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裝金鑲玉的拓展在民國檔案修復中的運用

2019-09-10 07:22邱敏
檔案與建設 2019年7期

邱敏

摘要:民國檔案修復的實踐研究表明,大部分民國檔案老化現象嚴重。民國檔案中常見托裱的方法和落后的裝訂方式,不利于民國檔案的長久保存。文章以古籍裝幀中的蝴蝶裝金鑲玉的拓展形式為例加以分析,從修復案例的保存現狀、制作特點到工藝的科學性探究方面,進一步說明科學合理的裝幀形式能夠有效解決民國檔案保護中的諸多問題。

關鍵詞:民國檔案;裝訂;蝴蝶裝金鑲玉;檔案保護

一、民國檔案的保存現狀

民國檔案主要指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各政權、政黨、社團及其所屬機構和著名人物在活動中形成的各類檔案。民國檔案種類形式多樣,其中存有不少散頁、單頁類紙質檔案文獻亟待修復保護。

目前有關民國檔案研究的主題集中在收集與整理、著錄與鑒定、保管與開發、專題研究等幾個方面。研究人員發現民國檔案保管方面的研究力度有限,包含在搶救、保存、保護、修復等幾個主題下[1],其中民國檔案的脫酸問題一直頗受關注,但對于民國檔案修復方法的研究則較少被人注意。

民國檔案修復的實踐研究表明,絕大部分民國檔案面臨紙張質量參差不齊,老化磨損嚴重,字跡洇化,檔案遭受蟲蛀、滋生霉菌等問題。尤其是一些南方的檔案館由于年代久遠和過去保管條件不佳,檔案破損情況相當嚴重,有的已成片狀,更有甚者成為絮狀。如某州檔案館曾初步統計分析,約有40 %的民國檔案需要修裱,約10%的檔案或因糟朽、或被蟲蛀,破損嚴重的再不修復已無法提供利用。[2]

造成以上民國檔案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幾點:1.民國時期的造紙材料混雜,機械造紙為主,部分延用手工紙,當時的檔案文獻用紙多為機械磨木漿紙和酸性化學漿紙,紙張酸性強(pH值約4.5左右),質量差,嚴重影響民國檔案壽命,紙張脆化現象嚴重。2.紙張隨時間增長,老化現象愈發嚴重,百年后的民國紙張已失去原本的拉力,無力承受此種裝訂形式的約束。3.部分民國檔案的原裝或改裝采用約束式裝幀技術,使用過程中也很容易造成紙張在裝訂處的嚴重破損。值得思考的是當裝訂方式約束了檔案的保存與維護時,是否可以考慮改裝以尋求更長久的一種保存方法。

二、民國檔案常見的修復保存方法

面對數量眾多亟待修復的民國檔案,托裱成為主要手段。就技術層面而言檔案修復的相關研究較少,大部分檔案館主要采取裱糊的方法,檔案修復方法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到檔案保存的壽命。

(一)托裱修復

民國檔案是國家重點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我國現有國家重點檔案1200萬卷,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財富,有重要的保存和參考價值。但部分國家重點檔案被不同程度地損毀,嚴重影響檔案保存及社會利用,因此國家重點檔案的搶救修復工作是一項極為重要與緊迫的任務?!毖芯咳藛T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各地的國家重點檔案存在搶救修復方法單一,修復技術簡單的問題。搶救的主要內容就是對重點檔案的托裱,但此種方法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研究者發現,不管檔案的實際損毀程度如何,一律托裱,以便達到整齊劃一的目的,會造成修裱后的檔案厚度幾乎增倍。[3]

張美芳教授在《正確看待修裱技術》一文中提到最小干預原則在檔案修復中對于檔案原貌的保護占有核心地位。在實際修復工作中,經常會出現過度處理的現象。檔案界常用的托裱方式雖然便于管理,修復的速度快、效率高。[4]但此種方法卻留下了修復隱患,在潮濕狀態下大量漿糊的殘留會引起長霉現象。另外濕托狀態下,一旦漿水控制不當,容易造成檔案的變形,檔案原貌難以復原。

(二)檔案裝訂

檔案裝訂是我國裝訂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裝訂的科學性也決定了檔案載體的壽命。民國檔案常有約束式裝訂造成的吃字現象,紙張大小不一影響翻閱,金屬材質裝訂腐蝕紙張等問題。(見圖1)

《檔案修復技術》一書中提到檔案因制成材料不一,定量、光滑度、平整度、物理強度各不相同,裝訂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雖然檔案裝訂的方式多樣,風格、特點復雜,但傳統的簡易裝訂、繁瑣的線裝和華麗的精裝是檔案裝訂的主要方式。[5]其中傳統的裝訂方式包括案卷裝訂、毛裝、線裝、包背裝、金鑲玉等,搓紙捻、訂眼、上封皮等傳統工序被保留,由此看出中國常見的典籍裝幀形式在檔案裝訂中得到繼承與延用,但傳統裝訂方式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就具體裝訂方法而言,例如檔案線裝主要采用穿紙捻或訂線的方式將檔案固定,但遇到檔案大小不一、長短不齊時,紙捻與直線訂容易對檔案造成約束,此外被約束的老化紙張也影響到檔案的翻閱,當書腦狹窄時,甚至造成斷裂與吃字現象。

金鑲玉是針對書頁狀的檔案進行修復保護的方法,上海圖書館曾在展覽過的“盛宣懷檔案”中采用了此種將修復、保護合二為一的做法,以托代修,將檔案做成古籍保護中的金鑲玉形式。金鑲玉是一種比較講究的古籍裝幀形式,但制作工藝較為復雜繁瑣。此種裝幀形式主要針對的是書冊類的檔案,對于散頁形式的檔案則難以操作。

精裝即使用鎖線裝訂的方式進行檔案裝訂,雖解決了吃字問題,但檔案的大小不一,厚薄不均而造成的檔案不平整等問題卻難以避免。

民國時期出現的典型檔案裝訂方式還包括“縫紉釘或鐵絲釘方法”??p紉釘因針腳過密,加之洞眼過多,反復翻動、重新拆裝,易出現文件斷裂現象。而使用訂書釘,因是金屬材料,日久受潮生銹,腐蝕污染,損壞檔案。經有關部門調查統計,約30%的民國檔案,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金屬物的侵害。[6]那么此類裝訂的形式因造成檔案載體直接受損,必然應當拆除更換。

綜上所述,簡易裝訂與線裝、包背裝、金鑲玉、精裝等都無法真正解決檔案中的大小不一、厚薄不均的問題。此外,有大量散頁的民國檔案存放在文件盒、檔案袋、大信封袋里,并沒有以固定的裝幀形式保存,多以散頁存世,不利于查找研究。修補與裝訂是紙質檔案保護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的裝訂形式對紙質文獻的保護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檔案文獻的長期保存來看,裝幀形式可以解決檔案保護中的修復與裝訂問題。

三、裝幀形式在民國檔案保護中的科學化運用

通過大量修復實踐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裝幀形式可以有效解決民國檔案存在的一些問題?,F存民國檔案的保存方式對于文獻的進一步利用與研究并不方便,還有一些檔案的原始裝訂形式對檔案載體的保存具有傷害,如縫紉釘或鐵絲釘等。關于檔案的開發與利用是修護人員容易忽視的問題,是否可以考慮通過裝幀形式對民國檔案進行預防性保護,古籍裝幀中的蝴蝶裝金鑲玉拓展形式恰可以解決民國檔案保護中的諸多問題。

(一)蝴蝶裝金鑲玉的拓展形式

蝴蝶裝金鑲玉,是一種將古籍修復中的蝴蝶裝與金鑲玉兩種裝幀形式相結合的新型裝幀方法。由北京圖書館“國手”張士達先生于1965年創設發明。蝴蝶裝金鑲玉發明的初衷是為解決宋元時期蝴蝶裝刻本的破損問題,既能為宋元蝴蝶裝保留古樸風貌,又在外層加以襯紙保護中間脆弱的書芯。蝴蝶裝金鑲玉的拓展形式是古籍裝幀形式在檔案保護中的沿用。

目前,民國檔案的主要問題包括紙張本體的脆弱與老化,散頁較多,觸碰易碎。以脆弱、老化較為嚴重的檔案文獻為例,由于老化脆弱的紙張大部分失去韌性和強度,在檔案本體上再次進行裝訂或翻閱對載體的壽命有直接影響。蝴蝶裝金鑲玉的拓展形式使用,目的在于減緩檔案載體的進一步老化,翻閱使用或裝訂時不直接接觸檔案本體。蝴蝶裝金鑲玉的拓展形式可以成為檔案,尤其為老化情況較為嚴重的珍貴檔案修復時一種方法的嘗試。

(二)蝴蝶裝金鑲玉拓展形式的實際運用

南京聾人學校在建校90周年時整理出一批歷史檔案文獻,時間跨度從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20世紀60年代。共計近千頁檔案亟待整理、修復。而其中民國時期的檔案近半,約四五百頁。這批檔案伴隨該校自建校始,至戰時西遷重慶,后又輾轉多地,最后又回歸南京,一路顛沛流離,也經歷了連綿戰火的考驗。

1.聾人學校民國檔案保存現狀

此批歷史檔案最初以散頁的形式保存在活頁夾中。檔案特點是無固定的裝幀裝訂形式,均呈散頁狀,歷史年代跨度大,檔案的種類多樣,包括學校教職工的個人信息檔案、教育部的發函文件、公文信件、榮譽獎狀等。檔案的紙張種類復雜,包括機械紙、手工紙、土紙、油光紙、毛邊紙、新聞紙等,且檔案大小各異,形式種類多樣,尺寸不統一。

此批民國檔案修復面臨的主要問題:(1)多散頁,單頁,大小不一,厚薄不均,不易保存。過去散頁保存方法或塑封、或裝進檔案袋、文件夾中,不易查找與使用研究。(2)采用西方印刷方式,多雙面印字,其修復保存方法不同于單面印刷的古籍。(3)部分檔案老化現象嚴重,紙質載體脆弱。

常見的檔案修復方式為修補或托裱后進行裝訂。但考慮聾人學校館藏實際條件與環境的限制,江南地區多梅雨季等問題,為便于日后展覽與翻閱使用,此批民國檔案修復主要以延緩檔案壽命為主,同時不可忽視檔案日后的使用功能,方便后人對史料進行研究利用。因此,保護與使用相結合是這批檔案修護的宗旨。

2.蝴蝶裝金鑲玉拓展的制作特點

(1)拉手的設計

拉手制作,制作一個與原書口等長,寬度不超過1厘米的皮紙條,皮紙條兩頭由一個長方形和梯形組成,梯形的上底與書口同長,下底不超過鑲紙,在原書頁的下半頁用稀漿粘黏。(見圖2)

(2)襯紙的制作

襯紙數量是原書的一倍。按天頭地腳三比二的距離,留出鑲襯的襯紙,因為考慮到后期裁切,需要放大襯紙的實際長寬比??梢钥紤]左右兩端襯紙各留出三至四厘米的距離。

(3)定位裁框

散頁檔案大小不一,所以根據單頁檔案的具體尺寸需一張張用針錐扎眼定位。將一半鑲紙按照檔案的尺寸大小,在適當位置上(也就是天頭留5厘米、地腳留3厘米、書口留3厘米、書腦留3厘米)即單頁檔案的四角進行扎針。按照這四點裁下與單頁檔案大小一樣的紙塊,這時就有一個紙框出現。(見圖3)

(4)嵌入檔案

將裁好的紙框夾入另一半襯紙中,按照不同檔案的扎眼處依次將大小不等的檔案嵌入固定位置,單面檔案可在背面四角點漿粘黏在襯紙上。若遇到雙面有字的單頁檔案時,可以為檔案加上一層單皮條。用薄皮紙制作寬度約1厘米的梯形拉手。(見圖4)

3.制作工藝的科學性體現

(1)最小干預原則

在蝴蝶裝金鑲玉拓展形式的制作過程中,拉手的設計體現了最小干預的修復原則。無論是拉手與書頁的連接處寬度不超過1厘米,即用最少的漿水與書頁粘黏,還是調制稀漿粘連,都避免了檔案修復常用的托裱法造成大面積用漿帶來的修復隱患問題。而梯形拉手的設置則在于增大書頁的受力面,傳統裝幀中的紙捻與穿線固定方式代替了鐵釘的直眼訂,不會直接傷及書頁本體,而是通過梯形部位的皮紙條承載受力。

(2)預防性保護

襯紙的添加讓檔案本體鑲嵌其中,最大程度保護檔案書頁的天頭、地腳、書腦、書口等部位,減少脆弱檔案的直接磨損,有效起到防光、防塵、防潮濕的作用,為檔案本體提供良好的小環境。此外,單面檔案則采用點漿方式粘貼在襯紙上,避免托裱方式,可有效起到防霉防蛀的作用。

此外,傳統手工紙呈堿性,民國檔案載體多為酸性,以傳統手工紙作為脆化嚴重書頁的襯紙,可以有效起到酸堿中和的作用,延緩紙張老化。

(3)可逆性原則

無論是單面檔案點漿固定還是在襯紙或拉手上裝訂,都未觸及檔案載體本身,此種方法便于拆解或更換修復材料,操作可逆性強。

(4)靈活合理調整厚度

襯紙夾紙框如同金鑲玉四邊的折頁一樣,蝴蝶裝金鑲玉通過裁框的方法解決了書頁與襯紙間厚度增加的問題,使檔案達到平整的效果。

因此,蝴蝶裝金鑲玉的拓展形式能夠為大小不一、長短不齊、厚薄不均、存在老化現象的檔案提供安全可靠的保存環境,裝訂成冊則便于散頁的集中保存與閱讀使用。尤其對于雙面有字的單頁檔案,通過挖鑲以及拉手的設計制作,不僅避免了裝訂時外力對脆弱、老化檔案本體的傷害,而且檔案的翻閱與使用更加靈活自如。

研究人員發現,目前的檔案修復工作缺乏科學化的修復工藝和集成化的修復手段。托裱的修復方法和落后的裝訂方式不利于老化現象嚴重的民國檔案長久保存,檔案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問題容易被忽視。本文以古籍裝幀中的蝴蝶裝金鑲玉的拓展形式為例試加說明,拉手的設計與襯紙的挖鑲夾襯這些獨具特點的制作方式,正是傳統修復工藝中最小干預、預防性保護、可逆性保護原則的科學性體現,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裝幀形式能夠有效解決民國檔案保護中的諸多問題。

注釋及參考文獻

[1]蔡迎春.回眸與展望:民國檔案學術研究的發展現狀與特征[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9).

[2]永慶豐.從我州民國檔案的現狀和修復談歷史檔案的搶救[J].云南檔案,1991(3).

[3]張艷欣.國家重點檔案搶救修復核心問題的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0(2).

[4]張美芳.正確看待檔案[J].北京檔案,2009(5).

[5][6]馮樂耘.中國檔案修裱技術[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0:361,36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