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場收費改革的影響與財務應對

2019-09-24 02:09沈蘭成魯力王硯冰
商業會計 2019年14期
關鍵詞:機場

沈蘭成 魯力 王硯冰

【摘要】 ?2017年,民航局對機場收費政策和標準進行重大調整。政策調整不僅使機場國內航線收入大幅度上升,并且使價格規律的作用更加明顯。此次收費調整有利于推進民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機場投融資體制的市場化,有利于提高機場發展差異化,但同時也給機場帶來如何對定價問題。文章認為,財務部門作為機場的管理機構,應當從持續細化核算工作、健全產品成本核算系統以及深入價格制定管理三個方面做好應對,以適應機場收費改革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 ??機場;價格管理;收費政策調整;財務應對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4-0053-04

2017年1月,民航局下發了《關于印發民用機場收費標準調整方案的通知》(民航發[2017]18號),這是我國從1986年1月發布《民用機場收費標準暫行規定》以來對機場收費政策和標準進行的第四次重大調整。本次調整正值我國實現民航強國戰略構想的關鍵時期。面對國內機場行業安全保障資源不足、發展結構不平衡、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此次調整將會成為解放和發展機場生產力,釋放機場發展活力最為關鍵的一步。

一、機場收費改革的內容

本次相較前三次的收費政策調整,“進一步調整了機場分類和管理方式,理順收費結構,合理確定收費標準,擴大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非航空性業務重要收費項目范圍”[1]。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隨著國內外收費標準逐步并軌已經完成,政企職責分明、監管職責明確等問題得到部分解決,更加契合市場和國際慣例的“成本回收、公開透明、非歧視性、用戶協商”的價格形成基本原則在本次調整中著重提出。

其次,國內航線航空項目收費標準有所提升。起降費方面,50噸及以下的飛機保持不變;51—100噸的飛機,不僅調高了基礎價格,而且對于每噸的價格系數也提高了2元/噸;除一類1級機場的201噸以上機型未做調整外,其他101噸(含)以上的飛機僅提高了基礎價格。停場費方面,增加了2—6小時這個收費分段時點收費,費率為起降費的20%,同時將6—24小時停場費提高到起降費的25%,費率上調5—10個百分點??蜆蛸M方面,價格從每橋每小時100元調整為每小時200元。安檢費方面,旅客行李安檢費增長3元/人,貨物和郵件的安檢費用增長在18—21元間。

再次,進一步擴大了機場管理機構的自主定價權。一是取消了起降附加費,擴大起降費浮動范圍,增加可上浮不超過10%;二是非航空性重要收費項目中的兩艙休息室、辦公室、售補票柜臺、值機柜臺出租收費以及一類機場地面服務費等項目調整為市場調節價;三是有條件地擴大了二三類機場內地航空公司內地航班地面服務基本項目收費浮動權限,且特種車輛、橋載設備等額外項目實行市場調節價;四是通用航空收費價格由市場決定;五是縮小了政府指導價范圍,僅限定在航空性收費項目和二類、三類機場內地航空公司內地航班地面服務基本項目收費。

綜合來看,此次調整的重點在于國內航線航空性收費漲價以及部分重要收費項目價格的放開。

二、航空性收費漲價的影響

從不同的維度測算(表1),可以看到隨著國內航線航空性項目收費標準的上調,機場國內航線收入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不同機型收費方面,50噸以下的機型,增幅在9%—23%之間;51—100噸的機型,增幅在10.3%—13.5%之間;101—200噸的機型,增幅在10.2%—13.3%之間;200噸以上的機型,增幅在8.8%—10.5%之間。機型機構收費標準的變化一方面體現了對支線機場發展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鼓勵航空公司在一類機場投放大機型,體現了提高運行效率的政策導向。

在收費項目方面,起降費的增幅在5%—13.5%之間;停場費除了包括標準上漲帶來的增幅,也包括起降費上漲帶來的增長,綜合測算停場費的增幅在83%—107%之間;安檢費方面,旅客安檢費的增幅在43%—60%之間,貨物和郵件的安檢費增幅在50%左右;客橋費的增幅為100%。航空性收費項目中以客橋、安檢、停場看護等依靠人力投入為主的項目提升幅度均較大,體現了成本覆蓋原則,符合2007年以來國內人工成本持續上漲的實際狀況,而占比重最大的旅客服務費沒有調整,也體現了用戶承受原則。

在機場結構方面,一類1級機場各類機型收入總體增幅在9.5%—23%之間,一類2級機場各類機型收入增幅在9.0%—21%之間,二類和三類機場各類機型收入增幅在8.6%—20%之間。由于本次只調整了國內航線收入部分,因此國際航線占比較少的機場,整體收入增幅將更大。另外,起降費51—200噸機型一類2級和二類機場漲幅最大,201噸以上機型隨著機場等級下降,漲幅越高。這有助于緩解二三線小機場大面積虧損現象。

以首都機場為例,從實施了一年的結果來看,國內航線航空性項目收費標準的上調為首都機場每月帶來1 800萬元左右的收入增長,與以往每月國內航線收入相比較增幅為10.9%,其中起降費增幅為4.5%,停場費增幅為55.6%,安檢收入增幅59.3%。

三、部分重要項目價格放開的意義

本次收費政策調整最大的亮點在于部分重要項目價格的放開,即更多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一方面航空性收費項目擴大了浮動空間,增加了機場管理機構定價權;另一方面,除航空性收費項目,以及二三類機場內航國內航班地面服務基本項目實行政府指導價外,其他項目均實行市場調節價。長期以來,政府調控在機場收費定價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此次收費改革后,價格規律的作用將更加凸顯,在部分領域、部分類型機場達到政府與市場“兩個作用”的統一。部分價格領域的放開對機場運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首先,機場業務市場化改革將步入實質性階段。從調整方案來看,擴大浮動空間,取消若干項目定價管制等動作,都重新界定了政府與市場的作用邊界。傳統上,在政府調控主導下的機場服務不受價格規律影響,導致機場業市場參數僵硬,市場機制無法正常發揮調控作用。此次調整大幅增加機場自主定價范圍,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重要一步,也是機場及相關業務經營主體向獨立市場主體方面邁出的關鍵一步。市場與政府兩只手并駕齊驅,必將進一步深化我國民用機場改革,對民用機場未來發展影響深遠。

其次,有利于推進民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民航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見》,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以調整結構、提質增效為主線,解決影響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關鍵問題。長期以來,機場服務的質量和效益飽受詬病,放開部分機場收費價格,有利于促進機場服務從同質化、低檔次、低效率,向服務差異化、優質優價、高效率轉變。同時,部分項目價格的放開能夠強化基于需求驅動推進機場設施的建設投資和供給,提高符合市場需求的設施服務,對推動《意見》落地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有利于投融資體制的市場化。在產權經濟學意義上,價格是產權的標價,產權也是定價的制度基礎。機場收費價格的形成是供求雙方交易關于機場財產使用權的數量表現。機場服務收費價格的形成和決定實際上是產權如何界定和產權如何交易等問題的現實反映。因此,放松價格管制意味著除跑道、機坪設施資源外的其他設施資源的經營自主權的回歸,使得以這些設施資源作為標的,通過不同程度轉讓機場管理控制權或剩余索取權,采取多種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推進民用機場投融資市場化成為可能。

第四,有利于提高機場發展差異化。廉價航空的代表——美國西南航空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盡量選擇二線機場,一方面可以減少機場使用費支出,另一方面還可獲得在大型機場難以獲得的優待。而根據之前的收費政策無論是對于機場還是航空公司的差異化定位都是不利的。此次放開價格,使得機場管理機構在機場發展中有了更多的市場化工具可以運用,有利于價值規律在實現機場戰略定位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各機場能夠根據自身功能定位、發展戰略、資源條件和和市場供求關系,執行差異化的機場收費標準,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用市場手段加快調整航線航班布局。此外,價格的放開還有利于機場業務的差異化。以地面服務為例,機場可以根據目標市場調整投資內容、檔次和規模的服務業務,提高更契合自身特點的地面服務產品,并形成各個機場業務差異化的發展格局。

第五,有利于提高機場的資產配置及使用效率。放開價格管制后,機場根據產品的需求狀況,可采取多等級定價等策略,基于對不同時間段、航線等各個細分市場實施差異化的收費政策,使得不同市場或市場的各個部分有效分離,促進機場使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基于競爭和價格談判壓力,機場可以減少不合理的投資帶來過度供給、設備閑置乃至虧損等問題,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四、收費政策調整的財務應對措施

然而部分業務價格的放開也為機場管理機構帶來了一個大的難題,即如何進行定價。由于機場服務價格長期受政府管制,機場管理機構缺乏定價自主權,加上機場的自然壟斷屬性,競爭的壓力小,定價主動性不足,導致大多數機場管理機構服務產品價格管理基礎薄弱,產品的定價能力差。從本次政策調整發文至今,已一年有余,據了解仍然沒有一家機場在價格放開的項目上與航空公司協商一致并在民航局進行備案。

此次政府管制放松的同時強調加強監管,價格市場化帶來潛在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挑戰,對機場管理機構來說,要有效抓住潛在機遇和應對挑戰,提升自身的價格管理能力。從財務應對的角度上看,應當從持續細化核算工作、健全產品成本核算系統以及深入價格制定環節三個方面采取措施,來適應機場收費改革帶來的影響。

(一)細化會計核算工作

《價格法》明確規定,經營者定價的基本依據是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因此定價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成本信息和市場信息兩大類。成本信息是定價的基礎,是判斷價格劃定的最低界線。此外,本次收費調整中提到“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機場收費項目……應堅持‘成本回收的原則”,需要“向用戶提供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服務成本情況”,這一要求也決定了需要會計參與。會計及相關資料是保證產品定價的關鍵,也是核心內容,強化財務管理,細化會計資料是機場管理機構進行定價的基礎性措施。

正確的核算方法、精準的財務數據是細化會計核算的基礎。對機場管理機構而言,應當以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為依據,將內部劃分成為多個業務核算進行核算。通過對核算單元的分級管理和核算,相關費用就能夠做到分級歸集,費用的歸集載體進一步的細化。細化核算將直接費用能夠直接歸集到科室、設施設備、科研項目、單項工程等最小成本主體,間接費用逐級歸集到直接承載成本主體,從而減少因主觀判斷導致的成本核算差異,提高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逐步實現核算單元和管理單元的統一。

(二)健全產品成本核算系統

一般來說,企業的營銷目標、產品成本、市場需求、市場競爭等是影響產品定價的主要因素。受機場基礎設施的特殊性影響,機場在進行定價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價格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以及政府監管因素,特別是此次收費調整中首次提出的透明性和非歧視性的基本原則,是機場服務產品定價中必須考慮的額外兩個重要影響因素。

產品成本通常包括:完全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乃至作業成本,過去的成本狀況,以及估算的未來成本狀況等。這些成本的信息又都依賴于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因此財務部門應基于不同的定價理論,科學、合理、及時地測算出公司各類產品的總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增量成本、作業成本等成本信息。

對于機場管理機構而言,通常會考慮使用作業成本法對產品成本進行核算。作業成本法是建立在“作業消耗資源,產品耗費作業”的前提上,它從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中劃分作業,并將耗用的資源成本通過作業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服務和客戶)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與傳統成本計算相比較,作業成本法不再僅限于傳統成本計算所采用的單一數量分配基準,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準,并且通過作業(數量、次數、面積)將非財務變量與財務變量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成本與業務實際消耗費用的相關性,能提供更為準確的產品成本信息。這種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利于公司通過對資源的消耗過程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和控制,從而來優化作業鏈、降低企業的耗費、減少產品成本、優化資源配置。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更具有管理意義,因為它能夠實現成本前饋控制與反饋控制相結合,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相結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統”。

(三)參與銷售價格定制管理

從機場產品定價的各種影響因素來看,定價管理具有明顯的跨職能特點,單獨由業務部門管理價格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業務部門雖然了解市場,但不了解公司產品的成本和利潤;其次,業務部門在自行定價時更多的考慮是如何更好的服務自身的績效目標;第三,從企業內部控制角度講,業務部門既負責價格制定,又負責價格執行,本身就缺乏監督。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能夠獨立于各部門并站在公司全局高度的價格管理組織。而財務部門十分熟悉產品成本及利潤情況,其掌握的信息是產品定價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補充。規范、科學的管理組織結構、管理流程設計對促進內部協調,并形成有效的價格決策體系對產品定價至關重要。

由于機場服務收費項目類型多,為不同定價機制下、不同類型的服務項目定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機場管理機構結合市場化進程和政府監管要求,從定價理念、定價制度、體系、財務核算方法、信息收集和定價技術方法等著手建立完善的定價管理體系。同時還要特別關注用戶協商機制的建立,要建立與航空公司風險共擔機制,確立與旅客需求發展緊密聯系的、兼具成本覆蓋且具有市場化效果的收費標準,應對未來更多價格開放帶來的挑戰。J

【主要參考文獻】

[1] 民航局.民用機場收費標準調整方案[S].民航發[2017]18號.

[2] 許光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3] 胡其輝.企業定價決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沈蘭成,男,博士研究生,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正高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魯力,男,碩士研究生,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猜你喜歡
機場
新疆海拔最高機場開工
無人機“逼?!眰惗貦C場
“最大機場”
留宿機場
大駕光臨
韓國仁川機場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佳機場”
機場快線
阿帕奇反機場型導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