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李漁的詩意人生

2019-09-10 22:25張雪慶公姿茹曹云澤
錦繡·上旬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追求個性成就

張雪慶 公姿茹 曹云澤

摘 要:他曾放棄求仕,人間大隱;他曾不顧世俗,舉家壯游。從寫戲劇、造園林,到打官司維權、品蟹黃青竹;從詩詞戲劇寫到居室審美,從女子妝容寫到四季養生;他是生活的玩家,他是多藝的天才,不忍氣吞聲只為活得瀟灑自在。

關鍵詞:詩意人生;成就;個性;追求

或許有些人沒聽過他的名字,但應該聽過他寫的書,其中有一本叫《閑情偶寄》,教人怎么養生優雅地生活。李漁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也稱得上是一位啟蒙思想家。所謂啟蒙,簡言之就是以懷疑精神、批判精神與科學理性,反對封建傳統思想與宗教束縛,擺脫愚昧與迷信,傳播新知與真知,倡導思想自由與人的個性發展。

李漁自幼聰穎,及長擅古文詞。崇幀十年,考入金華府庠,為府學生。入清后,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順治八年,41歲的李漁搬家去杭州,后移家金陵,筑金陵“芥子園”別業,并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滴跏?,復歸杭州,在杭州云居山東麓修筑“層園”。

李漁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后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李漁曾在《閑情偶寄·凡例》中說:“不佞半世操觚,不攘他人一字”。這句話不僅僅是就詩文稗戲的創作而言,其實質是表現了他的高度自信與執著追求,以及不斷求新的創造精神??v觀李漁一生,孜孜不倦,堅持求新求變。他做任何事,都不模仿別人,而是另起爐灶,憑借自己的智慧,發揚主觀能動性,走自己的路,匠心獨運,別具手眼,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在文學創作方面。李漁文學創作門類齊全,嫻熟地運用過三十多種文體,著作等身,成就卓著。他著有短篇小說集《無聲戲》(一名《連城璧》)、《十二樓》;長篇小說《合錦回文傳》 等,其作品篇篇有其出奇之處,即便寫男女談情說愛,也高人一籌,不同凡響?!逗嫌皹恰穼懩信嗄瓯患议L約束,不能謀面,只能在水閣上隔著高墻,對影鐘情;結果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劉藐姑曲終死節》敘述男女演員不能自由戀愛,只好利用演戲的機會,在舞臺上互訴衷情私定終身。這些關目都令人振聾發聵,耳目一新。著名小說研究專家孫楷第先生評價道:“笠翁小說是篇篇有他的新生命的?!f到清朝的短篇小說,除了笠翁外,真是沒有第二個人了。

他創作的戲曲《笠翁十種曲》包括《風箏誤》《憐香伴》《巧團圓》等十部喜劇傳奇,他是古代唯一專門從事喜劇創作的作家。其代表作《風箏誤》以風箏為線索,通過兩對男女的婚姻愛情描寫,表現了封建貴族家庭的生活風貌,批判了當時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以假亂真的社會現實,反映了作者的愛情觀。其作品篇篇求新求奇,妙用誤會巧合,曲折離奇,膾炙人口;盛演不衰,且遠播異域。中國近代戲曲大師吳梅在《中國戲曲概論》中,把李漁譽為清代戲曲第一人,稱其“十曲一出,紙貴一時”

其次,理論研究方面。主要包含曲論《李笠翁曲話》(戲曲創作論和導演論)和史論《論古》。他的戲曲創作論強調總體構思,講究戲曲真實,標舉戲曲審美,重視戲曲語言,探究戲曲音律。其以戲為本,曲白并重的戲曲觀第一次完善了自金元以降不斷演進的中國古代戲曲概念的內涵。其戲曲導演論包括選擇劇本、導演構思、培訓演員、綜合統一等諸方面,能密切結合舞臺表演實際,自成體系,具有實踐性、系統性,創造性,是世界上最早的導演學論著。著名戲曲史論家周貽白評價:“他于戲劇的認識以及舞臺的觀察,以當時的情況而言,見解頗為高超,他不僅注意到登臺扮演,而且注意到臺下的觀眾,這些事,過去論曲者也約略提到過,而辟為專論,條分縷析地辨及微芒,大可以說前無古人?!彼氖氛摗墩摴拧?,敢于自出機杼,標新立異,舉一反三,古為今用。;李漁在《論古·周紀》“論晉文公賞從王者而不及介子推”一篇中寫道:“晉文公賞從王者而不及介子推,人皆謂其寡恩,予獨嘉其有識?!蹦嫦蛩季S,自立新說?!段鳚h紀》“論東方朔諫內,董偃置酒宣室”中談到:“人謂武帝名臣,當首推董仲舒、汲黯,予謂東方朔立朝風采,不在二臣下?!币环闯H酥?。江南過客王仕云敘《笠翁別集》云:“李子笠翁,博物洽聞,其于二十一史,靡不根盤結解,條入葉貫,間取其源流同異而以意斷之,有翻案,有定案,不執己見,不依人墻宇?!秉S石公《李漁論古》批語則云:“李漁論古,無語不新,然皆極其大正,此不脛疾走之書也?!边@些評價絕非虛美,均實事求是,恰如其分。

說起李漁,一開始幾乎是幾個男人之間的談資,稍稍有點隱私,關于如何挑選女人、關于《金瓶梅》的版本,諸如此類,以為都是秘不示人的??墒呛髞戆l現,喜歡李漁的人越來越多,不僅男人喜歡,連女人也很欣賞。是不是可以這么說,喜歡李漁,幾乎出于男人的本能。因為李漁是一個熱愛生活,并且生活得很藝術的人。而且他能夠把生活的經驗又很藝術地寫成書,這也是他高出許多風流才子的地方。林語堂在談到《閑情偶寄》這本書時說:“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個重要部分,時專門研究生活樂趣,時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從住室與庭院、室內裝飾、界壁分隔到婦女梳妝、美容、烹調的藝術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窮人尋求樂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悶的途徑、性生活的節制、疾病的防治……”

縱觀古今,可以發現:不斷創造,享受生活,是傳統儒家思想的體現,它代表了一種兼濟天下的世界觀和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也符合當下的主流價值觀。這不僅是思想家和文化巨人李漁個人的人生主題和生命追求;作為一種人文精神、人生哲學、生活理念和生存方式,也應該是 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這一財富以人為本,既能關注民生,又能造福社會,所以永遠不會過時;還可以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歷久彌新。在我們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和明天,更應該加以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沈新林.李漁評傳[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追求個性成就
燧人氏鉆木取火
年輕有為
鍥而不舍“追求”陳都靈張藝興哈欠連天狀態不佳
莫言《紅樹林》蘊含的文學價值思考
語言表達重“個性”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