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桑運河換新顏

2019-09-10 03:55石玄軍侍煒
檔案與建設 2019年7期
關鍵詞:船閘宿遷運河

石玄軍 侍煒

2014年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河宿遷段和龍王廟行宮分別入選中國大運河的遺產段和遺產點。作為河網密布、湖泊眾多的典型水鄉,宿遷的運河史要比京杭大運河更為悠久,演變也更為復雜曲折。悠悠運河,不僅便利了宿遷與外部世界的交通,促進了宿遷經濟的發展,更為今日宿遷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一、滄桑運河史

宿遷的運河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端涀⑹琛份d:“偃王治國,仁義著聞,羽舟行上國,乃溝通陳蔡之間?!闭f的就是春秋時期徐國(國都在泗洪大徐臺村)國君徐偃王開挖淮陽(陳國都城)與上蔡(蔡國都城)之間的運河,使沙水、汝水相互連接,陳蔡之間直接通航的事跡??上в捎诤恿鞫啻胃牡酪约巴醭娴仍?,運河故道都已蹤跡難尋,只能在泛黃的檔案記載中,才能窺見它們往昔的身影。

隋朝時,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南糧北運,隋煬帝于大業元年(605)三月下令開鑿通濟渠。通濟渠分為東西兩段。西段起自洛陽西面,東循陽渠故道由洛水入黃河;東段起自板渚(今河南滎陽北),引黃河水東行汴水故道,經開封市折而向東南流,經今杞縣、睢縣、寧陵至商丘東南行蘄水故道,又經夏邑、永城、安徽宿縣、靈璧、泗縣、江蘇泗洪至盱眙縣城北注入淮河。今天宿遷境內殘存的老汴河即當年通濟渠的一段。通濟渠的開通,溝通了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便利了南北航運,保證了朝廷百官和京師數十萬軍民的衣食住用,促進了京師洛陽的繁華,意義非凡。

南宋與金對峙時期,雙方劃淮為界,戰爭連年不斷,暢通數百年的通濟渠漸漸歸于湮廢,只有宿遷泗洪段30多千米的老汴河仍保持著通濟渠的原貌。

元朝定都北京,為了加強北方政治、軍事中心與南方經濟發達區的連接,統治者下令將大運河的方向由東西改成南北,從而奠定了今天大運河的基礎。其中運河蘇北部分為經徐州,穿宿遷,到桃園(今泗陽縣)之南入淮口的泗水河段,在宿遷境內121千米。遺憾的是,元帝國只重視泗水河段的漕運,卻對附近的防洪、灌溉漠不關心,使泗水河段因黃河泥沙淤積成為“懸河”,兩岸百姓時常受到“懸河”潰決的災難,苦不堪言。

明及清初,蘇北運河借黃河故道(即古泗水)南行,即“以黃代運”。但黃河時常泛濫改道,致使運河泥沙淤積,漕運不暢,嚴重影響京畿物資供應?!肚迨犯濉ず忧尽份d:“糧艘抵宿遷,取道駱馬湖。湖淺水面闊,纖夫無所施,舟泥濘不得前。挑掘舁送,宿邑騷然?!睘榇_保漕運暢通,清初朝廷決定避開黃河,另開新的運河。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南巡宿遷,在實地勘察后,下旨于黃河北岸遙堤、縷堤之間開鑿上起張莊運口,經駱馬湖南岸,過宿遷、桃源(今泗陽縣)到清河(今淮安市)仲家莊注入黃河、淮河交匯處清口的運河河道。因位于兩堤之間,故命名為“中河”。在宿遷境內112千米??滴醵吣辏?688)又調整桃源縣南部運河,并把運河口移到楊莊。新開辟的中河“避黃河百八十里”,實現了黃運河道完全分立。

但是好景不長,清中葉以后,黃河多次決口改道,侵淤運河,導致中河河床不斷墊高,河身淺阻,河道漕運時常阻斷。如道光四年(1824),運河漕運阻斷,致使北京遭遇一年多糧荒。清同治之后,運費省而速度快的海運的出現和大規模使用,更讓河運失去其重要性。光緒二十一年(1901),漕運改為折色銀(折色銀:舊時謂所征田糧折價,征銀鈔布帛或其他物產。此處指繳納等值的銀鈔來代替原本通過運河向京城繳納的田糧),至此,漕運完全廢止。津浦鐵路的通車,更是讓河運奄奄一息,不再受到重視。加上天災人禍、戰亂頻繁,運河趨于荒蕪。至此,成于元朝初年,盛于明清的京杭運河于清末斷航,中河宿遷段只能保持區域性通航。民國時期亦是如此。

二、黃金水道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百廢待興,經濟困難,但仍擠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京杭大運河。地級宿遷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更是下大力氣對中河宿遷段進行了大規模分期治理,使中河實現了從衰落到復興的巨變。中河河道的治理,大體上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1950—1957年中河整治

作為飽經洪澇災害侵襲的水鄉,建國后,宿遷地區的治水工作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段時期運河治理的成就,一是結合國家實施的蘇北導沂整沭工程,加固皂河至宿遷城西北與馬陵山腳運河北堤;開挖邳洪河段并加固運河右堤;開挖窯灣至曹甸段運河;整修運河宿遷至楊莊段;興建皂河節制閘和皂河船閘以調控中河與駱馬湖段水位;加固中河劉老澗以下堤防。二是1957年汛期沂沭泗特大洪水過后,為保證駱馬湖大堤安全,江蘇省實施了駱馬湖宿遷大控制工程。該工程使駱馬湖變為常年蓄水湖泊,提高了運河宿遷段的防洪、灌溉和運河通航能力,保證了北煤南運,效果顯著。此外,為了恢復航運,江蘇省治淮指揮部于1952年11月至1953年6月修復劉老澗船閘,后又興建劉老澗節制閘。

2. 1958—1981年中河治理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京杭運河沿線貨運量不斷增長,加上徐州及魯西南地區煤炭急需外運,升級京杭運河蘇北段的任務被提上了日程。1958年大運河建設委員會和江蘇省大運河工程指揮部相繼成立,統一負責運河治理,并將江蘇徐州至揚州段的中運河①及里運河作為第一期擴建工程。航道建設按照通航2×2000噸級頂推船或2000噸機動貨駁為主的標準實施。擴建工程北自徐州藺家壩,南至揚州長江邊都天廟,全長404千米。由淮陰專區實施的中運河擴建工程上起邳州大王廟下至淮陰楊莊,全長162.5千米。

在宿遷境內的中運河第一期工程除疏浚航道和加固堤防外,還興建了泗陽船閘和泗陽節制閘、皂河船閘和皂河抽水站、劉老澗越閘、淮陰船閘,興建宿遷和泗陽縣城運河大橋,附屬工程還有皂河抽水站、仰化灌溉渠首退建,泗陽城區排水工程,楊圩涵洞等。

3.中河1981年后的續建工程

1981年3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視察京杭運河時,做出充分利用水運、繼續整治和利用京杭運河分流北煤南運、減輕津浦鐵路壓力的指示。為此,1982年3月13日,國家計委報經國務院批準下達《京杭運河(濟寧至杭州)續建工程計劃任務書》,同意徐揚段(京杭運河蘇北段)按二級航道標準建設,新增北煤南運能力1000萬噸,全段單向通航能力2000萬噸?;窗仓两缡椎闹泄∏谐魏筒焕魏佣伟炊壓降罉藴蕦嵤?,淮四段和零星淺窄段按三級航道標準實施。為此,在中運河上按長230米、寬23米、深5米標準興建皂河、宿遷、劉老澗、泗陽、淮陰、淮安、邵伯、施橋8座梯級復線船閘,興建和擴建淮陰、泗陽、劉老澗、井頭兒、洋河灘、民便河、劉山、解臺8級抽水站。

在中運河續建工程的1984年至1988年間,還按二級航運標準疏浚了中運河淮四段(泗陽一線船閘下游至二河口),按三級航運標準疏浚了中運河淺窄段(大王廟至鐵路橋、鐵路橋至皂河、皂河至泗陽)。

4.中河續建后工程

至20世紀末,隨著工農業的快速發展,各個梯級兩座船閘已不適應船只過閘的需要。為此江蘇省交通廳決定在各個梯級興建三線船閘,并對包括中河河段在內的運河工程設施進行升級。

在船閘建設方面,宿遷境內的皂河、宿遷、劉老澗、泗陽復線船閘全部續建,并建成通航標準為2×2000噸頂推船,單項年通過貨運能力2000至2500萬噸的三線船閘。其中宿遷三線船閘于2003年完成,皂河三線船閘于2006年完成,泗陽三線船閘于2007年完成,劉老澗三線船閘于2008年完成。

在工程設施方面,1997年5月至1998年9月,實施中運河上段擴大工程,使中運河邳宿交界至二灣段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泄洪流量5500立方米/秒,排洪能力提高500立方米/秒;拓寬中運河宿洋段;對幸福涵洞進行移址擴孔,使歷年汛期市區八一路以北、黃河路兩側居民家中經常進水的局面一去不復返;1996年地級宿遷市成立后,先后建造了宿遷二號橋、宿遷三號橋、引湖大橋、發展大道運河大橋、市府東路運河大橋、項王大橋、開發區運河大橋、泗陽二號橋等9座運河大橋,并在宿遷一號橋原址重新建造了宿遷大橋,解決了運河兩岸居民通行和城市發展問題;2009至2012年間開工興建劉老澗二站和皂河二站,更好地確保了南水北調全線通水目標的實現。

在黨和政府的長期治理下,今天的宿遷中河,不僅全部恢復航運,而且全部建成二級航道,成為大運河沿線通航條件最好,船舶通過量最大,航運價值最高的“黃金水道”。宿遷中河再次以輝煌的成就,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三、風景如畫

從空中俯瞰,今天的中河猶如一條美麗的玉帶,由西北向東南斜穿宿遷城區,狀若彎弓,將主城區一分為二。放眼望去,運河沿岸不僅擁有水清岸綠的自然風光,更有亭廊塔石、公園茶坊、小橋流水的人文景觀。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搭配,渾然天成,成為生態宿遷最亮麗的名片。如詩如畫的運河風光,向人們訴說著中河城區段綜合治理的點點滴滴。

時光回溯到2001年。當時的宿遷運河雖然經過長期治理,但運河環境臟亂差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并且還存在著防洪隱患,這些與宿遷生態立市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為了根治運河附近水環境臟亂差的頑癥,充分發揮城區河道工程防洪、通航、調水功能,建設綠色生態城市,提升城市品位,2001年2月24日,宿遷市一屆人大六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呼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綜合整治中運河,促進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議案”的決議(草案)》。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舉全市之力綜合整治中河宿遷城區段的宏偉目標,拉開了中河城區段綜合整治的序幕。

宿遷中河綜合整治工程于2002年6月開工,至2007年5月竣工。在工程實施的責任劃分上,宿遷閘下游左岸(東岸)由宿豫區政府組織實施,宿遷閘上兩岸及宿遷閘下右岸(西岸)由宿遷市水利局組織實施。工程在實施過程中,貫穿“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源”的規劃設計理念,堅持綜合整治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吻合,防洪治污與經濟開發相結合,景觀建設與文化傳統相融合的指導思路,把防洪、生態、景觀建設融為一體,以此來增加城市亮點,提升城市品位。主要工程如下:在航道疏浚、防洪搶險建設方面,加固及新筑堤防14.1千米,興建擋洪墻及護岸工程36.6千米,鋪設抗洪搶險道路25.2千米,新建灌溉泵站3座,排澇泵站1座。在橋梁、道路建設方面,新建、改建橋涵105座(含景觀配套橋梁33座),鋪筑道路30千米。在生態修復方面,兩岸綠化長度35千米,新增綠地面積150萬平方米,累計栽植喬灌木88萬余株。在景觀建設方面,建設景觀廣場5處,親水平臺與景觀小品等30處。整個工程共計整治河道16.5千米,建成運河風光帶7.1千米。

綜合治理后的城區運河風光帶在2008年被水利部批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11年又獲得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宿遷人民對運河的治理工作沒有因此而停滯不前。2015年,市政府印發《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心城市運河沿線綜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宿政辦發﹝2015﹞46號),計劃對中河沿線實施違章建設整治、歷史文化保護、環境景觀建設等12項工程。明確將以中河的自然、歷史與文化資源為特色,打造一條運河休閑觀光帶,與三臺山、駱馬湖共同構建宿遷旅游休閑金三角。項目建設周期為2016—2022年。2017年,市委、市政府緊密結合宿遷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圍繞生態經濟示范區和“江蘇生態大公園”建設的目標,制定了《宿遷市生態河湖行動計劃(2018—2020年)》,該計劃明確指出打造運河文化產業帶,把大運河建設成為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效益的經濟長廊的宏偉目標。

漫步在宿遷中河風光帶,一步一景,盡情享受人文與自然的曼妙結合。放眼望去,一群群游客徜徉其間,熱鬧非凡;一座座大橋飛渡兩岸,雄偉壯觀;一艘艘航船往來穿梭,百舸爭流。歷史悠久、飽經滄桑的中河,舊貌換了新顏!

參考文獻

[1]宿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宿遷市志》第十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2]宿遷市水務局:《宿遷市水利志》第二篇第三章,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年3月。

[3]程芳銀、金國旗:《宿遷史話》,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10月。

[4]程芳銀、朱伯儉:《經典宿遷》水韻篇,鳳凰出版社,2014年9月。

[5]朱伯儉:《宿遷水韻》,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10月。

注釋

①中運河包括明代開挖的迦南河段,即陶河口至直河口段,加上明代天啟年間開挖的通濟河段和清代康熙年間河工靳輔開挖的皂河、支河、中河。今日中運河上接山東臺兒莊市韓莊運河,過江蘇徐州、宿遷,到淮陰與里運河相接。

猜你喜歡
船閘宿遷運河
獨占鰲頭的運河傳奇
運河上的時間(組詩)
The Way of Writing an Attractive Cover Letter Through Receptive Aesthetic Theory
郵輪“擠過”狹窄運河
大運河·宿遷
以文化為支撐撬動宿遷融進“一帶一路”
三峽船閘累計貨運量突破10億噸
船閘
見證三峽船閘試通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