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銀行體系比較

2019-10-09 05:29萬君宜
今日財富 2019年21期
關鍵詞: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

萬君宜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銀行業是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日銀行體系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分析中日銀行體系的異同對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中日兩國的銀企關系、銀行業在各國的地位、銀行業的經營模式以及監管模式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對中日兩國的銀行體系進行比較與分析。

一、引言

銀行業在各國的金融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今,我國的銀行體系發展情況與八十年代末的日本存在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且中日銀行體系也存在著異同之處。因此比較中日銀行體系,吸取并總結日本銀行業發展的經驗教訓,結合本國的國情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提供可行的建議十分必要。

二、中國銀行體系概述

中國銀行體系由中央銀行、監管機構、自律組織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組成。

其中,中國的中央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它在中國的銀行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中國銀行體系的監管機構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實施監管。中國銀行協會是中國銀行業的自律組織,它是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 。

中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分為十八類。第一大類是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銀行。截至2018年8月,大型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已達908793億元,占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35.6%,規模龐大。第二大類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中信、華夏、招商等十二家商業銀行,截至2018年8月,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已達452913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7.7%,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第三大類是城市商業銀行,銀監會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一共有162家城市商業銀行,隨著其不斷的發展,截至2018年8月,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達329094億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2.9%。第四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政策性銀行,它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它們都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并且將貫徹政府產業政策意圖作為自己的目標。除了以上四類之外,中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還包括農商行、郵政儲蓄銀行、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十四類。

三、日本銀行體系概述

日本的銀行體系包括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以及政策金融機構。日本銀行監管是由大藏省 (財政部) 和金融廳共同實施的。其中,金融廳是日本金融行政監管的最高權力機構,大藏省則作為協作監管機構。

日本銀行是日本的中央銀行,日本的民間金融機構包括普通銀行與專業金融機構。其中普通銀行即商業銀行,它又分為都市銀行與地方銀行。都市銀行例如第一勸業銀行、大和銀行等,它們的規模較大且在全國范圍內經營。而地方銀行規模較小,只在其所在地經營。專業金融機構機構又分為專業外匯銀行、長期信用金融機構、中國小企業金融機構、農林漁業金融機構四類。

日本的政策金融機構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兩行九庫,兩行指日本開發銀行和日本輸出入銀行,九庫包括國民金融公庫、住宅金融公庫等。它們的專業性強,均有特定的貸款范圍與對象,政策色彩濃厚。第二類是海外經濟合作基金,它是日本對外進行經濟援助的專業金融機構。除此之外,日本的政策金融機構還有郵政局和政府特別會計部門。

四、中日銀行體系的比較

中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銀行業十分發達,但其對于銀行業的過度依賴,也阻礙了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反觀日本的金融體系,其間接金融長期占優勢地位,但近十年來卻呈現出快速下滑的態勢。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一)銀企關系的比較。在銀企關系方面,日本的銀企關系相較中國十分密切。日本實行主銀行制度,即銀行不是單純作為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它可以與作為其主銀行的企業結成幾乎一體的關系。在日本的主銀行制度下,銀行與企業可以持有對方股份,從而以資本為紐帶緊密相連,成為利益共同體。而在中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僅僅基于存貸關系的穩定以及相關協議的簽訂,銀企雙方持有股份相互干預的情況很少,缺乏較為固定的利益關系。

(二)銀行業在本國中的地位的比較。中國的金融體系為銀行主導型,雖然近年來中國的金融市場結構不斷優化,但其對銀行的依賴程度仍遠高于日本。而日本的直接融資比例在近十年不斷上升,非銀行金融機構飛速發展,金融體系越來越趨向多元化。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日銀行業總資產占金融業總資產的比例分別是84.68%和 27.08%。由此可見,中國的銀行業相較日本在本國的金融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三)經營模式的比較。1997年以后,隨著《商業銀行法》的實施,中國金融業的分業經營及管理的體制逐步形成,目前,中國的銀行業經營模式仍為分業經營,這使得證券業、保險業等難以利用商業銀行的資金優勢和客戶優勢,而商業銀行也難以借助證券公司等的非銀行業務來推動其本源業務的發展。反觀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它便逐漸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過渡,實現金融的自由化,最終成功演變為混業經營模式。

(四)銀行體系監管的比較。中國的銀行監管主體有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貨幣政策、金融穩定,而銀監會負責中國銀行業日常經營以及監督管理。中國的銀行監管以分業監管為主,其監管目標明確,兼顧微觀監管與宏觀審慎的統籌、資本監管和流動性監管的協同、銀行監管“質”與“量”的同步提升,以及銀行內部約束與外部監管的有機結合。同時,政府對中國銀行業經營的干預較多,它會對部分重要銀行實施救助與保護。日本的銀行監管主體為金融廳和大藏省。其中,金融廳是日本金融行政監管的最高權力機構,大藏省則作為協作監管機構。此外,日本政府對銀行的干預較多,各類銀行均可獲得政府保護。政府的過多干預,使得日本的金融自由化難以突破銀行監管的界限,金融自由化難度加大。(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
雷人畫語
全球銀行業AI的商業價值將創新高
銀保監會上半年開出14.3億元罰單
一季度境內金融機構對外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
商業物業經營個股表現
喬萬強:經營企業經營人生
給銀行業打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