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畫創作如何“妙得”

2019-09-23 08:33陳福馨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7期
關鍵詞:表現手法繪畫創作

陳福馨

摘 要:繪畫創作是每一個學畫的人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創作的過程中,可能大部分時間并不是用于作畫,而是用于思索。一幅畫,如何將它創作得富有趣味性呢?文章從談論繪畫創作如何“妙得”這個點切入,結合古人的例子,來闡述在繪畫創作中想要達到“妙得”需注意的幾個點。

關鍵詞:繪畫;“妙得”;表現手法;創作

在中國的美術史長河里,有一位早期的繪畫理論家顧愷之,他在繪畫創作中提出的“遷想妙得”,是畫家繪畫創作的理論依據。

“遷想”指畫家藝術構思過程中,從各個方面反復觀察對象,不停地思索聯想,把主觀情思“遷入”客觀對象之中,取得藝術感受,之后方能“妙得”。那么,“妙”究竟是妙在何處?如何讓畫面變得“妙”?不同的畫家又是如何表達他們心中的“妙”呢?

一、表現手法妙

(一)線條

中國畫注重線條,線條的頓挫起伏,造就了一幅畫的骨骼,這便是謝赫提出的“骨法用筆”?!柏Q劃三寸,當千刃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眹嬰m看似是平面,但畫面中“言簡意賅”的線條,卻蘊藏無窮的表現力。

以吳道子為例,他可以說是第一位白描畫家,他之所以能讓他畫的道釋人物“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歸功于他有張力的線條。如他的《送子天王圖》,用線曲折起伏,錯落有致,畫人物衣袖時多以綿延彎曲的曲線為主,衣袖彎出去的地方筆力重線條粗,而收進來的地方筆力輕線條細。線條粗細的對比不僅有立體感還增強了其動態,巧妙地表現出衣袖被風吹動的樣子。

再看同時期的仕女畫,并沒有吳道子畫中夸張的頓筆,仕女畫的線條簡勁圓渾而有力,將盛唐時期宮中貴族婦女豐腴的姿態飽滿地勾勒出來。若這兩者線條交換,便不能準確地表現畫中人物的造型。

因此,不同的線條造就不同的人物。同理,在畫其他東西時,線條的畫法應符合所表現的內容,就好比畫一樣堅硬厚實的物體時,如用輕柔的線條便無法表現它的質感與體積,同樣,也無法用厚重有力的線條去表現輕柔的物體。學會運用線條的語言,這便是繪畫創作中用線的巧妙之處。

(二)設色

水墨丹青,是中國畫的設色,即便是單一的墨,也能分出焦、濃、重、淡、清。國畫設色中,寫意講究留白,工筆講究填充。寫意的設色帶有一定的意象性,其中留白可以說是寫意畫的妙之所在,留白這一繪畫語言,可以訴說太多事物:白可當天,可作水,可是云,可如煙。工筆的設色方式則是工筆畫寫實性的精髓,工筆設色講究三礬九染,可精確的表現物象的形體結構。

除了寫實性的“隨類賦彩”,中國畫畫家在用色上往往也會采用大膽的“理想化的夸張”手法,即所謂“設色須悟得活用”。理想化的夸張,在中國畫中俯拾皆是,如朱竹墨荷、淺絳山水,又如永樂宮的群仙膚色,有黑如墨炭者,白如冰雪者,紅若朝輝者,藍若玄青者。這在自然生活中,未必屬實,但經過畫家們的藝術處理,使人們感到不僅可信,而且非如此不可。

二、塑造型態妙

(一)人物

講到人物畫的造型塑造,就不得不提到顧愷之提出的“傳神論”。顧愷之認為,想要把人物的精氣神表現出來,最重要的就是畫好人的眼睛,通過所畫人物的神情來表現人物的內在精神。顧愷之所畫人物用線極細,力度不大,常用眼神的刻畫以及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烘托畫中的故事情節。

不同與顧愷之春蠶吐絲般的勾勒,南宋梁楷的簡筆人物以其獨特的造型和豪放的筆法自成一派。梁楷畫人物,是以簡要的筆法來表現人物的整體狀態和特征。他不拘法度、灑脫率真的性格,使得他筆下的人物輕松自在,例如他的《潑墨仙人圖》,放松的筆法將圖中人物憨態可掬的樣子展現得淋漓盡致。

無獨有偶,陳洪綬的人物造型也獨具一格,所畫人物形象面容奇古,造型夸張變形,堪稱中國人物畫史上的變形主義。雖然他筆下的人物常常頭部大身體小,但以這種返璞歸真的手法塑造出偉岸的人物形象,也別有一番風味。

由此可見,同是畫人,不同的塑造方式給人帶來的畫面感受不同。

(二)動物

縱觀古代花鳥畫,宋小品中的花鳥畫畫幅較小,賦色凝重飽和,線色相溶,畫面卻極為精致,通常都是以寫實為主,追求形象的真實和畫面的生趣。據傳北宋畫家趙昌,就以觀察對象來獲得他的藝術技巧,他曾在清晨朝露未干的時候圍繞花圃觀察花木,還自號“寫生趙昌”。趙昌的畫如他的號一般,畫中蟲鳥十分生動逼真,鳥的羽毛清晰可見,蟲子的觸角也彎曲俏皮。

八大山人寫意花鳥因其截然不同的造型,在中國花鳥畫的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畫面中魚、鳥都是以翻白眼的造型出現,他用類似漫畫手法,將筆下的花鳥人格化,仿佛畫中的動物都富有強烈的情感,借此來表達他對現實的諷刺以及悲憤之情,想必寫實的花鳥畫是無法達到這種層次的。

(三)山水

董其昌曾提出南北宗論,事實上南北山水因地理位置不同確實存在著差異,也因此畫南北山水的畫家對山水的塑造有所不同。北方山勢險峻,怪石嶙峋,山上多有長松、古樹、飛泉。所以畫北方山水的畫家,多以頓挫線條勾出山石,或以皴法表現山石的質感,畫風也通常給人感覺雄偉剛健。南方山勢平緩,以丘陵土質山居多,綠樹掩映,山水相依。從而畫南方山水的畫家多用細密的線或點來塑造山水,畫風往往平淡天真。南北方山水的特點不同,塑造的方式也就迥然。因此,在塑造形態的過程中需要抓住塑造對象的特點,再根據特點選擇適合的塑造方式,方能恰當地表現物象給人的質感。

三、烘托意境妙

(一)畫外之意

國畫中最強調的是意境,先講意境的“意”,一幅畫究竟該如何巧妙立意呢?美術史上有這樣三個關于立意的小故事,它們跟三句古詩有關,分別是“竹鎖橋邊賣酒家”“踏花歸來馬蹄香”以及“深山藏古寺”。據說古代畫院招畫家,以這三首詩為題來作畫,其中脫穎而出的畫家,畫面立意都別出心裁?!爸矜i橋邊賣酒家”主題入選的是一位沒有畫出酒館的畫家。他畫的是小橋流水、竹林茂密,在綠葉掩映的林梢遠處露出古時候的一個常用酒簾子,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酒”字。這幅畫不見酒店,卻使人似乎看到竹林深處有酒家,重點是用形象體現出“鎖”字?!疤せw來馬蹄香”主題入選的畫家不是單純著眼于詩句中的個別詞,而是在全面體會詩句含義的基礎上著重表現詩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畫面是在一個夏天落日近黃昏的時刻,一個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騎著馬回歸鄉里,馬兒疾馳,馬蹄高舉,幾只蝴蝶追逐馬蹄蹁躚飛舞?!吧钌讲毓潘隆敝黝}的入選畫面上只見崇山峻嶺,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邊汲水。古寺“隱”去了,但并不等于沒有,不然小僧擔水去往何處?自然是自古寺而來,再回古寺而去,這也是實中存虛。人們可以想像古寺就藏在山的深處。盡管畫面看似平淡,但其構思奇特,意境深遠,用一個和尚的出現巧妙地點出了“藏”字,不畫古寺而古寺盡在其中。由此可見,立意往往不只是畫面上所直接表現的內容,如何通過形象把抽象性思想立意表現出來,才是畫外之意的所在。若是把一切都在畫面上表達得明明白白,便失去了聯想性,從而也失去了藝術的趣味性。

(二)身臨其境

再說到意境的“境”,筆者認為,這“境”便是身臨其境,可游且引人深思的境界吧。早在宋代,宗炳就山水畫提出了 “暢神說”。他于年少之時游歷山川美景,進行山水畫的創作,在晚年之時病居家中,感嘆道:“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游,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睂⒃缒陮懮蒙剿謇L于壁上,對墻而臥,以暢神達意。宗炳堅信畫中山水的無窮景致之靈和自己的精神相融,引發人無限的向往和思索。

關于山水畫中“游”的境界,郭熙也曾這樣說道:“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何者?”從中可以明確看出,郭熙認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這四點中,重要的是后兩者。正因為山水可游可居,君子才會對山水心生渴慕,因此可游可居的境界是山水畫的本然趣味,不可或缺。

四、結語

創作需要多加思考,畫面要有可讀性。其實“遷想妙得”這句話,“遷想”在“妙得”之前,無論是表現手法上,還是塑造形態上,或是烘托意境上,都需要創作主題去思索,之后再巧妙地設計。因此在繪畫創作中不能只埋頭作畫,應多加思索,從而巧妙地表現畫面內容,畫面只有變得“妙”,才會變得可讀,這樣的畫才會讓人不斷地回味其中的趣意。

參考文獻:

[1]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

[2]郭熙.林泉高致[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

[3]洪再新.中國美術史[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表現手法繪畫創作
Jazz
試探通用數字語言符號的同構圖形創意表現手法
厚重感
略論消費文化視域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創作失敗
關于《翔》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