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小學教育遠比你想的更重要

2019-10-16 04:48開廣
現代家長 2019年7期
關鍵詞:家長老師孩子

開廣

按照現代教育的分階段法:0~6歲是學齡前階段、7~12歲是小學階段、13~18歲是中學階段。有研究表明,孩子上中學后,父母對其有影響,但影響已經不大。也就是說,父母能夠影響孩子的真正有效期,其實到孩子小學畢業時就已經結束了。孩子以后發展得好與不好,就看前期打下的根基深淺了。由此可見小學教育的重要性。

臺灣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對教育事業非常關注,他對臺灣小學教育的弊端痛徹陳詞,并指出小學教育應有的方向和方法。大陸臺灣是一家,教育上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彭教授的看法無形中也擊中了現今大陸小學教育的痛點,而他的意見和建議,對我們而言,也不乏啟發和借鑒。

從終生學習看小學教育

記者(以下簡稱記):家庭教育,對很多家長來說是終生的,而您卻更加強調小學教育。這是為什么?

彭明輝(以下簡稱彭):我的大半個人生,一直在與孩子打交道。在和孩子的廣泛接觸中,我發現很多孩子是“草莓族”,看起來鮮紅可愛,可被隨意捏一下,就爛得汁液溢出。而學校里所謂的高才生,頭腦聰明,智力超群,年紀輕輕就會自己組裝電腦,可對人生的理解卻空洞得可怕。除了家長、老師要他做的事情之外,他從來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除了應付功課,其他的如情感能力、人格內涵都嚴重欠缺。有時我不忍心,想引導他們去認識更廣闊的人生。然而,這些學習認真的學生竟然說:“老師,與考試無關的話就不要說了,考什么您就講什么吧?!庇谑?,我干脆到通識教育中心開了人文選修課,講給那些想聽的孩子聽。沒想到,情況依然不容樂觀。許多我在高中時就已清楚的觀念,他們卻難以理解。面對現實,我只能承認:到了高中階段,人的價值觀已經有了雛形,等到了大學,他們就只會根據既有的價值傾向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他們還對人生懵懵懂懂的,不知道人生真正的價值所在,但是這個時候想去挽救,實在是太晚了!

有時我想,這恐怕怨不得孩子。因為假如孩子國中畢業還不曾喜歡過任何東西,他只是在遵照指令生活,那他到了高中又怎么會對某一領域或某一事物充滿熱愛呢?由此倒推,我不得不認定:我們必須在孩子小學畢業前,就培養出他對人、對物、對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對自己起碼的信心;以這些情感和自信為基礎,他才有機會在國中階段藉借文學作品(詩歌、散文)進一步深化對世界的情感,豐富對人生的想象;也只有當他內在的情感較為豐實,對世界與人生的想象較為活潑以后,他才有機會在高中階段藉借傳記、小說、歷史故事與粗淺的哲理文章的引導,發展出對人生初步的憧憬,并學會藉借前人的心路歷程去思索自己的未來。

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生階段尤其在小學階段,只想看到孩子在功課上的出色表現,從而緩解自己的焦慮或強化自己的虛榮,并經常用錯誤的評價標準決定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較值得培養。于是,對孩子未來有重要關聯的能力被荒廢了,而沒必要的繁瑣細節被過度強調了;值得栽培的孩子被傷害了,而得寵的孩子又被誤導了。

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的小學階段,從較為寬廣的視野看待家庭教育,重新定位孩子學習與成長的重點,那么孩子才會有真正成才的一天。

知識不是小學教育的唯一目的

記:目前的小學教育,您認為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彭:傳統教育中,小學教育過度注重知識性的細節,且不容許孩子犯錯。我覺得這完全沒有必要。

我兒子上學后第一次月考就作弊了——抄同桌的答案。我問他原因,他說老師要大家認真寫,會的要寫出來,不會的也要用心想一想。他不想讓老師覺得他不認真,所以不會做的就問同桌怎么做。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考試,也不懂得規則。所謂作弊,不過是他對事情有跟大人不同的理解而已。

如果我們容許孩子犯錯,只要不嬌縱,孩子在和大人的輕松互動中,反而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但如果我們不允許孩子犯錯,那么孩子會過分緊張,無所適從,變得被動、拘謹、死板。

國小的學業目標,大部分學生都可以輕松完成。但是,我認為國小教育的目標不應該設定在“知識學習成效”(如學會了多少字、能計算幾道題)上,而應該設定在“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對知識的態度”上,如培養孩子主動的讀書意愿和自己動手找資料、發現答案的能力,這遠比“知識的記誦與熟練”更有價值。

為給孩子減負,國小的教材簡化了,功課輕松了。但減輕學生功課負擔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讓他們有更多嘗試錯誤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在硬邦邦的規矩和沉甸甸的期望之外,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逐漸找到面對書本和知識的健康態度。

這些對知識的態度(為自己而讀書,為使生命更豐富、更有內在的光彩而讀書,為自得其樂而讀書),以及獲得知識的方式(即沒有人引導也能自己去摸索),嚴重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如果孩子站的跑道錯了,那他一生的努力,就只是在擴大這個錯誤。

知識的學習不是國小教育唯一的目的,其更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

其實,老師有沒有愛心,有沒有偏見,有沒有歧視,才是衡量國小老師好與不好的重要指標,而不是其升學率和考試分數。各位家長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小學生活,你現在能夠記得的永遠是老師對你的態度,而不是他教的功課。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家長的充分支持與配合,教育的目的就無法達成。譬如,如果家長堅持要孩子一入校就開始鍛煉“把別人踩在腳下”的斗爭能力,那不但老師無法管教這個學生,而且全班同學都會被他當成練習的靶子。

教他活得更有“味道”

記:大陸有“培優教育”,臺灣有“資優教育”,這些都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多才多藝或者增加競爭籌碼而進行的一種投資。對此,您怎么看?

彭:我不贊成對孩子進行這種額外的教育,我希望家長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多接觸小動物,多去玩耍。

如果孩子整天從這個班趕往那個班,沒有時間去大自然里看一看、逛一逛、玩一玩,沒有在大自然中體會到喜悅,那他就會去創造自己的快樂:電玩、電視、手機,再無聊也行??扇绻覀儙ズ_?,他可以玩上一整天都不想回家。這樣長大的孩子,以后你教他“快樂不一定要用錢買”,他很容易就懂。而沒有這種童年經驗的孩子,卻對此難以理解——因為他一生的快樂都是用錢買來的!

興趣越廣,他未來的人生越亮麗越敞闊。書沒讀好,到了中學還能補救??扇绻W畢業時,孩子沾染上無聊的嗜好或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那你期望他以后對生活充滿熱情就難了。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孩子欣賞大自然的能力,他一生可以得到的滿足感將遠勝于單純的金錢收入。

因此,我對資優教育可以說是痛心疾首!

孩子聰明,學習速度快,本可以在輕松對付體制教育之后,有時間和精力去探索更廣闊的精神領域,去培養更寬廣的視野和胸襟,卻被家長誘拐去念資優班,用更難的功課捆綁他,把他的心封在一個更緊密的特定的狹小空間里,讓他更加沒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這是對學習好的孩子的一種懲罰嗎?

我上學的時候并不是一個認真聽講的好學生。但是,我上課從來不無聊:雨天看窗外的雨發呆,春天享受風兒送進來的暖意,秋天在英文課本里偷藏唐詩,這樣上課好愜意。功課通常在學校就做完,一放學就到田野、小溪邊去玩,去體會文學作品里的詩意。在那個沒有“資優教育”的時代,很多孩子都發展出寬廣的視野與多種興趣。

目前的資優教育,基本上是把孩子當成吸收知識的工具,甚至當作知識競賽的工具。很多孩子從小在父母“投機取巧”的教育下,過五關斬六將,終于進了實驗高中資優班,不過是提前念了從大學課本簡化下來的教科書,他們從小到大不曾有過獨立的思考。這樣的學生,在物理、數學或者其他領域,真的會更有創造力嗎?其實,不會。孩子從小被封閉在一個狹小的領域里,沒有獲得完整的人格成長,甚至還犧牲了良好的人際關系,結果一路走來,導致其人格與情感的發育都極其幼稚、不成熟。

這能說是為了孩子好嗎?我教過資優班出身的學生,極其聰明,卻無法忍受沒有掌聲。資優教育不但辜負了他,而且戕害了他!

從孩子的觀點看教育

記:很多家長想好好教育孩子,又感覺孩子年紀尚小,難教,因為他還不懂事、不聽話。

彭:小學生之所以難教,不能單純地以為是他不懂事。有時,孩子沒有辦法守規矩,是因為大人在被社會化的過程中喪失了很多東西,而孩子卻還保有一些。

大人常用過度社會化的眼光看孩子學業上的表現。其實,孩子的學業表現,有時反映的不是他天分的高低,而是他接受社會制約、放棄非社會性本能的快慢而已。

一般來講,學習好的孩子天分通常不錯,可這里頭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他沒有自我的堅持;學習緩慢的孩子天分也許不夠出色,但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比較有創意,很難墨守成規,比如愛因斯坦。因此,當我們引導孩子進入成人社會時,需要注意兩件事:一不要在引導孩子進入成人社會的過程中,輕率地否定他在成規之外的創意;二不要草率地判定孩子的愚智、優劣,或者替他決定他未來有沒有足夠的天分往某個方向發展。

我兒子的國中老師曾用智力測驗、性向測驗、國小以來的考試成績告訴我:“你兒子在數學上天賦很差?!笨墒?,她完全忽略了我兒子從小沒有請家教、沒有上補習班、完全靠自修、欠缺計算的熟練度等因素。國三時,我要兒子逐章整理數學知識,講給我聽,然后我提出問題,直到他能講解清楚為止。這樣訓練了半年,我兒子在高中聯考時,數學成績已經相當不錯,等到了大學聯考,他則以數學取勝。

孩子是未經社會制約的有機生命,用我們無法徹底了解的方式感受世界,用自己摸索出的方式接受外界的刺激并給出回應。他有不同于別人的成長節奏,這些絕對不是我們可以準確預期和嚴格規范的。因此,教育不能用福特汽車的量產模式來進行,也沒有辦法用工業生產的品管程序來檢證。

面對孩子,我們只能給他所有可能的教育機會,而不是代替他判定未來有希望或沒希望。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在什么時機、什么場合,你會因為哪句話或哪個神情,對孩子造成了何種影響!

教育不是撰寫電腦程式,也不是在訓練狗。其實,狗也有它的意志和不可更改的習性,何況是人。我們不應該期望孩子聽話地接受我們提出的所有要求,也不應該期待孩子踩著我們呼喊的節奏“一二一”老老實實地前進。只要不影響整個班級的進度和秩序,我們就應該允許孩子犯一些錯誤。

我們長大了,多半不記得自己小時候的模樣,只急迫地要求孩子遷就自己,而不管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犧牲孩子可貴的本能和天真的稟賦,甚至不管這會造成他們的冤屈乃至個性的扭曲。

一個好家長,必須愿意重新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他要體會自己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大學教授。因為大學教授只是一種職業,可以不帶任何感情,但家長的善良、熱情、誠懇、活潑、開朗與接納,卻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的進步,不是從書本中來,而是從人的態度中來。家長、老師和同學對他的態度,深刻地影響著他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將來對世界的看法。

我太太是小學老師,我常鼓勵她為自己設定一個簡潔、明確的教學目標:上課時看學生的眼神,如果他們的眼睛亮起來,說明你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如果他們的眼睛像死魚一樣黯然無光,那不是你教學有問題就是教材有問題。

教學,教到學生的眼睛亮起來,對老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它靠的是老師的熱情、對學生的了解、把知識恢復為可以感動人心的場景等能力。這樣教書不容易,卻也會得到極大的鼓勵,因為你能真的進入學生的心里。

總而言之,教育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如果用心對孩子,給予孩子人性化的成長空間,讓他自自然然做學生,那教育也不是太難。

【編輯:楊子】

猜你喜歡
家長老師孩子
家長錯了
家長請吃藥Ⅱ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老師,節日快樂!
孩子的畫
老師的見面禮
犯錯誤找家長
六·一放假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