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件電阻值的在路測量

2019-09-10 07:22蔡艷武
大眾科學·上旬 2019年4期

蔡艷武

摘要:在電器維修中,常需測某元件的電阻值,而將元件從電路板上取下來檢測較為麻煩,本文介紹了在路粗略測量元件阻值和精確測量元件阻值的一些方法及應用場合,分析了在路測量元件阻值時必須注意的問題,即未放電電容對測量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元件電阻;在路測量;粗略判斷;精確測量;電容放電

在裝配和檢修電子器件時,常需測電路中某些元件或支路的電阻值。初學者通常認為只有將元件取下來才測得準確,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不需取下元件而在路直接測量的。

一、粗略判斷某元件是否開路或短路時的元件阻值測量

檢測電路時,如懷疑某元件損壞(開路或擊穿短路)可粗略測其在路電阻值加以判斷。例如:有些二極管和三極管工作在大電流、高電壓的場合,較易損壞。檢修時,為迅速做出判斷,可將電路斷電后用萬用表直接測二極管的正反向電阻,如阻值均很大,則說明元件己經開路;如阻值均很小,則有可能擊穿短路。此時還要查看是否有阻值很小的元件與之并聯,如有,則需焊開二極管一端后再檢測。三極管也可同理檢測。

電路中的一些保險、限流電阻,其阻值一般很小,且易燒壞開路。在電路斷電情況下,這些電阻可在路直接檢測,因它們一般串在負載和電源間,如測得阻值小于或等于其標稱值,則電阻正常,如其阻值遠大于其標稱阻值,則說明元件己開路。

二、在路精確測量元件阻值

有些元件是可在路直接測得其精確阻值的。如圖②中的R1、R2,因有電容、開關等直流電阻為無窮大的元器件將它們與電路其它部分隔開,斷電后在路測量和焊下測量一樣。

有些元件雖不能直接測量,但可間接測到其準確阻值。如圖①,元件1和元件2串聯,如己知元件1的阻值R1,只需通電測元件1和2的端電壓U1、U2。根據串聯電路特性I1=I2,以及歐姆定律可得,U1/R1=U2/R2,即R2=R1·U2/U1,故只需精確測得U1、U2的值,即可求得元件2的阻值(注:元件1和元件2應均為線性元件)。

圖①

三、在路檢測元件阻值時,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

有些電路,因其工作電壓較高,電路中又含有較大的電容,其放電很慢,會使在路粗略測量元件電阻值產生較大誤差,引起誤判。有時,甚至在檢測時損壞儀表和電路中的其它元件,擴大故障范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故在路檢測時應先將這些電容放電處理。

如圖②為某開關電源等效電路的一部分。檢測電路時應先將C1放電處理,因C1工作時充了電,端電壓高達300V,而且放電時間常數很大,τ≈(R1+R2)C1≈175s ,電容放電完畢需經過(3—5)τ,約10分鐘左右,放電十分緩慢,放電時在R1、R2上分別產生電壓降U1、U2,此時,在路測R1、R2的電阻值就會產生很大誤差,甚至會燒壞萬用表和其它元件。

現分析如下:

圖②

圖③

如測量R1的阻值(見圖③),將電路斷電后,用萬用表紅表筆接A點,黑表筆接B點,U1可看作一個電源(C1充當電源),它與表內電池順串,便使通過表頭的電流增大(即電容C1提供給表頭的電流IC和表內電源E提供的電流Ie方向一致)。表指針的偏轉角增大,測得的R偏小,有時甚至會懷疑其短路。當反測:即用萬用表黑表筆接A點,紅表筆接B點時,U1與E反串,使得通過表頭的電流減小,使測得R1的阻值偏大,當U1大小接近E時,指針幾乎不偏轉,R1會被懷疑斷路。如U1>>E,將會使表頭中通過的電流遠大于其滿偏電流而燒壞表頭,有時會通過萬用表將高電壓加到某元件上而將之燒壞。由此可見,檢測時對高壓電容放電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電觸點材料接觸電阻高精密測量技術[J]. 任萬濱,武劍,陳宇,曹晟,崔黎,翟國富. 電工技術學報. 201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