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要點探究

2019-09-17 09:49張琳余雅瑾
山西農經 2019年11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

張琳 余雅瑾

摘 要: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新時期,生態環境形勢嚴峻,其中農村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可以改善農村地區的環境問題,給農村發展注入新鮮活力。簡要概述了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及意義,同時闡述了農村現有的環境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1-0054-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對農村地區的建設,其中農村地區環境建設是關鍵一環。我國農村環境在不斷改善,但依然存在很多復雜、亟待解決的問題,環境保護與發展是必須重視的一個課題。

1 ?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概念

新農村生態文明是指人們開發、利用、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在完善自身過程中累積的,以社會為主,實現生態化與人性化,全面加強和諧統一的農村生態文化的一種理想狀態。新農村生態文明提倡全面發展以經濟、環境和社會為一體的科學發展理念,努力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等友好局面。

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農民在進行日常生產活動時,積極建設優美的新農村生態環境,塑造嶄新的農村面貌,推動農村生態經濟發展,實現環境整潔。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主要表現在協調農業發展、優化生活環境與提高農民的精神面貌,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的發展,也對全球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有積極影響。

2 ?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現代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資源過度開發利用,隨之而來的是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空氣污染、土壤惡化、水土流失、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矛盾突出,建設美好地球家園刻不容緩[1]。

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承載著社會公眾的殷切期望,是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爸袊鴫簟币獙崿F城市美,也要實現農村美,這就體現出建設新農村生態文明的重要性,這種“美”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還能豐富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內容。實現農村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環境需求。我國土地資源豐富,農村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力量,建設農村生態文明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

3 ?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生活垃圾治理不完善

農村生態建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科學處理生活垃圾和有毒氣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質量逐漸提高,農村城鎮化速度加快。但是,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嚴重威脅了生態環境,而我國在垃圾處理方面仍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2]。

3.2 ?工業污染迅速侵入

目前,我國大多數工業化產業污染較嚴重,生產用地逐漸向農村遷移。隨之而來的城市化發展,將大量污染物或者有毒廢棄物排放到農村,對農村的生產發展和自然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此外,城市將工業垃圾集中填埋于農村,農村中充斥著有毒廢氣或煙霧,排放的污水向農田滲透,污染了耕地,破壞了生態系統。受當地財政收入壓力的推動,農村地方政府近年來為招商引資作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由于資金短缺、信息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農村地區吸引的一般是低附加值企業,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和巨大的資源消耗[3]。

3.3 ?農業污染不斷增強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人均占有土地面積較少。為了實現農村經濟效益最大化,大多數農業生產離不開化肥和農藥,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的現象非常普遍,使用量遠遠超過合理范圍,造成環境污染。

4 ?建議措施

4.1 ?完善新農村生態文明監管和治理體系

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長期的環境保護、監督和有效治理。建設保護、監督和治理體系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

一是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將生態環境保護的概念納入各項政策、辦法和措施的制定中。促進新農村發展經濟的前提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村經濟的平衡、協調發展。

二是要完善農村生態環境管理體系,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擴大管理范圍,加強管理隊伍執法力度。

三是提高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能力。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需要不斷優化和改進傳統環境保護系統中存在的不足,使社會經濟與農村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4.2 ?強化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宣傳

在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農民的生態意識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①可以組織農民開展系列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潛移默化地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②借助多媒體、網絡廣播等媒介,宣傳建設新農村生態文明的積極作用。③積極引導農民接受環保型生活方式,在農民的主觀態度上樹立生態價值觀,使其能夠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不斷提高自我意識,在農村樹立新的生態價值觀。如很多農村選擇焚燒的方式來處理秸稈,因為在農村地區沒有形成完善的環境管理制度,導致過量焚燒秸稈,破壞了生態環境。為實現新農村文明建設,要嚴厲抵制焚燒農作物的行為,利用秸稈還田等措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4.3 ?加強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教育

在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教育中,可以讓農民關注生態文明建設。把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村民們學習、培訓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日常的培訓教育結合起來,加強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

同時,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新農村,增強農民在垃圾控制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自覺意識。要高度重視青少年生態環境建設和環保教育,讓環境保護相關知識進入課堂,把生態文明建設普及到中小學。

當前,我國現行的農村環境法律尚不完善,因此需要盡快完善農村環境建設法律,提高社會公眾力量的責任意識。結合《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法》《農業廢物綜合利用方法》和《農村生活垃圾防治管理方法》等,明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應遵守的管理制度。

5 ?結束語

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發展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實現經濟、環境和人文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需要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采取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努力推進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使農村地區向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使農村地區環境與經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加快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張雪瑞.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路徑探析[J].農業經濟,2016,3(7):8-9.

[2]常曉青,宮家興.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9):21.

[3]王先菊.河南省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2):27-28.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