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戰略理論:概念與特征分析—以羅馬大戰略為例

2019-09-10 09:47周小藝
青年生活 2019年28期
關鍵詞:羅馬戰爭戰略

周小藝

一、“戰略”、“大戰略”的概念

(一)國外學者的相關論述

對于“戰略”和“大戰略”的概念的表述,筆者按照時間順序將其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論述:

1.十八世紀之前的古代戰略時期

鈕先鐘指出,“戰略”一詞在英語中為“strategy”,其語跟出于希臘,希臘語中有“stratos”這樣一個字,其意為軍隊;又有“strategike episteme”和“strate-gon Sophia”二詞,前者意為將軍的知識,后者意為將軍的智慧,這兩詞已經含有現代戰略的廣泛解釋在內。首次使用“戰略”(Stratégie)這個名詞的首次使用是在1777年法國人梅齊樂(Maizeroy)在其《戰略理論》中,梅齊樂將其定義為 “作戰的指導”。

2.十八世紀到一戰前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寫《戰爭論》指出“戰略就是為達到戰爭的目的而對戰斗的運用”[],這里的戰略指的是對戰爭的全局性謀劃與指導,是局限于戰場之上的??藙谌S茨對戰略的這種定義基本上奠定了西方軍事戰略概念的基礎。

3.一戰后至今

利德爾·哈特(B.H. Liddell Hart)指出克勞塞維茨這一定義過于狹窄,“會使人認為會戰就是達到戰略性目的的唯一手段”,依據利德爾·哈特的理解,“戰略是分配和運用軍事工具,以來達到政策目的的藝術”,實際上是用軍事與政治之間的手段與目的關系來界定戰略。對于“大戰略”的理解,利德爾·哈特更加強調多類非軍事因素,他認為大戰略的任務是協調和指導國家的全部力量以便達到戰爭的政治目的,即國家政策所確定的目標,軍事力量只不過是這所有一切資源中間的一種而已,其他諸如經濟、地理、政治、外交和精神文化因素對戰爭和戰略同樣具有重大意義。顯然,在利德爾·哈特這里,“大戰略”的概念是對“戰略”概念的進一步拓展,不再如“戰略”那樣局限于戰場之上,而是涉及國家全部生活,變成國家從全局上對戰爭的謀劃與指導。在他看來,軍事力量只是大戰略所掌握的各種工具中的一種。大戰略的根本指向在于實現政治目的。此外,大戰略不僅僅把各種的手段結合在一起,而且協調運用,以避免破壞未來安全、繁榮的和平狀態。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和平,所以必須考慮戰后的和平問題,如果只是為了勝利而不考慮其后果,和平很難持久穩定。

愛德華·厄爾(Edward Mead Earle)最早把“大戰略”的概念引入美國。厄爾認為戰略不能只是局限在軍事領域和戰爭時期?!皯鹇浴辈粌H是戰時的一個概念,它是治理國家藝術的一個內在因素。戰略是為了有效提升和保證國家的生死攸關利益而對一國或國家聯盟的資源進行控制和利用的藝術(包括使用武力)。戰略的最高形式就是大戰略。大戰略旨在有效整合國家的政策和軍事力量,以便使國家要么免于戰爭,要么在戰爭不可避免時最大限度確保戰爭勝利。與利德爾·哈特相似的是,愛德華·厄爾(Edward Mead Earle)指出戰略必須更多地考慮非軍事因素,例如經濟、心理、道義、政治等因素。不同的是,在筆者看來,利德爾·哈特的“大戰略”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保障和平與安全,而厄爾的大戰略定義依然更強調贏得戰爭勝利的目的。

二戰以后,對于“大戰略”的研究成果更加豐富。約翰·柯林斯認為,大戰略是“在各種情況下運用國家力量的一門藝術和科學, 以便通過威脅、武力、間接壓力、外交、詭計以及其它可以想象到的手段,對敵方實施所需要的各種程度和各種樣式的控制,以實現國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標”??屏帧じ窭祝–olin S.Gray)與其觀點類似,也是認為大戰略是支持國家安全政策的。[]他們二者的共同點都是強調國家運用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等手段實現國家的目標不僅僅是贏得戰爭勝利, 而是應該拓展包括戰爭勝利在內的國家安全,他們實質上是將大戰略等同于國家安全戰略。

保羅·肯尼迪進一步指出,大戰略不僅適應戰時,也適應于和平時期。也就是說只要一國有其根本的政治目標,就應當有為之服務的大戰略。大戰略是在戰時要考慮怎樣贏得戰爭以及贏得戰爭的代價如何, 仔細估量所必須的經濟、外交、政治和精神條件, 平時也要一方面注重有關領域的資源開發和實力建設,另一方面按照國家的能力來實現目的,真正實現平時、戰時國家目的與手段的平衡。

除此之外,威廉森·默里和馬克·格利姆斯利則認為戰略不能簡單的進行定義,“原因在于戰略是一個過程,一種不斷的調整,以便在一個偶然性、不確定性和含糊性占優勢的世界上適應變動中的條件和環境?!彼麄兏訌娬{戰略的靈活性和動態變化,強調戰略的締造是一個過程——“戰略締造是個既涉及內部政治影響和個人行為特質、又涉及外部事態和威脅的壓力的過程?!倍绊憫鹇赃^程的因素又有地理、歷史、文化、經濟和政府體系等多個因素。另外,理查德·羅茲克蘭(Richard Rosecrance)和阿瑟·斯泰因(ArthurA Stein)主編的《大戰略的國內基礎》一書也闡述了大戰略研究的核心思想;約翰·伊肯伯里(G.John Ikenberry)發表的《勝利之后:體制、戰略約束和重大戰爭之后的秩序重建》則是對冷戰后西方的大戰略的根本問題作了理論性的論述;杰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的《腓力二世的大戰略》以及愛德華·勒特韋克的《羅馬帝國的大戰略》則都是“從現代戰略分析觀點出發對歷史證據”的重新考察。

從上文提及的這些學者對“戰略”以及“大戰略”的概念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出自一戰之后的學者他們的觀點的共同之處:首先,都是強調軍事手段是實現戰略目標的一種手段,除此之外,還有政治、經濟、精神或心理等方面的手段。其次,都認為軍事手段并不是首選的、最重要的或最佳手段。再次,都認為大戰略的根本目的在于國家利益,不管是哈特的“為了和平”、厄爾的“確保戰爭勝利”還是約翰· 柯林斯的“以實現國家安全的目標”,其根本都是說明大戰略的根本出發點是在于國家利益。

(二)國內學者的相關論述

鈕先鐘認為,“戰略”一詞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復雜的內涵,具有先天的模糊性。不同于哈特的“‘大戰略’的概念是對‘戰略’概念的進一步拓展”,他取“戰略”的廣義解釋,認為戰略包含軍事戰略和大戰略兩個層面。

時殷弘認為,大戰略理論出于對戰爭與和平的深入思考,其核心是綜合運用一個國家及其聯盟的所有資源來追求其根本性的政治目的。大戰略同對外政策目標的關系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而各種具體的對外政策手段又是大戰略可利用的資源。他指出,大戰略的運用就是要充分有效地開發、動員和運用各種國力,最終實現它為之服務的政策目標。他又進一步的強調:大戰略的成功與失敗既取決于國際環境,也取決于國家自身的能力,而最為關鍵的是實現目的與手段之間以及不同手段相互間的平衡。

二、“大戰略”的特征與內涵——以羅馬帝國的大戰略為例

從筆者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羅馬大戰略理論是以勒特韋克的著作為開端的。1976年,愛德華·勒特韋克(Edward N.Luttwak)出版了《羅馬帝國的大戰略:從公元一世紀到三世紀》一書,他認為,羅馬帝國的“歷史性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初期大戰略的基本特征,即大戰略目標具備優秀的戰略性素質及高度多樣化的手段。勒特韋克從宏觀上對羅馬帝國戰略的發展演變進行了三個階段的劃分,認為羅馬邊疆的演進是從公元1世紀的動態擴張中的未定地帶演進到公元2世紀的靜態的、系統的和高度可見的防御線,而這些防御線是充分利用河流及各種人工屏障組成的,這種發展正好是公元3世紀失去動力的前奏,它把晚期帝國的邊疆轉變成了縱深防御體系內各種可憐的臨時防御陣地,從而最終導致了邊疆的潰滅。

(一)武裝權勢契合政治目的

勒特韋克認為,羅馬帝國的優勢就在于“武裝權勢契合政治目的”,而羅馬帝國的大戰略其本質目的就在于國家的生存與安全?!皩α_馬人而言, 就像對我們自己來說, 一個正在演進的文明的兩大必需是健全的物質基礎和適當的安全。對羅馬人而言, 就像對我們自己來說,戰略性治國方略的難以捉摸的目的, 在于為此文明提供安全,同時不損傷其經濟基礎的活力, 也不損害一個正在演進的政治秩序的穩定性。羅馬帝國的歷史性成功——那由它獨特的經久長存所表明——反映了這些互相矛盾的必需得到的高程度協調?!奔泻蛢仍谄胶馐顷P鍵,而其根本的內在基礎是目的和手段之間高度合理的關系。這種關系的本質之一,也是復雜多變的內外環境中一個復雜紛繁的戰略體系不斷成功的首要保障,在于戰略上優秀的根本目標的始終不渝的統帥地位:“戰術優先事項、尚武理想和好戰本能堅定地服從政治目的構成帝國戰略成功的必需條件?!?/p>

(二)對武力的保存和合理利用

勒特韋克指出,“戰術優先、尚武理想和好戰本能之堅定地從屬于政治目的是帝國戰略性成功的根本條件”[],而羅馬帝國也是“避不為追求純戰術目的的誤用武力,也不為無謂的勝利的心理報償而這么做……武力被清楚的認作它確實是的那樣,即一種本質上有限的權勢工具,代價高昂,且易損壞。最好是保存武力和間接使用軍事權勢,將其當作政治戰工具?!崩聽?·哈特在《戰略論》中也指出費邊面對漢尼拔在軍事上的優勢時“盡量避免決戰,另一方面到處挑撥,以消磨敵人的耐性?!边@也間接的表明羅馬人善用武力的事實。

(三)擅用政治、經濟、外交等非軍事手段

“與金錢和操縱性外交一起,顯然隨時可戰、但備而不發的武力能夠在那些可能協同威脅帝國的人中間促發不和……最好甚至達到能取得足夠安全甚或有效統治而全不使用任何武力的地步?!庇纱?,我們可以看出羅馬的大戰略經典地體現了所有優良的國家大戰略的本質內涵,那就是武裝力量、政治安排、財政規劃、外交操作等所有各類國家戰略手段及其資源基礎都得到充分動員和高度協調,以服務于保障羅馬生存這一本質目標。

(四)戰略的能動性

契合了上文所提到的威廉森·默里所強調的戰略的變化性與不斷調整的過程,羅馬帝國的戰略也具有充分的能動性,即戰略隨戰爭大局的重大變動而被調整。這種能動性不僅體現在軍隊構成上,而且體現在戰術戰略上——在羅馬初期連續敗北后,費邊的以消耗為主的“費邊戰略”游擊戰、希皮奧變更“戰略重心”,將主戰場從意大利半島一舉轉向迦太基本土的間接戰略。不僅如此,羅馬的戰略能動性還杰出地表現在自坎尼慘敗到戰爭全勝,在戰略上始終避敵之長、克敵之短和揚己之長,或者說從費賓到希皮奧始終實行有利于羅馬的“不對稱戰略”。

三、“大戰略”的影響因素——以羅馬帝國為例

(一)政治制度基礎

羅馬的政治權力體制經過了改革之后,貴族與平民上層成為羅馬政權的掌舵者,因此能夠將政治權力精英及時地納入統治體制之內,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政治體制。李維指出羅馬的建立最初固然是憑借武力,但長治久安則是有賴于法治。共和政體實為羅馬強盛的主因,也是政治共同體的基礎。

(二)法律制度基礎

在法治層面,作為羅馬公民,最重要的義務是服兵役,從軍的權利和義務只屬于公民。羅馬公民在17歲至 46歲生日之間,有義務為國家服軍役16年。特殊情況下,法律允許政府延長軍團官兵服役時間至20年。

(三)家長式專制

威廉森·默里指出,家長式專制為羅馬的軍事紀律奠定了基礎。公元前3世紀里,家庭與國家并非作為彼此分立得實體存在。每個羅馬家庭的家長保有對全家的絕對權威,對家族成員的生殺大權。羅馬國內政治由各個權勢顯赫的元老家族間的組合與重建構成,他們的意志和權威有助于解釋羅馬軍團里軍人非凡的紀律、服從和默許。

(四)嚴明的軍紀

羅馬軍隊以驍勇善戰著稱,而其戰術上的優越性的根本來源就在于嚴苛的紀律。 “羅馬之所以能征服世界,其主因非它,而是連續的訓練,嚴格的紀律,以及對其他各種戰爭藝術的不斷培養”,鈕先鐘認為羅馬軍團的最大優點就是保有高度的彈性,其基本單位為“maniple”,這些基本單位分成三線,彼此保持間隔,形成一種棋盤式的戰斗序列,其優點為所有兵力可以作彈性的調度,并能進退自如。不過必須有素質極佳的部隊才能運用這種戰術體系,所以訓練和紀律實為兵團制勝的基礎。勒特韋克也指出“在羅馬軍隊的兩層結構中,由公民組成的軍團部隊一般非常守紀,高度可靠,默然起著輔助部隊保持控制的作用,必要時依靠它們在高烈度戰爭中的戰術優勢”,除此之外“每十誅一”的羅馬慣例這種非同尋常的軍紀措施[]無一不是羅馬軍隊紀律嚴苛的證明。

(五)尚武好戰的社會文化風氣

尚武好戰不僅體現于普通公民社會,而且尤其體現于羅馬社會最高層、爭勝好強的羅馬貴族身上。羅馬貴族崇尚英雄主義,血刃拼搏和榮立戰功是獲得政治和社會聲譽的必備要素。羅馬人對其祖先頂禮膜拜,而其祖先的炫赫在于武力成功,這也就等于政治上的成功。法律規定,羅馬公民只有經過十年征戰生涯,才有資格擔任政治公職。包括執政官在內的羅馬 軍官在戰場上同士兵一起冒死拼殺。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10 年里20位作為最高行政官員的執政官當中有12人戰死,比例極高。

如此可見,羅馬帝國大戰略與這些政治制度和文化因素互相間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民族精神特質和政治文化對大戰略的影響最為深刻,效應也最為廣泛。

參考文獻

[1]鈕先鐘. 西方戰略思想史[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2]時殷弘. 國際政治——理論探究·歷史概觀·戰略思考[M].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2.

[3]愛德華.勒特韋克. 羅馬帝國的大戰略: 從公元一世紀到三世紀[M]. 商務印書館, 2008.

[4]克勞塞維茨. 戰爭論.第一卷[M]. 解放軍出版社,2005.

[5]利德爾·哈特,戰略論:間接路線[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6]威廉森·默里. 締造戰略:統治者、國家與戰爭[M].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4.

[7]理查德·羅斯克蘭斯, 阿瑟·斯坦, 劉東國. 大戰略的國內基礎[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8]約翰·伊肯伯里,. 大戰勝利之后:制度、戰略約束與戰后秩序重建[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9]杰弗里·帕克. 腓力二世的大戰略[M]. 商務印書館, 2010.

[10]約翰.柯林斯.大戰略[M].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1978.

[11]Paret P .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M]//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2.

[12]Hellberg I . Colin S. Gray: War, Pea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 War, pea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Routledge, 2011.

[13]Paul Kennedy. Grand Strategies in War and Peace [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1(3).

猜你喜歡
羅馬戰爭戰略
強國戰略下的企業管理創新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象牙戰爭
戰略的里子與面子
陽光房
羅馬鞋 無法抗拒的夏日戰靴
戰爭催生的武器
戰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