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日本水石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2019-09-12 07:40
福建茶葉 2019年5期
關鍵詞:觀賞石賞石日本

孫 闊

(揚州職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揚州 225009)

“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負土而出,狀為奇怪,或巖竇透漏,峰嶺層棱?!盵1]觀賞石又稱奇石、雅石,是指天然形成的因審美需要而進行藝術安置,并賦予人文內涵的可供欣賞、收藏的石頭。人們通過對自然石的賞玩讀悟,人石互動,命名并安頓的藝術加工行為,使其內蘊不斷升華,詮釋自然石以人文內涵。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賞石活動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短接[·闕子》記述:“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焙蠼浳簳x傳承,唐代發展,至宋代中國第一部觀賞石著作《云林石譜》(宋代杜綰,約成書1118-1133年)的出現,中國觀賞石文化始為大成,傳承至今。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尤為愛石,唐朝的白居易、宋代的蘇軾、米芾等以石為友,玩味“壺中天地”,“東方人在賞石中,除了外在的形、色、奇特性等美的感受,更有其獨特的精神內涵?!盵2]使觀賞石逐步成為一種具有濃郁文人情懷的文化藝術行為。

日本水石文化起源于中國,伴隨著唐、宋時期中華文明對外大量傳播,中國的觀賞石文化也傳到了近鄰日本。日本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賞石觀,并結合日本自然環境特征、人文文化特點,最終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風格與流派。

1 日本水石文化溯源

1.1 日本“水石”命名由來

日本將用于觀賞的奇石稱之為“水石”?!八泵Q其源有兩種,一種說法日本觀賞石普遍置于水盤中欣賞,著水后,石色更加鮮艷、美麗,稱之為“水石”。另一種說法是,古來作為日本公家社會、武家社會茶席、居間裝飾置物所用,使觀者足不出戶能即能感懷山水景觀之風雅趣味,初稱“山水石”或“山水景情石”,后略稱為“水石”。于一石而觀天下景,感宇宙之大,最富自然藝術情趣,體現日本文化內涵中的“和敬清寂”之感。

1.2 日本水石文化的歷史

探尋日本水石文化的歷史源泉,《日本大百科》全書中論述:“水石之趣味,與其說是我國自發的行為,莫不如說主要還是受中國大陸文化之影響?!盵3](注:筆者譯)

中國玩石風潮約始于北宋(960-1127)至南宋時期(1127-1279),其時文人、士大夫階層玩石之風盛行,觀賞石文化得到普及。大約于南宋稍晚至元朝時期(1271-1368)后,觀賞石文化逐步經中國大陸傳至日本。日本研究者認為留學中國的日本高僧返日時,帶回了日本水石的“祖形”。當時的僧侶們善長詩文,多與官家、士大夫相交甚好,深受其文化影響,也是中國海外文化的重要傳播者。

從本無生命的頑石中感悟出禪機的僧侶們,經與日本宮廷貴族、文人雅士的交流,作為一種“文房清玩”的愛石之趣味,便在日本上層階級得以展開。日本玩石最初人員主要局限于僧侶、官家之間。至今日本還保存有多方當時攜帶入國的著名觀賞石,傳承有續。如得于江蘇江寧山,曾被后醍醐天皇珍藏的名石“夢之浮橋”;得于江蘇鎮江金山寺,現為西本愿寺寺寶的名石“末之松山”等。

日本有文字記載的玩石始于室町時代(1336-1573),日本五山高僧虎關師煉(1278-1346),著有《盆石賦》一書,書中記載日本朝廷、公家及佛教禪師之間,有玩石賞石之好。室町時代的足利義政(1436-1490)被稱為日本水石趣味之道的始祖,其愛石、賞石,藏有名石“殘雪”、“萬里江山”等。后觀賞石逐步與禪、茶道等相結合,通過品味石之山水景觀,枯淡之美、閑寂之美,逐步玩石人群擴展到文人、士大夫之流。江戶時代(1603-1868)初期著名茶人小掘遠州(1579-1647)是世人熟知的日本玩石大家,他代表藏石有“初雁”、“重山”兩方。江戶時代末期木內石亭(1724-1808)所著《云根志》一書對日本水石種類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著名藩主大名松平定信(1758-1829)攜其著名藏石“黑發山”為世人熟知;木村蒹葭(1736-1802)、賴山陽(1780-1832)、田能村竹田(1777-1835)等文人都是江戶末期有名的奇石收藏家。明治時代(1868-1912)后期,大正時代(1912-1926)起觀賞石逐步成為日本普通民眾所參與的文化賞玩活動。日本始用“水石”這一專用觀賞石術語,形成其獨特的“水石觀賞趣味”,昭和(1926-1989)30年代起賞玩水石成為流行的熱潮,為日本民眾所喜歡。

2 日本水石鑒賞要素

2.1 成為水石所具備的條件

日本水石中,何種石頭是值得去欣賞、收藏的美石?

日本人認為作為水石觀賞的條件主要有三點:①天然性;②大小適合室內陳設;③具有觀賞價值,即讓人感受到石之美感。[3](注:筆者譯)其所列舉的觀賞石條件大體與中國類似,一脈相承。列舉條件中的第二點——大小適合室內陳設一條中,日本細致的對水石尺寸進行了規定:以左右長30-60CM為觀賞限定。

2.2 水石鑒賞的五大要素

日本賞石名家松浦友成在充分繼承中國傳統賞石觀念的基礎上,結合日本國自身賞石的特點,在《水石美への招待》一書中提出了日本水石鑒賞五大要素“形、質、色、肌合い、時代”[4],王永剛在《中外觀賞石審美特征比較》中將五大要素譯為“形、質、色、膚、齡”[5],頗為貼切。五大要素歷來為日本賞石屆所重視,日本水石協會也認為這五大要素是決定賞石優劣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日本人的賞石審美思想和中國傳統的賞石審美思想基本是一致的。中國第一部論石著作成書于南宋的《云林石譜》中,首先就將石形作為論述重點,提出了“瘦、漏、透、皺”[1]的形態觀賞要點,為最初的相石四法;其次書中又大量介紹了質地、色彩、紋理見長的多種奇石;基本形成了“形、質、色、紋理”四大鑒賞要素。日本在全面繼承中國傳統賞石觀的基楚上對其進行了細化和發展。

2.3 水石之“形、質、色、膚”

日本對水石“形、質、色、膚”的理解與中國傳統賞石觀基本相同,強調這四點均為鑒賞一方優良水石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長期的歷史實踐過程中,也提出了自身的見解。

“石形”作為鑒賞水石的第一要素,日本水石屆素有“水石賞玩始于山型、終于山型”的說法。強調了水石鑒賞以山型石為主,石體形態的重要性。不過日本人有別于中國傳統賞石觀中對“云頭雨腳”式貢石的情感,更為喜歡石體穩定性強的表現自然情景的石型。同時如何判斷石形的優劣,吉村銳冶提出了日本水石現今奉為圭臬的“三面之法”?!叭嬷ā敝甘w的前后、左右和底部應達到符合形式美學的均衡、協調、節奏、韻律、黃金分割等原理。但同時也指出具體如何算是協調,本身是一件很難斷定的事情,最終還是依據每人的審美觀念的不同,是賞石者的主觀行為之一。

“石質”,對何種質地符合水石規范進行了規定。首先水石需具有一定的硬度、同時也必須能讓人感受到石體的細膩,具剛中帶柔之意。石體需有一定保水性,石質不能過硬、品質好的水石著水后應始現潤色,讓人玩味著水變化之趣味。

“石色”,日本水石賞玩喜歡具有自然趣味之樸素、和諧的色彩,不喜色彩過于艷麗之石。日本認為石色以烏黑色為最佳,其次為藍黑色、淺黑色、茶色等。

“石膚”的觀賞與中國傳統賞石觀“紋理”的提法類似,強調水石自然風化之肌理,使人感受石之自然古意、滄桑?!笆w”紋理日本又細分為“絲卷紋”、“皺紋”、“蜂巢紋”、“風蝕皺”、“蛇行紋”、“龍眼紋”、“米點紋”、“梨皮紋”等。

2.4 水石之“齡”

日本對水石之“齡”的理解是對中國傳統賞石觀略有區別,可以說是日本有別于中國的特色賞石法之一。日文名為“時代”(じだい),其直譯為“時代感”,意譯為“齡”或(古)“韻”應更為貼切,便于理解。

日本人認為當一方自然石具備了“形、質、色、膚”四大要素時可認定為一方美石、但如何成為一方傳世之石或使美石具備更為豐富的人文內涵,體現水石賞玩中的“天人合一”之感,人工與天工之契合,石之齡不可或缺。

從河川中獲取的美石(新石),不會有古色古香的玄幽之美,需經過愛石之人每日之養護、盤完才能使其擁有成為一方傳世美石之可能。日本的養石之法提倡像擺放盆景一樣將石頭置于露天日曬之下,每日著水養護,促使石膚變色,形成包漿、石之古韻、以鑒其齡。由新石到老石,伴隨著“石齡”的增長,達到水石之美、美在“形、質、色、膚、齡”各方面的充分融合。

3 日本水石種類

日本水石分類方法種類繁多,目前普遍分為山水情景石、圖紋石、象形石、抽象石四大種類。

3.1 山水情景石

主要以觀水石石型為主,中國也稱為“山型石”,是日本水石賞玩中最為普遍的一種,細分又可分為:

島嶼情景石。主要觀賞自然島嶼景狀;

天池情景石。水石頂部有天然凹陷可蓄水,具有天池趣味;

瀑布情景石。石體有一條白色石筋貫穿而下,如自然界之瀑布景觀;

土坡平臺情景石。石體有天然平臺生成,觀“水石”之地形地貌特征等。

日本山水情景石的主要產地與品種有北海道石狩川的神居古潭石、歧阜縣揖斐川的揖斐川石、鳥取縣佐治川的佐治川石等。

3.2 圖紋石

日本又將其命名為“紋石”(もんせき),以品味天然石中出現的圖案之妙為主。如石體中出現的花、鳥、動物、文字、人物等,日本人尤喜自然風物。

日本圖紋石的主要產地與品種有渡良瀨川的櫻花石;下仁田和瀨戶瀨川出的菊花石、荒川的梅花石等。

3.3 象形石

日本稱為“姿石”(すがたいし),主要觀賞奇石形成的各種擬物形態,如:觀音,動物等。

象形石中有一種具有日本獨特觀賞趣味的賞石種類。日本專門命名為“茅舎石”(くずやいし)。石體自然成茅屋象形狀,通過觀賞“茅舎石”,反映日本人對寂靜鄉村的點點愁思,對“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自然田園生活的向往?!懊┡h石”深受日本石友所追崇和喜愛。究其到底“茅舎石”還是源于中國傳統賞石觀,結合了日本文化自身的特點而最終形成的獨具一格的風格與流派。

3.4 抽象石(又稱心象石、色彩石)

如文字所述,依據觀賞者個人心象感知去欣賞的,能使人感知到寧靜、自然美感的石頭的統稱。該種石頭主要不是賞玩石之“形”、“紋”,而是品味“質”、“色”、“韻”為主。典型性的代表如:“赤玉石”(あかだまいし)。該石種含有大量不規則的不純的玉髓質石英,同時還富含大量氧化鐵,故該石周身通紅,頗具觀賞價值,一般將其打磨后陳設觀賞。該石種主要以觀“色”為主。北海道的今金、靜岡縣的土肥、富山縣的福光等地都有“赤玉石”出產,尤以佐渡市巖首所產赤玉石質量最高。

4 日本水石名品

4.1 日本水石之王“夢之浮橋”

現日本德川美術館就收藏有曾被后醍醐天皇收藏的一方來自中國的曾被原日本水石協會副會長高橋貞助譽為“水石之王”的美石“夢之浮橋”。石產于江蘇省江寧山(南京地區),尺寸為28.8*4*5CM,石頭底部有朱漆撰寫的銘文“夢の浮橋”,據考證應是后醍醐天皇御筆所書。銘文“夢の浮橋”語出《源氏物語》最終卷“夢浮橋”。該石傳承有續、歷經足利將軍家、后醍醐天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尾州德川家。

日本水石之王“夢之浮橋”(圖片來源日本網絡)[6]

4.2 日本著名古石“末之松山”

日本名石“末之松山”(末の松山),石名出自日本《古今和歌集》中“君をおきてあだし心をわがもたば末の松山波も越えなむ”一句的歌枕“末の松山”。該石歷史傳承有續,歷經足利義政、織田信長、現藏京都西本愿寺,為寺院寺寶。據記載該石來源于江蘇省鎮江金山寺,是當時相阿彌讓去唐朝的禪僧攜帶至日本的,石長16CM,高5.5cm。

日本古籍《盆山秘言》中記載、文明15年(1543年)作為供奉禮品被獻上,初藏者為日本足利義政將軍,后輾轉為織田信長藏品。日本至今還流傳有織田信長“一石換一城”之歷史名石典故?!澳┲缮健爆F今也成為石山本愿寺和織田信長友好的鑒證。該石2019年2月14日-17日在東京都美術館第六屆日本水石展中作為重量級名品展出過,成為展覽的焦點所在。

4.3 日本水石的杰出代表“黑發山”

日本水石的杰出代表“黑發山”(黒髪山),與日本古石“末之松山”并稱為日本水石界的“東西橫綱”之一。初為江戶幕府時期著名藩主大名松平定信獻于江戶幕府之物。其發現于日本國日光市中禪寺湖附近,質地細膩,色烏黑,形狀恰好似產地滋賀縣日光市山岳宗教圣地黑發山(也稱:男體山),故以“黑發山”為其名。石長47.5*34*14.5cm,現為日本上野寬永寺所藏,為寺院寺寶。

日本古石“末之松山”(圖片來源網絡)[7]

古書《相阿彌流盆山》中“末之松山”圖譜(圖片來源網絡)[7]

日本水石“黑發山”(圖片轉載自《花木盆景》雜志)[8]

5 結語

日本水石文化始于中國傳統賞石理念,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結合日本國自身自然環境特點,社會風俗習慣形成了獨特的賞石文化和奇石鑒賞方法。通過觀賞水石,使觀石者身心得以安頓,莊子曰:“乘物以游心”、“心游萬仞”,通過品味自然美石,神游宇宙之間,感受世間萬物神奇。中國明代林有麟《素園石譜》中寫道“石尤近于禪”。日本人在繼承中國觀賞石文化的基礎上將水石與禪宗、茶道等相結合,最終到達日本人所追尋的幽玄、靜寂之境界。

猜你喜歡
觀賞石賞石日本
飛龍在天
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2022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中國觀賞石協會觀賞石鑒評師業務評價辦法
探尋日本
第10個賞石日歡慶建黨百年·唱響賞石之歌
觀賞石鑒評專業人員名單公告
賞石談藝錄
《黃金時代》日本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