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2019-10-16 04:48陳彤
現代家長 2019年7期
關鍵詞:敏感期自律秩序

眾所周知,自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我約束能力。無論孩子智商有多高,如果沒有較強的自律能力,學習上不可能長期保持成績優異,體育鍛煉等良好習慣不可能養成,網癮、吸煙等惡習難以戒除,長大以后更難以成就大事。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呢?本期,我們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學博士宋荃先生,與家長朋友們一起座談這個話題。

抓住秩序敏感期

主持人:為討論方便,首先請宋博士給自律下一個通俗的定義。

宋荃(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學博士):所謂自律,指的是個體克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身體,為實現更高目標而行動的能力。心理學認為,自律是許多自我能力發展工具中的一種,能解決很多重要的問題,比如戒癮、減肥,還能克服拖沓、生活無規律等毛病??梢哉f,自律是成功人士的必備素質。

范向東(4歲男孩的爸爸):我兒子只有4歲,還在黏媽媽的階段,跟他談自律是不是早了點?

宋荃:心理學家把孩子的3~6歲形象地稱為“潮濕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85%的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初步形成,但并不牢固;孩子的7~12歲,被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形成。在這兩個階段,孩子的性格、習慣尚未最終形成,家長做一些必要的干預,加強孩子的自律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自律能力的強弱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羅石梅(3歲女孩的媽媽):請問宋博士,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最早應該從孩子幾歲時開始?

宋荃:孩子在6歲前會經歷多種敏感期,而秩序敏感期一般在2歲半左右出現,并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在秩序敏感期內,孩子會形成屬于自己的特有秩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最好從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開始。

羅石梅:處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宋荃:比如,媽媽下班回家,一定是要他開門,如果別人開了門,他會讓媽媽出去再敲一次門;小鬧鐘一定要擺在床頭的固定位置,如果不是,他會極其不適,甚至號啕大哭;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用自己的小碗,如果換成別的碗,他會拒絕進食。

羅石梅:對對,我女兒就是這么任性!請問宋博士,秩序感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宋荃:秩序敏感期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重要階段,固定的程序和秩序帶給孩子的是安全感。這種直線式思維看起來幼稚、任性,其實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孩子可以由此形成一種內在邏輯。如果孩子在秩序敏感期能得到很好的保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慢慢地脫離這種外在的固定模式,形成內在的“以不變應萬變”的自我管理模式,也就是自律能力。如果這一階段,孩子的這些任性行為被父母誤以為是不聽話、沒事找事,用批評、呵斥的方式壓制孩子,就會破壞孩子的內在秩序,阻礙孩子追求完美的潛在意識,扼殺孩子的自律能力的發展。

羅石梅: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我該做些什么?

宋荃:首先,您要有足夠的耐心,接納孩子的任性。這一時期的孩子,語言發展尚不完全,通常會用哭鬧來表示不滿。這時需要您引導孩子理清想法,也可能要猜測孩子的想法。

其次,您要盡可能地提供有秩序感的生活環境。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生活,也可以增加有趣又好玩的生活儀式感。比如,孩子在固定的餐椅上吃飯,有屬于自己的可愛小餐具;晚上固定時間上床聽睡前故事;早上固定時間起床,播放固定的起床音樂;等等。家庭生活的秩序化會讓孩子得到安全和滿足。

再次,利用秩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俗話說“趁熱打鐵”,在這一時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相對更容易。比如,垃圾扔進紙簍里,自己的衣被自己整理,醒來睡前都刷牙,自己鞋襪自己洗,每件事情要做完,玩具玩完要歸位……家長引導孩子形成一套固定程序,即便孩子的動作有些笨拙,也要耐心等待,最終會形成好習慣。

父母是最好榜樣

潘玉清(8歲男孩的媽媽):我兒子已經過了秩序敏感期,再培養他的自律能力是不是晚了?

主持人:剛才宋博士講過了,7~12歲是“正在凝固的水泥期”,不晚,不過也不能再晚了。

姚建勤(12歲男孩的媽媽):那就請宋博士快說說,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宋荃:最好的培養方法是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孩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模仿,父母是什么樣,孩子就有樣學樣。如果父母下班了就懶散地躺在沙發上無聊地刷手機,這時提醒孩子關掉電視去做作業,恐怕孩子不會情愿服從。孩子實際上是一個觀察者,父母就是他觀察和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懂得自律,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心領神會,并奉之為自然準則,最終通過模仿和學習,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

主持人:從孩子的立場來看,沒有任何“言教”能勝過“身教”。在自律這件事上,尤其如此。

宋荃:沒錯!“父母是什么樣的人”遠比“父母對孩子做什么”更重要。試想,一個從來不讀書、整天打麻將的父母反復叮囑孩子“你要發奮學習,不要總惦記著玩”,有說服力嗎?沒有,而且令人厭煩。孩子會在心里說:“你整天惦記著玩,有什么資格說我?”相反,如果父母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經常給孩子講精彩的故事,分享人生經驗,對孩子輕描淡寫地說一句:“你正是讀書的年齡,別偷懶?!焙⒆邮遣皇呛芊??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本身的自律。

姚建勤:對于四五十歲的父母來說,做到自律可不容易??!

宋荃:要求父母自律,并不是要求父母達到“神”或“機器人”的程度,而是說要有約束自己的意識,始終不放棄追求自律的努力。也就是說,強調過程,不苛求結果。父母追求自律的過程,其實也是與孩子攜手成長的過程,更是營造家風的過程。

自律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不斷學習和訓練才能增強。父母與孩子一起培養自律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父母與孩子一起玩游戲,眼睛盯著一個目標,看誰盯的時間長,就是一種自律訓練。另外,制訂計劃、監督執行、定期總結、適當調整等,都非常適合家庭事務。這樣的活動既能培養父母和孩子的自律能力,又能增進親子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培養自律三要點

謝澤波(10歲男孩的爸爸):我兒子好像得了多動癥,上課坐不住,在家做作業也坐不住,必須我在旁邊盯著才行。這一定是缺乏自律能力的表現。聽了宋博士的講解,我的體會是,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既是解放孩子,也是解放自己。請宋博士幫幫我,指點我該怎么做。

宋荃: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方法,不過,以下三個要點是心理學界普遍認可的,建議您掌握。

1.延遲滿足。家庭生活中,對于孩子的愿望,父母不要全部滿足,即使可以滿足也要延遲一段時間,這樣可以培養孩子抵制誘惑、自我克制的能力。最好是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自我滿足愿望。比如孩子想買一個玩具,可以用做家務來賺錢,或自己攢錢去買。另外,如果孩子用哭鬧來脅迫父母滿足自己的愿望,即使愿望合理,父母也要拒絕,因為孩子必須學會好好說話。

2.管理時間。良好的自律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后,父母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意識。當孩子想從事某個特別喜歡的活動,比如看電視、上網玩游戲,父母要先和孩子約定好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地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如果準時停止,那么下次可以放寬要求,延長時間;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懂得守時的重要性。當孩子開始做一件不太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做家務時,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制訂計劃,規定完成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認真完成,剩余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讓孩子逐漸養成重視時間的良好意識和管理時間的良好習慣。

3.遵守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在日常行為中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好榜樣。家長要讓孩子了解各種規則,行人車輛要遵守交通規則,和小朋友玩游戲要遵守游戲規則,各種體育運動要遵守競賽規則,還有禮貌待人、按時作息、做事不影響別人等。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隨時隨地指導孩子如何遵守規則。比如,孩子想蕩秋千,可是已經有小朋友在那里正玩著呢,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先來后到”的規則,勸導孩子學會克制,然后陪孩子耐心等待。全家一起出游,不亂扔垃圾,不亂涂亂畫,不大聲喧嘩,遇到熱門景點需要排隊時,家長一定要不加塞、不催促,因為孩子天真的眼睛在旁邊看著呢。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自律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要多關愛、多提醒、多鼓勵,這樣才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自律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編輯:陳彤】

猜你喜歡
敏感期自律秩序
堅持自律 贏得的是整個人生
新語
自律的力量
秩序
知恥自律
心靈秩序
老師來審題
文化敏感期理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敏感期,是否真的無處不在?
亂也是一種秩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