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本范例下的小學課堂練筆習作策略探究

2019-10-16 02:06謝丹群
考試與評價 2019年7期

謝丹群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基于文本范例下,教師以讀寫結合為課堂練筆切入點,實施文本句段仿寫練筆、文本結構仿照練筆、文本寫法仿照練筆、文本空白拓展練筆、文本內容重組練筆及文本插圖觀察練筆等習作策略,從而實現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切實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 文本范例 ?課堂練筆 ?習作策略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入選課文都是教材編者精挑細選的文本。在進行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文本篩選的過程中,編者嚴格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緊扣相關學段的學習目標,立足相關年級學生的實際狀況,對每一篇入選課文從文本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寫法技巧運用乃至文本標點的規范性等諸方面進行逐一研究、反復論證,直至全部高質量符合教材文本要求才能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

一、緊扣文本范例的 “表達遷移點”實施練筆

小學生的習作其實是離不開模仿,縱觀小學生的作文,教師經常會發現學生的作文中留下“教材文本范例”的“痕跡”,或作文中的某個精彩句段是模仿某篇課文的相關句段遣詞造句方法,或某篇作文的行文結構借鑒于某篇課文的布局謀篇方法,或某篇作文的寫法仿照某篇課文的表情達意方法。

(一)在文本句段仿寫練筆中學會遣詞造句方法

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時,根據教材文本呈現出來的精彩句段,結合相關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緊扣這些精彩句段的寫法特點,巧妙地創設精彩句段仿寫習作訓練點,從而達到教材文本精彩句段的寫法內化于學生的習作文思中,也學會了遣詞造句方法。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边@句話是這篇文章的情感主線,寫得飽含真情實感,很是動人。為此,筆者緊緊抓住這句話,按照步驟引導學生進行精彩句段的仿寫訓練:1. 引導學生細細體會這句話的寫法特點,讓學生感悟到這句話寫得“情真”——對伯父的深切懷念;讓學生感悟到這句話的寫法——運用排比修辭手法。2.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句子仿寫訓練:每個人的情感之弦一旦被撥動,就會像這篇文章的作者周曄那樣在心中泛起了情感的波瀾,請同學們模仿課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的寫法進行仿寫。3. 引導全班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深化對這句話的寫法的認識。

(二)在文本結構仿照練筆中學會布局謀篇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每一篇文章的行文結構都特別清晰,有的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或時間順序來結構全文,有的按照空間變換順序或按照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來結構全文,有的在文章中來一個插敘……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索溪峪的“野”》這篇文章運用了先概括再進行具體描寫的行文結構方法,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抓住文本范例的 “總分構段方式”這一個“表達遷移點”,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文本結構仿照練筆:1. 引導學生感悟這篇課文先概括再進行具體描寫的行文結構特點:這篇課文在第一自然段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作者身處迷人的索溪峪的總體深切感受——“野”,接著從山、水、動物、游人四個方面具體描寫了索溪峪“野”特點,讓人讀后感到脈絡清晰,印象深刻。 2. 出示練筆要求,引導學生進行仿照練筆:請大家運用《索溪峪的“野”》這篇文章先概括再進行具體描寫的行文結構方法,寫一篇寫景的作文。3. 引導全班學生進行習作交流,讓學生學會文章的布局謀篇方法。

二、緊扣文本范例的 “表達信息點” 實施練筆

文本范例的 “表達信息點”是指學生在與文本教材中的課文進行對話的過程中,憑借課文呈現的顯性信息如課文插圖等,或憑借課文中蘊含的隱性信息如文本表達空白點等,實施相關讀寫結合教學策略,以此進行小練筆。

(一)在文本空白拓展練筆中學會展開合理想象

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不少課文中,在人物對話或心理描寫處并沒有交代得清清楚楚,而是有些“模糊點”;課文的某個一筆帶過的段落或結尾處有“省略了相關內容”。像這些“模糊點”或“省略內容處”,其實是文本作者的“留白表達”,能夠引發讀者深思,引起讀者無限的遐想,使文章內涵更為豐富,主題更為突出。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的第11自然段只有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文本作者為什么在此處只是用一個省略號獨立為一個自然段呢?其實,作者在此通過一個省略號提供了為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讀者會由此展開豐富想象:“我”明白了老婦人的真正身份后會怎樣想呢?知道了老婦人通過謊稱耳聾來幫助自己,“我”又會怎么想的呢?“我”當時會對妹妹說些什么呢?“我”會怎樣做呢?這樣,教師若抓住文章的這一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練筆,讓學生由此聯系上下文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有效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二)在文本內容重組練筆中學會語言運用方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透徹理解這一學習目標層次。如果從習作的角度來說,教材文本內容也是很好習作的素材,根據不同文本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具體教材文本內容,或通過變換體裁,或通過復述、縮寫,或以讀后感形式來實施練筆,讓學生在文本內容的重組中學會語言運用方法。例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秋思》這是一首有關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古詩,筆者設計了如下習作練筆:請你展開大膽的想象,把《秋思》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內容完整具體的記敘文,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等方面。這樣,學生通過改寫這首古詩,達到了以下目的:1. 通過改寫練筆實現對這首詩的內容進行有機重組,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與感悟;2. 通過改寫練筆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趙霞.小學高段言語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6(04):39-41.

[2] 葉秀敏,沈妙芬.對話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6):47-4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