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衛風·淇奧》的詩義蘊含

2019-10-16 04:38楊樹郁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0期
關鍵詞:詠物詩經

楊樹郁

摘 要 《衛風·淇奧》是一女子的心儀之曲。詩用竹子自然特質來象征君子的品質修養。從詠物的角度來說,亦可視為社木意義的竹子的頌歌。

關鍵詞 詩經 淇奧 思人 詠物

中圖分類號:I222.2文獻標識碼:A

《衛風·淇奧》因其“終不可諼兮!”這樣的語句,似乎不是政治性、禮節性頌歌應有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善戲謔兮,不為虐兮!”又完全不符合官場應酬應有的話語習慣,當是一女子的心儀之曲。

她所心儀的君子,或者說是她心目中的君子,那真是一位完美的貴族男子: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內在修治而形成的“如金如錫,如圭如璧”的意志品質;有令人望之而油然產生敬畏的莊重儀容和威嚴神態;有星光閃爍、眩人眼目的佩飾展現出良好的內在修養和高貴氣質,(佩飾于古人簡直就是一張臉譜,玉石便是君子臉譜上的標志性的圖騰)。有寬廣自如、超然曠達的胸襟。這樣的君子,已然是完美無缺了,然而,對于那貴族女子來說,還僅僅是君子的標本,標本無疑是標準的,而往往標準的東西又在個性上差強人意,況且一旦成為標本便失卻了原有的生機與活力,之所以人們到田野或園圃里去忘情于草木的鮮活與榮華的陶醉,卻不會留連于植物標本而忘返,個中原因恐怕恰恰在于此吧!

原來這貴族男子除了具有普遍意義上的君子之風,還有其打動這貴族女子的另一獨特的優點——幽默、詼諧——“善戲謔”,這恰恰泄露出一個天大的秘密,原來女人既鐘情修養和氣質,又鐘愛機智與幽默。而對于后者又設定了底線,那就是不能過分,不能進入庸俗和粗暴的境地。她們喜歡剛柔并濟、嚴肅而活潑的男人,她們需要的是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也需要機智詼諧的小情侶。當這兩方面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位貴族男子身上時,他自然也必然成為這貴族女子的心中偶像、夢中情人。

如此說來,果真有那樣一位令天下古今男人黯然的完美無缺的貴族男子生于當時的淇水之濱?若回答是肯定的,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話,如何能真理般地流傳下來?足赤之金當真有否,不得而知,而完人是有的,卻不在現實生活里,而是在癡情女子們夜晚的夢里,白天的歌中,在天下粉絲的心扉,在古今情人的眼簾。所謂心中偶像、夢中情人,恰恰是因為偶像只能在心里塑造,才能越來越變得完美,情人只有活在夢中才能越來越令人癡迷。其實青年男女一旦情動,便如同發燒,溫度越高,頭腦中的景象距現實越大,口齒間的語言離實際越遠。溫度所致,無可奈何。以此來觀照那位貴族女子情感特征,就此來探求那貴族女子的情感程度,我們恰恰在對象的完美塑造中窺視了這女子隱藏于心靈深處的情感秘密,聆聽了這女子唱響于遙遠時代的生命訴求,也品味了這女子充胸填膺的難以言狀的甜蜜與苦澀、愜意與煎熬?;蛟S我們常常一相情愿地把這一切都領會成甜蜜和愜意,而往往忘記了這無以倫比的美恰恰是距離造就的,而距離恰恰又在造就完美的同時,也必然制造了苦澀與煎熬,甚至是傷痛和無奈。

關于頌人,說者紛紛,話題和話語亦多多,可偏偏冷落了另一個對象——竹,朱熹的一句“興也”,就把它打發到第二對象——借助表達對象的位置上了,于是,它一直遠離舞臺核心,作為陪襯、點綴被固定在背景墻上,每每接觸《衛風·淇奧》,每每掩卷冥思,我腦際浮現的影象都并非單一的“君子”,總是有竹的形象,卻又不是出現在背景上,而是與君子同處于第一對象的位置。思慮再三,茫然良久,那淇水灣里的修長、碧綠、茂盛的竹子卻越發的清晰起來,甚至遮蔽和掩淡了那令無數人念念絮絮的君子形象,從心底里冒出了一個想法——詠物,朱熹《詩集傳》對三章的解說中分別言道:

“以綠竹始生之美盛,興其學問自修之進益也?!?/p>

“以竹之堅剛茂盛,興其服飾之尊嚴,而見其德之稱也?!?/p>

“以竹之至盛,興其德之成就?!?/p>

這是從以竹為興的角度言之,如此,《衛風?淇奧》便成為一首竹子的頌歌。竹不過一普通植物,何德何能,何以當如此歌頌?竹雖普通,但于生活在中原大地的衛國先民來說,那淇水兩岸繁茂的竹林為他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存資料,恐怕真如蘇東坡曾感嘆那樣:“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辈粌H如此,那生生不息的生命狀態,那挺拔剛毅的品格氣質,也給衛國先民們以豐富的精神滋養,衛國先民們把竹作為自己精神家園中的神圣來頂禮膜拜,來歌詠頌贊。正因為竹子在衛國先民的心中的神圣化,也就自然而且必然地被賦予了理想的精神氣質,而這種精神氣質恰恰與人們的理想人格或人性訴求——“君子”是一致的,于是,君子的生成過程與成就狀態的歌詠便轉化為具有社木性質的竹子的頌贊。頌人也好,詠物也罷,不過是旨意探求中傾向性爭執而已。其實,在欣賞者的眼中人和物確實作為來兩個形象存在著,但于我們的心里這兩個形象從來就不是游離著的、并立著的,而是融會著的、重合著的,是相互映襯,互為表里的,也就能相互比喻,互為本喻二體了。于是,凡說到竹,便有君子習習之風撲面而來,提到君子亦有竹子洋洋之氣吹襟而至。中國的君子標準當自此確立,而中國竹文化或自此始,亦未可知!

參考文獻

[1] 朱熹.詩集傳[M].上海:中華書局,2011.

[2] 林云銘.楚辭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詠物詩經
詠物寄興
詠物寄興
“格物致知”與“以物觀物”——兩宋理學家詠物賦創作探賾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讀詩經
詩經
現代詩經
現代詩經
比興、詠物辨說
羅貫中與施耐庵(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