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發脾氣,父母如何應對?

2019-10-16 04:48崖柏
現代家長 2019年7期
關鍵詞:消極情緒毛毛理性

崖柏

腦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包含“情緒腦”和“理性腦”內外兩層結構,“情緒腦”先于“理智腦”發育成熟。當寶寶情緒爆發時,他的“情緒腦”高速運作,并超越“理性腦”占據主導地位。只有當寶寶的“情緒腦”不再運作或者消極情緒消失后,“理性腦”才會有所反應,這是情緒處理的最佳時機。

三個誤區莫踏入

【案例1】油鹽不進的毛毛

5歲的毛毛是家里的“小暴徒”,動不動就發脾氣。比如,他要求媽媽必須每天下午第一個來幼兒園接他,否則就當眾哭鬧;拼圖不成功,他也會發火,把拼圖從窗戶扔到樓下;等等。對毛毛的壞脾氣,父母軟硬兼施,什么方法都試了,但都無濟于事。爸爸打過毛毛屁股,毛毛死扛;媽媽冷落過毛毛,毛毛堅持了兩周,最后媽媽投降;爸爸和媽媽一起耐心給毛毛講道理,最后被毛毛的固執氣得摔手機。爸爸指著毛毛的鼻子說:“你就是一個油鹽不進的滾刀肉,長大了肯定是個壞蛋!”

【分析】正確認識消極情緒

寶寶發脾氣,是在宣泄消極情緒,所以,要知道寶寶為什么發脾氣,必須從認識消極情緒入手。

情緒是以個體需求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當需求得到滿足時,人們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一旦生理需求(食物、睡眠、游戲等)、安全需求、愛的需求(來自父母、老師、同伴等)、尊重需求(自尊、自信、成就感)不能得到滿足,寶寶便會產生消極情緒,想要宣泄出來,而這種宣泄主要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幫助或妥協,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寶寶發脾氣其實反映了他在成長過程中心理認知發展與外界事物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宣泄情緒的方式也反映了寶寶認知情緒、表達情緒和管理情緒的能力。也就是說,寶寶發脾氣是正常的。毛毛有發脾氣的壞習慣,與其說是性格原因,不如說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失當造成的。

【策略】避免三個誤區

人人都有情緒,寶寶亦如此,只是寶寶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面對愛發脾氣的毛毛,父母的應對方式恰好代表了三個誤區:

誤區1:暴力鎮壓。當父母失去緩解寶寶消極情緒的耐心時,就會采取暴力手段,直接結束寶寶令人煩躁的宣泄行為。這是一種消極的回應方式,會影響寶寶與父母的親子關系。這樣做有可能產生兩種極端,一個是寶寶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奮起反抗,也為青春期的叛逆行為埋下伏筆;另一個是寶寶逐漸失去表達自己想法的愿望,自主性減弱。

誤區2:冷淡隔離。面對寶寶極端的情緒宣泄方式,很多父母選擇不管不問,讓寶寶自己慢慢恢復正常。這種不作為的回應方式,對寶寶起不到安撫作用,相反會使得親子之間產生不安全型的依戀——對于與父母的親密接觸,寶寶既渴望又會刻意回避或忽視。

誤區3:講大道理。有些父母在寶寶發脾氣時,希望通過講大道理來安撫、控制寶寶的情緒,遏制寶寶歇斯底里的宣泄。這是一種將父母的思想意識強行塞給寶寶的激進方式,不合時宜地講道理反而會助長寶寶的消極情緒。做了萬般努力,可寶寶還是有消極情緒,讓家長很是受挫和無奈。

讓理性戰勝情緒

【案例2】愛摔東西的鵬鵬

4歲的鵬鵬最近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發脾氣,幼兒園的玩具被他摔壞了好幾個,家里被他摔壞的玩具裝了滿滿兩個整理箱,有的被他從陽臺扔到樓下。爸爸媽媽很奇怪,小小年紀哪來的這么大火氣呢?他們想盡辦法,威脅、嚇唬、哄勸、討好都不起作用。幼兒園老師反映,鵬鵬的壞脾氣有升級的趨勢,除了愛摔東西,近來還打哭了幾個跟他搶秋千的小朋友。鵬鵬媽十分焦慮:“攤上這樣的小祖宗,我該怎么辦???”

【分析】“情緒腦”和“理性腦”

腦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包含“情緒腦”和“理性腦”內外兩層結構,“情緒腦”先于“理智腦”發育成熟。當寶寶情緒爆發時,他的“情緒腦”高速運作,并超越“理性腦”占據主導地位。只有當寶寶的“情緒腦”不再運作或者消極情緒消失后,“理性腦”才會有所反應,這是處理情緒的最佳時機。因此,面對寶寶極端的宣泄方式,父母所采取的暴力行為、冷淡處理或講道理,都忽略了寶寶自身的情緒,忽略了“情緒腦”的主導狀態,僅僅看到宣泄的方式,注定不會有好結果。因為此時讓寶寶以“理性腦”思考問題是不可能的。

【策略】允許寶寶宣泄情緒

首先,父母要認可寶寶的消極情緒,只有站在寶寶的立場思考問題,才能助其擺脫消極情緒。其次,父母要引導寶寶表達情緒。父母可以對鵬鵬說:“你摔東西一定是因為你生氣了。生氣的感覺很不好,爸媽也有生氣的時候。能告訴爸媽你為什么生氣嗎?”這樣說會讓鵬鵬感受到父母讀懂了自己,知道自己正處于一種消極狀態之中。同時也有助于鵬鵬情緒詞匯的掌握,更有助于他移情能力的提升,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他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識別、感知、分析他人的情緒,這種移情能力正是高情商的表現。

父母認可寶寶的消極情緒,引導寶寶表達情緒,并不足以趕走消極情緒,因為此時“情緒腦”仍在運作,并支配著寶寶以各種手段宣泄消極情緒。只有歸還寶寶宣泄情緒的權利,并教寶寶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讓其以正確的方式宣泄,“情緒腦”才能讓位給“理性腦”,寶寶才能理性審視自己情緒產生的全過程。爸爸可以對鵬鵬說:“我知道你很生氣,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所以允許你發脾氣,直到心情平復為止?!痹谶@樣的溝通中,孩子便能體會到與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是關心自己的,也有助于日后伙伴型親子關系的建立。

接下來,父母要教會寶寶管理情緒的基本方法。制止或者不理睬寶寶,可能會讓發脾氣成為寶寶的習慣,所以,父母需要教會寶寶可以替代的宣泄方式。爸爸可以對鵬鵬說:“允許你發脾氣,并不代表你可以打人和摔東西,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只會傷害到別人。如果爸爸不高興了就打你,你會開心嗎?當你生氣的時候,可以打枕頭,可以捏橡皮泥,爸爸可以陪著你一起宣泄,或者我們聊聊天也可以?!痹趯殞毢侠硇骨榫w的過程中,“情緒腦”才會逐漸停止運作,消極情緒也就自然慢慢消失了。

當心第一反抗期

【案例3】無理取鬧的元元

3歲的元元近來突然變得不乖了,總是故意跟父母搗亂。比如,他不喜歡刷牙,每次被媽媽逼著刷牙,他就哭鬧不休,還故意把媽媽的化妝品推下洗面臺;早晨,媽媽急著去上班,元元拉著媽媽的衣角不撒手,罵媽媽是壞媽媽;跟著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元元一定要買一款樂高玩具,媽媽不答應他就大喊大叫,而這款樂高他已經有兩套了;有時,元元在家會突然發脾氣,原因僅僅是自己摔了個跟頭……元元媽很奇怪,本來挺乖的元元,怎么突然變成熊孩子了?

【分析】正確看待反抗期

心理學研究顯示,幼兒在三四歲左右(時間可能會提前,因孩子的情況而定),由于自由活動能力大大增強,各方面知識不斷增多,很自然地表現出獨立的愿望,盡管能力不強也要自己動手,變得不太聽話。這是自我意志的表現,心理學上稱此為第一反抗期。

處于第一反抗期的寶寶,自我意識增強,要求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處去,執拗地要到水坑里玩,執拗地要爬樹,睡覺的時候非要選擇特定的被子、特定的人講故事、特定的情景,等等,都屬于反抗期的標志性行為。當父母限制寶寶的獨立行為,寶寶就會以發脾氣的方式捍衛自己的權利。元元突然變得不配合,便是處于第一反抗期的典型表現。

反抗父母對寶寶來說并非絕對的壞事。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三四歲時表現出反抗精神的寶寶,長大后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絲毫沒有反抗表現的寶寶,往往在性格上趨于軟弱和寡斷。

【策略】給父母的6項建議

1.教寶寶一些基本技能。寶寶總做不好一件事,心里著急,就容易發脾氣。此時,父母的適當幫助可以改善寶寶的情緒。比如,寶寶投球總投不準,接球又接不住,父母可以教他投擲。

2.拒絕的同時適當地安慰。寶寶提出的要求,父母能滿足的就盡量滿足,不能滿足的要堅持原則,予以拒絕。比如夏天寶寶想吃冰淇淋,可以讓他吃一個,但冬天想吃冰淇淋就是無理要求,應當拒絕。在寶寶看來,季節和吃冰淇淋沒有關系,父母純粹是故意刁難。此時,父母應該耐心地講明自己拒絕的理由,用眼神、手勢、語氣等讓寶寶明白,這個要求父母不同意。不過,在拒絕寶寶的同時,要用其他東西滿足他。比如,冬天不讓他吃冰淇淋,但可以給他一塊小蛋糕。如果只是拒絕,沒有安慰,是達不到教育目的的。

3.不要指望寶寶反思自己的行為。寶寶發脾氣時,父母想用置之不理的方式讓寶寶反省是異想天開,因為三四歲的寶寶不具備反省能力,所以,父母還是應該耐心地與寶寶溝通。

4.給寶寶立規矩。規矩是限制性規則,同時也具備保護性。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不能陪寶寶玩,或許對寶寶來說不爽,但飯后半小時親子游戲可以讓寶寶有所期盼,消極情緒自然會少一些。

5.轉移注意力通常很有效。三四歲的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把發脾氣消滅在萌芽階段。比如,發現寶寶情緒不對頭,馬上提議玩寶寶最喜歡的撲克游戲,一場狂風暴雨可能就偃旗息鼓了。

6.表揚寶寶的好行為。如果寶寶碰到不開心的事沒有發脾氣,或堅持一周沒有動怒,父母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讓寶寶明白,爸媽喜歡有話好好說的寶寶。

【編輯:陳彤】

猜你喜歡
消極情緒毛毛理性
靜心
欲望膨脹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毛毛貓的日常
毛毛貓的日常
毛毛貓的日常
例談小學體育教學對學生消極情緒的調節策略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
理性思考嚴謹推理優先概念
姜為什么是老的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