征程的那一刻,他們就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因為他們深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讓我們一起再來吟誦這兩首詩。(生背誦兩首詩)下課。

(設計理念:第二次對古詩的整合閱讀立足點不同,包括詩歌的選材、寫法等,至此還不是最終,而是在梳理不同點的基礎上超越不同,邁向更高一層的相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作業設計

閱讀不同時期的邊塞詩,嘗試制作思維導圖,在對比閱讀中感受邊塞詩的異同。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

猜你喜歡
龍城陰山邊塞
相見歡·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感
滇中記(組詩)
熱舞龍城適力啦啦操
對于一座山的個人注解
邊塞飲酒記
陰山巖畫
試論唐代士人的邊塞之旅
冰雪龍城
唐詩賞讀——出塞
出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