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70年來我國所有制理論發展演進與進一步研究的幾個問題

2019-09-28 02:24包煒杰周文
人文雜志 2019年9期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化所有制

包煒杰 周文

內容提要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所有制理論研究呈現出清晰的演進圖譜。從縱向來看,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呈現漸進式、階段性特征,研究重點大體上經歷了“基本制度”(1949-1978年)—“經營機制”(1978-1992年)—“企業制度”(1992-1997年)—“所有制結構”(1997-2002年)—“實現形式”(2002-2012年)—“實現形式2.0”(2012-至今)的演進過程;從橫向來看,圍繞所有制問題的爭論性領域和關鍵性議題初步形成了“一體三翼”的研究格局,即 “基礎理論”“性質結構”“實現形式”和“生產效率”四個方面。在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研究方面,至少可以思考以下四個問題:一是在核心命題層面回應“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二是在基本事實層面客觀認識傳統公有制與傳統私有制的現代轉變;三是在問題導向層面回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現實訴求;四是在價值歸屬層面重申所有制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關鍵詞 新中國70年 所有制 中國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創新

〔中圖分類號〕F1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19)09-0013-10

所有制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闡明無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和“兩個必然”的歷史規律的基礎上強調,“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在所有這些運動中,他們都強調所有制問題是運動的基本問題,不管這個問題的發展程度怎樣?!雹傩轮袊闪?0年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不斷深化,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最具“中國化”的代表性。尤其是1978年以來,我國所有制領域圍繞著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在繼承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客觀情況,逐漸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同時,由于所有制問題關涉國內外不同群體、不同部門之間的物質利益,因而又具有深刻復雜的意識形態性。反觀我國學界,目前已就所有制的經典理論和實踐過程的若干問題展開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因此,我們嘗試回顧相關研究進展并就其中幾個關鍵議題進行討論,以期共同推動這一議題的時代發展。

一、國內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的基本概況與演進線索

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的整體情況,可謂是“百家爭鳴”。從研究隊伍來看,既涌現出了一大批立場堅定、基礎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家,又有一大批觀點鮮明、影響廣泛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觀點和論證拓展了所有制問題的研究范圍和研究深度,深刻影響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從研究特點來看,所有制問題研究呈現漸進式、階段性的特點,表現在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和歷屆黨代會的推進而不斷出現新議題,并通過實踐要求不斷反思所有制基礎理論本身,從而在研究圖譜上呈現出一條清晰的演進線索。

1.基本概況

就“所有制”的問題域而言,在CNKI關鍵詞搜索框中輸入“所有制”一詞后,系統自動反饋相關檢索詞條,包括但不限于:“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結構”“社會主義公有制”“非公有制經濟”“資本主義私有制”“國有企業”“國有經濟”“民營經濟”“混合所有制”“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實現形式”“產權制度”等。上述關鍵詞基本反映了當代所有制問題研究的大體輪廓,且相關研究成果大多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當代經濟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教學與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等知名刊物。

所有制問題研究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不斷深化。在理論上,對于傳統社會主義公有制問題的批判性反思揭開了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中國化研究的新篇章。1978年董輔礽率先提出所有制改革問題,并于《經濟研究》1979年第1期發表了《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問題》一文,反思傳統所有制理論中全民所有制只能有“國家所有制”一種形式,分析了“國家所有制”中“以政代企”和集體所有制中“以政代社”問題,并建議經濟體制改革中應實現“政企分開”“政社分離”,由此揭開了學界關于所有制問題大討論的序幕。在實踐中,伴隨著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成功探索,人們意識到經營形式改革可能是經濟改革的突破口,于是城市也相應地進行了國有企業的經營形式改革,“放權讓利”和“兩權分離”成為80年代國企改革的兩條基本思路。顧鈺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57~72頁。當年,以主張企業承包而聞名的楊培新被稱為“楊承包”,以主張股份制改革而聞名的厲以寧被稱為“厲股份”,在這些“熱詞”的背后是關于經濟體制改革主線的討論,即究竟是以價格改革為主線還是以所有制或企業改革為主線,前者通過放開價格盤活市場,突破了原有的計劃經濟一統天下的局面,后者則通過所有制改革調整生產關系激活生產主體的積極性,從而更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張卓元:《中國經濟改革的兩條主線》,《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1期。在上述探索的基礎上,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之相對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基本經濟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所有制領域的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這一過程中,學界出現了關于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的三種取向:一是反思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經典理論并嘗試作出新闡釋,如《論“社會所有制”》(于光遠,1994)、《論“重建個人所有制”逐步實現“共同富?!薄嬖u謝韜、辛子陵對“重建個人所有制”的試解》(王成稼,2007)、《再析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涵義——兼評王成稼研究員的有關詮釋與觀點》(衛興華,2008)、《鑒別兩種社會主義的一塊試金石》(胡德平,2017)等;二是重新澄清和闡明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基本觀點和立場原則,如《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是政治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吳宣恭,2013)、《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周新城,2018)等;三是結合我國所有制領域改革對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作時代化理解,如《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若干問題的思考》(劉國光,2011)、《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時代發展》(顧鈺民,2012)、《大力發展公有資本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程恩富等,2015)等。此處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列舉,其研究指涉均是我國所有制改革問題。從中可見,所有制問題意義之重大、涉及面之廣、關注度之高,單是吳小平《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2018)一文就足以引爆網絡,更遑論學術探索與爭鳴之繁盛。

2.演進線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相繼經歷了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1949-195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和改革開放的40年(1978-2018年)。從方法論來看,中國對于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遵循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主義原則,與這一實踐相對應的,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也呈現出漸進式、階段性的特征,這一特征是伴隨著農村、城市的“基層探索”和歷次黨代會的“頂層設計”而呈現出來的。本文梳理了歷次黨代會報告以及中央其他相關重要決議文件文本,嘗試與同時期該領域CNKI中高頻次被引論文和其他重要文獻做比對,在此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1978年),研究重點集中在基本制度方面。改革開放前30年的時間里,我國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相關論述和蘇聯模式的建設經驗,“建立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蛾P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年,第64頁。但是,“1957年后,‘左的思想開始抬頭,逐漸占了上風?!薄多囆∑轿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5頁。這點表現在超越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大搞“窮過渡”和所有制形式的“升級競賽”,完全排斥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葛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75~76頁??陀^來看,單一公有制為基礎的基本經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集中資源,在較短時期內完成初步工業化,這對于建國初期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國家經濟安全和人民當家作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單一公有制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計劃經濟體制嚴重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當時學界的討論主要圍繞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問題、人民公社的所有制性質問題、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問題等。

第二階段(1978-1992年),研究重點集中在經營機制方面。改革率先在農村取得突破,在不觸及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開始了“包產到戶”的大膽探索,為后來的城市企業改革提供了有益經驗。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增強企業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要使企業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⑤⑥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347~348、484~485、655、733~735頁。由此表明當時的改革思路在于使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向市場而非只受單一的指令型計劃的指導,從而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圍繞轉變企業經營機制這個中心環節”,具體包括按照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的原則,實行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搞活全民所有制企業。⑤這一時期的研究圍繞“承包制”“租賃制”“股份制”等具體經營機制展開,例如,《所有制改革和股份企業的管理》(厲以寧,1986)、《試論社會主義股份制》(劉詩白,1986)、《略論股份經濟》(吳樹青,1986)、《普遍實行股份化能否真正搞活企業》(丁任重,1986)、《對股份制性質的理論分析》(王玨等,1990)等。

第三階段(1992-1997年),研究重點集中在企業制度方面。黨的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⑥并肯定了股份制的作用。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提出“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益探索”。⑦在此背景下,“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產權制度”“公司制”成為所有制理論研究的關鍵詞。其中,代表性研究有:《現代公司和企業改革》(吳敬璉,1994)、《關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幾點思考》(劉國光,1994)、《論當前國有企業產權關系的改革》(樊綱,1995)、《國有產權制度改革的模式和途徑》(郭克莎,1995)、《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中產權界定的若干問題》(榮兆梓,1995)等。

第四階段(1997-2002年),研究重點集中在所有制結構方面。1997年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再次肯定了股份制的地位和作用,并對“公有制經濟的含義”“集體所有制經濟”“公有制實現形式”“非公有制經濟”作了界定。②③⑤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900~901、270、901、1252~1253、1725頁。這是我國所有制領域改革取得的歷史性突破,尤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基于生產力的客觀情況肯定了“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的“合作經濟”和“個體經濟”,②發展到了黨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③可以說,非公有制經濟實現了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外進入到制度內的轉變。顧鈺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51頁。這一階段的研究集中討論、分析和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例如,《我國的所有制結構與經濟體制改革》(高尚全,1998)、《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重大發展》(紀玉祥,1998)、《所有制結構的重大調整和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大膽探索——近二十年中國所有制改革的回顧和展望》(張卓元,1999)、《非公有制經濟是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周叔蓮,2000)等。

第五階段(2002-2012年),研究重點集中在不同所有制經濟的關系問題以及實現形式方面。針對社會上關于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關系問題的一系列爭論,2002年黨的十六大在重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提出“兩個毫不動搖”,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并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提出“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⑤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并強調“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⑥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一方面,不同所有制經濟關系問題的爭論通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消滅私有制”和“重建個人所有制”的論斷來展開,成為所有制問題研究的一大奇觀(實際上相關爭論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到這一階段達到高潮);另一方面,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研究也在不斷升溫。相關研究如《〈共產黨宣言〉中關于“消滅私有制”的譯法是正確的》(顧錦屏,2003)、《關于股份制與重建個人所有制問題的研究》(衛興華,2008)、《“重建個人所有制”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所有制關系——兼評把它與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股份制等同的觀點》(胡鈞,2009)、《混合所有制的制度經濟學分析》(顧鈺民,2006)等。

第六階段(2012年-至今),研究重點集中在實現形式2.0方面。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四條基本路徑,即“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2015年出臺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和方向。2016年7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017年黨的十九大將2012年以來所有制領域的改革探索寫入報告,與之相對應的,學界在這一時期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為關鍵詞組展開研究,如《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混合所有制》(程恩富等,2015)、《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問題》(高明華等,2015)、《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理論思考》(顧鈺民,2015)、《在深化改革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何干強,2016)等。

二、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中的幾個爭論性領域和關鍵性議題

上述所有制問題研究重點的演進線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與實踐之間的相互映射關系,體現了唯物史觀所揭示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當然,在所有制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爭論,如“國有資產賤賣問題”“私營經濟地位問題”“股份制改革與私有化問題”等,這些同樣在理論上得到了反映。這些關鍵性議題的討論共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中國化的進程,從而在橫向上初步形成了“一體三翼”的研究格局,即所有制的“基礎理論”“性質結構”“實現形式”和“生產效率”。在這里,不妨從這四個方面深入到所有制問題本身。

1.基礎理論

所謂“基礎理論”,簡言之就是回答和闡明“是什么”的研究。在基礎理論方面,既有研究主要有兩個面向:一是對“所有制”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的涵義、地位、作用的界定和解讀;二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涉及到的所有制論斷如“消滅私有制”“重建個人所有制”“社會所有制”的討論和分析。

關于“所有制”的涵義、地位、作用的界定和解讀。一般而言,“所有制”是指生產資料的歸屬問題。有學者通過經典著作來考察馬克思對于“所有制”的認識過程: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將所有制歸結為經濟關系;在《哲學的貧困》和《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從主客體方面考察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含義;在《雇傭勞動與資本》《〈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明確了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的基礎地位;而后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中成功運用所有制理論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預示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根本特征。曹之虎:《對馬克思所有制理論的系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傮w上,學界關于“所有制”的涵義存在三種觀點:“基礎說”(即強調生產資料所有制在整個生產關系中的基礎和前提作用)、“過程說”(即認為與“生產關系”同義,是“生產關系的總和”)和“實現說”(即認為“所有制涵義的深層內容,不在于法律歸屬,也不在于過程本身,而在于所有權能夠帶來的資產收入?!保┨K東斌:《論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于所有制概念的三層涵義》,《經濟科學》1990年第3期。這三種觀點是同時存在的,甚至出現了彼此否定的現象,比如以“過程說”否定“基礎說”從而淡化所有制的重要性,或者以“基礎說”否定“過程說”和“實現說”來過分強調所有制的“決定論”,以致陷入“所有制崇拜”。當然,對于“所有制”的不同界定自然影響到對它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有學者強調,“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是政治經濟學分析的基礎,根據所有制分析經濟關系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因而對于現實中的“分配不公問題”“階級關系問題”“社會基本矛盾和基本經濟規律問題”“市場經濟問題”具有解釋力。吳宣恭:《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是政治經濟學分析的基礎》,《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年第7期。

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涉及到的所有制論斷的討論和分析。這里涉及到《共產黨宣言》中的“消滅私有制”以及《資本論》中的“重建個人所有制”和“社會所有制”。關于“消滅私有制”論斷,學界主要有兩類爭論:一是“消滅”還是“揚棄”的翻譯版本之爭;二是所有制變革的“目的”和“手段”之爭,具體圍繞所有制變革的方式、對象、條件和結果展開,相關爭論可參考筆者之前所寫的述評文章,吳海江、包煒杰:《對〈共產黨宣言〉中“消滅私有制”的再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年第3期。此處限于篇幅不作展開。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論斷,這一論斷曾被形容為“經濟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概括起來,學界對此主要有三種解讀版本。一是以謝韜等為代表的“生產資料私有制”“人人皆有的私有制”,謝韜、辛子陵:《試解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理論與中國改革》,《炎黃春秋》2007年第6期。這種觀點主張生產資料量化到個人、人人有份;二是以衛興華等為代表的“聯合起來的社會的個人所有制”“既是個人的又是公共的所有制”,衛興華:《對“重建個人所有制”的解讀 、評論與爭鳴的一些看法——兼談王成稼研究員對“重建個人所有制”不同解讀的批評和有關觀點》,《當代經濟研究》2009年第1期。這種觀點認為“個人所有制”與“社會主義公有制”同義,兩者關聯在于“公有制”是從由諸多個人組成的社會整體著眼的,“聯合起來的個人所有制”則是從組成聯合體的諸多個體著眼的;三是以吳宣恭等為代表的“生活資料個人所有制”,吳宣恭:《對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再理解》,《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年第2期??隙ǘ鞲袼箤Α皞€人所有制”理解的正確性,即建立在協作和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生活資料歸個人所有,并援引《資本論》德文版和英文版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原文加以比對,得出“生活資料個人所有”更為準確。關于“社會所有制”論斷,于光遠認為,適合社會主義所有制基本性質的是“社會所有”,社會所有制不等于社會主義公有制,把“公有”作為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性質和把“公有制為主體”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本特征的說法是不確切的。于光遠:《關于“社會所有制”》,《學術月刊》1994年第2期。

2.性質結構

所有制的性質結構是所有制問題中最根本的命題,因為它關乎國家性質。從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中的“消滅私有制”到蘇聯斯大林時期在列寧合作社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從新中國建國初期的“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個體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3頁。到社會主義改造后的“一大二公三純”,從上世紀80年代允許私營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到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既有研究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為兩條主線,并衍生出關于“國”與“民”關系的一系列討論。

關于公有制的研究。一方面,這些研究主張遵循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破除了“公有制崇拜”。在改革開放初期,劉國光就曾用“三破三立”來形容所有制結構領域的改革,即“破除越大越公越好的舊觀念,確立由生產力性質決定所有制結構的新觀念”,“破除越‘純越好的舊觀念,確立多種所有制同時并存、相互交融的新觀念”,“破除越‘統越好的舊觀念,確立所有權和經營權可以分離的新觀念”。劉國光:《在改革的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5期。另一方面,深化關于“公有制為主體”的認識,包括“公有制主體地位”的表現、原因和挑戰等。公有制為主體,一是指量上占優勢,即公有資產應該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二是指質上有控制力,即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周新城:《關于公有制為主體問題的思考》,《當代經濟研究》2017年第6期。衛興華認為,“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范疇,不是可有可無”,實行公有制為主體應基于“生產力原則”和“共同富?!痹瓌t。衛興華:《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馬克思主義研究》1997年第6期。

關于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的研究。非公有制經濟包括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個體經濟及各種混合經濟中的私有成分。學界圍繞非公有制經濟是否是社會主義經濟展開了討論,有學者旗幟鮮明地提出“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它的主要組成部分——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還存在著雇傭、剝削關系,因而它們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敝苄鲁牵骸侗仨毴骊U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也有學者進一步提出,“應該把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同它們在所有制結構中的地位區分開來”,張翼:《“社會主義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學習論壇》2014年第7期。并從這一角度來認識黨的十五大提出的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于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發展壯大,以民營經濟為例,習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用“五六七八九”來概括民營經濟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绷暯剑骸对诿駹I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日。

此外,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之間的關系往往通過對所謂“國”“民”關系的討論展開。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寫入憲法和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關于“國退民進”還是“國進民退”的爭論就此起彼伏。時值中美貿易摩擦,關于民營經濟離場的言論更是引爆網絡?!皣嗣襁M”論認為,國有企業規模過大、發展過快、干預過多,導致市場價格扭曲、競爭不公平,因此主張國有企業應當退出競爭性或盈利性領域,專門從事私有企業不愿或無法經營的公共產品,避免“與民爭利”;“國進民退”論則認為民營經濟已經完成歷史使命而應退場。周文、包煒杰:《再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學家》2019年第3期。在2018年11月1日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對近年來討論的熱點問題“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企業黨建控制論”予以堅決否定,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

3.實現形式

在所有制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另一條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中國化研究中的突破性認識也呼之欲出,即學界充分意識到公有制與公有制實現形式之間存在重大區別。同一種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實現形式,同一種實現形式也可以為不同的所有制服務。在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的情況下,作為最主要的實現形式,“股份制”以及以股份制為基礎的“混合所有制”曾引發了諸多爭論。

關于股份制的性質和作用。首先是股份制的性質問題,即是“公”還是“私”的問題。對于股份制的認識曾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在股份制試行之初,備受各界質疑,股份制改革更被認為是“搞私有化”;另一種情況是過分夸大股份制,依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股份制”的肯定性描述,把“股份制”看作是實現“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形式??陀^地看,“股份制不是一種獨立的所有制存在形式,只是一種資本的經營方式。不能把中外私人資本組成的股份制視作社會主義公有制,不要混淆所有制的存在形式同其實現形式?!毙l興華:《關于股份制與重建個人所有制問題研究》,《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6期。胡鈞對此也持類似觀點,并進一步提出,“股份制作為一種資本聯合形式,其經濟關系性質不能由形式本身決定,只能由參加聯合的成員的性質決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股份制企業的公有性質只能由社會主義國有資本參與的程度和所占比重決定?!焙x:《“重建個人所有制”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所有制關系——兼評把它與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股份制等同的觀點》,《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期。其次是股份制的作用。黨的十五大報告曾對此作過描述,即“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敝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編:《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901頁。

關于“混合所有制”的研究?;旌纤兄剖秦敭a權屬于兩個以上不同性質的所有者構成的一種所有制,其重要實現形式就是現代股份制經濟。程恩富等指出,西方國家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家壟斷資本發展的產物”,是國家資本和私人資本在經濟領域的融合,并非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混合,而后者則是我國混合所有制的特征。程恩富、董宇坤:《大力發展公有資本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政治經濟學評論》2015年第1期。從混合所有制的優勢來看,“混合所有制經濟為國有資本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更好體現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鳖欌暶瘢骸痘旌纤兄平洕腔窘洕贫鹊闹匾獙崿F形式》,《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年第1期。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臨的現實問題同樣嚴峻,“搞混合所有制不是簡單地進行國有股減持,而要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不是把國有企業一賣了之,而是要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不是只允許私有資本參與甚至控股國有企業,而是同樣允許國有資本參與甚至控股私人企業;不是削弱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而是要加強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背潭鞲?、謝長安:《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混合所有制》,《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年第1期。

4.生產效率

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調整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生產效率恰恰是衡量生產力的標準。所有制的生產效率問題并不是一個陌生問題。早在20世紀初那場著名的“社會主義大論戰”中就涉及到這一議題,一方以奧地利學派米塞斯、哈耶克為代表,他們從根本上懷疑乃至徹底否定中央計劃具有實行經濟計算和合理配置資源的可能性,以《社會主義》《通往奴役之路》為代表作品;另一方則以波蘭經濟學家蘭格為代表,他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一文中提出,中央計劃體制可采用試錯法來模擬市場機制以決定生產資料的價格,使供求得到平衡進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我國,這一議題表現在“國有企業低效論”和“國有企業壟斷論”的爭論中。

20世紀90年代新制度經濟學以及“科斯定理”風靡一時,理論界盛傳“私有產權更具效率”“國有企業效率低”的言論,這些正是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研究不得不回應的問題。通過對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不同社會形態的考察,顧鈺民認為,在所有制與生產力效率關系的問題上,不能簡單化地說公有制效率高還是私有制效率高,在一定條件下,公有制與私有制都可以是高效率,也可以是低效率。顧鈺民:《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當代發展》,《高校理論戰線》2008年第10期。在學理上,由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對所有制效率分析側重點不同,所以得出的結論也不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分析所有制效率側重宏觀層面,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和“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兩個角度來分析,西方經濟學側重微觀層面,從“市場競爭關系”和“產權關系”出發加以分析,從而分別得出了“私有制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和“公有制不具有動力和效率”的結論。顧鈺民:《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時代發展》,《經濟學家》2012年第11期。此外,還有一些討論公有制效率問題的有益嘗試。例如,榮兆梓從公有制的本質特征與內在矛盾出發,分別從激勵效率、配置效率和創新效率三方面論證了公有制經濟的微觀效率。榮兆梓:《論公有制經濟的微觀效率》,《政治經濟學報》2017年第2期。也有研究者嘗試通過數理模型來論證公有制的效率優勢,該模型比較了不合作私有制和合作私有制的效率差異,進而在數量和質量兩個層面分析了公有制相較于合作私有制的效率優勢。趙岳陽、徐傳諶:《公有制的效率優勢: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微觀模型》,《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年第8期。但是,現實中“僵尸企業”“產能過?!钡葐栴}不容回避,而這些都要求國有企業朝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不斷改革和完善。

三、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原則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中國化和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中國化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對于深化所有制問題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核心命題: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問題

所有制問題與經濟體制問題密不可分。當前,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屬于經濟運行的制度層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是經濟運行體制,后者以前者為基礎和依據?!吧鐣髁x市場經濟”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術語革命”及其原創性實踐帶來了多年年均GDP增長率近10%的“中國奇跡”。就其定義而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張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32頁。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逄錦聚、何自力:《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頁。但是,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不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依據是我國存在大量國有企業,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扮演普適性角色,甚至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中再度拋出“國家資本主義”的老話題。秋石:《認清“國家資本主義”問題的真相》,《求是》2018年第17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不是市場經濟”的這場爭論中,關鍵在于作為一種制度的社會主義能否與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的市場經濟相結合。

“任何一種所有制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核心的問題是經濟利益的激勵機制?!睏畲簩W:《論公有制理論的發展》,《中國工業經濟》2017年第10期。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不相容論認為,公有制的經濟發展動力存在缺陷。傳統公有制經濟的動力在于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強制性的行政指令,是自上而下的等級結構,在具體操作層面又通過“條塊結構”來傳導信息,即按部門劃分的行政系統和按地域劃分的地區系統,由此推導出公有制經濟的生產經營活動缺乏有效的財產激勵和財產約束,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當前所有制問題研究應當有效回應這一難題。

對于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問題至少有兩條思路。其一,破除對西方國家的制度迷思,因為“市場經濟”概念本身具有延展性,并不存在所謂“市場經濟”的唯一模式。這一點從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三足鼎立”格局中可見一斑:以德國為代表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型經濟模式”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都呈現出市場經濟的多樣性。一般而言,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交換主體具有獨立性,以及市場主體決策經營具有自主性。因此,基于這一原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國有企業同樣可以成為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其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使公有制企業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即成為具有獨立性和競爭性的市場主體且產權明晰。從根本來看,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根源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特殊性質以及由此導致的商品性與非商品性并存的二重屬性”,張宇:《論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經濟研究》2016年第6期。只有夯實微觀基礎,即“公有制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通過轉機改制、實行現代企業制度,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從而公有制能夠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簡新華、余江:《市場經濟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嗎?——兼評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不相容論》,《經濟研究》2016年第12期。

2.基本事實:公有制與私有制均已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

長期以來,在所有制問題的認識論上存在著“所有制崇拜”和“所有制歧視”這兩種極端傾向。這種思維意識上的偏見往往會陷入所有制的“決定論”,而忽視了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建設性作用?,F實中,社會主義公有制已經走出了“一大二公三純”的計劃經濟時代,資本主義私有制也已經走向了“混合經濟”,都完成了“由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顧鈺民:《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時代發展》,《經濟學家》2012年第11期。這是分析所有制問題的客觀前提,即注意區分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語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事實之間的差異性。

這種“傳統”到“現代”的轉變是通過所有制的實現形式來達成的。一種經濟制度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來實現,不存在脫離具體實現形式的抽象的經濟制度,經濟制度的性質與實現形式之間的這種內在聯系往往會導致人們將實現形式的局部性問題看作是經濟制度的系統性問題。對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而言,其實現形式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對于整個經濟制度的評價,即“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性關系到“公有制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制度規定的合法性。一般而言,混合所有制使得不同所有制經濟能夠共同存在、融合生長,在宏觀層面表現為各種所有制形式相互滲透、彼此交叉,在微觀層面即在企業層面實現不同資本融合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要求大力發展以公有資本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而不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陷入“資本的狂歡”。

此外,這種轉變也促成了認識論轉向,尤其是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問題以及非公有制經濟對公有制經濟的信任問題。一般而言,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地位至少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在所有制結構中的地位,具體表現為“主-從”的關系,其中,“主”的部分決定了經濟社會性質;二是在具體的經濟運行機制層面,不同所有制經濟之間的競爭關系反映了它們的不同地位,市場經濟則內在規定了競爭主體的平等性,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遵循這一客觀要求。從這個角度來說,“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各有優勢,都有廣闊發展的空間,國進不一定民就要退,民進也不一定國就要退,我們努力做到國進民也進,實現共同發展?!睆堊吭?、胡家勇、萬軍:《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四十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86頁。當然,非公有制經濟在市場準入等方面確實還存在著一些困難,習總書記在民營經濟座談會上中將其概括為“三門三山”(即政策執行中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和民營企業遇到的“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這些現實困難使得非公有制經濟對于“私營經濟離場論”類似論調感到格外敏感。因而,在我國社會輿論引導中仍應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和“國民共進”。

3.問題導向:“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與“建設創新型國家”

所有制領域的深化改革是為了促進不同所有制經濟發展,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內在地要求不同經濟成分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頁。因此,所有制研究更應體現轉型發展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回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建設創新型國家”這兩大時代課題。

當代所有制問題研究亟需在“創新”上做文章。一方面,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在于創新機制、釋放活力,從根本上是為了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解決生產效率問題。國有企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力量,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為了促成國有企業能夠創新出一種良好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釋放活力,從而形成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新時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肩負著產業創新的重要使命,在基礎技術、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國有企業應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集中資源推動核心技術研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真正成為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引領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生力軍。當然,“僵尸企業”問題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得以解決,基本思路在于劃分國有資本功能領域,明確國有經濟改革方向,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以此為國有企業創新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民營經濟也面臨著創新轉型這道“坎”,不少民營企業集中在技術含量不高、進入門檻較低的產業,創新積淀不深、創新能力不足等內生因素影響其長遠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1、33~34頁?!叭鎸嵤┦袌鰷嗜胴撁媲鍐沃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類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活各類市場主體活力”。②因此,政府部門至少可以從政策支持、資金供給、人才支撐等方面來“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從而更好地為市場創新提供平臺。

4.價值歸屬:所有制改革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所有制問題關乎生產目的。所有制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社會轉型發展。同樣,不是為了發展生產力而發展生產力,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話來說是為了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目的”在我國現階段表現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所有制領域深化改革要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處理好“為了誰”的問題。然而,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沒有處理好整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往往強調整體而忽視個人,所以間接導致“重建個人所有制”這一議題得以深入和持續討論。反觀現實中出現的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搞平均主義結果導致貧窮的社會主義;另一種則是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貧富分化等社會不公現象。因此,所有制改革至少包含兩個階段: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以人民為中心,實現共同富裕。這正是我們黨作為一個人民政黨的政治價值所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為了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因此,應跳脫出所有制決定論的意識形態窠臼,以生產力為客觀依據,以共同富裕為價值歸屬。關于這一點,鄧小平曾談了他的認識,“革命是要搞階級斗爭,但革命不只是搞階級斗爭。生產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從歷史的發展來講是最根本的革命?!雹堋多囆∑轿倪x》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1、314頁?!案鶕覀冏约旱慕涷?,講社會主義,首先就要使生產力發展,這是主要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對不對,歸根到底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這是壓倒一切的標準??罩v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雹苡纱丝梢?,縱觀改革開放以來的所有制實踐,通過所有制調整來激活經濟活動中物質利益原則發展生產力是第一步,第二步在于真正實現“共同富?!?。在“新時代”背景下討論“共同富?!本哂袃芍刂赶颍旱谝?,“富起來”的時代需要“做大蛋糕”,意味著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第二,“強起來”的時代需要實現“共同富?!边@一“分好蛋糕”的關鍵一步,意味著必須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周文、包煒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特征問題》,《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6期。針對分配領域出現的收入差距擴大、貧富分化明顯的現實問題,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從根本上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二是解決財產分布不均且差距日益擴大的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問題。張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05頁。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韓海燕

猜你喜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化所有制
“混改”的重點和難點
如何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HIP –HOP AGANDA?
關于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思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體”問題
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專家筆談
肖亞慶:2017年擴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四個全面”視域下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探究
弗萊堡學派理論分析及其對中國改革的影響
淺談人類對政府與市場關系規律的探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