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大學內涵發展

2019-10-09 05:29郭才正
今日財富 2019年21期
關鍵詞:大運河運河大學

郭才正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需要全民參與,大學義不容辭的承擔起大運河文化與傳承與創新的歷史重任。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與大學自身的內涵發展密切相關。從大運河與大學的淵源來看,眾多高校以大運河命名,大運河水滋養周邊高校,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立平臺研究大運河。從大運河文化與大學職能的融合來看,大學可以發掘地域文化、強化宣傳輿論、傳承歷史精神。從大學未來的著力點來看,需要成立大運河文化帶研究機構,組建大運河文化帶研究團隊,加強大運河文化帶研究保障。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遺產“走出去”的標志性品牌。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通州時指出: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拉開序幕。江蘇省委書記、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婁勤儉講話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打造江蘇文化建設高質量的鮮明標志和閃亮名片。

以史為鏡,繼往開來。大運河文化帶是“活著”的歷史,是會繼續長存的未來,承載著深厚底蘊的大學群體在“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方面大有可為。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高等學校的重要基本職能之一。作為在知識體系占據核心地位的高等院校,必須在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發掘、保護、傳承、利用、創新大運河文化的過程中,當好排頭兵,走在時代的前列。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體系的主體部分,通過積極的科研努力和豐富的學術成果,高等學校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加強大運河文化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產出高影響力學術成果的基礎上,高等學校在研究和保護、傳承和創新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過程中還將發揮其他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大運河與大學的淵源

(一)運河命名的大學。直接以大運河冠名于學校名稱,彰顯了大學明確的歷史使命和文化淵源。運河高等師范學校(江蘇教育學院運河分院)是江蘇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徐州與連云港兩市間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校創建于1928年,雖屢經戰火洗禮、文革磨難,因校風淳厚,質量優良,而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至今已為徐海大地培育英才五萬,為徐海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素有“徐海明珠”、“鄉村教師的搖籃”美譽。國外也有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蘇伊士運河大學創建于1976年,是目前埃及國內較為知名的高校之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學也有以運河命名的,江蘇省運河中學便是一例,該校早在1956年建校。

(二)運河滋養的大學。大運河文化遺產全長1011公里,縱跨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大運河之水直接滋養了河水沿岸的辛勞人民,同時也滋養了培養優秀人才的高等院校。位于大運河南段的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橫跨大運河兩岸,大運河之水穿過于天賜莊校區的本部和東部之間,兩部之間由一座現代橋梁連接。大運河之水和大運河文化深切滋養了蘇州大學的成長。揚州大學坐落在“中國運河第一城”、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揚州,校區臨近瘦西湖、大運河,一直受大運河文化及精神的浸潤。此外,與蘇州大學類似,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環境非常優美,有一條貫穿大學的運河,是英國唯一在校園里有運河的大學。

(三)研究運河的大學。大運河歷史浩蕩千年,生生不息的大運河與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密切相關,做好歷史研究、文化保護、遺產利用,是高等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不可推卸的責任。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6月,其前身是聊城大學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是國內首家以運河及其區域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機構,擁有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研究基地“運河文化研究基地”和山東高?!笆濉比宋纳缈蒲芯炕亍斑\河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中心還編輯《大運河藍皮書》和《運河學研究集刊》。近兩年來,較新成立研究機構的還有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南京郵電大學大運河研究中心、天津財經大學大運河智庫研究中心、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大運河研究院和棗莊學院大運河文化研究院等。

二、大運河文化與大學職能的融合

(一)發掘地域文化。在大學職能上,高等學校必須承擔起地方文化、特別是大運河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從建設目標上,高等學校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要在中國高等教育之林擁有屬于自己的棲息之地,必須保持自我的發展內涵,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保持必要的文化特色。高等學校在地方文化的發掘與傳承、地方文化發展的研究、城市文化的凝練、公民文化品位的提高等方面大有可為,而且需要有所大為。從發展實踐上,高等學校正在積極地為大運河文化發掘、保護、傳承和創新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強化宣傳輿論。高等院校里的廣大教師在一般意義上就是一個龐大的學術共同體,這個龐大的學術共同體,掌握著學術話語權的廣大教師,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創新并宣傳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主體和主力軍。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體系的宣傳輿論陣地的過程中,高素質的大學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是宣傳工作的后備源泉。不同學科、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表的不同層次的科研成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宣傳輿論體系提供一種可能。高等學校以及高校教師開展的多彩紛呈的學術交往,特別是在國際舞臺上的學術交往,加強了大運河文化“走出去”的能力。

(三)傳承歷史精神。歷史需要傳承、文化需要傳播。大運河千年的歷史,以及在大運河河水流動之中發展起來的地方文化和大運河文化,需要高等學校繼續傳承和傳播。習總書記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度重視,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高等學??梢栽谒颊n的廣度和厚度上進行拓展,不忘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增強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韻味,與時俱進的加入大運河文化的知識和內容,讓大運河文化深入課堂、深入教材、深入大學生的靈魂深處。

三、大學內涵發展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的著力點

(一)成立大運河文化帶研究機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目標與大學內涵式發展的追求是一脈相通的。建設關于大運河文化研究的科研平臺,甚至成立相關智庫機構,以平臺為基礎,打造團隊,爭取資源,放大效應。研究機構要有的放矢,打通大運河文化研究機構與已有學術平臺的關節與聯系,明確自身定位與特色,設立跨學科建設目標,切實做好大運河文化研究工作,直接為地方社會經濟文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服務。

(二)組建大運河文化帶研究團隊。研究平臺和經費投入是基礎,相關研究人員以及隨之而生的研究成果才是重中之重。保護、傳承、利用,無一不需要專業人員的投入。在高等學校學科發展齊全的當下,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的觸角已經深入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毛細血管”中,要組織一支專攻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專兼職人員結合、跨學科跨門類研究、保護傳承利用融合的科學隊伍,將個人興趣、職業發展、學術追求融入到國家戰略中去。

(三)加強大運河文化帶研究保障。要切實開展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相關研究,高等學校還要加強對相關研究和成果轉化的支持和保障力度。要在平臺建設、隊伍建設上建立制度和投入資源,要在人員考核、成果評價進行創新,要在活動經費、研究場所上大力支持,要在教學內容、科研目標、社會服務能力上進行統籌安排,使大運河文化帶研究成為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標志性成果和創新名片。(作者單位:蘇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

基金項目:本文系“東吳智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項目(項目編號18SZDYH015)”階段成果。

猜你喜歡
大運河運河大學
獨占鰲頭的運河傳奇
運河上的時間(組詩)
郵輪“擠過”狹窄運河
“書香通州”全民閱讀啟動
至善
大運河
我為大運河拍照
大運河放歌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
門檻最高的大學(前1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