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脂溢性皮炎76例

2019-09-28 13:49夏延杭
中國實用醫藥 2019年25期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

夏延杭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脂溢性皮炎的療效。方法 76例脂溢性皮炎患者, 均采用中西藥內服、注射、外敷進行治療, 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2個療程治療后, 76例患者中治愈64例、占84.21%, 好轉10例、占13.16%, 未愈2例、占2.63%, 總有效率為97.37%。結論 采用中西藥內服、注射、外敷結合治療, 對脂溢性皮炎的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脂溢性皮炎;中西醫結合;療效顯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69

脂溢性皮炎是發生在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一種炎癥性皮膚病, 好發于面部鼻唇溝、眉弓、口周、頭皮、上胸、腋窩、外陰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屬于中醫“白屑風”、“面游風”和“紐扣風”的范疇[1], 病程長短不一, 難治愈, 易復發。2002~2018年作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脂溢性皮炎76例, 取得了顯著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02~2018年本所收治的76例脂溢性皮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9例, 女27例;年齡1~73歲, 平均年齡(30.8±14.9)歲;病程8 d~31年;患病部位:面部29例, 頭部17例, 腋窩13例, 上胸8例, 外陰7例, 肩胛部2例。

1. 2 治療方法 患者均采用中西藥內服、注射、外敷進行治療。

1. 2. 1 中藥內服 涼血清肺飲[2]:生地15 g、元參12 g、川石斛12 g、生石膏30 g、寒水石12 g、白花蛇舌草30 g、 桑白皮12 g、黃芩9 g、生山楂15 g、虎杖15 g、生甘草3 g。

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 min, 再煎煮30 min, 煎2次/劑, 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1劑/d, 分2次服。皮疹糜爛及伴油膩性脫屑者, 加茵陳15 g、生苡仁15 g;鼻翼潮紅者, 加制大黃9 g、苦參片15 g;皮損呈結節囊腫, 加益母草15 g、莪術12 g;大便干結者, 加全瓜蔞12 g、枳實9 g。

1. 2. 2 西藥內服、注射 維生素B2, 10 mg/次, 3次/d, 口服;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 2 ml, 隔日1次, 肌內注射。

1. 2. 3 外敷 患處外敷自制一號液[3], 配方:氯霉素1.5 g、甲硝唑1.2 g、水楊酸1.0 g、乙烯雌酚0.02 g、維生素B2 0.2 g、甘油15 ml, 75%酒精加至100 ml, 攪勻即可。用法:2~3次/d, 涂擦患處。

治療2周為1個療程, 連續治療2個療程根據癥情可以連續用藥3個療程。在治療的同時, 患者飲食上忌食辛辣, 少食油膩和甜食, 多食蔬菜和水果, 保持大便通暢。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治療前后, 根據皮損形態、靶皮損面積、皮損瘙癢程度等進行皮損綜合療效評價。應用尼莫地平法計算, 計算公式:皮損消退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017版)[4]療效評定:治愈:皮損消退, 自覺癥狀消失;好轉:皮損消退率≥30%, 自覺癥狀減輕;未愈:癥狀無變化, 或皮損消退率<30%??傆行?(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2 結果

經過2個療程治療后, 76例患者中治愈64例、占 84.21%, 好轉10例、占 13.16 %, 未愈2例、占 2.63 %, 總有效率為97.37%。

3 討論

脂溢性皮炎常見于皮脂腺分布比較豐富的部位, 常由頭皮開始, 逐漸向面部、耳后、腋窩、上胸部、肩胛部、外陰等部位發作, 主要以多脂、多毛及多汗部位易發病。皮損傾向于淡紅色、鮮紅色或黃紅色斑片, 邊界清楚, 上有油膩性鱗屑或結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 肥膩、油炸、辛辣、甜膩等飲食過多, 使脂溢性皮炎的患者越來越多, 從新生兒到成年人, 各個階段的人群都有, 好發于青春發育期男女和成年后的男子。

中醫把脂溢性皮炎稱為“面油風”是發生于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一種炎癥性皮膚病[5]。由于人體皮脂腺的部位較多, 脂溢性皮炎所發作的部位也不同, 根據不同發作部位, 也有不同的稱呼, 如發作在胸前的稱為“紐扣風”, 發作在眉間的叫做“眉風癬”, 病名不同, 但癥狀接近。本病典型皮損為黃紅色斑、斑片或斑丘疹, 表面覆油膩性鱗屑, 嚴重時可有滲液, 或干性紅斑上有灰白色糠秕樣鱗屑。清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亦記載:“此證生于面上, 初發面目浮腫, 癢若蟲行, 肌膚干燥, 時起白屑。次后極癢, 抓破, 熱濕盛者津黃水, 風燥盛者津血, 痛楚難堪”[6]。嬰兒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生后第1個月, 皮損多在頭皮、額部、眉間及雙頰部, 為溢出性紅色斑片, 上有黃痂[7]。

本病發病病因較多, 與多種因素有關, 西醫認為自身皮脂腺分泌紊亂, 長期精神抑郁處于壓力之中, 不健康生活

和飲食習慣, 以及遺傳因素等對本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定影響[8]。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 風邪外侵, 濕熱內蘊或陰虛內熱, 肝腎虧虛所致[9]。病因分為內因和外因, 內因以過食油膩、辛辣和炙熱食品, 使之積熱在里;外因為感受風濕熱邪, 以致熱蘊上焦, 氣血沸揚, 出油生燥。根據癥狀程度的不同, 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類型:①血熱風燥。平素為血燥之體, 又吃過多的辛辣厚味、油膩、酒類, 致使脾胃運化失常, 內蘊積熱, 外感風熱之邪, 使血熱風燥, 肌膚失去濡養而成。癥見:頭皮、額面等處可見淺紅斑或黃紅斑, 散在少量紅丘疹, 覆有灰白色糠秕狀鱗屑, 皮膚粗糙。治宜:涼血清熱, 祛風止癢。②陰傷血燥。風為陽邪, 風邪久郁經絡不散, 導致陰血暗傷, 血虛陰傷肌膚失其涵養, 郁久而生風化燥。血虛生風化燥, 風燥又耗傷陰血, 兩者互為因果, 成為惡性循環。癥見:皮膚干燥缺水, 脫屑, 油脂減少, 瘙癢加劇, 反復發作。治宜:滋陰養血, 祛風潤燥。③脾胃濕熱。主要由過食油膩、辛辣刺激之物, 導致脾胃運化失常, 水濕內停, 郁而化熱, 濕熱博結, 淤積肌膚而成。癥見:頭面、胸背以及腋窩等處見大片紅斑、黃紅斑, 覆有較多油膩性鱗屑, 或少量滲出后結痂稱黃色厚痂皮, 自覺瘙癢。治宜:清利濕熱為主[10-13]。

本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涼血清肺飲方藥中生地、玄參、石斛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抗菌、補益脾胃作用;生石膏、寒水石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散瘀作用;桑白皮、黃芩具有清熱燥濕、利水消腫、消炎抗菌作用;白花蛇舌草、虎杖具有清熱解毒、消痛散結、利尿除濕作用;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作用;山楂具有消食健胃、化濁降脂作用;茵陳、生苡仁具有抗炎抑菌、清熱排膿、除痹鎮痛作用;大黃、苦參具有瀉熱通便、解毒消炎作用;益母草、莪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消積止痛作用;全瓜蔞、枳實具有清熱散結、潤燥滑腸、破氣消積作用;諸藥合用滋陰涼血, 清熱解毒, 潤胃瀉火, 清腸濕熱。維生素B2片和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作為用于因缺乏維生素B類所引起脂溢性皮炎的輔助治療;自制一號液外敷具有抗菌、止癢、控油、養膚作用。本組采用中西藥內服、注射、外敷結合治療脂溢性皮炎, 治愈率為84.21%, 總有效率為97.37%, 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 采用中西藥內服、注射、外敷結合治療, 對脂溢性皮炎的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經緯. 中醫大詞典. 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1212.

[2] 李寶順. 名醫名方錄. 北京:華藝出版社, 1990:145-146.

[3] 劉景華, 陳曙光, 馬莎. 自制一號液治療痤瘡276例. 人民軍醫, 1990(9):36.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017版).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7:246-248.

[5] 林子寒. 脂溢性皮炎用什么藥治療. 中華養生保健, 2017(9):43.

[6] 郭亮. 中醫辨證治療脂溢性皮炎的臨床分析. 健康世界, 2015(2):34.

[7] 隋克毅. 頭部脂溢性皮炎經驗組方介紹. 醫師在線, 2017, 7(32):34-35.

[8] 韓玉華, 哈申那布棋. 蒙醫綜合療法治療痤瘡332例.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7, 23(9):8-9.

[9] 梁尚財, 鄭紅偉. 中醫辨證治療脂溢性皮炎170例. 吉林中醫藥, 2006, 26(9):40.

[10] 周豐寶, 杜翠翠. 中西醫結合治療脂溢性皮炎肺胃熱盛型38例

觀察.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5, 31(12):1127-1128.

[11] 王曉磊. 中西醫結合治療脂溢性皮炎70例臨床觀察. 生物技術世界, 2014(9):83.

[12] 林銳輝. 中醫藥治療脂溢性皮炎研究進展.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7, 15(11):158.

[13] 賈穎, 鄧衛芳, 王友球. 運用中醫內外治法治療脂溢性皮炎的經驗淺析. 山西中醫學院學報, 2018, 19(1):58-59, 71.

猜你喜歡
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冠心病效果探討
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髖關節滑膜炎療效觀察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