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為本的師專自本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2019-09-20 04:58慈兆泓
成才之路 2019年22期
關鍵詞:課堂建設以生為本自媒體

慈兆泓

摘 要:本研究充分考慮了移動自媒體教學平臺與師范高等??茖W校學科教學的契合度,通過設計并實施個性化的人人口語實訓方案、高效能的隨堂錄練課堂練習以及對教與學同步反饋的生生互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評的過程中來,從而構建以每一個學生為中心的自本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以生為本;自本課堂;課堂建設;自媒體;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52;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2-0003-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注重技術創新,建設網絡強國、教育強國。當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重點已經從結構性建設層面轉向縱深應用層面。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要堅持育人為本,面向新時代和信息社會人才培養需要,發揮技術優勢,變革傳統模式,不僅實現常態化應用,更要達成全方位創新,因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是達到真正質變的核心。

目前,信息化教學的相關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研究中使用的媒體技術不夠新,落后于新媒體的發展趨勢,而媒體形式的更新和進化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緊密相關,不同的媒體技術傳達的信息理念可以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其次,很多研究并沒有真正實現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去轉變課堂教學模式,而是采用“網絡媒體+傳統課堂”的混搭方式,依舊保持“師說生聽”的上課模式,雖然某種程度上讓學生覺得課堂豐富一些,但還沒能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本研究充分考慮了移動自媒體教學平臺與學科教學的契合度,突出“以每一位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

一、人人口語——個性化的實訓方案

基于口語課堂班額大、課時少的現實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人人口語”實訓計劃,目的是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一學期內完成一項口語實訓任務,最終實現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結合教學內容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設定四項口語實訓項目:課前演講、古詩背誦、為你讀詩、短片配音。這四項內容涵蓋了教師口語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知識內容模塊:演講的技巧、吐字歸音訓練、朗讀技巧訓練以及故事講述技巧。四個實訓項目各有特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優勢、興趣愛好等因素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實訓項目進行練習。同時,由于每個項目的人數相對固定,對于較熱門的項目,教師可以采取“搶答”的方式,使得項目分配又有一定的競賽成分,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此外,還可以將四個項目分成兩大部分——線上和線下活動。其中,課前演講和古詩背誦需要當堂完成,“為你讀詩”和短片配音則需要課后錄音并上傳至活動區。這樣就等于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兩大組,既能保證課上師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練習討論和反饋,又能給學生提供使用自媒體進行學習的機會。

在每個學期期末,教師可以舉辦“人人口語頒獎典禮”,在班級范圍內選出各個實訓項目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同輩示范的作用也很明顯。此外,還可以舉辦“素聲朗讀者評選”活動,在全年級學生中甄選朗讀能力較強的30個學生,讓其他同學聽參賽者的朗讀音頻并為自己喜愛的選手投票,最終得票數最高的5個學生獲得經驗值的獎勵。

“人人口語”實訓計劃是一種個性化的實訓方案,在這個計劃中,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參與口語實訓活動的機會,并且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實訓項目。多元化的實訓項目能夠豐富實訓內容,提高實訓效率,提升實訓效果。

二、隨堂錄練——高效能的課堂環境

針對基于移動自媒體學習平臺的線上討論活動,教師可以設計“隨堂錄練”環節,目的是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練習時間。這樣全體學生可以在同一時間內一起練習共同的內容,解決教師需要挨個提問、無法照顧每一個學生的難題。

隨堂錄練的內容很寬泛,凡是需要每一個學生參與練習的項目,教師都可以采用這種訓練方式。例如,資格證考核(講故事)練習、角色扮演專項訓練、講故事聲音技巧訓練、聲母發音練習、韻母讀法練習、素聲朗讀練習等內容,都可以融入此項活動。

隨堂錄練可以使用藍墨云班課中的答疑/討論活動區。在這個活動區,學生只要按住說話按鈕就可以輕松地將自己的錄音上傳,操作界面跟微信相似,使用起來也沒有技術難度。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隨機聽取部分學生的語音,初步判斷學生對此項訓練內容的掌握情況,而學生也可以聽到其他同學的語音,從中吸取精華或是發現問題,這樣無形中就實現教、學、評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區中的語音可以永久保留并成為學生的學習檔案和聲音檔案,及時、即時的語音錄入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聲音具有即時易逝的特點,在傳統的口語課堂中,教師想要對學生的練習、回答和學習過程進行記錄和存儲是很困難的,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平臺作為記錄信息的載體。移動自媒體教學平臺的引入,為教師提供了最為契合的平臺,學生的語音信息可以隨時被記錄并且能夠實現同步提取、反復使用,這對學生的課堂練習以及課后復習都是大有裨益的。

隨堂錄練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高效能的課堂環境,在這種課堂氛圍中,每一個學生都會受到周圍同學的影響,從而提升自身參與練習活動的熱情,達到在短時間內完成訓練項目的目的。

三、生生互評——教與學的同步反饋

為了實現反饋信息的雙向、多向流動,教師可以利用班課中的小組作業功能設計生生互評環節,讓學生通過星級評分功能對某位同學課堂或課下的表現進行公平客觀的評價,同時加深對評價標準的認識和理解。

在教學活動中,有四種評價方式可供選擇:教師評分、指定助教/學生評分、學生互評、教師評分+組間互評+組內互評。教師可以根據每一項活動的內容、目的和特色,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一旦確定需要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就可以在“作業分值”部分設置各個評價主體的權重以及具體的評價點和分值。教師通過設計合理的評價點和分值權重,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對同學的表現進行反饋?,F在的評分界面已經由原來的五星評級改為分數評價,因此,評價點和分值的設計要盡量細化,否則會出現評價區間過大、學生打分不準的情況。

這種生生互評的形式,可以同時運用于線上和線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打分是實時同步的,適用于對當堂實訓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的過程就是分析與討論的過程,學生通過對評價標準的分析理解,可以進一步點評同學的表現。而課后的作業任務,教師也可以適當使用此種評價方式,一方面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另一方面可以極大減輕教師自身的重復勞動。

生生互評是對教與學的同步反饋,而將評價融入教與學的每一個環節是自本課堂的主要特征。教學、學習、評價三者不再有明顯的界限,而應該是教中有學、學中有教、評中學、學中評。學生通過對評價標準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為自己的學習服務,也只有能夠準確評價他人才能更好地表現自己。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學生可以自主地研究制定評價標準、分析討論同輩的表現。整個過程既是教學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口語技能培養目標,本研究利用自媒體時代“人人是創客”的核心理念與自本課堂“以每一位學生為本”的個性化學習理念的有機統一性,重點探討如何將自媒體工具應用到教師口語課堂教學之中并最終實現從生本課堂到自本課堂的轉變。要通過革新教學關系,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將課堂建設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學習共同體,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現培養獨立而完整學生個體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曉莉,敬國東.基于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9).

[2]楊潔,杜方.高校移動學習平臺現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4(22).

[3]李貞剛,陳強,孫婷婷.“以學生為中心”改進學生評教的思考與實踐[J].現代教育管理,2019(01).

[4]胡亞敏.以生為本探索體驗式教學的本科人才培養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

猜你喜歡
課堂建設以生為本自媒體
學習新課程理念, 改進小學數學教學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探索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