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時政教學的方法初探

2019-10-08 04:48鄭藝萍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時政教學方法

鄭藝萍

【摘 要】無論是出于學科知識考察目的還是出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時政教學都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針對我校初中學生學習時事政治的特點,筆者不斷嘗試尋找一些時政教學的方式方法與途徑,包括課堂內與課堂外的,期望能夠讓學生通過時政學習,培養關心國家發展、關注社會、感受國家前途與命運與個人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產生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另外透過對時事的了解與分析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明辨是非善惡、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時政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79-01

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作為2107年全新改版的新教材引用“時事政治”內容作為輔助教學材料使用,將時政教學的地位提高了一個層級。福建省自2018年中考改為全省統考,時政內容考查所占分值從原來的10分提高到20分,也凸顯時政教學的重要性,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專職教師,必須緊跟新教材的步伐,以全省中考改革為方向標,深入鉆研新教材中時政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目的,研究近年來中考時政考查的題型與方法,探索道德與法治課開展時政教學比較有效的方法與途徑,對平時開展的時政教學進行階段性總結,提升個人的科研水平。

時政教學主要分為課堂內時政教學和課堂外時政教學兩個方面。

一、課堂內時政教學

1.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在“探究與分享”、“閱讀與感悟”、“拓展空間”幾個欄目里引用了不少時政材料。有些屬于正文知識的補充,有些是為了加深對觀點的理解,強化觀念或意識的形成,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善加利用。

(1)朗讀內容。

課堂上請學生朗讀時政材料有利于學生直觀認識國家大政方針及領悟內在意圖。例如八年級下冊(以下事例的引用均以八年級下冊書本為例)第九頁“閱讀感悟”設置的“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節選自《2014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就列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保障人權方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請學生進行朗讀,教師適時進行引導,學生領悟到我國人權事業的巨大成就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體會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這個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增強國家的認同,特別是政治認同和制度認同,這個時政材料的教學就比較好的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組織討論。

課堂小組討論時政內容有助于學生借助所學知識分析社會問題或者社會現象,理解黨和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的必要性、重要性,促進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和愛國情感。例如組織學生對書本第九頁“拓展空間”之“中國減貧行動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最顯著標志”時政內容展開小組討論,并設置問題,如“為什么減貧行動是中國人權事業最顯著的標志?”、“我國開展減貧行動有何重要意義?”等問題的討論,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糾正錯誤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觀點。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再及時聯系書本知識加以總結和歸納,引導學生認識:對于中國的幾千萬貧困人口的國情而言,“生存就是最大的人權”;我國減貧行動開展40多年,讓7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促進貧困人口發展權的實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為世界人權事業做出巨大貢獻。這樣學生既理解和掌握了書本知識同時也發自內心地產生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采用討論式的時政教學方法比較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集思廣益,明辨真理,這比起教師照本宣科、單向教學的枯燥無味導致學生缺乏時政學習的興趣來的更加積極和有效。當然,討論要注意把握好時間,不扯無關話題,畢竟課堂時間有限,討論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師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之間的矛盾,做好解決突發問題的心理準備,堅持圍繞主要觀點展開討論,以突破本課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為目的。

2.時政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教師借助案例,教學中既可以通過分析、比較從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結論或原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

(1)精心備課、合理選擇。

①教師要非常明確地圍繞本課的教學目的而選擇合適的案例,提前對案例的教學價值和教育價值做出預判,在教學計劃中要提前做好課堂生成的幾種可能以及對策。如果所選擇的案例不適合學生探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夠)或者無法在有效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預估教學效果不佳,回歸不到核心問題,那么就必須衡量結果后對原有的教學設計做出調整。

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側重于憲法的學習,教材中大量引用了憲法與法律的法條以及真實的法律案件、法律案例。眾多的法律案例是否都適合在課堂上使用?不一定,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能力、課堂時間是否充分、教學目的是否達成等因素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做出比較與選擇,考慮哪個案例更適合使用?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

例如書本第78頁,“探究與分享”引用了某鎮政府為了“設立教育發展基金”而要求全鎮每名公職人員至少捐款1000元,這樣的捐款對于有些公務員是不小的負擔。書本設置了思考題:“鎮政府強制要求公職人員捐款的行為是否合法?”,假如不看“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學生很容易判斷該鎮的做法合法,學生認為公務員的工資水平相對比較高,捐出1000元是在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屬于合情合理。這樣的理解就偏離了案例設置的意圖,還會造成錯誤的認識。法律條文的引用如果教師不作出解釋學生理解就不到位。所以要讓學生掌握全國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可以直接引用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慈善法,或者使用2019年3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外商投資法,更直接體現全國人大的立法權。經過考慮,備課時果斷放棄書本的案例,選擇最新的全國人大通過的外商投資法時政材料作為教學案例使用,這個案例還延伸出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對于外資經濟的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等我國經濟制度和所有制經濟地位和作用等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與掌握,挖掘了法律案例的教學價值、一案多用,一案多得。

(2)問題意識、教學目標。

案例教學的目標是啟發學生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基于問題和探索問題是這種教學方法的核心特點,而案例中所富涵的鮮明問題意識則是引發學生爭論與思考的出發點。例如書本第89頁“探究與分享”引用了向某涉嫌非法套取國家扶貧經費而受到該縣監察委員會的調查,向某所在單位以向某在扶貧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為由要求監察委員會停止調查。書本僅設置一個問題:“向某所在單位的要求是否合法?”,問題設置比較單一,答案也顯而易見,缺乏探究性和思考性。同樣的案例可以再設置:①向某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套取扶貧經費是否違法?②檢察機關開展對向某的調查體現了監察機關依法履行哪一項職責?③向某作為國家機關的作人員應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力?④公民發現向某的違法行為可以依法行使哪項權利?一個案例引申多個問題,多角度多層次的設問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挖掘案例的多重價值。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以及教學需求合理有效設置問題,可以既讓學生理解檢察機關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個法律知識,還順帶復習了法律基本特征,樹立平等觀念踐行平等,憲法的核心價追求等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樹立問題意識、科學合理設置問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喚起潛藏在學生身上的生活經驗及能力,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的互相交鋒和彼此互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堂5分鐘時政點評。

道德與法治學科必須堅持時政教學,包括讓學生了解時事新聞內容、最新發生的國內國際重大事情件、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民生問題等。課堂5分鐘的時政點評不僅深受學生喜愛,同時“時政點評”也是近年來的中考必考題型(6分值)。充分利用課堂5分鐘進行時政點評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點評的一般方法,提高時政點評題的答題方法和步驟。為此學生還專門開設了“時政點評”研究性學習。通過一個多學期定時定點的研究性學習,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生普遍提高了時政點評的解題能力,在期中考中成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課堂外時政教學

1.開展時政點評優秀作品評選與展覽。

基于學生開展“時政點評”研究性學,結合學??萍脊澔顒?,組織研究性學習的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本學科的“時政點評”評選及展示。30位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1-2篇時政點評作品,小組按照政治、經濟、科技、法治、文化、先進人物事跡、國際重大事件等幾個方面分頭收集新聞材料和時政材料,然后利用集中學習的時間組員一起對材料進行篩選和整理,一般來說適合用于點評的材料必須要主題明確、內容簡明扼要、能體現我國發展成就或者宣傳正能量和積極影響、與道德與法治書本知識有關聯性。根據這些標準加以選擇,全組在經過幾輪的交流與淘汰后最終選取大家認可的時政材料,由組長執筆,組員配合完成時政點評的作品,再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上臺展示和交流,教師現場指導,及時調整和修改不足之處,如點評步驟是否具備、是否圍繞主題說意義、是否運用書本知識分析、是否結合材料分析、青少年表態等步驟是否完整、觀點是否明確、分析是否到位等問題。各組再對點評內容進行修改,反復多次,直到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后提交學校作為優秀作品入圍進行評選,評選出年段的一二三等獎,并在學校展示。

通過時政點評優秀作品的評選與展示活動,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時政、關心國情、了解國際形勢的熱情與積極性;小組在分工與合作中增進了友情、提高了集體榮譽感、樹立了正確競爭意識、學會了團結協作、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以及課題研究的能力。為了在全校交流和展示課題研究成果,同學們還鉆研了PPT制作方法,最終提交的研究成果制作的課件展示也獲得了表揚。所以研究促進學生成長也促進教師的教學。時政學習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不僅彌補課堂學習的不知和倉促、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感受到祖國的繁榮進步、領略了先進模范人物的風采,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學生的品德、傳遞了社會正能量、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教育才是潤物細無聲,這樣的時政教學也就到達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實現了預期效果。

2.嘗試其他的課堂外時政教學的方法。

除了學科考試要求的時政點評題型的研究與指導外,我還嘗試開展時政知識知多少和法律知識知多少的課外知識競賽活動。有學科考查純時政內容的原因(單選為主)也有激發學生學習了解時政的原因,通過激發學生競爭意識來促進學習時政的熱情,知識競賽這個方法應該說切實可行富有成效。當然獎勵措施要同步跟上,給予獎狀或者小禮物的獎勵對于我校初中生還是有實際意義的。

此外還開展過“垃圾分類 你我同行”的時政手抄報評選與展示;配合班級黑板板開展了“垃圾分類”的主題黑板報展示、法治主題的黑板板展示、配合學校德育處開展的每周時政宣傳欄的布展,主要由班級學生輪流負責的剪貼報展示,學生經過挑選,把比較重大的、貼近學生和百姓生活的熱點新聞加以剪裁和拼接,重新排版后張貼在小型可移動的宣傳欄里也同樣達到時政教學的目的,并且拓寬了課堂外時政學習的渠道。

課堂外時政教學還可以利用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的春季、秋季外出考察和研學活動,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沿途的所見所聞、參觀德育教育基地瀏覽的新時代英雄模范、道德楷模和參觀科技博物館所見、所聽、所體驗到的我國自主研發的高新科技成果展示,學生近距離地了解和學習我國的科技前沿、文化成果、人文知識其實也都是適時開展時政學習的極佳途徑。

在開展時政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教師要做到:用心、耐心、細心和有心。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的時政教學,都需要教師用心做好教學計劃、耐心做好時政學習的指導、細心關注學生的時政學習的學情與動態就是有心人。

時政教學的道路還比較長,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不斷總結與反思。在總結中提高,在反思中領悟,在領悟中成長,靜心教育、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胡平先.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2017-04-13.

[2]曾耀明.初中政治教學中時政教學方式的分析與解讀[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中)2017(09)129-010.

[3]魏紅芳.淺談初中時事政治的教學[J].新一代,2016(13).

[4]王殿文.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7(12)259-259.

[5]彭德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時政教學的應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8(6).208-208.

[6]初中《時事》雜志 第1、2、3、4期,2019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時政教學方法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
例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業的創新設計
中學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探討
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
可能是方法不對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魚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