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聲音一定要傳下去

2019-10-10 17:49龔琳娜中國新藝術音樂歌唱家及創始人,代表作《忐忑》《金箍棒》等
南方周末 2019-10-10
關鍵詞:璧山唱法合唱團

龔琳娜 中國新藝術音樂歌唱家及創始人,代表作《忐忑》《金箍棒》等

重慶璧山少兒合唱團:

我想寫給你們——我訓練的第一支合唱團,這封信不是寫給某一個人,也不是寫給現在合唱團的第一批孩子,而是未來這些年一批又一批將學習和畢業的孩子們。內容是關于唱歌、音樂和生命的關系。

我是一個來自貴州的孩子,在我出生的年代,沒有網絡,直到我初中,當地每家每戶才有了彩色電視機。在這樣一個周圍都是山的地方成長起來,我獲得的最大的財富就是會唱家鄉的民歌。那時我沒有見過世界,更沒有了解過世界。12歲那年,因為歌唱得好,我被選出來代表中國少兒藝術團去法國演出。我在法國見到了眼花繚亂的物質:大型超市、燈紅酒綠的飯館……當我看到這些的時候,心里也會覺得,唉,我們的家鄉是那么落后。但是,當我在舞臺上唱起家鄉的歌,法國人都站起來,有節奏地給我們鼓掌,那一瞬間,我有了自信心。

從少年時代一直到現在,我唱了這么多年歌,最大的自信就是對自己文化的了解,唱出中國的聲音——它和別人不一樣,你知道嗎?那是來自你的土地、家鄉、國家的聲音。

12歲去法國演出徹底改變了我的夢想,它絕不是長大了要買一個大房子,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絕不是這樣。我的夢想是,把我的歌唱到全世界,讓世界的觀眾也愛上我們的文化。從此,我就開始尋找怎么可以學到中國的聲音。準備考音樂學院的時候,有老師說你要不要學美聲唱法,將來可以出國留學。我說,不,我當然要學習中國的唱法,所以我選擇了考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從附中到中國音樂學院,我學了七年。中國的唱法是跟隨流派或是不同的師傅走的,并沒有具體的教材。音樂學院的教材仍然只能是以西方的理論為基礎,可是你用西方的聲樂方法唱民歌就會感覺特別的別扭。畢業之后,我迷失了自己,發現我們出來的聲音都一樣,這不是老師的問題,是模仿西方的問題。我必須靠自己去尋根,所以我又一次回到貴州采風。

我去了山野、田間、地頭,去了解貴州的苗族、侗族、布依族這些人怎么唱,吃喝住行都和他們在一起。苗族的“飛歌”也有真假聲,這完全不是西方的唱法??;我又去了侗族,跟他們一起唱“大歌”,大家在榕樹下一起唱,唱出了多聲部,他們的聲音有“水音”,這又是不一樣的聲音。我開始研究漢族的民歌,學到了各種各樣的中國好聲音,找到了真正的寶藏。當代人要聽新的歌曲,所以才會有了《忐忑》。大家說它是“神曲”,因為不知道怎么去總結它,但是它有根基和內核,那就是中國的唱法。

如果以西樂為標準,那么中國音樂永遠沒有地位,沒有自信心,它的美麗沒有被別人看到。如果有一天我有機會唱到世界了,可是我的后面的人不會唱,又有什么用呢?只有拿旗的人,卻沒有部隊。我明白了,不僅要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還要讓中國的人愛上和了解自己的聲音。

我想把這套聲音的方法教給孩子們,然后就機緣巧合地遇到了在璧山的你們。你們將各種各樣的聲音唱出來,可以帶動璧山區所有音樂老師的教學,然后能夠向外蔓延。我是一個歌者,愿意站在舞臺上唱歌,但是現在更想關注你們的聲音。

如果以后的孩子都學鋼琴、小提琴,學習歐美英文歌,不會唱自己家鄉的歌了,再也沒有勞動號子如《黃河船夫曲》這樣的歌了,那么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就會丟了,到那時候,我們的文化呢?我們音樂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并不是我們一定要去爭什么,而是我們的聲音一定要傳下去。我希望三十年后,甚至三百年后璧山少兒合唱團都要存在下去,希望你們能夠一直堅持唱不同地方的聲音,跟世界上任何一支合唱團都不一樣,不是西方教堂式的唱法,而是我們中國自己的聲音。

就像當初12歲的我一樣,你們能夠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的文化在哪里,你們的路將會很寬很廣,希望你們那時都是幸福和健康的。

龔琳娜

2019年10月9日

(南方周末記者張銳整理)

猜你喜歡
璧山唱法合唱團
璧山:“四城”同建 人民同享
“中國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重慶市發改委批復市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青蛙合唱團
論科學的發聲方法
在這里遇見主城
重慶璧山:從公廁“革命”到資本創新
好戲正上演
關于“民通唱法”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