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量視角下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分析

2019-09-10 17:51陳卓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關鍵詞:生存狀態工作量

【摘要】:通過檢索文獻發現,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量已成為影響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教師其對生存狀態的滿意度。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從幼兒園工作的六個主要方面:一日生活;環境創設;衛生保??;家園共育;業務學習和研究活動;定期總結評估檢查,著力于探索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量現狀,試圖從這一視角,分析對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工作量 生存狀態 農村幼兒教師

一、研究綜述和研究意義

筆者通過搜索整理文獻資料發現有關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和工作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有關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研究

楊莉君,周玲(2010)關注的是幼兒教師的身份、工作壓力、工資待遇、職業幸福感及專業成長。李穎麗(2013)關注的是性別、婚姻、學歷情況;工資水平;工作強度等?;谘芯空邔ι鏍顟B的內涵解讀不同,其研究內容和側重點也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認為,工作量對生存狀態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有研究者關注了農村民辦園教師的生存狀態。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唐海燕(2007)發現幼兒教師工作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其對生存狀態的滿意度。工作量越大,對生存狀態的滿意度越低。董微(2014)認為工作時間過長和工作量較大,加重了錦州市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工作負荷。

(二)有關幼兒教師工作量的研究

高蕾(2015),董夢婷(2015),馬廣榮(2014)等人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幼兒教師工作量過大產生的影響。一部分學者,如于子麗(2011),李晴虹,張智敏(2012),陳文秀(2014)等,則從導致幼兒教師工作量問題的原因入手,進行研究探索。

縱觀國內關于幼兒教師工作量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反映了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即教師工作量偏大,在較多方面對教師產生了負面影響,但工作量對幼兒教師生存狀態影響的研究較少,且不深入。

基于此,筆者認為從工作量視角研究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還沒有形成系統化。本課題從工作量視角研究西部(內江市)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不同于已有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具有新穎性和創新性。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生存狀態是生物體在生存過程中由于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復合影響而形成的綜合狀態。本研究所探討的教師生存狀態是指“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教師群體所處的物質精神環境”。因此,教師的生存狀態具體包括經濟收入、生活質量、工作條件、專業能力與成長、職業聲望與社會地位、人際關系與社會關懷、社會支持與社會保障、發展期待與發展前景等多方面的內容。工作量,是指分配給雇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的多少。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從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兩方面探究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的對生存狀態產生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

選取內江地區部分農村幼兒教師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6(93%)份。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其中已婚114人,未婚72人,在編94人,非在編92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制問卷《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含農村幼兒教師每日工作內容和每日工作時間兩部分。其中每日工作內容的劃分依據是基于國家教育部2016年1月5日頒布的新《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教師的工作作出要求,主要有六大板塊: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嚴格做好衛生保健工作;與家長共同完成教育任務;參加業務學習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動;定期總結評估接受檢查。該問卷的編制是在大量的文獻檢索和前期訪談的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改,并征求幼兒園園長和教師以及學前教育專家的意見后,最終確定的,確保了問卷能夠反映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現狀。

三、 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現狀

(一)一日生活工作量出現兩極分化

幼兒的一日生活一般分為:集體教育環節和生活環節。集體教育環節,根據幼兒園一日生活作息安排,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課時(40分鐘)作為集體教學活動。從農村幼兒教師所屬的幼兒園性質來看,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和民辦園教師花費在教學實施工作上的時間差異性較小,大部分教師教學實施的工作量集中在一或二課時,且教師數量相差不大。這說明了,在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的引領下,農村幼兒教師的教學實施工作量能夠維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水平。承擔了平均每天1-2節課集體教育活動工作量的農村幼兒教師,對這樣的現狀表示滿意。這也是較為合理的集體教育工作量現狀,利于農村幼兒教師有充分的精力組織好幼兒進行集體教育活動,保障了農村幼兒園教學質量。

生活環節主要分為入園、盥洗、進餐點、喝水、入廁、自由活動、午睡和離園八個環節。這八個環節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是幼兒習得生活經驗,培養生活能力,增強獨立性的必要環節。農村幼兒教師的一日生活組織工作量調查中,有169人次認為午睡是八個環節中工作量最大的,居第一位,入園和離園環節則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名。其他五個環節:盥洗、進餐點、喝水、入廁和自由活動的選擇人次相對前三個環節大量減少,但五個環節相互之間的人次數量差別不大??梢?,農村幼兒教師的一日生活工作量出現兩極分化。一部分環節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另一部分環節則相對輕松。由于一日生活組織工作是幼兒園的常態化工作,每天都會重復,日復一日,就可能使得農村幼兒教師在完成工作量大的那幾個工作環節的時候出現抵觸情緒。教師的負面情緒也會直接傳遞給幼兒,降低保育質量。

(二)環境創設工作量任務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有效的利用環境的創設,促進幼兒發展。

經統計,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用于環境創設的工作時間明顯大于民辦園教師。這對于農村幼兒園的“去小學化”非常有幫助,但是有不少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表示,希望能減少環境創設的工作量。環創工作量是除了保教工作量以外,占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如果環創工作量安排不合理,勢必會影響保教工作的正常開展。

此外,被試樣本在被要求將環創工作量由多到少排序時,將區角環創工作量排在首位,其次是墻面環境創設、公共環境創設和生活環境創設??梢?,區角環境創設是農村幼兒園環創的主要部分,需要農村幼兒教師投入更多的工作量去完成。被試教師有58.3%人表示,由于幼兒園的區角環創基本是每月一換,所以在月初和月底交界的時段,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量會相對增加。

(三)衛生保健工作量部分缺失

《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將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內容分為一日生活安排、兒童膳食、體格鍛煉、健康檢查、衛生與消毒、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常見病預防與管理、傷害預防、健康教育和信息收集。鑒于農村幼兒教師主要從事的衛生保健工作,筆者對以上六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結果顯示,以上六項衛生保健工作內容在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量中有尚未完成的情況。換言之,農村幼兒教師只完成了一部分衛生保健工作。例如,有69人次的農村幼兒教師沒有在每學期為幼兒制定一日生活安排計劃,有118人次沒有完成對幼兒入園健康檢查工作。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被試教師全部完成了組織幼兒進行體格鍛煉工作。在完成的時間花費上,體格鍛煉是消耗被試教師工作量最多的一項任務,衛生與消毒則是消耗被試教師工作量最少的工作。

農村幼兒園教師衛生保健工作量部分缺失的現象,不能全方位的為幼兒提供衛生保障,降低了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質量。不利于為集體兒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預防控制傳染病,降低常見病的發病率,也不利于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習慣,保障兒童的身心健康。

(四)家園共育工作量分布不均

根據筆者在調查中的了解,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主要采用了幼兒園開放日、家長例會、親子活動以及家園聯系四種活動形式。

通過對四種家園共育活動主要形式的工作量調查,鄉鎮中心園教師的家園共育工作量總體多于民辦園教師。調查中有103名農村幼兒教師實施了至少一次幼兒園開放日活動,占比55.4%。

家長例會既能讓幼兒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暢所欲言,維護家長的教育參與權,又保障了孩子的受教育權,還增進了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聯系。調查中有135名農村幼兒教師實施了至少一次家長例會,占比71.8%。

親子活動是發揮幼兒教育整體功能的重要橋梁,能夠促進幼兒、家長以及教師的發展。調查中有133名農村幼兒教師實施了至少一次親子活動,占比84.2%。

此外,實施以上三項家園共育活動次數在兩次或以上的教師最多達到24人,占比12.8%,且均沒有實施三次或以上的教師。然而,在整個一學期的工作中,都沒有實施過以上三項家園共育活動的教師所占比例卻不小,最多達到了48人,占比25.5%。

由此可見,農村幼兒園教師的這三方面的工作量是較少的,鑒于這三項家園共育活動的作用不容忽視,目前的工作量現狀是遠遠不夠的,不利于提升家園共育的質量和效果,也不利于幼兒的發展。

而在家園聯系方面,比前三項家園共育活動的實施頻率高出許多,也許是因為這項活動是家園共育活動中最容易實施的,隨時可以進行的。只有7.8%的農村幼兒教師沒有進行過家園聯系工作,有15.3%的農村幼兒教師一學期內的與每一位幼兒家長進行家園聯系超過了三次。以此推算,這部分農村幼兒教師與所有幼兒家長進行家園聯系的工作量是相當大的。

(五)業務學習和保教研究工作量存在群體差異

根據問卷統計結果,農村幼兒教師每周用于業務學習和保教研究的時間,有71%的人超過了一小時。而進一步統計,花費時間在1到2小時的,大部分是青年教師,花費時間在2到3小時的以骨干教師居多。業務學習和保教研究時間在每周一小時以下的,中年教師占的比例最多。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質量直接決定幼兒教育的質量。業務學習和保教研究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師質量,從而保障幼兒園教育質量。但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幼兒教師的業務學習和保教科研工作量,沒有實現全面和全員,即大部分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學習和研究時間充足,而普通教師和中年農村幼兒教師的業務學習和保教研究工作量少于一小時,時間較短,不利于充分的學習和研究。

(六)定期總結檢查工作量階段性變化

通過問卷對農村幼兒教師開學、期中、期末、月末、平時五個特定時期定期總結檢查工作量的調查,大多數農村幼兒教師認為期末的定期總結檢查工作量最多,占45.2%,其次是開學和月末的工作量相對較多,分別占24.7%和21.6,認為期中的總結檢查工作量最多的農村幼兒教師人數最少,占13.8%。

這種特定時期工作量集中增加的現象,可能會使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失衡,在忙于應付定期總結檢查的同時,無暇顧及保教工作,不利于幼兒園工作全面有序的開展。

四、小結

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量且呈現不均衡分布,且工作內容繁多,一些工作內容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上班時間,甚至加班,犧牲休息時間,這無疑會影響教師的生活質量。從另一方面,工作內容繁多,負擔重,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完成相應的工作,也從側面反映出農村幼兒教師的工作條件不理想。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農村幼兒教師對工作產生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她們對職業發展的期待,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專業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

由此可見,工作量對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主管部門、幼兒園和農村幼兒教師自身需要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共同探討改善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公燕萍.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現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2】牛利華.教育應關注中小學教師的生存狀態[J].教書育人,2003,(8)

【3】 左瑞勇. 民辦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與其生存狀態、職業倦怠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8.

作者簡介:陳卓(1985-),女,漢族,四川隆昌,川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大學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語、學前教育。

本文系川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蒲许椖俊盎诠ぷ髁恳暯窍碌霓r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研究——以內江地區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CNYZ2018B22)

猜你喜歡
生存狀態工作量
中國現代文學中“墻”的意象
思科發布云計算市場發展報告
精細績效管理與醫院科室分配制度探討
棗莊民間樂器——嗩吶藝術研究
云南阿峨壯族農民版畫研究
基于工作量的科室二次分配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實驗室工位考勤管理軟件設計
湖南省男性幼兒教師生存狀態調查
高校教師科研工作量的幾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