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載歌載舞話隴原

2019-10-08 14:45本刊編輯部
小演奏家 2019年8期
關鍵詞:裕固族曲調民歌

本刊編輯部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岳根源、羲軒桑梓”,歷史文化遺產眾多。目前,甘肅省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各類項目共計68項,擁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8人。接下來,小編將帶著大家走近甘肅音樂舞蹈領域的非遺技藝,看看非遺藝人們如何用他們婉轉的歌喉和曼妙的舞姿展現大美隴原的瑰麗傳奇。

甘肅花兒:西北民族音樂之魂

甘肅位于我國西北部,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處,地貌復雜,山地、盆地、沙漠和平原皆有,地形狹長,民族多樣,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音樂文化,花兒便是其中一種。

花兒又名“少年”,因其歌詞中總把女孩比作像花兒一樣而得名?;▋鹤钤缌鱾饔诟拭C、青海、寧夏三省,是一種極具西北特色的山歌,雖然各民族方言不同,但漢語是花兒演唱的主要語言。作為一種地道的民族音樂文化,在早期封閉的社會條件下,花兒長期是以老輩口傳給小輩進行傳承的。清代詩人吳松崖寫過一首詩《我憶臨洮好》,其中有一句“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流”首次提出了“花兒”一說。1922年,北京大學出版的《歌謠》周刊收錄了30首花兒,算是這種民間音樂首次以紙質傳播形式被推廣至全國。再后來,著名花兒研究專家張亞雄編著了《花兒集》,對早期花兒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釋。20世紀以來,隨著花兒的不斷發展,民間產生了不少小有名氣的花兒歌手,如“花兒王”朱仲祿和“花兒皇后”蘇平等。

甘肅花兒的流派

河州花兒

河州是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古稱,這里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點,受各民族和伊斯蘭教的影響,音樂元素豐富多彩。河州花兒曲調悠揚婉轉,曲令達近百種,曲調變化非常大,形式上有短調和長調,短調大多為2/4拍和3/8拍,短小精悍,節奏鮮明,曲風較為活潑,演唱時真聲較多;長調大多為4/4拍和6/8拍,節奏自由緩慢,演唱時要運用真假聲轉換?!渡先€高山望平川》就是河州花兒的代表曲目。

洮岷花兒

“洮岷”二字取自兩個地名的結合,“洮”指洮州,也就是現在的臨潭;“岷”指岷州,也就是現在的岷縣。洮岷花兒因其旋律、唱段、演唱形式多樣,大致可分為北路花兒和南路花兒。北路花兒曲調結構嚴謹,節奏整齊,旋律平穩,詞義多為敘事,演唱時起腔多用“啊”字,故又叫“啊花兒”;南路花兒曲調簡單,節奏自由,旋律與方言語調相同,起腔突然,具有不同于北路花兒的粗獷美。洮岷花兒的演唱者主要是漢、藏兩族的農民,《十二牡丹》便是洮岷花兒,當地人很喜歡花兒,每年定期還會舉行不同規模的山歌比賽,被稱作“花兒會”?;▋簳芍^是甘肅的一大民俗景觀,由當地人自發舉行,每次有固定的地點和時間,一般集中在農歷4月至6月?;▋簳陂g人山人海,歌聲連綿,不絕于耳,稱得上是甘肅人民的音樂狂歡節,其中規模較大且比較有名的有松鳴巖花兒會和蓮花山花兒會。

河州花兒與洮岷花兒同屬一個祖系,但洮岷花兒的產生時間要早于河州花兒,河州花兒是在洮岷花兒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相比而言,河州花兒的格律要比洮岷花兒更嚴格,曲調更豐富。

甘肅花兒的體裁

情歌

愛情是藝術作品永恒的主題,也是藝術作品中最常歌頌和寫作的題材,花兒也不例外,情歌是花兒中最動人、最精彩的部分。

生活歌

除了歌詠愛情外,人們常常在勞作時唱花兒以緩解疲勞,在閑暇時也唱,來表達生活中的快樂和憂傷,或是描繪家鄉的風土人情。

木子歌

花兒唱詞可分為散花和木子花兩種,散花是指一首或幾首小曲獨立成篇,用來表達比較簡單的內容;木子花的內容一般為歷史性故事,篇幅較長,故事與故事之間相互關聯。

甘肅花兒的演唱特點

花兒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獨唱,也叫“漫花兒”,隨意性較強,同一首花兒由不同歌手演唱可以唱出不同風格;第二種是由兩人或多于兩人演唱,也叫“對花兒”;第三種是一人領唱,其他人伴唱,又稱“合花兒”;第四種叫“聯花兒”,是把不同調式的花兒連起來唱,有點類似于歌曲串燒。

一般情況下,花兒有三種唱法:一是蒼音唱法,也叫“滿口腔唱法”,演唱時真聲偏多,聲音蒼勁有力,吐字清晰,但凡音域在八度以內、節奏簡單的旋律多用蒼音演唱,更能唱出親切感人的語氣;二是尖音唱法,即假聲唱法,當歌曲曲調很高、音域很寬、音域跨度很大時,用假音演唱加入頭腔共鳴,以氣帶動聲音,可以表現出空靈縹緲的感覺,讓人聽起來高音不吃力;三是蒼尖音唱法,即真假音結合的唱法,也是演唱花兒最常用的方法,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法也是聲樂練習的正確方法,頭腔、胸腔、鼻腔、口腔都參與其中,唱低音時不壓嗓,唱高音時不捏嗓,讓人聽起來感覺舒服悅耳。

甘肅是個多民族大省,花兒流行的地區廣泛,演唱花兒時雖都使用漢語,但因地域、民族文化的差異,使得各民族在唱花兒時還是會帶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涸谕伦址矫嬉蟠烬X緊密配合,不管句子有多復雜都要字正腔圓,每個字、每句話都要唱得清清楚楚。

甘肅花兒是從田野和鄉間走出來的,是具有大西北特色的原生態民歌,它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口傳文化,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地人都是在勞作或放牧時通過父輩口傳學習的。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以及音樂元素的多元化,花兒的處境變得岌岌可危,因為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被打破,加之喜愛并會演唱花兒的老一輩傳承人年紀越來越大,甚至很多已不在人世,難以將這門藝術口傳給后輩;年輕一代不滿足于農村的生活方式,大多遠離家鄉去城市打拼,再加上流行音樂的廣泛傳播,如今鮮少有年輕人對傳統音樂抱有喜愛之情,更別說是像花兒這樣的地域性民歌。

花兒以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我國傳統民歌中閃閃發光,是千百年來甘肅人民用智慧和勤奮創造的藝術成果。2006年,花兒被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的存在不僅具有音樂欣賞價值,還具有美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更是地域民歌之精粹,是西北之魂?,F代社會流行音樂對傳統音樂的沖擊很大,花兒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我們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改變這種狀況,加強對花兒的傳承與發展。

(成 陽)

裕固族民歌:傳唱千年的浪漫

裕固族是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由于本民族文字失傳,反而使其民間口頭文學十分發達,特別是其民歌不僅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鶻等民族民歌的特點,還與如今的匈牙利民歌有許多相似之處。

裕固族大多聚居在河西走廊的肅南地區,自稱“堯乎爾”、“兩拉玉固爾”。裕固族人喜愛唱民歌,歷史上裕固族曾有職業歌手,主要為舉辦喪葬嫁娶等家庭演唱。

裕固族有句俗話:“當我忘記了故鄉的時候,故鄉的語言我不會忘;當我忘記了故鄉語言的時候,故鄉的歌曲我不會忘?!痹谠9套迦朔拍恋牟菰蜕狡律?,不但能看到數不清的牛羊,還能聽到引人入勝的歌聲。

由于語言和居住地區的不同,裕固族民歌又分為東部民歌和西部民歌。東部民歌大多具有粗獷奔放的氣質,音調接近蒙古族民歌;西部民歌則較為平和深沉,更多地繼承了回鶻民歌的傳統。

裕固族民歌內容豐富,曲調優美,節奏明快,特色鮮明。在曲調和形式上,裕固族民歌既繼承了古匈奴的某些特色,又吸收了藏族拉伊、蒙古族酒曲、回族花兒、土族宴席曲的某些特點,并把各種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

裕固族曾經傳唱著大量好聽的民歌,如《裕固族姑娘就是我》《阿斯哈斯》《薩娜瑪珂》《黃黛琛》《路上的歌》《說著唱著才知道了》《堯達曲格爾》《我只得到處含淚流浪》等,這些歌曲反映了裕固族的遷徙史、英雄故事以及背井離鄉的裕固族人的鄉愁。

裕固族民歌依題材內容可分為敘事歌、情歌、勞動歌等,依體裁功能可分成小曲、號子、小調、宴席曲、酒曲、搟氈歌、奶幼畜歌等,其結構簡單,大都與古代的勞動生產、生活方式及風俗習慣密切結合,歌詞格律又與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突厥語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可以說裕固族民歌較多地保留了古代因素。

裕固族民歌采用五聲音階,尤以羽、徵、商三個調式最為常見。由于歌詞多為兩句,所以曲調大多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單句體亦占有一定的比例,東部裕固族和西部裕固族的單詞重音都落在最后一個音節上,所以在民歌中常常出現前短后長的節奏型。

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人民日常生產生活的反映和思想情感的表達方式,對人們的道德有勸解作用,可以感化人們的心靈,增進親戚和鄰里之間的和睦友好關系,同時,對于了解和研究裕固族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為其本身就是裕固族歷史的真實反映和再現。此外,裕固族民歌也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民歌,特別是突厥、蒙古族民歌以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歷史的重要依據,是挖掘、發展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的基礎。

由于大量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人在生產勞動和生活時即興創作的,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及裕固族生活方式的變遷,作為民歌承載體的裕固族歌手越來越少,大多數民歌已隨著歌手的去世而消失,裕固族民歌的傳承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威脅,正經受著時代的考驗。好在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裕固族民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樂 音)

傳承千年的甘南藏族舞蹈

藏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喜歌善舞的民族,神秘的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優美的歌喉和矯健的體魄,而悠久燦爛的高原農牧文化和勞動生活則是他們即興歌舞創作的源泉和靈魂。

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藏族民間歌舞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既能使人們在盡情歌舞的歡樂中抒發情感,又能通過它與神靈溝通而得到象征性的護佑。這其中,至今仍流行于甘肅省甘南州卓尼和舟曲境內的巴郎鼓舞和多地舞就是這樣古老的藏族民間歌舞。

卓尼巴郎鼓舞:唐蕃古道孕育而出的藝術奇葩

在卓尼當地,巴郎鼓舞藏語統稱為“莎目舞”,每年的曼拉節(相當于農歷春節),老百姓都要在開闊的場地上集體表演一種祈禱平安吉祥和五谷豐收的舞蹈。只見舞者手里拿著一個形似撥浪鼓的雙面羊皮鼓道具,隨著沉穩矯健的舞步不斷搖擊,并循著節奏高聲齊唱,舞蹈節奏緊湊,動作干脆有力,歌詞含蓄古樸,曲調內容豐富。

巴郎鼓舞在卓尼境內流傳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的藏漢走廊,黃河最大支流之一的洮河橫穿縣境。在古代,這里不僅是古羌人繁衍生息的樂園,還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諸國及吐蕃的交通要道。在唐蕃古道上孕育而出的這朵藝術奇葩,其起源與古羌人的原始祭祀活動和吐蕃宗教法舞有著密切的關系。

藏族先民在沿襲古老祭祀儀式的基礎上,又繼承了吐蕃宗教法舞擊樂的樣式,創造了帶長把的雙面羊皮鼓作為每年祭祀五方神靈、慶賀五谷豐登載歌載舞的伴奏道具。

按照當地的習俗,每年曼拉節來臨,村里的男子便會聚集在一起,正月初五為莎目的起日(始跳),正月十七為歇日(結束),正月十八便要將巴郎鼓供起來。

巴郎鼓舞的曲目流傳至今約有十余種,每種曲目都有曲名、固定的使用程式和相應的舞蹈動作,旋律跌宕起伏,比起境內其他幾種藏族民歌的旋律,四度跳進明顯增加,還插入了一些五度甚至七度的大跳。

在民間,關于巴郎鼓舞的起源流傳著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當地連年大旱,顆粒不收,鄉親們只好殺牛宰羊祭祀至尊的山神,乞求神靈降下甘露拯救蒼生。當鄉親們虔誠地跪伏在山神像前苦苦祈禱時,山中隱約傳來一陣鼓樂相伴的歌聲,甚是優美動聽,鄉親們隨即默默記下了曲調和鼓點,回去后便制作了一種鼓面直徑約一尺、帶長把、能搖動發聲的雙面羊皮鼓,兩邊各垂有打結的繩索,之后人們便在寨子中央的場地上點燃篝火即興唱跳起來,將祈求神靈的心愿用歌聲盡情抒發出來,最終鄉親們至誠的舉動感動了神靈,上天終于降下了甘露……從此每年的農歷正月,這里的老百姓都要跳巴郎鼓舞,以祈禱來年的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猜你喜歡
裕固族曲調民歌
心情如曲調般平衡繽紛
茶內無鹽水一般
畬族民歌:《朋友,請你喝杯酒》
撞色雅痞,撞色樂章
穿花衣 唱民歌
快樂民族行
近三十年來國內裕固族宗教研究的成就與問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