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金融排斥的地區差異及成因解構:來自寧夏的例證

2019-10-11 02:40王學信陳曉紅吳緯地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農村金融寧夏金融機構

王學信,陳曉紅,吳緯地

(1.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222;2.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北京 100025)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發展的區域差異和城鄉二元金融問題日益突出。在地理、人文、收入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部分農村居民難以甚至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取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這種社會經濟現象稱為農村金融排斥。近年來,國內學者主要從農戶的微觀視角或從區域、省域的宏觀視角對農村金融排斥問題進行了研究。宏觀視角研究的潛在假設是區域或者省域是一個勻質的金融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區域或省域內部空間異質的事實;對縣域樣本的研究,大多缺乏西部省域的研究視野。微觀視角的研究則多局限于對被排斥主體和排斥主體的行為決定與個體特征分析。寧夏地處我國黃河上游內陸地區,外接陜、甘、蒙,相較于西部其他各省,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特色,省內各地區在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西部各省中有較好的代表性。王浩等[1]曾對寧夏的農村金融排斥問題進行過研究,通過構造CIFI 指數度量金融排斥狀況,選取寧夏20 個縣(區、縣級市)2001—2012 年的統計數據測度寧夏的金融排斥,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PVAR)實證研究了寧夏金融排斥的動態特征,但并未考慮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等客觀因素以及農村居民的金融認知能力等主觀因素對農村金融排斥的影響。本文將研究視野置于寧夏,通過構建評價指標,對寧夏各地區農村金融排斥狀況進行測度和橫向比較,分析農村金融排斥的特征及成因,探索紓解寧夏農村金融排斥的路徑,為解決農村金融排斥問題提供決策參考。

1 寧夏各地區農村金融排斥狀況評價

1.1 寧夏農村金融排斥的指標擬定與評價方法

1.1.1 金融排斥的指標擬定

本文參照陳莎等[2]構建的“4 個金融密度”指標體系和Kempson 等[3]提出的地理排斥、自我排斥、價格排斥、營銷排斥、條件排斥和評估排斥等六維度指標,構建衡量寧夏農村金融排斥的指標,進而測度寧夏各地區農村金融排斥水平。本文構建的農村金融排斥衡量指標——農村金融排斥指數,該指數越大,表明農村金融排斥程度越低;指數越小,表明農村金融排斥程度越高。

指標1:金融機構人口覆蓋度,表示每百萬人口擁有的機構網點數,由各縣(區、縣級市)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除以人口數量得到,以N1表示。

指標2:金融機構地理覆蓋度,表示每百平方公里擁有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由各縣(區、縣級市)擁有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除以境域面積得到,以N2表示。

指標3:農村地區信貸覆蓋度,表示農村參與信貸的深度,由各縣(區、縣級市)農村地區貸款總額除以農村人口數得到,以N3表示。

指標4:金融機構的經濟覆蓋度,表示單位經濟產出所擁有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由縣(區、縣級市)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除以地區生產總值得到,以N4表示。

1.1.2 數據處理及評價方法

(1)數據標準化方法

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是對金融排斥評價的基礎和保證。本文評價過程中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在采集原始數據時,由于選取各指標數據的單位有差異,所以這里對各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得所有的數據均落在(0,1)區間內。公式如下:

式中:N 為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數值;n 為評價指標數據值;nmax和nmin分別為該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各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

以變異系數作為各項指標的權重,本文所選取的4 個評價農村金融排斥指標的重要程度是相同的。在理想狀態下,這些指標的權重都應當是1,但本文構建的指標是一個相對值,故采用變異系數法對各指標的權重予以計算。公式如下:

由此,構建農村金融排斥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E 為農村金融排斥指數;N1-N4為采集原始數據n 經過式(1)標準化處理后得到的評價指標;W1~W4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1.2 對寧夏各地區農村金融排斥程度的評價

依據上述所擬指標和評價方法,采集2016 年寧夏轄內5 個地區的9 個市轄區、2 個縣級市、11 個縣的數據,分別計算出相應的農村金融排斥指數,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寧夏各地區農村金融排斥指數

從表1 數據可知,農村金融排斥程度整體較高。首先,寧夏各縣(區、縣級市)的農村金融排斥指數平均值為0.342,22 個縣(區、縣級市)中有11 個低于平均值。其次,寧夏農村金融排斥的地區差異較為顯著,最低為銀川市金鳳區的0.896,最高為石嘴山市平羅縣的0.003;農村金融排斥水平由低到高依次為中衛市、銀川市、吳忠市、固原市、石嘴山市。在各地區內部,農村金融排斥的地理分異現象較為突出,如銀川市所轄縣(區、縣級市)中,金融排斥程度最高為賀蘭縣的0.009,最低為金鳳區的0.896,極差值達0.887。再次,寧夏各市轄區的農村金融排斥水平較低,縣及縣級市的排斥水平較高。各市轄區的平均值為0.485,縣及縣級市的平均值為0.243,64.3%的縣及縣級市的農村金融排斥水平高于寧夏各縣(區、縣級市)的平均值,除大武口區和原州區的金融排斥指數低于寧夏各縣(區、縣級市)的平均值以外,其余7 個市轄區的農村金融排斥水平均低于各縣(區、縣級市)平均值。

2 寧夏農村金融排斥的影響因素分析

2.1 客觀因素

導致農村金融排斥地區差異的客觀因素主要有地理環境指向性、設施便利指向性和經濟發展水平指向性3 個方面。

2.1.1 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是導致農村金融排斥的首要的客觀因素。擁有地理區位優勢的地區,交通更加便捷,往往產業集聚程度較高,是金融機構布局時優先考慮的地區。因此,金融排斥的程度較低。寧夏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黃河自中衛市流入寧夏,經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而后進入內蒙古。黃河流經之地,形成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地勢平坦,便于灌溉。固原市地處我國黃土高原的西北邊緣,境內以六盤山為南北脊柱,屬于黃土丘陵溝壑區,是寧夏5 個地市中唯一的非沿黃地區。寧夏各地區的地域分布呈現出與黃河沿岸的距離遠近同居住適宜度同比變化的現象,表現為中衛市—銀川市—吳忠市—石嘴山市—固原市的梯度差異,這一梯度差異與寧夏各地區農村金融排斥水平的梯度差異(中衛市—銀川市—吳忠市—固原市—石嘴山市)基本吻合。石嘴山市的農村金融排斥水平略高于固原市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固原是寧夏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蘭州、銀川、西安3 個省會城市三角地帶的中心;另一方面,石嘴山市東臨鄂爾多斯臺地,西踞銀川平原北部,氣候干燥,境內地形地貌主要為賀蘭山山地、賀蘭山東麓洪積扇沖積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和鄂爾多斯臺地4 種類型。在各地區內部,地理環境的差異也是導致農村金融排斥地區差異的重要變量。如在石嘴山地區,地形地貌主要是黃河沖積平原的惠農區,其農村金融排斥指數為0.396,在石嘴山市各區縣中為最低;地形地貌為賀蘭山山地、賀蘭山東麓洪積扇沖積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和鄂爾多斯臺地的大武口區和平羅縣,農村金融排斥程度均高于寧夏各縣(區、縣級市)的平均水平。再如寧夏的首府銀川市下轄的賀蘭縣金融排斥指數為0.009,較銀川市轄內的其他地區相差甚大。分析賀蘭縣所處地理位置不難看出,賀蘭縣處于黃河沿岸低階位置,地理環境相對惡劣。

2.1.2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運輸、通信、寬帶網絡、供暖、給排水、供氣、供電、醫療、教育、衛生等設施?;A設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其完善程度直接制約著金融排斥的程度。暢通的信息網絡可以保證金融信息傳輸更加高效、快捷;便利的交通條件可使人流、物流高效通暢;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為金融發展提供智力支持?;A設施落后引起的金融技術可達度較差是導致農村金融排斥地區差異的重要成因。在IT(信息技術)和CT(通信技術)已經融入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今天,城市作為產業與人們生活的集中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遠高于農村地區,交通、互聯網、通信等設施較為完備,智能手機也已廣泛運用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城市近郊的農村,寬帶網絡、有線電視等也已經普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好于遠離城市的偏遠農村地區。因此,基礎設施差異成為解釋市轄區的農村金融排斥程度整體低于縣及縣級市的重要解釋性變量。在寧夏的偏遠山區,基礎設施落后,金融技術可達度較差。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 年末,寧夏部分縣域擁有有線電視的村僅為個位數,甚至農村地區仍有未通寬帶地區,如西吉縣在2016 年擁有有線電視的村落僅為4 個,涇源縣通寬帶的村落僅有3 個[4]。

2.1.3 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水平是指經濟發展的規模和經濟結構所達到的層次,它反映了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物質產品與服務的豐富程度和經濟效益的高低,也反映出經濟結構尤其是產業結構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不僅表現為社會財富量的增加,還意味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以及經濟制度的演進。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經濟結構的改善尤其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更是對金融體系在融資方式與服務技術、金融產品與金融機構的種類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進一步促進金融結構改善和金融效率的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是造成農村金融排斥的重要因素。經濟發展所產生的金融需求會引致金融發展,因此農村金融排斥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往往具有反向變動效應,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農村金融排斥程度越低。寧夏經濟發展的空間異質性較為突出,2017 年寧夏各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如表2所示。

表2 2017 年寧夏各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元

從表2 可以看出,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衡量的地區經濟產出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和固原市。2017 年在寧夏各地區的市轄區、縣級市和縣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銀川市西夏區,分別相當于石嘴山地區最高的大武口區的1.15 倍,吳忠地區最高的鹽池縣的1.71倍,中衛地區最高的中寧縣的2.32 倍,以及固原地區最高的原州區的3.55 倍。同時,農村金融排斥水平較高的地區多是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它們遠離中心城市,如固原市的涇源縣和石嘴山市的平羅縣。

2.2 主觀因素

主觀因素是排斥主體和被排斥主體基于主觀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金融排斥,主要包括自我排斥和機構排斥。

2.2.1 被排斥主體

首先,被排斥主體的金融認知能力較弱是農村金融排斥的重要成因。金融認知能力受制于地區歷史文化傳統和居民個人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并作用于不同農村居民的金融意識和金融行為。金融認知能力越強,金融意識和金融消費的觀念越強,越是容易通過金融方式方法來滿足自身的金融需求。2007—2015 年寧夏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如圖1所示。

從圖1 可以看出,盡管2010 年以來寧夏農村地區的金融業消費有了顯著增長,但源于農村居民長期形成的消費習慣的影響,消費支出方向仍主要集中于食品、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與通信以及醫療和保健等剛需性消費,用于金融(含保險以及銀行中介服務)的消費支出所占比例仍然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農村居民的金融意識淡薄,對現代金融方式方法的相關知識儲備較少;另一方面,因金融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較低而心生恐懼,由此產生了對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抵觸情緒,從而形成了自我排斥[5-7]。

圖1 2007—2015 年寧夏農村居民消費結構

2.2.2 排斥主體

金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考慮的不僅是目標區位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地理環境等外部條件,還需要從自身實現規模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等內在要求出發來布局機構網點。金融機構作為排斥主體,在寧夏各地區的布局差異較大,機構排斥較為明顯。金融機構網點布局的出發點是就近客戶以盡可能多地收集金融剩余實現收益最大化。地理環境的差異,引致理性的金融機構從經營成本和收益考量的角度出發,在機構網點布局時往往進行地理環境過濾,回避那些地理環境存在劣勢的區位,選擇那些地理環境具有優勢、交通便利的區位布局機構網點。就寧夏各地區的情況看,首府銀川市因西依賀蘭山脈、黃河穿境而過,又是寧夏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雖境域面積僅占寧夏全區的13.37%,卻擁有全區金融機構網點總數的47.09%,使得銀川市的農村金融排斥程度整體較低,其余地區的金融機構擁有量均不超過全區機構網點總數的20%。地貌類型主要為山地和干旱的丘陵地區,交通條件落后,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往往較少,如銀川市的賀蘭縣、吳忠市的紅寺堡區、固原市的涇源縣和西吉縣、中衛市的海原縣,2016 年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分別只有47、15、9、30 和23 個。位于“西海固地區”的固原市,境域面積占全區的20.25%,擁有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僅占11.87%[8]。寧夏黃河沿岸地區與西部、南部山區地理環境差異巨大,以固原市為代表的南部山區機構運營成本遠高于北部的黃河沿岸地區。金融機構從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出發,便產生了機構排斥[9-11]。

3 紓解寧夏農村金融排斥的政策建議

3.1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

一是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應配合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政策,出臺更多的普惠金融政策。各類金融機構應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化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寧夏農村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二是中央政府應賦予寧夏金融創新先行先試的權力,在金融監管創新、金融產品創新、金融制度創新和金融機構創新方面不斷加大力度,充分調動農村閑置資金,提高農村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效率;支持中小金融機構業務創新,增加涉農業務品種;允許中小金融機構在農村存、貸款利率上有更大的浮動幅度,使中小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存貸款客戶有更大的風險與收益的比較選擇空間[12-15]。

3.2 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金融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

在紓解農村居民的自我排斥方面,應增強農村居民的金融意識,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金融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應提高紓解農村金融排斥的認識,從農村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全局出發,站在把寧夏作為“一帶一路”重要支點的戰略高度,把紓解寧夏農村金融排斥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和金融監管的一項重要指標,要求金融機構增加金融產品和現代金融方式方法在農村地區的宣傳推廣費用支出,為農村、農民、農業設計出更加適合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方式方法。同時,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應協調各家商業性金融機構,組織專業人員定期深入平羅、賀蘭、中寧、涇源、隆德、鹽池、永寧等金融排斥嚴重的縣城,深入田間地頭,向居民普及金融知識,宣傳金融法規和金融政策,為居民排解金融疑惑,提高居民的金融素養,培養居民對現代金融的消費理念,引導農民進行金融消費。

3.3 進一步增加農村金融供給

在紓解機構排斥方面,應進一步增加農村金融供給。為紓解機構排斥帶來的農村金融困境,可借鑒印度的做法,金融監管部門應在機構市場進入的制度方面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排斥嚴重地區設立分支機構作出硬性規定。印度中央銀行為了紓解農村金融排斥問題,規定商業銀行只有在沒有銀行的農村地區開設4 家分支行,才能在大城市和其他有銀行的區域開設1 家分行,從而保證有2/3 的分支行開設在沒有銀行的地區[17]。寧夏農村金融排斥較為嚴重地區的金融機構數量少,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品種供給單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村金融需求。因此,應分類分策,針對農村地區不同的金融排斥水平,分別采取相適應的增加農村金融供給的辦法來刺激農村金融需求。同時,建立健全農村居民征信體系,完善農村居民征信信息錄入。另外,銀行監管部門可放寬民間資本進入寧夏金融業尤其是地方金融業的條件,促進寧夏地方金融機構的培育和發展,以便為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政策性銀行應進一步加大對寧夏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改善要素在農村地區優化配置的環境,增強寧夏農村對外來資本的吸引力。商業銀行應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推動寧夏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3.4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寧夏金融排斥嚴重的地區大都地處山區,交通便捷度較低,嚴重阻礙地區經濟發展。因此,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是紓解平羅、賀蘭、中寧、涇源、隆德、鹽池、永寧等縣域農村金融排斥的必由之路。政府應加大對固原市、石嘴山市等農村金融排斥水平較高地區的農村電信、有線電視和網絡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盡快實現電話、有線電視和網絡在農村地區的全覆蓋;中央銀行應加大對寧夏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再貸款的扶持力度,改善寧夏的投資環境。

3.5 推動地區經濟協調發展,逐步消除二元經濟結構

寧夏各級政府應通過培養和發展地區優勢產業,推動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逐步消除二元經濟結構,為紓解農村金融排斥提供基礎性條件。受氣候、地理以及種養殖傳統的共同作用,寧夏各地區擁有了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如中寧縣和賀蘭縣的枸杞產業、固原地區的牛羊肉產業、西吉縣的馬鈴薯產業、石嘴山市的奶產業等。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將這些特色產業盡快發展成為引領地區經濟增長和農村居民增收的極化產業和優勢產業。同時,立足于寧夏各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優勢,對口幫扶的東部地區應進一步加大對寧夏貧困農村地區的產業幫扶力度。寧夏各級地方政府也應進一步深化改革,發揮地區比較優勢,不斷深化對接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區域合作。

4 結 語

自改革開放以來,因地理環境、經濟基礎、中央政府的區域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差異,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日益突出。盡管自1999 年以來中央政府為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制定和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但西部與東部的發展差距仍較為明顯。進一步地,近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過程,是一個與城鎮化相伴相隨的過程,也是一個城鄉發展差距逐漸拉大的過程,更是一個農村金融排斥愈來愈強化的過程。寧夏地處黃河上游沿岸,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較其他西部地區略有優勢。但由于地域狹小,且為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人文環境制約著寧夏農村地區經濟金融發展。本文在擬定農村金融排斥指標的基礎上,通過對寧夏各地區農村金融排斥水平的橫向測度和比較,探尋農村金融排斥的特征;從客觀和主觀兩個視角分析了寧夏農村金融排斥的影響因素,進而提出紓解寧夏農村金融金融排斥的政策建議。

針對寧夏農村金融排斥地區差異的現狀,宜加快寧夏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應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進一步鼓勵農村金融創新;還應及時提高紓解農村金融排斥的認識,增強農村居民的金融意識,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金融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同時,金融機構也應進一步增加農村金融供給,政府應加大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金融服務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不斷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技術可達度。另外,各地政府也應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推動地區經濟協調發展,逐步消除二元經濟結構,為紓解農村金融排斥提供基礎。

猜你喜歡
農村金融寧夏金融機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寧夏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農村金融要多些“鄉土味”
資金結算中心:集團公司的金融機構
寧夏
一季度境內金融機構對外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